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其实,生活在部队上,大家伙又实在,相处得跟一家人一样。
兰欣本就喜欢孩子,笑眯眯地问几个小朋友说:“虎子,小梅,你们喜欢吃什么就多吃点。这虾还有呢,等会儿吃完我再给你们做。”
孩子们吃饭快,饭量也不是很大,随便让他吃,他能吃多少,兰欣既然请客,就没打算慢待客人。她边吃边注意两桌上的菜盘,若是哪个吃得快,很快空盘了,她准备再补上一盘,总得让人吃饱不是。
男人们开始喝酒,兰欣准备了啤酒和白酒,想喝啥喝啥。
“弟妹可真细心,酒都准备了两样,咱们今个好好喝一顿。”
“学兵,可真有你的,哪找了这么能耐的媳妇,这菜做的绝了,我家那口子绝对做不出这味来。”王大哥说话了。
王大嫂起身站到他旁边说:“你觉得哪个菜好吃?”
王大哥得意忘形地说:“都好吃,弟妹做菜的手艺比你强多了,以后你多跟弟妹学学。”
王大嫂指着她做的鲫鱼豆腐汤问:“这汤好喝不?”
王大哥猛点头,说:“好喝,好喝,味道真是绝了,挺香的,还没有太大的鱼腥味,我喝着好喝。”
王大嫂使劲白了王大哥一眼说:“知道好喝就行,这鱼汤就是我做的。”说完扭头就做到自己的位子上去了。
王大哥摸摸自己的脑袋,纳闷地问:“怎么都是你做的,我觉得在家喝的不如这个好喝呢?”
众人看着王大哥茫然的表情哈哈大笑。
他那知道,汤好喝,其实是加了空间水的缘故,兰欣把空间水加到水缸里了。再说鱼也是出自空间,难怪味道比较好了。
这个愉快的小插曲很快就揭过去了,谁也没有多加在意。
等到月上柳梢头,这次聚餐才完事,男人们虽然多喝了点,但是都没喝醉,因为明天还是班,军人的纪律严明,他们绝对不会因为醉酒儿耽误工作。
女人们把碗筷收拾好,男人们把桌子搬回。孩子们早跑到别处玩去了,兰欣老远就听到他们捉迷藏的声音。
等忙碌完事,兰欣沏了两壶茶摆在院里,一群人开始天南地北的聊天。兰欣也是不是插上几句,虽说她也参与,可这会儿她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是身在庐山云雾中,却不知庐山真面目。此时的情景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还是醒来后的黄粱一梦?
兰欣有些迷茫,这时,她瞧见丈夫看向她的目光,里面包含着他的高兴、感激、还有隐隐暗含的情意。丈夫的目光让兰欣顿时清醒了不少。不管如何,眼下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无论岁月多久远,总有爱她的人陪在她的身边,有父母,丈夫和孩子……不管如何,这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
☆、69更新
夏夜的风儿徐徐吹过,吹散白天留下的余热,带给乘凉的人们一丝又一丝的凉爽。弯弯的半月如害羞的纤纤少女一般躲在了朦胧的云层后面,偷偷俯瞰尘世间的美好。蟋蟀的叫声,青蛙的呱噪,还有路人乘凉时不时发出的笑声,给这宁静的夏夜增添了不少趣味儿。晶晶的萤火虫在暗夜中快乐地飞舞,芬芳的花丛中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原来,美丽的风景一直停驻在我们身边。
兰欣自打来到部队,所做的一切,作为丈夫的姜学兵都看到了眼里,记在心里。他知道媳妇不是很喜欢热闹,却一直对串门的军属们热情地招待,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喜欢她。
姜学兵知道,媳妇尽力维持好关系都是为了他,让他这做丈夫的心里既甜又酸。媳妇很维护他的面子,很尊重他,作为军嫂,当丈夫的很少陪伴,媳妇却从不抱怨他,还从各方面尽力支持他,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麻烦他,这样自立有能干的媳妇让他欢喜又内疚。
