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昱面色不改:“愿不愿意成为筏子,取决于我。而你,却不能自主。”
赵世祺的气息陡然转急,仿佛随时会背过气去。
明长昱轻叹一声:“你若是想出去,我可以立刻让你出去。但你自己想好,出去了,可还有命继续活着?”
赵世祺僵硬地维持的面色瞬间坍塌了。他无力地放开铁门,退到牢房深处,喃喃自语道:“我不会相信你的!我不会相信你!”
明长昱轻哼而笑,说了句:“无所谓。”便带着君瑶离开。
牢房外空气通透,阳光如沐。君瑶随着明长昱出了牢房,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已经大致推测出案情的过程,只是尚有细节不明白。”
秋日的榆柳疏影浅淡,光轻掠而过,在她眼上压出两弯阴影。她脑海里还盘旋着方才牢中的一幕,思索着赵世祺的反应和明长昱的话。她本以为,此番随明长昱入牢,总能从赵世祺口中得到些线索,只可惜赵世祺依旧嘴硬,不肯承认丝毫细节。她蹙眉说道:“第一,凶手将尸体放入库房,目的是为了嫁祸给进入库房的赵世祺。只是凶手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让赵世祺必定会进入库房呢?第二,我能确定凶手不止一人。即便真正动手的人只有一个,但他肯定有帮凶。能大费周章地杀人,运尸体,将赵世祺引入库房,没有人配合很难单独完成。第三,于慎到底与前朝有何关联?”
明长昱专注地听她低声说话,带着她绕过牢房,走了一长段路走向前方正堂。他沉思片刻,说道:“赵家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失去赵太后的扶持,失去河安赵家的帮衬,赵氏一族的人如今犹如惊弓之鸟。赵世祺不肯认罪,是因为他坚持认为赵家人会将他捞出去,但他的如意算盘或许算空了,这一回赵家没人能救得了他。他既不肯说到底为何要进入库房,那就算了。”
君瑶愣了愣:“侯爷还有其他办法?”
明长昱反问:“难道你就没有?你试想,赵世祺被困库房之前,都见过哪些人?而谁最有可能在书院的库房里布置好一切,等待他上钩?”
君瑶自然能推想得出,可惜她就算能推测出来,也缺乏证据。她微微凝眉,轻声道:“没有铁证,他会承认吗?”
明长昱轻笑:“人心不是一块坚固的铁板,哪怕生得七窍玲珑,也有可攻破的弱点。破案不只是寻找证据那么简单,偶尔攻心也不错。”
说话间,已回了前方正堂院外,明长昱随意倚在栏杆上,沉吟道:“不妨布一个局,攻心。”
君瑶似懂非懂,“侯爷已经有对策了吗?”
明长昱颔首:“我已让人去安排,今夜我带你去凌云书院。既然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也应在这里结束。”
君瑶深吸一口气,也不过问他到底安排了怎样的细节。
明长昱面色微肃,低声道:“至于于慎与前朝的关联……”他转身入了正堂,正堂内无人,正好可以避开其他的耳目,他说道:“我让人详查了于慎的三族,暂时没有发觉不妥。前朝的人盘结多年,隐藏得很深,就算查,一时片刻也难以深查。”
君瑶不解:“若真的那么难查,为何于慎的那锭官银和靖王真迹会那么容易就被发现了?”
难道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幌子?亦或者是其他的阴谋?君瑶百思不得其解,明长昱查前朝的事,并非一日两日,举步维艰地进展到现在,每一步都是水深火热危机重重。唯有这一次,线索就明目张胆地摆在眼前,反而让人觉得怪异。
如果这是幕后之人的计谋,那么其所图为何?难道与那些世家一样,企图破坏凌云书院继续办学,想借此打压明长昱与皇帝在朝中的势力?
