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谢九渊面对风花雪月、精巧弯绕的江南官场,真正是焦头烂额,恨不能明日就开考,免得这些官员闲出更多事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下雨的星期六早上多么好睡~
    第14章 茶馆探消息
    让谢九渊头痛的,论出身考场拉帮结派,并不是江南官场独有的现象,更不是大楚朝独有的现象。
    前朝风气最坏的时候,甚至到了这样的地步,官员见面,你好我好地问候过,先报了应试年份、考场和排名,论资排了辈,才能按序落座,然后才知道该怎么说话。
    谢九渊先前也不是完全没经历过,只是在先帝末年当小官,大家都自保为上,不会大张旗鼓地结|党招人注意,出京城任职后,更只是个没油水捞的穷地方小知事,就算是先帝御批的探花郎,也无人多去在意他。
    如今这些左一个“谢大人当年有神童的美名,是我江南考场出身的会元”,右一个“原来我等与谢大人还是师从同门”,可谓是一句话连着一个坑,不仔细着回答,可能一顿饭的功夫,就多出几个不认识的同门师兄弟来。
    谢九渊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是代巡科举的钦差,江南官场再结|党成风,只要科举没出事,都与他无关。他饭照吃酒照喝,不凸显自己清高,也不显摆手腕玲珑,除了“失敬失敬”就是“岂敢岂敢”,保持低调,随波逐流,努力泯然于官员之中。
    没几日,他也看出来了,这帮官员还真说不上有多看中他这个钦差,金陵知府如此拉拢他,应当是有冯伟象的授意,而其他小官吏也如此这般,其中大多数应当只是习惯使然。
    于是他更为轻松,打着圣上派我来欣赏江南风物的旗号,推脱了饮宴邀约,带着宿卫在金陵城四处观赏,倒真像是代君出游来的。
    冯伟象派人跟着他,天天听到一模一样的回禀,没几日也就失了兴趣,只让人跟着,无事就不必来报了。
    谢九渊估摸着时间差不多,这才渐渐离了金陵那些或精巧或大气的楼阁寺庙,开始往读书人扎堆的地方钻,他只是停步观察,听这些应试的书生高谈阔论,又并不加入与他们交谈,冯伟象的探子们没看出这举动有何不妥,于是就没上报。
    对于谢十一和谢镜清来说,从谢九渊天天出门晃荡开始,他们溜出门搞事的机会就来了,叔侄俩大摇大摆地出入举子聚集的龙门茶馆,谢十一自称“寸光”,谢镜清自称“寸金水”,与秀才举子们斗诗斗文斗书斗字,把这些原本想给别人增加考前压力的“鸡|头”们狠狠打击了一把,恨不能问清了生辰八字给这对叔侄扎小人。
    所以当微服的谢九渊终于慕名来到龙门茶馆时,谢十一惊喜地喊了声“大哥!”,谢九渊就收到了一茶馆举人的不善眼神。
    ……
    不用说,肯定是这俩活猴又没干好事。
    他哪里知道,谢十一和谢镜清上门踢馆就算了,凭实力说话,大家也都服气,但这俩还不接受被夸,在那感叹“其实我比我大哥/大侄子差远了”,满脸写着“这届举子水平真次”,气人不气人?这也就是江南,要是在辽东考场,叔侄俩被揍一顿都是轻的。
    谢九渊无奈地对茶馆中人拱了拱手,要了个雅间,刚想把两个活猴逮上楼去,就听见有人高声道:“这位‘大哥’,既然这二位对您的才学如此盛赞,不知道可愿指点一二?”
    看清了说话的人,茶馆中的其他举人都为他起哄呐喊起来。
    这是本届江南科举的最有可能得头名的苏州才子,江载道。
    “自家人看自家人,总是百般好。指点,是说不上的”,谢九渊自己也是从年轻气盛的时候过来的,并不动怒,也没亮明身份,只是温言道。
    他长得风流倜傥,又是这样宽厚自谦的做派,只说了一句话,在场的人即使心有不甘,也不由得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那江载道也是不爱出风头的人,只是被谢家叔侄气不过,一时起了为江南举子争口气的意气,这才出言挑衅,见谢九渊如此应对,倒是多了分结交的心思,他自己爱画,心下一动,笑道:“那么,兄台可会画?”