作为军人,没办法一直陪伴在家人身边,作为一个好军人,除了每个月寄给媳妇工资,他没办法成为一个时时关心、事事爱护妻子的好丈夫,这让他很内疚。所以他打心底里就想在和媳妇见面的这段日子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媳妇好,当然,还有他们的儿子……
由于长期分居两地,所以夫妻两人格外珍惜这个假期,恨不能时时刻刻黏糊在一起。二人像是度蜜月一样你依我侬,那甜蜜的味道老远就能让人闻到,军营中好几个嫂子都打趣这对夫妻,埋怨自家男人不像姜学兵这般疼老婆,后头战友们就挨个揶揄姜学兵。姜学兵被战友们开玩笑,也不脸红,脸上得意的神色让人着实嫉妒,几个战友便轮流像姜学兵“请教”,挨个跟姜学兵较量一番才作罢。
姜学兵和兰欣送走了客人,已经快到半夜了,两人忙活了一天,早已疲累,想着赶紧洗漱完事好上床休息。精力旺盛的牛牛早就玩累了,喝过奶粉就沉沉睡去。
姜学兵看着刚刚沐浴而来的媳妇,如雨后的清荷般亭亭玉立在他的视线内,让他的目光情不自禁地一直追随她。那出水芙蓉的娇颜,脉脉含情的双眼,莹莹粉嫩的肌肤……无一不让他着迷,无一不让他沉溺。
兰欣坐在桌前,对着一张巴掌大的镜子梳头发,姜学兵见状,连忙凑上前去,拿起一块干毛巾,仔细给媳妇擦干头发。兰欣享受地倚进丈夫的怀中,细细品味此刻的脉脉温情。
“媳妇,你真美,我看,就属我媳妇最漂亮了,还比她们能干,我运气真好……”姜学兵甚是得意地说完,还特意感叹一声,好像跟占了大便宜似的。
兰欣看丈夫卖乖,莞尔一笑说:“你也很厉害,保家卫国还把工资都给我们娘俩花,你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和牛牛都离不开你。”
“我更离不了你们……”姜学兵把毛巾往桌上一扔,一把抱去媳妇往床上走去。
姜学兵覆在兰欣身上,密密麻麻的吻落在兰欣的脸上、唇上、颈边,一双大手好不客气地在媳妇身上到处游移,触摸着丰满挺/拔的酥/胸,不盈一握的腰肢,很快便划入芳草萋萋的幽谷中,触上粉色的花瓣……
很快,两人之间似干柴烈火般燃烧起来。姜学兵嫌身上的衣服碍事,三下五除二把衣服脱去,双手肆意地在兰欣身上点火,撩拨着她全身的知觉,刺激着她各处的敏感点,不一会儿便把兰欣逗弄地气喘吁吁,不胜娇羞,妖娆的□在他身下绽放……
接下来便是抵死缠绵,艳色无边。
这也难怪,姜学兵憋了约莫一年多,好不容易赶上媳妇来探亲了,这压抑许久的情感和欲/望再难压制,情动意浓处,就可着劲儿换着花样儿折腾媳妇儿,恨不能夜夜春宵,把媳妇融入自己的身体里。
军营里的女人本来就少,男人们也很少生出什么花花心思,除了偶尔收到家书时开个无伤大雅的荤色笑话,就是有心思,基本上也是冲着自己女人使劲儿。
兰欣想把丈夫伺候舒服,姜学兵想把媳妇伺候满意,两人之间可谓是浓情蜜意,羡慕死了一众人。
两个月的时间说短不短,那是对无事可做的人来说;说长也不长,就兰欣夫妻而言,时间过得飞快,这段日子像是眨眼间就过去了。
眼看媳妇和儿子就要离开,姜学兵恋恋不舍,“媳妇,要是你随军就好了,咱们就不用分开了。”这话他也就是嘴上说说,肯定不会为了自己耽误媳妇的前程。
兰欣边收拾衣服边说:“等我一毕业就随军,一家人分居两地也不是个事儿,你又不能随便挪地方儿,只能是我和儿子跟着你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汉子跟着走。兰欣之所以学经济学,就是怕将来不会打理公司。赚钱她肯定是有把握的,凭着超前的社会经验,等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那还不得大把大把捞钱。都说八十年代的时候遍地是黄金,很多下海经商的人都成了各地的知名企业家。兰欣觉得,她有经验,再加上系统的学习,以后不管是涉足房地产行业,还是网络这块儿,或者是开连锁超市,都能创下大笔产业,足够留给儿子当资本了。