两人就在大理寺用了午饭,期间明长昱还让人得到了于慎贴身侍从的口供。虽说在凌云书院中上学的人都是寒门子弟,但也不都是一贫如洗的,有书童和随从的也不少。只是凌云书院规定,学子在书院就读期间,不得带任何人入院,所以书院里的都是学子,没有半个仆童。于慎家境还算殷实,在他来京时,家里人就给他在京城里租了一个小院,还安置了两个仆人,书院放假时,于慎会回小院小住。书院放假之后,于慎本该在小院住着的,据他的仆童说,那日于慎心情不错,请了几个相熟的同学和朋友,在院中喝了不少酒,喝得微醺时,偶然间得知罗文华、祝守恩、陆卓远回了书院,还在流杯亭相聚饮酒,也不知为何,在酒散之后,他就去了凌云书院。之后就再没有回去过。
明长昱着人查了于慎的院子,没有特别的发现。
至于工部那边,也从未听说于慎去拿过什么木材。就算于慎已在工部入职,所但的职务是主事,不太可能亲自拉着木材去书院里。所以,那拉木材的人有问题,那一车木材也是有问题的。
疑点就在于,拉木材到书院的人,真的是于慎吗?
一切的疑点,或都将在今夜被解开。
申时许,君瑶与明长昱前往凌云书院。历经一场祝融之灾之后,华阳园被火烧过的几处房舍正在日夜不停的赶修,院外守卫森严,院内修缮之事有条不紊。
进入书院后,明长昱自然是要先去查看修缮的情况。正巧,李青林也在。他虽暂停其他事务,不必去上朝了,可凌云书院的事却不放心完全脱手。他因于慎一案被牵连,暂停职务闲赋着,所以更有心力来管凌云书院的事情。他洗脱嫌疑的关键在于慎死亡案的真相,同时也与凌云书院息息相关。
君瑶与明长昱到时,李青林正坐在工匠们临时辟出的单间中休息,人虽坐着,可看上去一点都没得空闲,房外候着几个人,正手捧着图纸等待着上前斟询他的意见。
见明长昱与君瑶已到达门外,李青林这才让人暂且散去,起身让明长昱入座。
明长昱瞥了眼狭窄的房间,入内看了看铺在桌上的图纸和文书,也没入座,只是轻声说:“看来赵大人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李青林缓缓勾了勾唇,无力地拱拱手:“侯爷料事如神。”
明长昱不置可否,似乎也没多少兴致与他详谈。
君瑶满腹心事,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这四处需重新修缮,石料木材堆得满满的,来往的人手也很是杂多,深寂的书院里起伏的撬砸声时常入耳,打破这近暮山色的清静。明长昱见她席地而坐,随手捡了根木枝写写画画,也不管她。李青林吩咐人抬人抬了小凳子过去,对君瑶说道:“地上凉,做凳子上舒服些。”
君瑶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顺势在凳子上坐了会儿。
明长昱默了默,见天色将阴,清风渐徐,便对她说道:“去学舍看看。”
君瑶正有此意,便随明长昱前往学舍。李青林本应该同往,但是明长昱体恤他身体虚弱,劳神已经不易,不便再劳力,所以让他手底下的陆卓远一同前去。
陆卓远在工部两年许,做事兢兢业业勤恳耐劳,工部买办的诸多事宜,虽不经他之手,但需要他详细记录。明长昱细看过他记录的册子,几乎没有纰漏,连前任计史的册子,陆卓远也一一核对过,并在册子备上注释,使小小的记录册详细精确,没有模棱两可之处。
正巧,明长昱带了一本,他随手翻开一页,指示其中一栏,问道:“你用红圈圈出松木两字,改为桉木,是为何?”
陆卓远愣了愣,他看清明长昱手中那本有些泛黄的册子,上头修改的字迹的确是自己的,只是时隔久远,何时修改的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没料到明长昱竟会翻出来。
他自己做的修改,自己当然认得出来,于是解释道:“这是其他计史书写时笔误,我核对检查时发现,与他确认过后修改的。”
明长昱将册子收好,“你如何确认笔者记录有误?”
