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了孟家的事,就更不敢往外放了,生怕获罪。于是等再有地方官前来劝捐,想着朝廷开出的优渥条件,又想粮食放陈了就不值钱了,倒也有人勉勉强强拿出一些。
    有了这两批粮食,算是暂时解了山西缺粮之危。
    这件案子让魏王忙到二月才算结束。而另一头,清风道长腊月出京,整整在路上走了近两个月,直到龙抬头这日才到了福州。
    第141章
    福州乃福建省首府。
    福州有福州港, 是大周四大港口之一, 又是大周与东南亚各国朝贡通商的窗口,福州市舶司便设在此处,前朝三宝太监下西洋也是从福州港出发的, 所以此地的繁荣可以想象。
    清风道长从没有来过沿海,他原以为福州城不过如此,比不了历史悠久的京城,纸醉金迷的南京,自然也比不了烟雨朦胧的苏州与骄奢淫逸的扬州, 却万万没想到此地繁荣竟不下扬州。
    福建多山, 地狭人稠, 福州城格外与别的城池不同, 竟是城中有山,山上有塔的建造。整个福州城呈凸字形,据说早在唐朝时期,福州城便是三山两塔的格局,到了今朝依旧如此。
    可容纳数量马车并行的大街平整而宽阔, 沿街两侧商铺客栈酒楼茶肆鳞次栉比,路上行人来来往往摩肩擦踵,时不时就有装饰豪华的马车,或是衣衫华丽的公子哥结伴而行,丝毫不亚于京城的繁荣景色。
    清风道长一行人找了家客栈落脚,打算略微休整一下再去总督府衙门。他们一路舟车劳顿,所有人都挺狼狈的, 既然打算去总督府办事,自然要整理一下仪容。
    这其实是借口,实则负责接应清风道长的人,已经在此处等着了。
    正是陈浩。
    清风道长在客栈里停留了两个时辰,等再出来时又恢复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一行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赶往总督府。
    所谓人靠衣裳马靠鞍,就凭着这股气势,总督府那素来眼高于顶的门房竟丝毫没有怀疑他们的身份,就赶忙往里头通报去了。
    管清和收到通报后,还有些不敢置信:“天使?”所谓天使,是指朝廷派出的钦差或是使节,乃是尊称。
    “门房说为首的是个道士,手里还捧着一道圣旨,随行的护卫似乎是锦衣卫的人。”
    这下管清和彻底坐不住了,忙迎了出去。
    双方见面后一顿寒暄,清风道长也没隐瞒自己的来意。
    以管清和的眼光,自然认得出这圣旨没有造假,可——派船送这道士出海寻蓬莱仙岛?
    管清和看着圣旨上那龙飞凤舞的大字,有一种被噎到的感觉。
    他虽远在沿海,但关于京中的消息也自有渠道,自然知晓宫里有道人深受皇帝宠信的事。
    本以为不过是以讹传讹,毕竟建平帝算得上是个明君,可现在又是怎么说?
    管清和素来有决断,可一时之间竟拿不定主意,只能先命人带清风道长一行人前去安置,又命人安排接风洗尘,实际上是故意拖延时间。
    清风道长一行人被领去客院,沿路见总督府里风景优美,各种奇花异草遍植,又有重楼叠阁,假山奇石,曲径通幽,让人赫然以为是身处在苏州的园林。
    转念再想,建造这么一座园子想必耗费甚大,闽浙总督肥得流油之说,看来不是虚言。
    不过清风道长才不管这些,近一个多月他都是在路上,虽然不用他走,但舟车劳顿也是累得不起。索性先享受享受,又是高床软枕,又是摆酒设宴,若不是清风道长是个方外之人,恐怕连美人也少不了,俨然让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而另一头,管清和命人在京中打探消息。
    清风道长出京的事,也不是没人知道,只因清风道长早已失宠,没多少人关注这事罢了。
    想来这不过是道士之间内斗,清风不敌清尘子,于是闹出个寻蓬莱仙岛的幺蛾子,其实是出京给自己找体面了。
    自此,管清和心中疑虑顿消,可这出海之事又该怎么安排?
