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清宛这话说的莫名所以,莫说是王锦云,其余三人感到纳闷,只待她来回答。
适值南枝进来奉茶,程清宛便不着急说,而是亲自分茶与众人,第一盏让了王锦云,第二盏递与赵凝儿,往后是纪舒、程素妍,最后一盏留与自个儿。
茶是好茶,清香四溢,王锦云却不急于品尝,而是笑骂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些说出来罢,没瞧见我们干等着么?”
“那我就不遮藏了。”程清宛笑了笑,继而正色道:“实话与你们说,我私下盘了一间店面,地段还算不错,就在翠微街。我琢磨着在那儿开一间金铺,到时少不得请姊妹们来帮衬。”
赵凝儿兴致缺缺,只随口提一句:“在翠微街啊,若与快意楼离得不远,那么地段是不错。”
相比她的淡然,王锦云显然更吃惊,“金铺?你手里竟捏着那么多银子,连金铺也开得么?程夫人对你这样放心?”
与金银搭上边的,就没有一样便宜的,更别提是价值动辄上万的珠宝。
程素妍事先不知情,乍然听程清宛要开金铺,亦是大为惊奇。然而她的这份惊奇,却在听了王锦云的那番话以后变成了置疑,心里顿时不是滋味。
程清宛未发觉妹妹的异样,她摇头道:“只是才起的念头,家里人并不知晓。虽说是金铺,其实只有小小一间,到时找几个姊妹凑些本钱,勉强能够应付罢?”
“怕是不能够。”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纪舒忽然开口道。
“为何不能?”程清宛问了一句,示意她往下说。
纪舒道:“你若开金铺,除去金银,少不得还要买些珠宝来点缀,然而珠宝何其贵重?不说宝石那样难以开采的稀物,单说珍珠这一样,虽可以养殖,然而大一些的,成色好的珠子,一颗都要卖出上万上千两的价格,就连黄豆大小的,一颗也要五六十两。”
她有条不絮地说着,同时不忘观察程清宛的面色,慎微道:“咱们平日虽然穿金戴银,也用珠粉擦脸,用暖玉驱寒,这些珍稀之物供自身用有余,分与十人用足够,但若要分与千百人使用,那是万万不够的。是以我认为,只凭几个年轻姑娘的财力,不足以支撑一间金铺。”
后面的这一番话,连王锦云都不由对她刮目相看,称赞道:“纪姑娘说到点子上了。”
纪舒羞赧道:“这只是我的拙见,不全是对的,大家拣着听就好。”
程清宛笑道:“你说的不错,其实我早前亦考量过,若想投以珠玉宝石,的确是难。我后来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就以金银为主,不饰珠宝,或点缀零星。”
王锦云却摇头道:“那是先辈的样式,连老太太们都不常戴,只用来压箱底。”
前朝初期,珍珠尚未被大量养殖,玉石仅供王室贵族佩戴,在宝石流入本国之前,本国首饰多为素金素银,若有镶嵌玛瑙、珍珠、玉片,皆为皇室所有。直到于阗国为交换丝绸器皿,不远万里运来鸦青、红刺、石绿、金鸦、猫儿眼,在首饰上镶嵌彩色宝石才逐渐成为风尚。
程清宛道:“素金素银并不难看,有人喜欢流光溢彩,有人偏爱简便或别致,这其实不冲突。再说了,百年以来,难道仅有宝石首饰受人追捧?”