陆卓远说道:“清点采买回来的木材时,我按册子上的一一点数,发现买办者买的是桉木,而不是松木。”
“先前见你会修马车,看来你不仅懂修造,还懂得木料。”明长昱淡淡地说道,“吏部的任用脚色上,也记录了你这点。”
陆卓远眉目微动,低声恭敬地说道:“是。”
眼看已快到达学舍,明长昱不再相问。他带着君瑶上前查看,见几间被烧过的屋子已经修缮一新,被火熏过的木梁之类也换过了,明长昱点点头:“不错。”
君瑶也有些惊喜,没想到修缮的进度这么快。不过涉及案情的几间房,是有人看守,不能进入的。君瑶也不知今夜,明长昱将会如何安排。
查看完学舍后,又去了库房旁的两间被烧的房舍,这两栋房舍翻修起来着实不易,料想在书院招新之前,也不会完工。
因站在院中视野较低,也无法宏观地查看整体情况,明长昱带着君瑶登上了对面一座楼阁。
登临四望,凌云书院的景色尽收眼底。东西飞檐,左右白墙黛绿,蓊蓊里掩映的曲径,纷纷入眼。遥遥而对,是远处规模宏大的国子监。若两相对比,国子监或如一座欣荣正盛的庭院,而凌云书院,则更像隐士的幽居。
明长昱让陆卓远上前,凭栏为他介绍书院的修缮情况。陆卓远恭谨地上前,居高凭栏,条理分明地一一讲述。忽而间声音一顿,似被人掐住咽喉。
明长昱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异常,随意而问:“怎么了?”
陆卓远的目光快速从远处收回,却也难掩方才一瞬的愕然与惊慌,面对明长昱,他只是摇头,俯身行礼道:“下官方才有些走神,望侯爷见谅。”
明长昱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说。这一回陆卓远收回心神,素然自若地讲述完,见明长昱许久都不开口说完,便如木头一般直直地立着。
君瑶的目光始终有意无意地打量着他,他虽站得沉稳笔直,可垂于身侧的指尖却在轻轻地颤抖。尤其是在他方才走神之后。其实君瑶也有些惊讶,因为她方才或许与陆卓远一样,都看到了被人带进书院的两个人——祝守恩与罗文华。
这两人并不是被同时带进来的,而是由人领着,分别动东西两道偏门进来。因此时站得位置高,视线好,才能轻而易举地看清楚。连她都不知明长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何况是更加不明所以的陆卓远?
明长昱自在的指尖轻敲着栏杆,漫不经心地说:“这朱漆之下的木材,陆计史可能认出来?”
陆卓远摇头:“已经上了漆,看不出来了。”
明长昱斜眼而睨:“没上漆之前呢?你记录工部采买的所有材料,难道没好生检查过这里的每一砖每一木?”他话语轻轻一沉,反问:“还是说,你这两年工作懈怠了,没检查记录清楚?”
陆卓远俯身行礼:“下官恪尽职守,丝毫不敢怠慢。”顿了顿,又说:“木材的情况的确记录在册的,只是用于何处了,负责具体修筑的工匠比下官更清楚。”
明长昱挑眉:“如此。”
三人下了楼,将要擦黑的天忽而下起小雨,淅淅沥沥的打在瓦楞草木上,片刻就沾湿了如入画中的书院。远山的景色变得隐约绰约,好似上佳的画作染了细雾晕染而开。山腰里传来青龙寺的暮钟声,一声声催送着缓来的山雨。
陆卓远立即让人送伞过来,小心翼翼地为明长昱撑好。
明长昱径自接过伞,落后几步撑在君瑶头上,又状似不经意般与陆卓远说道:“今夜这景致,倒是与前些日子你留宿书院时有些相似。”
陆卓远面色一凝,步履迟缓地步入雨中。
第204章 风雨战场
空山秋雨,绊住所有人离去的脚步。明长昱进了凌云书院之后,就已下令严守书院,不得任何人出入,并让人看守住华阳园新修的一排学舍,不经允许,任何人不能靠近。
李青林最先得到消息,却不动声色,一如往常地安排好工部的人,才冒着雨前往老学舍后的新学舍。
新学舍不远处,是几位夫子和山长的住处,有一间单独的客厅,此时明长昱正与君瑶二人相对而坐,等待着人端上简单的饭菜。
夜阑雨雾里,门外雨幕连连,灯火如碎,有人形如雨中漂泊的孤影缓缓走来。他走得极慢,步履轻落在积水的地面,踏碎摇映于地面的灯火,还有灯火里两道相伴的身影。
李青林收了伞,放在墙边,屋中的人这才发现他。君瑶正与明长昱说笑,注意到门外的人,歪着身体往外看了看。
“青林兄?”