    说来出海两个字简单,清风道长既请了圣旨,也算是天使。天使出行,安全至关重要,而海上不同陆地,且不说海上天气变幻莫测,指不定哪会儿碰上大风浪,尤其海上还有海寇。
    所以为了保证出行的安全,不光要船高炮坚,还得挑那骁勇善战尤其是擅海战之人护佑在侧。
    这事让管清和十分头疼,也觉得荒谬至极,不过他也没把这事当成回事,靖海侯受他节制,出海这事靖海侯府最是擅长,让他们去办就好。
    这一耽误又是近半个月的时间,管清和做戏做全套,客客气气把清风道长送出海了。
    其实也是送瘟神,这清风道长看起来长得仙风道骨,实际上却是个老神棍,还是个无赖。
    在总督府住的这些日子,他动辄去找管清和讲道。
    清风道长身为天使,管清和顾全大局不可能不见他,可架不住天天这么来。而且清风道长时不时总会提及香火之事,还会拿些所谓的开了光的道符送给他。
    送符也就罢,关键他送完后,总会说这符有多么多么难得,他花了多大的力气制成,又施了多少发力为道符开光,以往像这样一道符,俗世中人请回去要布施多少香火。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银子,管清和心想他难缠,能拿银子打发也好。
    如此一来可不得了了,清风道长对他更是和蔼,隔两天就拿出几道神符,半个月下来管清和书房的抽屉里塞了一抽屉的黄符,简直让他看见就恶心,提起清风道长就吃不下饭。
    这还不是送瘟神?
    等把清风道长送走后,靖海侯调侃了一句,也不知这道士能不能寻到蓬莱仙山,莫出海就碰到海寇,被吓得屁滚尿流回来了吧。
    管清和默然。
    *
    靖海侯没说错,清风道长回来的很快。
    却不是吓的。
    他也不是寻到了蓬莱仙山,而是寻到了粮山。
    据清风道长所言,他受三清点化冥冥之中感到一丝羁绊,他认为这丝羁绊就是蓬莱仙岛在召唤他。
    因为这事,他没少被船上的水师将士暗中鄙夷,不过出行之前上面就交代了,是陪天使出来玩的,他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别把命玩丢了就行,早去早回。
    道长都说要找羁绊了,那就去找羁绊吧。
    为了寻找这丝羁绊,他们整整在海上行使了一个多月,也不是没有目的地,那目的地俨然越来越靠近琉球。
    难道天使口中的蓬莱仙岛在琉球?
    蓬莱仙岛并不在琉球,可琉球却有很多粮食。
    在无意间看到琉球某黑市入港口的码头上,堆积了像山一样高的粮食,清风道长就疯了。
    他朝那些粮食奔跑而去,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仙风道骨的道人须发灰白,道袍随着海风翻卷飞扬,俨然就是仙人临世。
    码头上,正在搬运粮食的力夫们当即跪了下来,高呼神灵保佑。
    这成山的粮食,是几个大周商人的。
    据悉,他们是打算把粮食运回大周贩卖,却无奈碰上了备寇禁海令,只能又倒转回琉球。
    清风道长老泪横流,连连说自己受三清点化,原就是为了拯救黎民于苦难之中。又说大周如今各地都在闹灾,粮食严重匮乏,有了这些粮食可以救活多少灾民。
    之后他拿出圣旨,大包大揽说朝廷肯定不会白要这些粮食,定不会亏待尔等。那些商人也是个棒槌,好像没见过圣旨似的,竟当地就伏地叩拜高呼万岁。
    然后就成清风道长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能做海商的没几个善茬,你们的锱铢必较呢,你们的老奸巨猾呢,怎么条件都没谈好,就跟着人走了?
