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处流,长生也不觉得自己如今改弦易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邺朝旧臣却不会这么想,方淮称帝后,便有不少老臣离京,与地方藩王凑在一起企图举事,只是不成气候罢了。
如今方淮离京,正是这些人的最佳时机,京师作为国朝首都,除了鲜明的政治意义,还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
只是这一切早就在方淮的预料中,方淮的长子方争胜留京,此子虽不过二十岁,但却靠着方淮留下的五千精兵,固守京城,抵御攻战十余次,未曾让外城一兵一卒踏入京师。
方争胜的出色表现,让长生和柳无益都松了一口气,也让跟随方淮的官员吃了一颗定心丸,继承人的优秀,也代表着方淮政权的活力和未来。
地方大员归附自长生开始,瑕省倒向方淮,接着被异族占领过的几个省份也纳入方淮羽翼之下。
长生不仅率先倒戈,还当了一把急先锋,跟随方淮安定天下。
方淮看到了长生在瑕省军方的影响力,哪怕他心再大,也不敢再将军权交给长生,程广因着伤病的缘故,也只是将他高高供起,并未给任何实职。
方淮领兵,长生负责战后的建设工作,算是官职最大的后勤官。
两年后,秦昕然生下一子,循着罗氏家训“格物致知,意诚心正”,长生给这个孩子取名罗正宁。
三年后,方淮一统天下,改国号为理,改元神寿。
长生也终于卸下旁的职务,回京入内阁,任内阁大学士,又兼户部尚书一职。
这次回京,一家人终于团聚,至此,长生也算放下心来,罗楚楚提了很久的心也终于能放下来。
神寿元年,新帝登基,开恩科,长生的好友赵临入京。
长生再次见到赵临,他已经由原来的偏偏美少年,长成了一个沉稳的俊美青年人。
一场战乱,秦如陌失去了消息,如今还能联系上的好友也就只有赵临了。
“如今江南那边闹得凶,不少举子联合起来,意欲罢考。”赵临想了想,又犹豫道:“罗兄如今在江南那一片名声很差……”
长生不禁笑了起来,道:“左不过是那些酸话罢了,不必放在心上。”
“只是到底名声有瑕,罗兄也该想想办法。”赵临说道。
长生却不在意,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对于读书人来说,供的是哪尊帝王,又有什么重要的,他们如今罢考,日后后悔的也是他们自己。”
第137章 新的开始
长生毫不在意的态度镇住了赵临,如今虽已经改天换日,但大部分人其实尚未完全缓过神来,毕竟大邺王朝多年通知,仅仅五年内的混乱,竟然就推翻了一座传承百年的王朝。
方淮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萧规曹随,全国的政府组织架构没有太大的改变,而长生这个心上人的户部尚书,除了承担原有核算部门功能,还承担着创收的功能。
任凭方淮几次旁敲侧击,长生也没有拿出什么新事物出来,为了充盈国库,长生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户部的资料档案全都看了一遍,心中大致有了底。
长生仔细比对了几个省份的气候条件,又以户部名义向全国各省份发布命令,要求每个省份上报发展计划,长生打算用他在陵南府发展油茶和野菊的案例,来督促每个省份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仅仅靠这个举措,自然不够,长生将刀子对准了手工业,长生以悬赏的模式,要求匠人改进纺织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月后还真有人做出来了,新式纺织机约莫能提高两成效率,长生还是不够满意,只是履行承诺赏了那匠人百两银子。
原本没能改进成功的匠人们全都垂头丧气,长生又宣布若还能继续改进的,赏银照旧,如此过了三个月,集合一堆匠人心力制造出了一个效率翻一倍的纺织机来。
长生心下觉得这样估摸着是极限了,再厉害也许要用到现代的工艺,长生又命众工匠一起对这个产品进行打磨,改进一些小毛病,最终发明了一个工艺十分成熟的纺织机。
长生刚走出户部衙门,便见路边一个眼熟的仆从站在那里。
“罗大人,我家主人有请。”那人卑躬屈膝的说道。
长生叹了口气,虽不想去,但着实拒绝不得。
两人进了一间茶室,里面已经有一男子在等着了。
男子容貌俊秀,浑身带着一股肃杀之气,正是方淮的二儿子,被封为怀王的方争远。
“微臣参见王爷。”长生躬身行礼。
方争远将长生扶了起来,脸上带着微微笑意,长生不知道方争远寻他何事,但大致也能猜出来,如今储位未决,方淮四个儿子皆已成年,且全都跟随方淮上过战场,因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大位有一争之力。
四子皆为嫡出,方争胜为嫡长子,又有战时保卫京城的功绩,按理说当立为太子,若是他被立为太子,也能断了下面人的念想。
方争远自觉不比大哥方争胜差,天下一统之后,他心里也起了心思,而长生,年纪轻轻便位高权重,一直是四位皇子拉拢的重点对象。
对于四人的拉拢,长生烦不胜烦,却又不能翻脸,只能与他们虚与委蛇。
