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甘茂用尽了浑身的解数,也终究没有在冬天攻克宜阳城。就这样草长莺飞,春天到来,秦国和韩国的战事终于又重新拉开了战幕。
暴鸢不愧是韩国有数的名将,经过将近四个月的训练,韩国征募的军队终于算是有了兵的样子,但是和同样驻扎在新郑的赵国士兵相比,还是差了一些。不过,聊胜于无吧。而宜阳那边的战况,也已经不允许再做拖延了,带着五万韩军和三万赵军,浩浩荡荡的就杀将过来。目的地,自然就是宜阳了。
甘茂对于来犯的韩赵联军非常重视,先是命令部队以逸待劳,先行摆开阵势,然后利用自己的左翼武遂驻军随时待命,准备出击。甘茂的策略是,将目标重点放在宜阳,先全力攻城,而出击的部队主要是迟滞、延缓联军进攻的作用,换句话说,宜阳主攻,出击部队主守。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策略不错,选人的时候却看走了眼。
白起明白甘茂的意思,不过他显然不准备听从甘茂的安排。在他眼中,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与其将敌人阻滞和延缓,倒不如直接击溃敌军来的实际。他知道,自己这四万部队想要打败对方,必须要有所调整。
虽然说是联军,自然是不可能统一指挥的,暴鸢和赵袑商议之后,主力部队自然是韩国,而为了防止被武遂的秦军偷袭自己的右翼,就将赵军安排在了右边,希望借助赵军的骑兵,保护好自己的主力。
白起却一眼看透了暴鸢排兵布阵的精明,知道韩赵联军虽然数量上韩军占优势,但是赵军实际上战斗力才是值得警惕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韩军之前已经战败一次,对阵秦军是有阴影的。于是,他派出一万骑兵部队和赵军周旋,将赵军和韩军隔离开来,亲率剩下的三万秦军攻击韩国部队。
两军甫一交战,白起就给了暴鸢一个下马威,尚未等韩军布阵,秦军就直接发动了攻击,把暴鸢吓了一跳。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秦军的悍勇冲击着韩军的军阵,加上之前已经战败一次,这让韩军在应对起来,总是畏畏缩缩,不敢正面迎敌。这是暴鸢也无法控制的事情,信心这个东西,不是经过训练才能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不断战胜敌人才能获得的,很显然,韩军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差。
和韩国人表现出来的疲软相反,赵袑也是初出牛犊,第一次领兵作战,但是这几年也没有闲着,先后在北疆和燕国锤炼,虽然不能和李拙、赵奢、庞煖等人表现那么出色,但是胜在中规中矩,这也是赵雍选择他的原因不求大胜,只求稳定。
即便如此,秦国骑兵和赵国骑兵之间的差距,也足以在这场强强对话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即便是这支赵国骑兵不是百金营那种特殊部队,而是代郡训练的胡人骑兵,在面对秦国骑兵时,战斗力也是稳胜一筹。这倒不是说赵国人比之秦国人英勇的多,而是对于成建制的标准部队,在面对非建制部队时,很多优势就显露无疑了。
即便赵国这边打的风生水起,也掩盖不住韩国人的疲软。白起发动的攻击冲垮了暴鸢辛辛苦苦编练的韩队,兵败如山倒。暴鸢只能感叹天不助我,让竖子成名,然后带着剩下的部队,向着新郑逃去。
赵袑见人家韩国人都跑了,自己再坚持也没有什么用,也在大破秦国骑兵之后,率军向着野王赶去。而后面的秦国骑兵想要追击,却因为已经丧失了战力,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赵国人从容离开战场。
这一战,秦军四万人以少胜多,击溃韩赵联军八万人,韩国主力三万人被尽数击溃,若非秦国骑兵被赵国骑兵重创,说不定白起还能凭借此战一战成名。更何况,相比于甘茂夺去了宜阳城,这次小规模的狙击战,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韩赵联军失败的消息传来,宜阳城一片哀声遍野。之前之所以能够吊着一口气,全是因为韩军尚有和秦军一较高下的资本,如今却两次被秦军打败,对士气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因为此,本来还剩下一口气的宜阳守军终于扛不住秦军的持续进攻的压力,在据守宜阳八个月之后,终于陷落了。
宜阳陷落,意味着作为韩国战略枢纽的宜阳成为了秦军东进的桥头堡,自此秦军如龙入大海,可以自由出入函谷关而如入无人之境,宽阔平坦的三川郡已经无法阻挡秦军的脚步,虎牢关以西的韩国土地沦入秦国手中,韩魏两国只能依靠虎牢关和伊阙天险与秦军抗衡。
与此同时,韩国也失去了宜阳、武遂等地聚集的来自南阳、上党两地的绝大部分物资,由于秦国发动进攻的速度太快,以至于韩国没有来得及将这些物资转运出去,反而让经过大战之后秦国获得,加快了自己的修整速度。
甘茂终于能够挺直腰杆长舒一口气,他率领诸位将领登上宜阳的城门,眺望着这座给秦国和韩国都带来巨大伤亡的城池,洛水上面还漂浮着两国交战的士兵的尸体,河水也为之一赤。城墙下面堆积起来的尸体更是数不胜数,善后的士卒开始将他们焚烧或者投入河中,防止发生疫情,在这个医疗水平有限的时代,大战之后的疫情高发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对于尸体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当然,修缮城墙也是必不可少的。
“传我军令。”甘茂转身看着身后诸将,众人一肃,看着主将满脸热切,知道此战之后,甘茂的声望定然再上一个高峰,樗里疾等人想要将他拉下马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于是也开始先巴结起他来。“立刻将战报送回咸阳!”