“这倒没有,只是喜奢华的戴宝石,爱素雅的佩玉石。我家太太喜爱宝石珠翠,偏偏老太爷追崇古朴素雅,为不碍他的眼,平日里只能戴些银簪玉簪。”赵凝儿笑道:“但听你这么说,我又记起另一件事来,不知你们有无印象?在我们年幼时,有一两年中,太太们的打扮是很素雅清淡的。”
“我记着呢。”王锦云道:“当年燕京内外风气奢靡,不拘贵贱,而老太后极其看重尊卑,屡下禁令,不许官民人等僭用宝石首饰。那些禁令至今未改,只是僭越的人多了,慢慢地就不把它当一回事了。”
程清宛呷一口茶,搁下茶盏,慢慢说道:“据我所知,今岁入冬前,老太后会提前回京。待她回来,看到燕京风俗尚奢,那道禁令该是又要重申了。”
王锦云道:“那不过是一时的,待她离京了,一切又会慢慢复原。”
若路途顺畅,一切快复原的时候,谭少卿也该回来了,那时就不必为宝石烦恼了。
只是此事须的保密,程清宛不便透露。
纪舒取来那支垂珠步摇,仔细翻看,“这支步摇只缀了几颗小珍珠,可算作素金,确实也很好看,不比宝石首饰逊色。”
她犹豫了片刻,说道:“这既然是程姑娘想的样式,想必其他也不会差到哪里,程姑娘若想找人凑本钱,也算我一份儿罢,但我只有一万两,再多就没有了。”
王锦云睨了她一眼道:“你倒真爽快,一出手就是一万两。”叹了叹气,对程清宛道:“我没有那么多积储,至多出四千两。”
赵凝儿见她两都开口了,笑着表态道:“我就不参合了,你们也知道,我家太老爷不喜人沾染商市的,赵家一间商铺也无。”
程清宛点头道:“我知晓的。”一面看向身旁的程素妍,问道:“你呢?”
程素妍摇头道:“我没多少银子,我也不参合。”
程清宛笑道:“你若肯把那包玉石珠子分出一小半来,算下来都不止一万两了。”
程素妍轻呸她道:“那是我攒了好多年的珠子,我只珍藏着,留着自个儿看,不许你惦记!”
“那便算了罢。”程清宛虽觉得惋惜,却也没有强求,她起身去取画册,回来递与纪舒两人道:“这是我画的一些首饰样式,你们瞧瞧。”
画册很厚,约有六七十页,每一页皆用彩墨精心描绘,画上有整套的头面,有单支的顶簪,有成对的花钿,也有小簪、股钗、掩鬓、戒指、手镯、耳坠等,王锦云一页页翻过,不时发出赞赏。
画上每一样东西画得精细,样式又别出心裁,看得出是花了心思,准备了许久的。
她原来不抱希望,那四千两送出去就没打算收回,但从画册来看,这未必是这本的买卖。
适值南枝进来奉茶,程清宛便不着急说,而是亲自分茶与众人,第一盏让了王锦云,第二盏递与赵凝儿,往后是纪舒、程素妍,最后一盏留与自个儿。
茶是好茶,清香四溢,王锦云却不急于品尝,而是笑骂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些说出来罢,没瞧见我们干等着么?”
“那我就不遮藏了。”程清宛笑了笑,继而正色道:“实话与你们说,我私下盘了一间店面,地段还算不错,就在翠微街。我琢磨着在那儿开一间金铺,到时少不得请姊妹们来帮衬。”
赵凝儿兴致缺缺,只随口提一句:“在翠微街啊,若与快意楼离得不远,那么地段是不错。”
相比她的淡然,王锦云显然更吃惊,“金铺?你手里竟捏着那么多银子,连金铺也开得么?程夫人对你这样放心?”
与金银搭上边的,就没有一样便宜的,更别提是价值动辄上万的珠宝。
程素妍事先不知情,乍然听程清宛要开金铺,亦是大为惊奇。然而她的这份惊奇,却在听了王锦云的那番话以后变成了置疑,心里顿时不是滋味。
程清宛未发觉妹妹的异样,她摇头道:“只是才起的念头,家里人并不知晓。虽说是金铺,其实只有小小一间,到时找几个姊妹凑些本钱,勉强能够应付罢?”