姜学兵躺在床上,牛牛就坐在他的胸膛上,他抓紧时间跟儿子培养感情,就是不知道这小子下次看见老爸还认不认识。
“儿子,好好看看爸爸这张脸,下次见面可别不认识了。”
牛牛小朋友当然不可能听懂爸爸的意思,两只小手快乐地拍着爸爸的脸。
这话可把兰欣逗乐了,扑哧一声就笑出来,“学兵哥,儿子才一岁多点,能记多少事儿啊……再跟你分开个一年半载的,肯定记不住你的模样。我看呀,还是等我们娘俩随军了,你再跟儿子好好培养感情吧。不过,我会好好教宝宝的,不会让他忘了自己的爸爸……”
兰欣是想,不是还有照片么,大不了天天让儿子跟照片上的爸爸见面,这样应该不会忘记了。
兰欣和姜学兵之间虽说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二人婚后生活温馨幸福,平淡中处处透露出脉脉温情,彼此都会为对方着想,况且两人分居两地,相聚的日子亲密都不够,更不会吵架闹别扭;姜学兵又极为宠爱这个小他几岁的媳妇,几乎事事顺着她,所以说这两人可谓是美满良缘,天作之合。
兰欣对生活现状极为满意,丈夫孩子都有了,她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将来肯定能创下一份事业,只要家人健康幸福,这辈子她算是圆满了,这才是她追求的幸福。
翌日,在姜学兵无限留恋的目光中,兰欣抱着孩子登上了返程的列车。
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兰欣回去后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兰欣也知道,再过两年就实行计划生育了,到时候像就不能多要孩子了。她总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正好又怀上了,给牛牛再添个弟弟妹妹也好。这样,以后孩子们有个伴,将来也能互相帮衬。
其实,这个年代的人受毛爷爷影响很深,相信“人多力量大”这个观点,还没意识到人口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多家庭都是兄妹七八个,甚至有的家里有十几个孩子。这样的家庭虽然人口多,可负担更大,在孩子还没成长起来之前,家里一溜等饭吃的嘴,做父母的根本养不起。有的只管生,却不管养,孩子夭折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农村,大人下地干活,还不懂事的孩子就在地头的树荫下玩。很多孩子都是放养长大的,家长根本没管过。上面有哥哥姐姐的,还能有人管管,吃饭姐姐做,穿衣都是穿剩下的,稍大点就跟着干活,根本没让大人操过心。
哪像后世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在了蜜罐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妈,全家都宠着一个孩子,好吃好玩的还没等孩子要,就都准备好了。
兰欣就是想,趁着国家还让生,赶紧再要一个,反正靠她和姜学兵,养上两三个孩子不是难事儿,既然有了,那就生呗。要是个小子,正好跟牛牛做伴,老话不是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吗;要是个女孩就更好了,儿女双全,正好凑成个“好”字。
况且这年头也没有几个主动去打胎的,要是去做人流,医院也得要介绍信啥的;还会让医生误以为你是坏女人:不是狠心的妈,就是私生活不检点的人,要不怎么会打胎呢?