“诺!”
“果然是朽木不可雕也。”赵雍苦笑着看完前线战报,对众人说道“没想到韩国人如此疲软,都已经守了八个多月,最后功亏一篑,实在是实在是”
“实在是‘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尉僚愤恨的说到。他倒是直接,直接说韩国人实在是该死。
乐毅倒不如两人表现的那么明显,他将战报放下,淡淡说道“也是我们托大了。甘茂文武双全,乃是一等一的人才,加上秦军的悍勇,即便暴鸢这个老将,也难免着了道。韩国人败的不冤。”
“这个寡人也清楚。”赵雍说到,他倒不是对甘茂有什么看重,实在是对于白起太过忌惮,就算是他前世再不关心历史,也知道长平之战,也知道杀神白起的赫赫威名。是以对于韩国的战败,唯有苦笑。老当益壮的暴鸢,遇上风头正盛的白起,显然长江后浪推前浪。即便赵国国内,能够和白起一战的将领,恐怕也尚未出现吧。
“如此一来,早就准备的计划,恐怕要先行搁置了。”乐毅说到,“秦国没有韩国的掣肘,武遂也在其掌握之中,贸然出击,似乎会被反噬。”
“不错,那就先停一下,看看形势再说。”赵雍干脆的说到,“还有韩国那边,似乎也应该安抚一下,寡人担心,咱们的这位盟友,说不定会倒向秦国。”
“不仅仅是韩国,还有魏国。”乐毅接过话头,“之前就和秦国不清不楚,如今秦军大胜,魏国自顾不暇之下,难免会再一次向秦国投诚,大王需安排得力助手,游说魏王和韩王,力保两人的稳定,方能图谋后计。”
赵雍点点头。
“另外,野王那边,还需要告知赵奢。要谨慎行事,小心施为。”乐毅说到,“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可和韩国为敌。”
赵雍点点头,这也是应有之意。只不过此时此刻,心里却是万分的无力感,果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想借着这样一场战争,转移一下赵国国内因为改革日益凸显的矛盾,看来要另外想办法了。
是的,无论这场改革的发起者是谁,哪怕是赵雍这个赵国国君所主导的变革,也在十年之后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赵雍带来了很多麻烦,也让赵国国内反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如今赵雍在国内,无论是声望还是势力都已经达到了高峰,也弹压不住这股反对的浪潮。
赵雍毕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或者说,他正在向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转变。他首先将自己定义成了一个身负历史重任的穿越者,随后才认为自己是赵国的君主。这实际上是不对的,恰恰相反,他必须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君主,再将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一个穿越者。君主的利益不等于就是国家的利益,至少在这个时代不是如此,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利益的再分配,总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这也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一个成熟的君主,要先满足自己的统治,再去谈国家利益,此之谓攘外必先安内。赵雍无论是靠着城府,还是靠着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的确先取得了军权,在形势上处在有利的地位,但是他面对的,是积习了数百年的家族势力,这个庞然大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撼动的,这也恰恰说明,没有一场彻底的、大破大立式的改革,任何修修补补都是无济于事的,有时候反而如抱薪救火,越发不可收拾。
只不过这个时候,赵国还有大破大立的机会吗?