明长昱摆好碗筷,转头对李青林说道:“赵大人,来的真巧。”
李青林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回头往对面的新学舍看了眼,才快步迈入房中。书院的房间清致淡雅,如此灯前雨中饮酒吃饭,别有一番温馨。他看着桌案上的两双碗筷,心底无声一哂,径自寻了位置坐好。
明长昱让人添了一双碗筷,客套地请李青林同坐。李青林也不推辞,坐下后自己盛了一碗菜汤暖身。
被风雨寒凉的手指接触到温暖,他才缓声问:“侯爷让人看守住新学舍,所谓何意?”
他本该早些离开凌云书院回城的,可是明长昱的动作瞒不过他,事关书院和于慎的案情,所以他选择留下来探听消息。
明长昱说道:“审人。”
李青林喝了半碗青菜热汤,苍白的脸色才稍微恢复血色。他低垂着眼,轻声道:“在此处审人?”
“此时此地,最好不过。”明长昱说道。
在李青林来这里之前,明长昱就已告知君瑶他的安排。他用新学舍的三间屋子作为审讯所用,分别将陆卓远、祝守恩、罗文华看守在了不同的房间之中,且他们所在的房间,与他们在老学舍入住的房间一一对应。祝守恩与罗文华是分别带进去的,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唯有陆卓远,知道他们二人,都被带进了新学舍之中。
新学舍与老学舍的布局,除方向不同之外,其余一模一样。今夜,风雨交加,与他们三人离开流杯亭留宿书院当晚何其相似?不知让他们重温与当时极其相似的情形,他们三人会作何反应?
君瑶还记得陆卓远被人带走时的面色和神态。他似乎早有预料,丝毫不担心,丝毫不恐惧,一身的凛然正义,仿佛不畏惧明长昱的安排。
但是,今夜,诚如明长昱所言,他的目的不在于如何审讯,而在于攻心。
如果真要审讯,只需将大理寺和刑部的几十道刑罚一一在三人身上试过即可。可即便如此,这三人会吐露真相吗?即便吐露了,拿到众人面前,也难免被人寻出瑕疵来。更何况,陆卓远、祝守恩、罗文华并不是轻易肯屈服的人,他们虽然是文弱的书生,可书生意气,友情挚真,有时的确难以破解。
古来有为知己两肋插刀的,也有为朋友捐躯赴死的……这些学子,虽比不上荆轲豫让,不见得会为朋友肝胆涂地,但也不见得他们会默契地保持沉默,或者早就串通好了言辞。
串通好的说辞,明长昱不想再听第二遍,所以他才决心布下今夜这一小局,也不需大动干戈,只需让这三人做出选择即可。
吃过饭后,明长昱让人收拾了碗筷,和君瑶玩起了猜谜。几轮过去之后,夜已渐凉,除了风雨之声,就只剩李青林在灯下的翻书声。
“还不去问话吗?”君瑶看向对面的新学舍,三间房的新窗上,只有如豆一点灯火,孱弱飘忽,似随时都会熄灭。窗上可依稀看见三人的身影,或坐或立,都没有入睡。
“不急。”明长昱悠悠然说道,“深夜才是人心最脆弱的时候。”
君瑶不明所以。但她似乎听隋程说过,刑部和大理寺审人,都会选择在深夜之时。试想,夜深人静,失眠恐惧,孤苦无依,疲倦困乏,一切悲观的、阴暗的、低落的情绪潮涌而致。此时再加以外界的压迫,轻易就能让人崩溃。
李青林无声地凝向明长昱,清冷的声音缓缓而出:“他们三人,都是凌云书院的学子,也是侯爷想培养的人。侯爷也如此铁面无情?”
明长昱眯了眯眼:“陆卓远是你工部的人,你不也没打算救他?”
李青林合上书,正色道:“心术不正之人,留着只会遗祸。”
“既然赵大人有如此觉悟,又为何问我?”明长昱面色如常,可君瑶清楚地知道,他口吻中隐含着嘲讽和薄怒。
她暗暗看了李青林一眼,第一次对他这样朗月温润的人生出一丝困惑。
她这极其快速且不易捕捉的一眼,恰好撞进李青林眼底。霎时见,他温和的眼神骤然如冰裂般瓦解。他微笑着,信手翻开书,坐在灯下朝明长昱轻轻点头,温言道:“是我小人之心了,请侯爷见谅。”
明长昱挡住君瑶的目光,问道:“还猜谜吗?”