    谢九渊谦虚:“学过。”
    这话就是应承了,龙门茶馆长期做的就是书生生意,店小二都乖觉得很,此时已经腾出两张案几,还换上了作画用的墨。
    江载道与谢九渊各自站在案前,这才想起,还无人出题。
    “不如以江南为题”,谢镜清捧着碟瓜子,和谢十一挤在前排看热闹。
    他们叔侄仇恨拉得太足,立刻有人反驳:“未免也太宽泛了些!”
    谢十一举起了手:“那就以江南女子为题!”
    一茶馆苦读四书五经的举人们哄然大笑,“好!”“风雅!”等赞赏络绎不绝。
    谢九渊瞪了谢十一一眼,这才让被夸得尾巴乱翘的谢十一蔫下来,对他大哥露出一个谄媚的笑容。
    看得谢九渊手痒。
    江载道瞧见了这番兄弟互动,颇觉有趣,也不是古板的人,就道:“那就以江南女子为题吧。这位兄台,如何?”
    “好。”谢九渊应下,细思起来。
    众人也都屏息安静,渐渐散开,免得打扰他们作画。
    一炷香过。
    画晾了半干,谢九渊与江载道互相看过,彼此心下折服。
    江载道:“兄台能否将画作借我研习几日?”
    谢九渊:“若不嫌弃,不如交换画作相赠?”
    江载道:“好!在下江文,字载道,不知兄台可愿告知名姓?”
    谢九渊:“这,并非在下藏头露尾不愿结交,实在是目前多有不便。不如这样,我将画带回去,签上名字,待得兄台出考场之日,送到兄台居所,如何?”
    江载道有些猜疑,略一思索,还是答应了。
    龙门茶馆有专门的长杆与画夹,将这两幅图挑起来挂在茶馆中央,由人品评。等候许久的众人立刻一窝蜂围了过去。
    左边是江载道的画,画的是灯下眯着眼睛织布的年老织工。
    右边是谢九渊的画,画的是江上背着孩子收网的中年渔女。
    众人一愣,复又夸赞起来,都说难分高下,俱是佳作。
    谢十一激动得不行,大赞:“我原以为会是美人图,没想到两位大哥竟是如此有心,画得竟是贫苦百姓,好!”
    谢镜清哼唧着“假惺惺”,眼睛却一直盯着画,眼神似是相当欣慰。
    谢九渊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揪起他们后脖领就往楼上拖,这俩活猴再不收拾就要翻出天去了!
    一进雅间,谢镜清和谢十一对视一眼,不等谢九渊发作,就一股脑儿把他们近日观察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谢镜清说他们发觉应考的举人间,谈得最多的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想抱负,而是猜测主考官会是哪位学士、监察是哪位巡抚,以后进了朝廷能够顺着这些官员攀上什么关系。他与谢十一走过的几家茶馆文楼,莫不如是,唯有龙门茶馆还在聊些书生本分。
    谢十一凑近谢九渊,低声说有人告诉他,能买到榜上高位。
    谢九渊一听就皱了眉,“消息可准确?”
    谢十一支支吾吾不好意思说,谢九渊看向谢镜清,谢镜清摸了摸鼻子,凑过来,低声把事情说了。
    前几日,他们叔侄在茶楼遇到个纨绔,跟他们拼了个桌,光看样子,人似乎不坏,后来谢镜清跟茶楼里的书生们杠上了,那纨绔言辞恳切地跟谢十一说,他刚花大价钱买了幅字,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真迹,是要带回家贺寿的,见他们叔侄好文才,就求谢十一帮忙上楼看看。
    谢十一到底是年纪小,还觉得这纨绔未免太不防人,怎么随随便便就露财,也就上去了,结果,那纨绔是见色起意,关起房门就对谢十一出言不逊,见谢十一气红了脸,还说出“我能把你也买上榜”之类的话来哄骗,甚至还想动手动脚,被谢十一揍成了猪头。
    听到这里,谢九渊沉了脸,问谢镜清:“怎么不早告诉我?你动手没?”
    谢镜清握起拳头给他看,“不止揍了,我还把那小子拎到秦淮岸边踢下去了。”
    “这才像话。”谢九渊点了点头,转身还拍了拍谢十一的肩膀,“别往心里去。”
    他堂堂男子汉被人见色起意,到底还是窘迫,谢十一挠挠后脑勺,“嗯”了一声。
    谢镜清又问:“可知道叫什么名字?”
    谢十一正色道:“他说他叫魏才,不像是有脑子起假名,不过也说不准。我觉得花钱买榜这事,应该要仔细查一查。”
    谢镜清看向宿卫,道:“有劳你们查一查,应考的举子中,有没有叫魏才的?”
    “是”,宿卫应了,又问谢十一,“敢问小公子,是哪个魏,哪个才?”