沈妈得知闺女又怀上了,高兴地不得了,从饭桌多加的那俩菜上就能看出来,这是要给女儿和小外孙补身子呢。沈妈就是看儿媳妇迟迟没怀孕,心里老是嘀咕,要是能添个孙子她更高兴,儿媳妇这么长时间都没怀上,不是俩孩子身子有问题吧。
不过沈妈也不是拿乔的婆婆,这是她在心里藏着,没拿到明面上来说。就像闺女说的,不能唠叨这事,怕给儿子和媳妇增加压力。像沈妈这样思想开明的婆婆可不多见,这都是兰欣平日里潜移默化的结果。有这么个事事替嫂子着想的小姑子,兰欣的大嫂都记着呢,也是事事让着兰欣,又好吃的想着给她留一份;兰欣怀孕了,她就抢着做饭洗衣服,家里接的活儿也不让兰欣做了,只让她给出出主意。家庭和睦,这好日子不愁过不上。
兰欣得知沈妈的忧虑后,劝过她妈,孩子肯定会有的,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能让她抱上孙子。兰欣是因为给家人用灵泉调理了身子,只要不是不孕,孩子总会有的。有人结了婚很快就能怀孕,有人却得等上几年有自己的孩子,这事也得看缘分。
兰欣给丈夫写信,把怀孕的事告诉他了。姜学兵得知消息后,脸上一直乐呵呵的,让人一看就知道家里有好事,不然哪能这么高兴,打收到家里的信就傻笑。
姜学兵晚上兴奋地睡不着觉,一直胡思乱想。一会想像这个孩子生出来像谁;一会想着他真厉害,跟媳妇甜蜜了一个多月,又让媳妇怀上了,可见他播种能力强,自家媳妇也不差,是块好田,两人配合起来是天衣无缝,家里又要增添人口了。媳妇刚走,怎么就这么想她呢,还有胖乎乎的儿子……姜学兵开始期待下次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70更新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国家颁布了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这项改革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抉择,从此国家走上了强国之路。
自此开始,许多胆大心细的人开始想法子赚钱,有的开了小饭馆,有的开始摆地摊,有的则继承家传的手艺,开起有百年传承的老店……原先偷偷摸摸做生意的人开始大着胆子折腾,这些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兰欣一家早就比别人提前了半步,这会儿国家下来政策,更是开始大胆地接活,由于她们服务态度好,衣服样式新颖好看,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加工店。因为兰欣和她大嫂忙于学业,加上兰欣怀孕了,接活多了,就显得人手不够用了。沈妈让街坊邻居介绍了两个缝纫手艺好的大婶,成了店里的雇工,平日里帮忙把裁好的衣服做成成衣,这就是后来“雅欣”服装公司的雏形。
兰欣出点子,跟心灵手巧的嫂子一起设计东西,两人虽说不会画图,但会是裁剪,兰欣勾勒出极为简单的图样,跟嫂子讲清楚,二人很快就会把样品做出来。之后,她们照着先例裁剪好,让缝纫工做好就可以了。
兰欣找人帮忙买进一批做包用的人造革料子,设计了几个样式,做成一批女士成品包。虽说颜色都是黑色,可是比起眼下出门提的大黑提包,样子不知好看多少倍,见过的人都夸好看时髦,说肯定好卖。有来拿衣服的人看了喜欢,当场就买一个回去。
兰欣的大哥托同学的父亲帮忙,在人流密集的百货大楼门前租了个临时小摊位,趁着周末人多的时候大甩卖皮包。
说是大甩卖,价格可一点都不便宜,小一点的斜挎包六块一个,大一点的女士手提包八块一个,买两个送一个双层小钱包,这是兰欣出的买二赠一的小点子,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买更多的包,这点优惠政策正好投了那些爱占便宜的人的心思。
按照当下每月工资三五十块钱的水平来说,这价格不贵可也不便宜,可架不住兰欣设计的样式新颖好看,市面上根本没卖的,所以东西一摆上,就引来很多人的围观,更是惹来一大帮大姑娘小媳妇,热闹地围着买包。
有人自己买一个,顺便帮家里姐妹买一个,正好得一个小巧玲珑的小钱包。有的两个好朋友一起买,顺便央着多送一个小钱包,得了便宜的小姐妹兴高采烈地挎着包回家显摆去了。
兰欣看得出来,大部分出钱买包的是已经工作的女工人;还有部分是追求时尚的女同志,兰欣看见一个漂亮女人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好几款包,一下子买了好几个,看来到哪儿都不缺有钱人;再有就是一部分有零花钱的女学生了,站在摊位前仔细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款包,下了好大决心才买一个,可能是因为花了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一边为自己卖到心爱的包高兴,另一边却为空了的钱包懊恼。
总得来说,包卖得确实不错,一整天下来,几百个包都卖出去了,最后剩的几个,因为天渐渐暗了下来,被大嫂便宜五毛钱的价格处理了。
等几人收好摊子回到家,兰欣的大哥将鼓鼓的钱包放到桌上,兴奋地说:“发财了,今天卖的钱比咱原来干三月都多,咱们照这样弄几批包卖,很快就能攒下一笔钱。”
兰欣听了大哥的话,咯咯笑了起来,“大哥,咱要是回回去百货大楼那里卖包,过不了多久,这包就卖不出去了,除非……”
还没等兰欣说完,沈大哥就着急地问开了:“除非什么?”