</div>
</div>
赵世祺的气息陡然转急,仿佛随时会背过气去。
明长昱轻叹一声:“你若是想出去,我可以立刻让你出去。但你自己想好,出去了,可还有命继续活着?”
赵世祺僵硬地维持的面色瞬间坍塌了。他无力地放开铁门,退到牢房深处,喃喃自语道:“我不会相信你的!我不会相信你!”
明长昱轻哼而笑,说了句:“无所谓。”便带着君瑶离开。
牢房外空气通透,阳光如沐。君瑶随着明长昱出了牢房,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已经大致推测出案情的过程,只是尚有细节不明白。”
秋日的榆柳疏影浅淡,光轻掠而过,在她眼上压出两弯阴影。她脑海里还盘旋着方才牢中的一幕,思索着赵世祺的反应和明长昱的话。她本以为,此番随明长昱入牢,总能从赵世祺口中得到些线索,只可惜赵世祺依旧嘴硬,不肯承认丝毫细节。她蹙眉说道:“第一,凶手将尸体放入库房,目的是为了嫁祸给进入库房的赵世祺。只是凶手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让赵世祺必定会进入库房呢?第二,我能确定凶手不止一人。即便真正动手的人只有一个,但他肯定有帮凶。能大费周章地杀人,运尸体,将赵世祺引入库房,没有人配合很难单独完成。第三,于慎到底与前朝有何关联?”
明长昱专注地听她低声说话,带着她绕过牢房,走了一长段路走向前方正堂。他沉思片刻,说道:“赵家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失去赵太后的扶持,失去河安赵家的帮衬,赵氏一族的人如今犹如惊弓之鸟。赵世祺不肯认罪,是因为他坚持认为赵家人会将他捞出去,但他的如意算盘或许算空了,这一回赵家没人能救得了他。他既不肯说到底为何要进入库房,那就算了。”
君瑶愣了愣:“侯爷还有其他办法?”
明长昱反问:“难道你就没有?你试想,赵世祺被困库房之前,都见过哪些人?而谁最有可能在书院的库房里布置好一切,等待他上钩?”
君瑶自然能推想得出,可惜她就算能推测出来,也缺乏证据。她微微凝眉,轻声道:“没有铁证,他会承认吗?”
明长昱轻笑:“人心不是一块坚固的铁板,哪怕生得七窍玲珑,也有可攻破的弱点。破案不只是寻找证据那么简单,偶尔攻心也不错。”
说话间,已回了前方正堂院外,明长昱随意倚在栏杆上,沉吟道:“不妨布一个局,攻心。”
君瑶似懂非懂,“侯爷已经有对策了吗?”
明长昱颔首:“我已让人去安排,今夜我带你去凌云书院。既然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也应在这里结束。”
君瑶深吸一口气,也不过问他到底安排了怎样的细节。
明长昱面色微肃,低声道:“至于于慎与前朝的关联……”他转身入了正堂,正堂内无人,正好可以避开其他的耳目,他说道:“我让人详查了于慎的三族,暂时没有发觉不妥。前朝的人盘结多年,隐藏得很深,就算查,一时片刻也难以深查。”
君瑶不解:“若真的那么难查,为何于慎的那锭官银和靖王真迹会那么容易就被发现了?”
难道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幌子?亦或者是其他的阴谋?君瑶百思不得其解,明长昱查前朝的事,并非一日两日,举步维艰地进展到现在,每一步都是水深火热危机重重。唯有这一次,线索就明目张胆地摆在眼前,反而让人觉得怪异。
如果这是幕后之人的计谋,那么其所图为何?难道与那些世家一样,企图破坏凌云书院继续办学,想借此打压明长昱与皇帝在朝中的势力?