    谢十一想了想,说:“前朝死太监魏忠贤的魏,至于才,他自己报的是‘真才实学’的才,可我见他的书箱上,写的分明是‘贪财好|色’的财。”
    这一通埋汰,可见谢十一有多厌恶此人。
    宿卫笑着应了:“属下明白了,这就派人去查探。”
    谢九渊和谢镜清也忍俊不禁,谢镜清还给谢十一叫了盘奶糕,说是聊表安慰,结果自己吃得不亦乐乎,十分有长辈风范。
    次日,宿卫就来禀报谢九渊,说是查到了,那人是淮安大盐商魏家的公子,魏财。
    “怎么查得这么快?”谢九渊十分佩服,“金陵城如今举子遍地,你们倒是好手段。”
    宿卫笑着解释:“属下只是让他们出门打听,近日哪儿有人被丢进秦淮河,顺着找,就找到了。”
    原来如此,还是小叔立了功,谢九渊亦是哭笑不得。
    宿卫接着禀报道:“但这魏财在会试登记上,确实写得是魏才,改字更名,恐怕确实有可能是遮掩钱“贝”之事。听闻魏家与浙江巡抚冯大人交情匪浅,属下不知该不该查下去,请大人示下。”
    谢九渊思索着,手指在案上轻敲。
    “查。但明日既是会试开考之日,务必不能打草惊蛇,悄悄地查。”
    “是!”
    京城百姓,以消息灵通著称。
    启元帝的安抚赏赐刚浩浩荡荡抬进了文谨礼的相府,送完礼的宿卫在街头茶馆一坐,第二日,满京城的百姓们就都知道,圣上还是对文相十分尊敬,因为严处安西卫统领和兵部尚书下了文相的面子,这就赶紧送了赏赐来安慰老臣。
    “什么?为什么要严处这两人?哎哟,您不是本地人吧?怪得不您不晓得,安西卫统领是个窝囊蛋,把布林城都丢啦!兵部尚书就更无能,调兵不利,听说圣上骂他“一无是处”呢!”
    “啊?文相为什么要保他们?啧啧,也不怪您,咱京城的人才瞧得明白,文相可是‘文半朝’,文武百官有一半是文相的徒弟,自家人,怎么能不保?一看您呀,就不懂行!连圣上都敬着他呢,这不就赶紧送了赏赐?您是没瞧见,那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送着,不知道给了多少宝贝呢。”
    文谨礼要是知道外面已经传成这样,非得把启元帝赏的这堆先帝墨宝给烧了不可。也亏得启元帝想得出来,每个大箱子里只装了一幅字画,还是先帝那个不着调的帝王画得麻雀儿蛐蛐,听三宝回报的时候说,文谨礼谢恩的时候脸都绿了。
    启元帝听得有趣,不过也没笑多久。
    今日,是会试开考的日子。
    三场考过,十日放榜,江南科举贿案,就要爆|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昨天把退圈文完结了,早上一看存稿箱里的文,惊觉不自觉用了好多翻译腔,于是改了,改完又改了两个情节,就……(摊手)
    *再没有存稿前,我还是只承诺日更,不约定发布时间好了,感觉说了做不到更讨人厌啊是不是(捂脸)我加油存稿~
    第15章 放榜日案发
    谢九渊让宿卫把谢镜清和谢十一严密看守在了住处,这才安心去了金陵贡院。
    江南是浙、苏、徽三地合并的大省,一省长官本该为巡抚,但大楚朝特地为江南省设了江南总督,浙苏徽三地与省同级,每地各设了一位巡抚。
    这么一片广袤的富饶之地,人才自然如过江之鲫,江南考场是大楚全国五个会试考场应试者最多的一处,监考的官员也最多,每次会试需得两位主考官,两位监察官,还有十六位同考官。
    谢九渊与其他主考官员们在金陵贡院外汇合,拿捏着时间,与京城中的礼部众人差不多同步祭拜了孔子先师,众官员才进入贡院,登上明远楼。
    谢九渊站在明远楼上,望向贡院门口,乌央乌央的举子们正排成队列,一个个被搜了身、验了随身物品,才能进入贡院。
    他也曾是其中一员,当时年少轻狂,自恃才高,进贡院时竟是一点也不紧张,本以为不过如此,真正在冷风嗖嗖的号舍里考了三场下来,饶是练过功夫,也真正体会了一把脱了层皮的滋味。

章节目录

重生之君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桥半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桥半里并收藏重生之君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