“除非是咱们扩展销售渠道,把包和衣服卖到别的地方去。你想,京城就这么大地儿,再卖的话,人家也不可能回回都买,用不了多久,市场就饱和了,到时候货物就滞销了,所以咱们若是扩大生产规模,紧跟着就得展开销售渠道,不然就等着压货了。”
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的购物观念还是比较保守,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不像后世的人,衣服季季换,背包天天换,最讨厌出现撞衫之类的事情了。
沈大哥说:“妹妹不愧是学经济的,这就开始学以致用了。你说的这些很对,咱们还是商量接下来给怎么办吧?”
最后几人商定,慢慢扩大生产规模,稳扎稳打,逐步发展服装产业,建立属于自己的服装王国。
放寒假时,兰欣的肚子已经鼓起来了,同学们这才得知这位漂亮的女生不仅结婚了,而且是个军嫂,女生们很照顾兰欣,一些零碎的小事情帮她做了,而男生们也把内心那点怀春的小嫩芽给掐断了。不掐断不行啊,对军人怀着无比崇敬心的青年们没胆子破坏军婚,不然还不得被吐沫星子淹死。
年底,给帮工们放假以后,兰欣一家踏上返乡的列车。兰欣已经收到姜学兵的信,说是今年部队上忙着训练,过年就不回家了。
兰欣对于这夫妻二人相隔两地的情况暂时也没法子。她是想去看丈夫,不过她现在身子重了,沈妈不同意她出远门,让她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沈妈原话是这样说的:“兰欣,你这胎都快五个月了,就老老实实在我身边呆着,哪里也不能去,要是你想去看学兵,就等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到时候你给我把孩子留下,想去哪里都没问题。”
沈妈是怕兰欣不知轻重,哪能让孕妇一人出远门,怕有个万一,还是拘着她在自己身边放心些。
兰欣不是不懂事的孩子,懂得沈妈的一片慈母心,笑着应了:“妈,都听你的,我这几个月都老实呆着。”
兰欣只能跟丈夫说抱歉了,谁让小包子来得这么及时呢。而且姜老爷子和姜奶奶也想重孙了,早就盼着孩子回去呢。
回家的时候,兰欣有两个哥哥护着,沈妈和兰欣的大嫂看护牛牛,一路平平安安到了家。
姜奶奶早就备好了年货,就等兰欣和牛牛回家了。沈妈把闺女送到家后,和亲家叙叙旧,又带着儿子儿媳去了趟同村的娘家,送下一堆吃食和新衣服后,才回了自家。
虽然丈夫没在身边,但兰欣过了一个热闹的新年。浓浓的年味带给孩子们很多欢乐和笑声,兰欣作为晚辈,她得去各家亲戚拜年走亲戚,看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有时一天转几家,每家轮了个遍才算完事。
兰欣在回娘家这天,和好友冬梅聊天时,听说了齐家很多稀罕事。
原来吴志远返城上大学时,作为妻子的齐红艳也跟了去。齐红艳她妈早就防备着呢,怕女婿上了大学后嫌弃自家闺女,死活让齐红艳跟着,还传授了许多跟婆婆“斗智斗勇”的点子,当然也少不了对丈夫的□,这其中不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戏。
齐红艳跟过去以后,日子过得很不舒心。丈夫去了学校,她和公婆住在家里。家里一共三间住房外加一个客厅,厕所还是共用的,住处一点都不宽裕。她又没工作,整天只能在家呆着,除了做些家务,也没人和她说话,没一点意思。没过多久,她就受不了这样的日子。
而且,吴志远的外甥还和吴家两老同住,她那个大姑子天天下班回娘家吃饭,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嫁出去的人。
最要紧的是语言不通,齐红艳虽然识字,可她不懂当地方言,每次她大姑子嘀嘀咕咕和她婆婆说话的时候,她总觉得是在说她。
确实,吴家现在的确看不上她,齐红艳不是个勤快有颜色的人,性情张扬,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根本不讨喜,再加上一家人觉得她这个乡下人配不上他们家的大学生,处处挑刺还来不及呢。
兰欣本就喜欢孩子,笑眯眯地问几个小朋友说:“虎子,小梅,你们喜欢吃什么就多吃点。这虾还有呢,等会儿吃完我再给你们做。”
孩子们吃饭快,饭量也不是很大,随便让他吃,他能吃多少,兰欣既然请客,就没打算慢待客人。她边吃边注意两桌上的菜盘,若是哪个吃得快,很快空盘了,她准备再补上一盘,总得让人吃饱不是。
男人们开始喝酒,兰欣准备了啤酒和白酒,想喝啥喝啥。
“弟妹可真细心,酒都准备了两样,咱们今个好好喝一顿。”
“学兵,可真有你的,哪找了这么能耐的媳妇,这菜做的绝了,我家那口子绝对做不出这味来。”王大哥说话了。
王大嫂起身站到他旁边说:“你觉得哪个菜好吃?”