两人就在大理寺用了午饭,期间明长昱还让人得到了于慎贴身侍从的口供。虽说在凌云书院中上学的人都是寒门子弟,但也不都是一贫如洗的,有书童和随从的也不少。只是凌云书院规定,学子在书院就读期间,不得带任何人入院,所以书院里的都是学子,没有半个仆童。于慎家境还算殷实,在他来京时,家里人就给他在京城里租了一个小院,还安置了两个仆人,书院放假时,于慎会回小院小住。书院放假之后,于慎本该在小院住着的,据他的仆童说,那日于慎心情不错,请了几个相熟的同学和朋友,在院中喝了不少酒,喝得微醺时,偶然间得知罗文华、祝守恩、陆卓远回了书院,还在流杯亭相聚饮酒,也不知为何,在酒散之后,他就去了凌云书院。之后就再没有回去过。
明长昱着人查了于慎的院子,没有特别的发现。
至于工部那边,也从未听说于慎去拿过什么木材。就算于慎已在工部入职,所但的职务是主事,不太可能亲自拉着木材去书院里。所以,那拉木材的人有问题,那一车木材也是有问题的。
疑点就在于,拉木材到书院的人,真的是于慎吗?
一切的疑点,或都将在今夜被解开。
申时许,君瑶与明长昱前往凌云书院。历经一场祝融之灾之后,华阳园被火烧过的几处房舍正在日夜不停的赶修,院外守卫森严,院内修缮之事有条不紊。
进入书院后,明长昱自然是要先去查看修缮的情况。正巧,李青林也在。他虽暂停其他事务,不必去上朝了,可凌云书院的事却不放心完全脱手。他因于慎一案被牵连,暂停职务闲赋着,所以更有心力来管凌云书院的事情。他洗脱嫌疑的关键在于慎死亡案的真相,同时也与凌云书院息息相关。
君瑶与明长昱到时,李青林正坐在工匠们临时辟出的单间中休息,人虽坐着,可看上去一点都没得空闲,房外候着几个人,正手捧着图纸等待着上前斟询他的意见。
见明长昱与君瑶已到达门外,李青林这才让人暂且散去,起身让明长昱入座。
明长昱瞥了眼狭窄的房间,入内看了看铺在桌上的图纸和文书,也没入座,只是轻声说:“看来赵大人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李青林缓缓勾了勾唇,无力地拱拱手:“侯爷料事如神。”
明长昱不置可否,似乎也没多少兴致与他详谈。
君瑶满腹心事,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这四处需重新修缮,石料木材堆得满满的,来往的人手也很是杂多,深寂的书院里起伏的撬砸声时常入耳,打破这近暮山色的清静。明长昱见她席地而坐,随手捡了根木枝写写画画,也不管她。李青林吩咐人抬人抬了小凳子过去,对君瑶说道:“地上凉,做凳子上舒服些。”
君瑶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顺势在凳子上坐了会儿。
明长昱默了默,见天色将阴,清风渐徐,便对她说道:“去学舍看看。”
君瑶正有此意,便随明长昱前往学舍。李青林本应该同往,但是明长昱体恤他身体虚弱,劳神已经不易,不便再劳力,所以让他手底下的陆卓远一同前去。
陆卓远在工部两年许,做事兢兢业业勤恳耐劳,工部买办的诸多事宜,虽不经他之手,但需要他详细记录。明长昱细看过他记录的册子,几乎没有纰漏,连前任计史的册子,陆卓远也一一核对过,并在册子备上注释,使小小的记录册详细精确,没有模棱两可之处。
正巧,明长昱带了一本,他随手翻开一页,指示其中一栏,问道:“你用红圈圈出松木两字,改为桉木,是为何?”
陆卓远愣了愣,他看清明长昱手中那本有些泛黄的册子,上头修改的字迹的确是自己的,只是时隔久远,何时修改的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没料到明长昱竟会翻出来。
他自己做的修改,自己当然认得出来,于是解释道:“这是其他计史书写时笔误,我核对检查时发现,与他确认过后修改的。”
明长昱将册子收好,“你如何确认笔者记录有误?”