方争胜见长生露出熟悉的面瘫脸,也不生气,替他斟了一杯茶,笑着开口道:“听闻罗大人家中,尚有一妹妹,将将及笄,却尚未定下亲事,本王如今府中尚有一侧妃位,不知罗大人意下如何。”
如今方淮离京,正是这些人的最佳时机,京师作为国朝首都,除了鲜明的政治意义,还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
只是这一切早就在方淮的预料中,方淮的长子方争胜留京,此子虽不过二十岁,但却靠着方淮留下的五千精兵,固守京城,抵御攻战十余次,未曾让外城一兵一卒踏入京师。
方争胜的出色表现,让长生和柳无益都松了一口气,也让跟随方淮的官员吃了一颗定心丸,继承人的优秀,也代表着方淮政权的活力和未来。
地方大员归附自长生开始,瑕省倒向方淮,接着被异族占领过的几个省份也纳入方淮羽翼之下。
长生不仅率先倒戈,还当了一把急先锋,跟随方淮安定天下。
方淮看到了长生在瑕省军方的影响力,哪怕他心再大,也不敢再将军权交给长生,程广因着伤病的缘故,也只是将他高高供起,并未给任何实职。
方淮领兵,长生负责战后的建设工作,算是官职最大的后勤官。
两年后,秦昕然生下一子,循着罗氏家训“格物致知,意诚心正”,长生给这个孩子取名罗正宁。
三年后,方淮一统天下,改国号为理,改元神寿。
长生也终于卸下旁的职务,回京入内阁,任内阁大学士,又兼户部尚书一职。
这次回京,一家人终于团聚,至此,长生也算放下心来,罗楚楚提了很久的心也终于能放下来。
神寿元年,新帝登基,开恩科,长生的好友赵临入京。
长生再次见到赵临,他已经由原来的偏偏美少年,长成了一个沉稳的俊美青年人。
一场战乱,秦如陌失去了消息,如今还能联系上的好友也就只有赵临了。
“如今江南那边闹得凶,不少举子联合起来,意欲罢考。”赵临想了想,又犹豫道:“罗兄如今在江南那一片名声很差……”
长生不禁笑了起来,道:“左不过是那些酸话罢了,不必放在心上。”
“只是到底名声有瑕,罗兄也该想想办法。”赵临说道。
长生却不在意,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对于读书人来说,供的是哪尊帝王,又有什么重要的,他们如今罢考,日后后悔的也是他们自己。”
第137章 新的开始
长生毫不在意的态度镇住了赵临,如今虽已经改天换日,但大部分人其实尚未完全缓过神来,毕竟大邺王朝多年通知,仅仅五年内的混乱,竟然就推翻了一座传承百年的王朝。
方淮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萧规曹随,全国的政府组织架构没有太大的改变,而长生这个心上人的户部尚书,除了承担原有核算部门功能,还承担着创收的功能。
任凭方淮几次旁敲侧击,长生也没有拿出什么新事物出来,为了充盈国库,长生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户部的资料档案全都看了一遍,心中大致有了底。
长生仔细比对了几个省份的气候条件,又以户部名义向全国各省份发布命令,要求每个省份上报发展计划,长生打算用他在陵南府发展油茶和野菊的案例,来督促每个省份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仅仅靠这个举措,自然不够,长生将刀子对准了手工业,长生以悬赏的模式,要求匠人改进纺织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月后还真有人做出来了,新式纺织机约莫能提高两成效率,长生还是不够满意,只是履行承诺赏了那匠人百两银子。
原本没能改进成功的匠人们全都垂头丧气,长生又宣布若还能继续改进的,赏银照旧,如此过了三个月,集合一堆匠人心力制造出了一个效率翻一倍的纺织机来。
长生心下觉得这样估摸着是极限了,再厉害也许要用到现代的工艺,长生又命众工匠一起对这个产品进行打磨,改进一些小毛病,最终发明了一个工艺十分成熟的纺织机。
长生刚走出户部衙门,便见路边一个眼熟的仆从站在那里。
“罗大人,我家主人有请。”那人卑躬屈膝的说道。
长生叹了口气,虽不想去,但着实拒绝不得。
两人进了一间茶室,里面已经有一男子在等着了。
男子容貌俊秀,浑身带着一股肃杀之气,正是方淮的二儿子,被封为怀王的方争远。
“微臣参见王爷。”长生躬身行礼。
方争远将长生扶了起来,脸上带着微微笑意,长生不知道方争远寻他何事,但大致也能猜出来,如今储位未决,方淮四个儿子皆已成年,且全都跟随方淮上过战场,因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大位有一争之力。
四子皆为嫡出,方争胜为嫡长子,又有战时保卫京城的功绩,按理说当立为太子,若是他被立为太子,也能断了下面人的念想。
方争远自觉不比大哥方争胜差,天下一统之后,他心里也起了心思,而长生,年纪轻轻便位高权重,一直是四位皇子拉拢的重点对象。
对于四人的拉拢,长生烦不胜烦,却又不能翻脸,只能与他们虚与委蛇。
方争胜见长生露出熟悉的面瘫脸,也不生气,替他斟了一杯茶,笑着开口道:“听闻罗大人家中,尚有一妹妹,将将及笄,却尚未定下亲事,本王如今府中尚有一侧妃位,不知罗大人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