www
尽管甘茂用尽了浑身的解数,也终究没有在冬天攻克宜阳城。就这样草长莺飞,春天到来,秦国和韩国的战事终于又重新拉开了战幕。
暴鸢不愧是韩国有数的名将,经过将近四个月的训练,韩国征募的军队终于算是有了兵的样子,但是和同样驻扎在新郑的赵国士兵相比,还是差了一些。不过,聊胜于无吧。而宜阳那边的战况,也已经不允许再做拖延了,带着五万韩军和三万赵军,浩浩荡荡的就杀将过来。目的地,自然就是宜阳了。
甘茂对于来犯的韩赵联军非常重视,先是命令部队以逸待劳,先行摆开阵势,然后利用自己的左翼武遂驻军随时待命,准备出击。甘茂的策略是,将目标重点放在宜阳,先全力攻城,而出击的部队主要是迟滞、延缓联军进攻的作用,换句话说,宜阳主攻,出击部队主守。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策略不错,选人的时候却看走了眼。
白起明白甘茂的意思,不过他显然不准备听从甘茂的安排。在他眼中,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与其将敌人阻滞和延缓,倒不如直接击溃敌军来的实际。他知道,自己这四万部队想要打败对方,必须要有所调整。
虽然说是联军,自然是不可能统一指挥的,暴鸢和赵袑商议之后,主力部队自然是韩国,而为了防止被武遂的秦军偷袭自己的右翼,就将赵军安排在了右边,希望借助赵军的骑兵,保护好自己的主力。
白起却一眼看透了暴鸢排兵布阵的精明,知道韩赵联军虽然数量上韩军占优势,但是赵军实际上战斗力才是值得警惕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韩军之前已经战败一次,对阵秦军是有阴影的。于是,他派出一万骑兵部队和赵军周旋,将赵军和韩军隔离开来,亲率剩下的三万秦军攻击韩国部队。
两军甫一交战,白起就给了暴鸢一个下马威,尚未等韩军布阵,秦军就直接发动了攻击,把暴鸢吓了一跳。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秦军的悍勇冲击着韩军的军阵,加上之前已经战败一次,这让韩军在应对起来,总是畏畏缩缩,不敢正面迎敌。这是暴鸢也无法控制的事情,信心这个东西,不是经过训练才能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不断战胜敌人才能获得的,很显然,韩军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差。
和韩国人表现出来的疲软相反,赵袑也是初出牛犊,第一次领兵作战,但是这几年也没有闲着,先后在北疆和燕国锤炼,虽然不能和李拙、赵奢、庞煖等人表现那么出色,但是胜在中规中矩,这也是赵雍选择他的原因不求大胜,只求稳定。
即便如此,秦国骑兵和赵国骑兵之间的差距,也足以在这场强强对话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即便是这支赵国骑兵不是百金营那种特殊部队,而是代郡训练的胡人骑兵,在面对秦国骑兵时,战斗力也是稳胜一筹。这倒不是说赵国人比之秦国人英勇的多,而是对于成建制的标准部队,在面对非建制部队时,很多优势就显露无疑了。
即便赵国这边打的风生水起,也掩盖不住韩国人的疲软。白起发动的攻击冲垮了暴鸢辛辛苦苦编练的韩队,兵败如山倒。暴鸢只能感叹天不助我,让竖子成名,然后带着剩下的部队,向着新郑逃去。
赵袑见人家韩国人都跑了,自己再坚持也没有什么用,也在大破秦国骑兵之后,率军向着野王赶去。而后面的秦国骑兵想要追击,却因为已经丧失了战力,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赵国人从容离开战场。
这一战,秦军四万人以少胜多,击溃韩赵联军八万人,韩国主力三万人被尽数击溃,若非秦国骑兵被赵国骑兵重创,说不定白起还能凭借此战一战成名。更何况,相比于甘茂夺去了宜阳城,这次小规模的狙击战,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韩赵联军失败的消息传来,宜阳城一片哀声遍野。之前之所以能够吊着一口气,全是因为韩军尚有和秦军一较高下的资本,如今却两次被秦军打败,对士气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因为此,本来还剩下一口气的宜阳守军终于扛不住秦军的持续进攻的压力,在据守宜阳八个月之后,终于陷落了。
宜阳陷落,意味着作为韩国战略枢纽的宜阳成为了秦军东进的桥头堡,自此秦军如龙入大海,可以自由出入函谷关而如入无人之境,宽阔平坦的三川郡已经无法阻挡秦军的脚步,虎牢关以西的韩国土地沦入秦国手中,韩魏两国只能依靠虎牢关和伊阙天险与秦军抗衡。
与此同时,韩国也失去了宜阳、武遂等地聚集的来自南阳、上党两地的绝大部分物资,由于秦国发动进攻的速度太快,以至于韩国没有来得及将这些物资转运出去,反而让经过大战之后秦国获得,加快了自己的修整速度。
甘茂终于能够挺直腰杆长舒一口气,他率领诸位将领登上宜阳的城门,眺望着这座给秦国和韩国都带来巨大伤亡的城池,洛水上面还漂浮着两国交战的士兵的尸体,河水也为之一赤。城墙下面堆积起来的尸体更是数不胜数,善后的士卒开始将他们焚烧或者投入河中,防止发生疫情,在这个医疗水平有限的时代,大战之后的疫情高发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对于尸体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当然,修缮城墙也是必不可少的。
“传我军令。”甘茂转身看着身后诸将,众人一肃,看着主将满脸热切,知道此战之后,甘茂的声望定然再上一个高峰,樗里疾等人想要将他拉下马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于是也开始先巴结起他来。“立刻将战报送回咸阳!”