陆卓远说道:“清点采买回来的木材时,我按册子上的一一点数,发现买办者买的是桉木,而不是松木。”
“先前见你会修马车,看来你不仅懂修造,还懂得木料。”明长昱淡淡地说道,“吏部的任用脚色上,也记录了你这点。”
陆卓远眉目微动,低声恭敬地说道:“是。”
眼看已快到达学舍,明长昱不再相问。他带着君瑶上前查看,见几间被烧过的屋子已经修缮一新,被火熏过的木梁之类也换过了,明长昱点点头:“不错。”
君瑶也有些惊喜,没想到修缮的进度这么快。不过涉及案情的几间房,是有人看守,不能进入的。君瑶也不知今夜,明长昱将会如何安排。
查看完学舍后,又去了库房旁的两间被烧的房舍,这两栋房舍翻修起来着实不易,料想在书院招新之前,也不会完工。
因站在院中视野较低,也无法宏观地查看整体情况,明长昱带着君瑶登上了对面一座楼阁。
登临四望,凌云书院的景色尽收眼底。东西飞檐,左右白墙黛绿,蓊蓊里掩映的曲径,纷纷入眼。遥遥而对,是远处规模宏大的国子监。若两相对比,国子监或如一座欣荣正盛的庭院,而凌云书院,则更像隐士的幽居。
明长昱让陆卓远上前,凭栏为他介绍书院的修缮情况。陆卓远恭谨地上前,居高凭栏,条理分明地一一讲述。忽而间声音一顿,似被人掐住咽喉。
明长昱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异常,随意而问:“怎么了?”
陆卓远的目光快速从远处收回,却也难掩方才一瞬的愕然与惊慌,面对明长昱,他只是摇头,俯身行礼道:“下官方才有些走神,望侯爷见谅。”
明长昱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说。这一回陆卓远收回心神,素然自若地讲述完,见明长昱许久都不开口说完,便如木头一般直直地立着。
君瑶的目光始终有意无意地打量着他,他虽站得沉稳笔直,可垂于身侧的指尖却在轻轻地颤抖。尤其是在他方才走神之后。其实君瑶也有些惊讶,因为她方才或许与陆卓远一样,都看到了被人带进书院的两个人——祝守恩与罗文华。
这两人并不是被同时带进来的,而是由人领着,分别动东西两道偏门进来。因此时站得位置高,视线好,才能轻而易举地看清楚。连她都不知明长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何况是更加不明所以的陆卓远?
明长昱自在的指尖轻敲着栏杆,漫不经心地说:“这朱漆之下的木材,陆计史可能认出来?”
陆卓远摇头:“已经上了漆,看不出来了。”
明长昱斜眼而睨:“没上漆之前呢?你记录工部采买的所有材料,难道没好生检查过这里的每一砖每一木?”他话语轻轻一沉,反问:“还是说,你这两年工作懈怠了,没检查记录清楚?”
陆卓远俯身行礼:“下官恪尽职守,丝毫不敢怠慢。”顿了顿,又说:“木材的情况的确记录在册的,只是用于何处了,负责具体修筑的工匠比下官更清楚。”
明长昱挑眉:“如此。”
三人下了楼,将要擦黑的天忽而下起小雨,淅淅沥沥的打在瓦楞草木上,片刻就沾湿了如入画中的书院。远山的景色变得隐约绰约,好似上佳的画作染了细雾晕染而开。山腰里传来青龙寺的暮钟声,一声声催送着缓来的山雨。
陆卓远立即让人送伞过来,小心翼翼地为明长昱撑好。
明长昱径自接过伞,落后几步撑在君瑶头上,又状似不经意般与陆卓远说道:“今夜这景致,倒是与前些日子你留宿书院时有些相似。”
陆卓远面色一凝,步履迟缓地步入雨中。
第204章 风雨战场
空山秋雨,绊住所有人离去的脚步。明长昱进了凌云书院之后,就已下令严守书院,不得任何人出入,并让人看守住华阳园新修的一排学舍,不经允许,任何人不能靠近。
李青林最先得到消息,却不动声色,一如往常地安排好工部的人,才冒着雨前往老学舍后的新学舍。
新学舍不远处,是几位夫子和山长的住处,有一间单独的客厅,此时明长昱正与君瑶二人相对而坐,等待着人端上简单的饭菜。
夜阑雨雾里,门外雨幕连连,灯火如碎,有人形如雨中漂泊的孤影缓缓走来。他走得极慢,步履轻落在积水的地面,踏碎摇映于地面的灯火,还有灯火里两道相伴的身影。
李青林收了伞,放在墙边,屋中的人这才发现他。君瑶正与明长昱说笑,注意到门外的人,歪着身体往外看了看。
“青林兄?”