王大哥得意忘形地说:“都好吃,弟妹做菜的手艺比你强多了,以后你多跟弟妹学学。”
王大嫂指着她做的鲫鱼豆腐汤问:“这汤好喝不?”
王大哥猛点头,说:“好喝,好喝,味道真是绝了,挺香的,还没有太大的鱼腥味,我喝着好喝。”
王大嫂使劲白了王大哥一眼说:“知道好喝就行,这鱼汤就是我做的。”说完扭头就做到自己的位子上去了。
王大哥摸摸自己的脑袋,纳闷地问:“怎么都是你做的,我觉得在家喝的不如这个好喝呢?”
众人看着王大哥茫然的表情哈哈大笑。
他那知道,汤好喝,其实是加了空间水的缘故,兰欣把空间水加到水缸里了。再说鱼也是出自空间,难怪味道比较好了。
这个愉快的小插曲很快就揭过去了,谁也没有多加在意。
等到月上柳梢头,这次聚餐才完事,男人们虽然多喝了点,但是都没喝醉,因为明天还是班,军人的纪律严明,他们绝对不会因为醉酒儿耽误工作。
女人们把碗筷收拾好,男人们把桌子搬回。孩子们早跑到别处玩去了,兰欣老远就听到他们捉迷藏的声音。
等忙碌完事,兰欣沏了两壶茶摆在院里,一群人开始天南地北的聊天。兰欣也是不是插上几句,虽说她也参与,可这会儿她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是身在庐山云雾中,却不知庐山真面目。此时的情景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还是醒来后的黄粱一梦?
兰欣有些迷茫,这时,她瞧见丈夫看向她的目光,里面包含着他的高兴、感激、还有隐隐暗含的情意。丈夫的目光让兰欣顿时清醒了不少。不管如何,眼下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无论岁月多久远,总有爱她的人陪在她的身边,有父母,丈夫和孩子……不管如何,这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
☆、69更新
夏夜的风儿徐徐吹过,吹散白天留下的余热,带给乘凉的人们一丝又一丝的凉爽。弯弯的半月如害羞的纤纤少女一般躲在了朦胧的云层后面,偷偷俯瞰尘世间的美好。蟋蟀的叫声,青蛙的呱噪,还有路人乘凉时不时发出的笑声,给这宁静的夏夜增添了不少趣味儿。晶晶的萤火虫在暗夜中快乐地飞舞,芬芳的花丛中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原来,美丽的风景一直停驻在我们身边。
兰欣自打来到部队,所做的一切,作为丈夫的姜学兵都看到了眼里,记在心里。他知道媳妇不是很喜欢热闹,却一直对串门的军属们热情地招待,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喜欢她。
姜学兵知道,媳妇尽力维持好关系都是为了他,让他这做丈夫的心里既甜又酸。媳妇很维护他的面子,很尊重他,作为军嫂,当丈夫的很少陪伴,媳妇却从不抱怨他,还从各方面尽力支持他,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麻烦他,这样自立有能干的媳妇让他欢喜又内疚。
作为军人,没办法一直陪伴在家人身边,作为一个好军人,除了每个月寄给媳妇工资,他没办法成为一个时时关心、事事爱护妻子的好丈夫,这让他很内疚。所以他打心底里就想在和媳妇见面的这段日子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媳妇好,当然,还有他们的儿子……