“诺!”
“果然是朽木不可雕也。”赵雍苦笑着看完前线战报,对众人说道“没想到韩国人如此疲软,都已经守了八个多月,最后功亏一篑,实在是实在是”
“实在是‘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尉僚愤恨的说到。他倒是直接,直接说韩国人实在是该死。
乐毅倒不如两人表现的那么明显,他将战报放下,淡淡说道“也是我们托大了。甘茂文武双全,乃是一等一的人才,加上秦军的悍勇,即便暴鸢这个老将,也难免着了道。韩国人败的不冤。”
“这个寡人也清楚。”赵雍说到,他倒不是对甘茂有什么看重,实在是对于白起太过忌惮,就算是他前世再不关心历史,也知道长平之战,也知道杀神白起的赫赫威名。是以对于韩国的战败,唯有苦笑。老当益壮的暴鸢,遇上风头正盛的白起,显然长江后浪推前浪。即便赵国国内,能够和白起一战的将领,恐怕也尚未出现吧。
“如此一来,早就准备的计划,恐怕要先行搁置了。”乐毅说到,“秦国没有韩国的掣肘,武遂也在其掌握之中,贸然出击,似乎会被反噬。”
“不错,那就先停一下,看看形势再说。”赵雍干脆的说到,“还有韩国那边,似乎也应该安抚一下,寡人担心,咱们的这位盟友,说不定会倒向秦国。”
“不仅仅是韩国,还有魏国。”乐毅接过话头,“之前就和秦国不清不楚,如今秦军大胜,魏国自顾不暇之下,难免会再一次向秦国投诚,大王需安排得力助手,游说魏王和韩王,力保两人的稳定,方能图谋后计。”
赵雍点点头。
“另外,野王那边,还需要告知赵奢。要谨慎行事,小心施为。”乐毅说到,“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可和韩国为敌。”
赵雍点点头,这也是应有之意。只不过此时此刻,心里却是万分的无力感,果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想借着这样一场战争,转移一下赵国国内因为改革日益凸显的矛盾,看来要另外想办法了。
是的,无论这场改革的发起者是谁,哪怕是赵雍这个赵国国君所主导的变革,也在十年之后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赵雍带来了很多麻烦,也让赵国国内反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如今赵雍在国内,无论是声望还是势力都已经达到了高峰,也弹压不住这股反对的浪潮。
赵雍毕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或者说,他正在向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转变。他首先将自己定义成了一个身负历史重任的穿越者,随后才认为自己是赵国的君主。这实际上是不对的,恰恰相反,他必须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君主,再将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一个穿越者。君主的利益不等于就是国家的利益,至少在这个时代不是如此,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利益的再分配,总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这也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一个成熟的君主,要先满足自己的统治,再去谈国家利益,此之谓攘外必先安内。赵雍无论是靠着城府,还是靠着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的确先取得了军权,在形势上处在有利的地位,但是他面对的,是积习了数百年的家族势力,这个庞然大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撼动的,这也恰恰说明,没有一场彻底的、大破大立式的改革,任何修修补补都是无济于事的,有时候反而如抱薪救火,越发不可收拾。
只不过这个时候,赵国还有大破大立的机会吗?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