虽然现在只是在播种,但待收获的时候,百姓们见到那些粮食,也会试着播种吧。
    反正不占良田,多一点口粮十一点。
    瀛洲的百姓处于连温饱尚且难以保证的地步。
    军队在此驻扎之后,不仅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新的作物,也因军队里经常派船只与闽地联络,去闽地购买东西。在封蔚和余柏林允许之后,百姓们的小船可以跟在军队的大船后面,和去闽地的士兵们一同航行,这样安全性就高了许多。
    后来余柏林看见了商机,专门空了一艘大船做客运的买卖。
    有官方的支持,两地来往渐渐变得活跃起来,去往瀛洲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瀛洲上出现了不少繁荣的城镇,皇帝陛下边将此地重新规划,派遣地方官重新管辖,设立瀛洲府,这就是后话了。
    ……闽州和瀛洲的消息不断传到京城,封庭心情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
    虽然很快就好了,但封庭自感身体更差了。
    这一切他都没有告诉远在东南的封蔚和余柏林。
    建立海军基地之事十分重要,闽州的安稳也十分重要,相比之下,他身子虚弱算什么?
    屋漏偏逢连夜雨。封庭身体刚好,成皇后又病倒了。
    成皇后的身体本来就差,生小宝的时候更是伤了元气。她是为了两个孩子,才硬撑着一口气挺过来。
    这么多年来,虽然一直有悉心调养,但毕竟伤了底子,并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
    况且作为一国之母,不仅要处理宫中繁琐事务,命妇们和宗室女眷中许多事,也要她来协调解决,十分劳心劳力。
    封庭和成皇后的身体,都属于累不得的。但没办法,谁让他们是皇帝皇后呢?
    因封庭和成皇后的病,大宝自不用说,改变很大,现在性子十分沉稳大气,参与朝中政事,多有建树。特别是在封庭生病期间代理朝政,被朝中大臣交口称赞。
    小宝自余柏林走后,就安静许多。封庭和成皇后生病之后,他就更显乖巧早熟,很有大宝当初的影子。
    大宝看着很心疼,对小宝道,在他面前可以不用那么乖。
    小宝摇摇头。父母身体不好,大哥为了帮父母的忙十分忙碌,他年纪小,没有办法替父母,替哥哥分忧,至少不能给人添麻烦。
    “要是林在就好了。”大宝知道小宝的心思。因为他以前也是这么想的。
    已经成长为沉稳少年的大宝,拉着小宝,还像小时候一样,排排坐在台阶上看月亮。
    这时候是不会有人来劝诫他,注意一国太子的形象。
    “哪怕王叔在也好啊。”大宝又道。
    小宝撑着下巴,靠在自家大哥身旁,道:“可是父皇母后不准我们给林和王叔写的信中说他们生病了。”
    “因为林和王叔在做很重要的事,不能分心。”大宝也用手撑着下巴,道,“如果林和王叔知道了,一定会很担心,会忍不住想回来吧。”
    “那就回来不成吗?”小宝老气横秋的叹气,“好吧,我知道不可以。”
    然后两兄弟齐齐叹气。
    第124章
    余柏林拆开信,转头对封蔚道:“婉柔公主和渔樵要成亲了,我们回不去,想好送什么了吗?”
    封蔚头戴草帽,正挎着鱼篓,准备出去海钓。他闻言后,道:“就送那些东西呗,反正都是有旧例可循的。”
    余柏林道:“只送些普通的东西?不送些闽州特产之类?”
    封蔚道:“闽州有什么特产?我送我钓的鱼?”