    负责保护清风道长的那些水师将士,不过都是些下面的人,自然不懂的上面人到底在搞什么把戏。
    既然天使说要带船队走,那就带着船队走吧。
    总算不用找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了,可以回家了。
    因为有闽浙总督发下的通行令,以及那海船一看就知是靖海侯麾下的,清风道长回程的路格外顺利,安稳无恙地回到陆地。
    不过他还算聪明,没有把运粮的船队直接带回来,而留在外海,借口要回去报信才能定夺后续事宜。
    他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京城送信。
    管清和收到消息匆匆赶来,可等他到时,福建道监察御史竟然也在场。不光如此,还有福州府知府,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按察使司的按察使纷沓而至,还有不少望风而来的百姓。
    等事后通过了解,管清和才知道是有人送信给这些大人,说是天使奉旨召各位大人前去码头观看祥瑞。
    然后他们就去了,然后这事想捂也捂不住了。
    等消息送到京城后,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全然不信,觉得荒谬至极,有人觉得定不是空穴来风,不过随着福建道监察御史的奏章也送到京中,不信也得信了。
    于是朝堂又展开一番议论,有人提到应该广开海路,多给海商便利,鼓励海上贸易,又有人弹劾福建市舶司不作为,既然明知道海外有粮,为何朝堂缺粮时置若罔闻。
    总而言之,说什么的都有。
    没人知道这场轩然大波,其实不过是个小女子,另辟蹊径走出的一条路。
    明知沿海有备寇禁海令,以备寇作为借口,谁也不敢擅专分毫,因为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既然这条路不通,那就换条路走。
    清风道长就是个招摇撞骗的道士,但架不住有个天使的身份,这种人没人会提防他。只要他能出海‘发现’粮食,把消息传回来,事情就算成功了。
    管清和签发备寇禁海令,为的是掌控全局,用的是阳谋。凤笙说动清风道长出海寻蓬莱仙岛,又从建平帝那里请来圣旨,虽然荒谬,但用的也是阳谋。
    阳谋对阳谋,出其不意才能胜,打得就是出其不意。
    一时之间,清风道长俨然成了万众瞩目的对象,连清尘子都不敢掠其锋芒。
    要知道,他们这些道士会的都是些奇技淫巧,历来不容于朝堂,可这一次清风道长却立下如此大功,俨然成了三清在世。
    同时,朝堂上许多官员也是喜笑颜开。
    这一年多来朝廷正逢多事之秋,到处都缺粮,到处都喊着要粮,尤其是户部的官员,这一年多来压力尤其大,每个人的头发都是一把一把的掉。
    这次粮食问题终于解决了,终于不用担心再掉头发了。
    为了以后也不掉头发,户部众官甚至建议朝廷出海买粮,最好打通这条路子,以便日后备用。
    其实这几年下来,也许六部其他几部意识不到,但户部的人却知道现在的朝廷究竟有多缺粮。
    这次的危机过了,下次呢?
    所以还是未雨绸缪吧。因此又延伸出既然可以出海买粮,为何不能出海买地,寻那适合种粮的地方,多买些地让那些获罪流放的犯人去种。一来解决犯人无处流放,二来解决粮食危机,一举两得。
    以至于最后竟发展成我大周国力雄厚,海上力量已成规模,海外蛮荒之地如此多,那些小国不堪一击,为何不能去占一些呢?
    当然这是后话。
    而以陈浩为首的几个商人,这次也是立了大功。
    他们以出海买粮本就是为了解国之大难为由,将所有粮食全部捐给了朝廷。
    这就是场面话,实则谁不知道他们其实是走私商人,不过这么多紧缺的粮食砸下来,这当头也没人不识趣提这些。
    谁提谁就是和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为敌,和百姓都为敌了,自然也是和朝廷为敌。
    朝廷自然不会白要他们的,事后定有弥补。这个弥补也许在金钱上不能补足,但受惠也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毕竟户部提及的打通这条路子以备后用,也需要人去办,这些人熟门熟路,正是大用。

章节目录

凤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假面的盛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假面的盛宴并收藏凤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