明长昱摆好碗筷,转头对李青林说道:“赵大人,来的真巧。”
李青林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回头往对面的新学舍看了眼,才快步迈入房中。书院的房间清致淡雅,如此灯前雨中饮酒吃饭,别有一番温馨。他看着桌案上的两双碗筷,心底无声一哂,径自寻了位置坐好。
明长昱让人添了一双碗筷,客套地请李青林同坐。李青林也不推辞,坐下后自己盛了一碗菜汤暖身。
被风雨寒凉的手指接触到温暖,他才缓声问:“侯爷让人看守住新学舍,所谓何意?”
他本该早些离开凌云书院回城的,可是明长昱的动作瞒不过他,事关书院和于慎的案情,所以他选择留下来探听消息。
明长昱说道:“审人。”
李青林喝了半碗青菜热汤,苍白的脸色才稍微恢复血色。他低垂着眼,轻声道:“在此处审人?”
“此时此地,最好不过。”明长昱说道。
在李青林来这里之前,明长昱就已告知君瑶他的安排。他用新学舍的三间屋子作为审讯所用,分别将陆卓远、祝守恩、罗文华看守在了不同的房间之中,且他们所在的房间,与他们在老学舍入住的房间一一对应。祝守恩与罗文华是分别带进去的,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唯有陆卓远,知道他们二人,都被带进了新学舍之中。
新学舍与老学舍的布局,除方向不同之外,其余一模一样。今夜,风雨交加,与他们三人离开流杯亭留宿书院当晚何其相似?不知让他们重温与当时极其相似的情形,他们三人会作何反应?
君瑶还记得陆卓远被人带走时的面色和神态。他似乎早有预料,丝毫不担心,丝毫不恐惧,一身的凛然正义,仿佛不畏惧明长昱的安排。
但是,今夜,诚如明长昱所言,他的目的不在于如何审讯,而在于攻心。
如果真要审讯,只需将大理寺和刑部的几十道刑罚一一在三人身上试过即可。可即便如此,这三人会吐露真相吗?即便吐露了,拿到众人面前,也难免被人寻出瑕疵来。更何况,陆卓远、祝守恩、罗文华并不是轻易肯屈服的人,他们虽然是文弱的书生,可书生意气,友情挚真,有时的确难以破解。
古来有为知己两肋插刀的,也有为朋友捐躯赴死的……这些学子,虽比不上荆轲豫让,不见得会为朋友肝胆涂地,但也不见得他们会默契地保持沉默,或者早就串通好了言辞。
串通好的说辞,明长昱不想再听第二遍,所以他才决心布下今夜这一小局,也不需大动干戈,只需让这三人做出选择即可。
吃过饭后,明长昱让人收拾了碗筷,和君瑶玩起了猜谜。几轮过去之后,夜已渐凉,除了风雨之声,就只剩李青林在灯下的翻书声。
“还不去问话吗?”君瑶看向对面的新学舍,三间房的新窗上,只有如豆一点灯火,孱弱飘忽,似随时都会熄灭。窗上可依稀看见三人的身影,或坐或立,都没有入睡。
“不急。”明长昱悠悠然说道,“深夜才是人心最脆弱的时候。”
君瑶不明所以。但她似乎听隋程说过,刑部和大理寺审人,都会选择在深夜之时。试想,夜深人静,失眠恐惧,孤苦无依,疲倦困乏,一切悲观的、阴暗的、低落的情绪潮涌而致。此时再加以外界的压迫,轻易就能让人崩溃。
李青林无声地凝向明长昱,清冷的声音缓缓而出:“他们三人,都是凌云书院的学子,也是侯爷想培养的人。侯爷也如此铁面无情?”
明长昱眯了眯眼:“陆卓远是你工部的人,你不也没打算救他?”
李青林合上书,正色道:“心术不正之人,留着只会遗祸。”
“既然赵大人有如此觉悟,又为何问我?”明长昱面色如常,可君瑶清楚地知道,他口吻中隐含着嘲讽和薄怒。
她暗暗看了李青林一眼,第一次对他这样朗月温润的人生出一丝困惑。
她这极其快速且不易捕捉的一眼,恰好撞进李青林眼底。霎时见,他温和的眼神骤然如冰裂般瓦解。他微笑着,信手翻开书,坐在灯下朝明长昱轻轻点头,温言道:“是我小人之心了,请侯爷见谅。”
明长昱挡住君瑶的目光,问道:“还猜谜吗?”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