“怕是不能够。”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纪舒忽然开口道。
“为何不能?”程清宛问了一句,示意她往下说。
纪舒道:“你若开金铺,除去金银,少不得还要买些珠宝来点缀,然而珠宝何其贵重?不说宝石那样难以开采的稀物,单说珍珠这一样,虽可以养殖,然而大一些的,成色好的珠子,一颗都要卖出上万上千两的价格,就连黄豆大小的,一颗也要五六十两。”
她有条不絮地说着,同时不忘观察程清宛的面色,慎微道:“咱们平日虽然穿金戴银,也用珠粉擦脸,用暖玉驱寒,这些珍稀之物供自身用有余,分与十人用足够,但若要分与千百人使用,那是万万不够的。是以我认为,只凭几个年轻姑娘的财力,不足以支撑一间金铺。”
后面的这一番话,连王锦云都不由对她刮目相看,称赞道:“纪姑娘说到点子上了。”
纪舒羞赧道:“这只是我的拙见,不全是对的,大家拣着听就好。”
程清宛笑道:“你说的不错,其实我早前亦考量过,若想投以珠玉宝石,的确是难。我后来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就以金银为主,不饰珠宝,或点缀零星。”
王锦云却摇头道:“那是先辈的样式,连老太太们都不常戴,只用来压箱底。”
前朝初期,珍珠尚未被大量养殖,玉石仅供王室贵族佩戴,在宝石流入本国之前,本国首饰多为素金素银,若有镶嵌玛瑙、珍珠、玉片,皆为皇室所有。直到于阗国为交换丝绸器皿,不远万里运来鸦青、红刺、石绿、金鸦、猫儿眼,在首饰上镶嵌彩色宝石才逐渐成为风尚。
程清宛道:“素金素银并不难看,有人喜欢流光溢彩,有人偏爱简便或别致,这其实不冲突。再说了,百年以来,难道仅有宝石首饰受人追捧?”
“这倒没有,只是喜奢华的戴宝石,爱素雅的佩玉石。我家太太喜爱宝石珠翠,偏偏老太爷追崇古朴素雅,为不碍他的眼,平日里只能戴些银簪玉簪。”赵凝儿笑道:“但听你这么说,我又记起另一件事来,不知你们有无印象?在我们年幼时,有一两年中,太太们的打扮是很素雅清淡的。”
“我记着呢。”王锦云道:“当年燕京内外风气奢靡,不拘贵贱,而老太后极其看重尊卑,屡下禁令,不许官民人等僭用宝石首饰。那些禁令至今未改,只是僭越的人多了,慢慢地就不把它当一回事了。”
程清宛呷一口茶,搁下茶盏,慢慢说道:“据我所知,今岁入冬前,老太后会提前回京。待她回来,看到燕京风俗尚奢,那道禁令该是又要重申了。”
王锦云道:“那不过是一时的,待她离京了,一切又会慢慢复原。”
若路途顺畅,一切快复原的时候,谭少卿也该回来了,那时就不必为宝石烦恼了。
只是此事须的保密,程清宛不便透露。
纪舒取来那支垂珠步摇,仔细翻看,“这支步摇只缀了几颗小珍珠,可算作素金,确实也很好看,不比宝石首饰逊色。”
她犹豫了片刻,说道:“这既然是程姑娘想的样式,想必其他也不会差到哪里,程姑娘若想找人凑本钱,也算我一份儿罢,但我只有一万两,再多就没有了。”
王锦云睨了她一眼道:“你倒真爽快,一出手就是一万两。”叹了叹气,对程清宛道:“我没有那么多积储,至多出四千两。”
赵凝儿见她两都开口了,笑着表态道:“我就不参合了,你们也知道,我家太老爷不喜人沾染商市的,赵家一间商铺也无。”
程清宛点头道:“我知晓的。”一面看向身旁的程素妍,问道:“你呢?”
程素妍摇头道:“我没多少银子,我也不参合。”
程清宛笑道:“你若肯把那包玉石珠子分出一小半来,算下来都不止一万两了。”
程素妍轻呸她道:“那是我攒了好多年的珠子,我只珍藏着,留着自个儿看,不许你惦记!”
“那便算了罢。”程清宛虽觉得惋惜,却也没有强求,她起身去取画册,回来递与纪舒两人道:“这是我画的一些首饰样式,你们瞧瞧。”
画册很厚,约有六七十页,每一页皆用彩墨精心描绘,画上有整套的头面,有单支的顶簪,有成对的花钿,也有小簪、股钗、掩鬓、戒指、手镯、耳坠等,王锦云一页页翻过,不时发出赞赏。
画上每一样东西画得精细,样式又别出心裁,看得出是花了心思,准备了许久的。
她原来不抱希望,那四千两送出去就没打算收回,但从画册来看,这未必是这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