    余柏林:“……”
    他还是自己想吧。
    不过封蔚这么随口一说之后,还真琢磨着,要不要送些海产过去。
    就算不送吃的,什么珊瑚珍珠都是些稀罕物。
    封蔚这主意让余柏林很欣慰。他总算知道送些比较正常的东西。
    瀛洲正好位于东西方往来海上航线上,海军不但要防备夷人,还要剿灭海盗,并且为大晖的商船保驾护航。
    虽然这护航是不收费的,但商船船主都会送一些珍宝给护送的海军。
    这个时代的将士日子并不算好过,普通士兵也没有俸禄可拿,虽有兵饷,但省吃俭用,还要给自己疗伤治病,存下来的并不是多少。
    这种“孝敬”在这个时代是潜规则。
    余柏林和封蔚干脆定下了每个护送的商船,抽百分之一的货物作为护送费的规定。
    本来余柏林是想直接折现金钱,但考虑现在的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从货物折算金钱这中间,有许多猫腻。
    但直接抽取货物,又要考虑到折现的问题。
    余柏林还在任的时候,他可以监督折现的事。但等换了一任长官,那长官会不会联合别人中饱私囊,就很难说了。
    不过现在将士们都是很满意的。之后的问题,余柏林再慢慢想。
    到了之后,肯定是从直接抽取金钱,到不收取任何费用转变。
    因为来往商船很多,运着奇珍异宝的商船也很多。因职务便利,余柏林和封蔚还出资了船队,去海外淘金,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些等人高的珊瑚树,和拇指大小的珍珠,都是从南边一座很大的岛屿上得到的。
    那座很大的岛屿让封蔚很眼馋,虽然那上面已经有西方的一个岛国驻扎了海军。但以封蔚的虎视眈眈的样子,余柏林很担心等这边海军训练走上正轨,他会拿那块地方试刀。
    不过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封蔚和余柏林的贺礼通过海陆转水运,一路到了京城之后,被封庭拦下了。
    他把起封存下来,作为婉柔公主的嫁妆带出去。
    封蔚和余柏林相当于为婉柔公主添妆了。
    之所以把这些东西作为婉柔公主的假装,并不是皇帝陛下防着驸马家。
    封庭若是防着郑牧,那他也就没多少可信的人了。
    留下来作为假装,只是因为这些珍宝太显眼了,比宫里库中存了许久的珍宝成色和样式上好许多。为了皇室的面子着想,皇帝陛下私下扣留了封蔚和余柏林的贺礼。
    封蔚给婉柔公主添妆倒好说,他们是一家人。但余柏林好像就没这资格了。
    有些人说皇家太不规矩了些,也有些人开始重新审视余柏林身世的传言。
    余柏林后来知道此事时,也对皇帝陛下的随性而哭笑不得。不过贺礼就是送得对方高兴,只要婉柔公主和郑牧不介意,余柏林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共同的意思,婉柔公主和郑牧也不会有意见就是了。
    ……婉柔公主和郑牧大婚之后,余柏林这边的军事基地也基本上走上正轨了。
    除了士兵们每天面对文化课叫苦不迭之外,一切都很和谐。
    李潇来到闽州做布政使之后,闽州官场也渐渐稳定。让朝堂惊讶的是,当初德王为稳定闽州而临时选拔的官员,有大半都留了下来,直接转正。
    有些官员担心,皇帝陛下此举,相当于是将闽州送给德王了。
    但他们之前担忧过很多次,皇帝陛下和德王的感情还是那么好。这次又来这么一着,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
    反正弹劾了也没有什么用,而且还是皇帝陛下下令。他们弹劾谁,弹劾皇帝陛下?
    这么多年了,他们也算看明白了。皇帝陛下和德王是真的兄弟情深,相互之间都十分信任。
    德王不是什么潜藏的野心家,而是皇帝陛下的左臂右膀,是辅佐明君的贤王。
    然而,大臣们,特别是文臣们,实在是不想把“贤王”这个头衔套到封蔚头上。
    因为封蔚做事太随性。
    说起贤王,历史上的贤王,都是一副克己奉公的样子,都是道德楷模,君子标杆。
    德王?
    提起这个人,文武百官们就头疼。
    能一言不合“迷路”到国境外,打到别人国都城下的人,“奉公”可能有,“克己”,怎么也说不上吧?
    皇帝陛下给封蔚封号为“德”,这已经表明在皇帝陛下心中,封蔚品行那是顶顶好的。
    但对于文武百官而言,德王在京城就是一霸。
    倒不是说德王有多嚣张。他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贱,他就直接以权压人。
    怎么直接怎么来,有本事去朝堂告我啊?
    不是针对你,我是针对京城所有的望族,你们都是垃圾。
    偏偏德王行事直接是直接,不给面子是不给面子,但无论是从舆论还是从法理上来说,德王永远占据道德制高点,让他们想趁机发难都没机会。
    而虽然他们望族世家之间根系错综复杂,旁人不愿招惹。但他们拿德王,还真没办法。
    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威胁到德王的地方。
    只要皇帝陛下不倒,德王就无所畏惧。
    看太子对德王的亲近,估计就算换了一任帝王,德王还是无所畏惧。
    那么串联搞掉太子?换一个亲近世族的上位?
    不好意思,皇帝陛下就两儿子,别说太子无论才华还是德行都让大臣百姓交口称赞,就算太子不能继位,年幼还未封王的二皇子殿下,那也和德王亲近的很。
    甚至比太子跟德王更亲近。
    传说二皇子殿下幼年就是在德王府长大。
    那弄掉皇帝陛下两个儿子,推宗室上位?
    这不叫站位,这叫造反了。
    除了不给他们面子,当今圣上的确是一位明君、有为之君,只从大晖臣子的身份而言,辅佐如此明君,他们也十分高兴。
    去推翻一位明君?别说做不做得到,就算做得到,那也遗臭万年了。
    当然,其实……还是做不到。
    所以,他们也只能忍着了。
    其实想点好的,当年武宗皇帝在的时候,他们照旧夹着尾巴过日子。武宗皇帝比当今圣上脾气更暴躁,更加喜怒无常,哪有当今圣上好说话?只要不涉及底线,只要好好工作,就不用担心其他的。
    他们只是被文宗时期养刁了胃口罢了。

章节目录

盛世文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木兰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兰竹并收藏盛世文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