由于长期分居两地,所以夫妻两人格外珍惜这个假期,恨不能时时刻刻黏糊在一起。二人像是度蜜月一样你依我侬,那甜蜜的味道老远就能让人闻到,军营中好几个嫂子都打趣这对夫妻,埋怨自家男人不像姜学兵这般疼老婆,后头战友们就挨个揶揄姜学兵。姜学兵被战友们开玩笑,也不脸红,脸上得意的神色让人着实嫉妒,几个战友便轮流像姜学兵“请教”,挨个跟姜学兵较量一番才作罢。
姜学兵和兰欣送走了客人,已经快到半夜了,两人忙活了一天,早已疲累,想着赶紧洗漱完事好上床休息。精力旺盛的牛牛早就玩累了,喝过奶粉就沉沉睡去。
姜学兵看着刚刚沐浴而来的媳妇,如雨后的清荷般亭亭玉立在他的视线内,让他的目光情不自禁地一直追随她。那出水芙蓉的娇颜,脉脉含情的双眼,莹莹粉嫩的肌肤……无一不让他着迷,无一不让他沉溺。
兰欣坐在桌前,对着一张巴掌大的镜子梳头发,姜学兵见状,连忙凑上前去,拿起一块干毛巾,仔细给媳妇擦干头发。兰欣享受地倚进丈夫的怀中,细细品味此刻的脉脉温情。
“媳妇,你真美,我看,就属我媳妇最漂亮了,还比她们能干,我运气真好……”姜学兵甚是得意地说完,还特意感叹一声,好像跟占了大便宜似的。
兰欣看丈夫卖乖,莞尔一笑说:“你也很厉害,保家卫国还把工资都给我们娘俩花,你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和牛牛都离不开你。”
“我更离不了你们……”姜学兵把毛巾往桌上一扔,一把抱去媳妇往床上走去。
姜学兵覆在兰欣身上,密密麻麻的吻落在兰欣的脸上、唇上、颈边,一双大手好不客气地在媳妇身上到处游移,触摸着丰满挺/拔的酥/胸,不盈一握的腰肢,很快便划入芳草萋萋的幽谷中,触上粉色的花瓣……
很快,两人之间似干柴烈火般燃烧起来。姜学兵嫌身上的衣服碍事,三下五除二把衣服脱去,双手肆意地在兰欣身上点火,撩拨着她全身的知觉,刺激着她各处的敏感点,不一会儿便把兰欣逗弄地气喘吁吁,不胜娇羞,妖娆的□在他身下绽放……
接下来便是抵死缠绵,艳色无边。
这也难怪,姜学兵憋了约莫一年多,好不容易赶上媳妇来探亲了,这压抑许久的情感和欲/望再难压制,情动意浓处,就可着劲儿换着花样儿折腾媳妇儿,恨不能夜夜春宵,把媳妇融入自己的身体里。
军营里的女人本来就少,男人们也很少生出什么花花心思,除了偶尔收到家书时开个无伤大雅的荤色笑话,就是有心思,基本上也是冲着自己女人使劲儿。
兰欣想把丈夫伺候舒服,姜学兵想把媳妇伺候满意,两人之间可谓是浓情蜜意,羡慕死了一众人。
两个月的时间说短不短,那是对无事可做的人来说;说长也不长,就兰欣夫妻而言,时间过得飞快,这段日子像是眨眼间就过去了。
眼看媳妇和儿子就要离开,姜学兵恋恋不舍,“媳妇,要是你随军就好了,咱们就不用分开了。”这话他也就是嘴上说说,肯定不会为了自己耽误媳妇的前程。
兰欣边收拾衣服边说:“等我一毕业就随军,一家人分居两地也不是个事儿,你又不能随便挪地方儿,只能是我和儿子跟着你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汉子跟着走。兰欣之所以学经济学,就是怕将来不会打理公司。赚钱她肯定是有把握的,凭着超前的社会经验,等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那还不得大把大把捞钱。都说八十年代的时候遍地是黄金,很多下海经商的人都成了各地的知名企业家。兰欣觉得,她有经验,再加上系统的学习,以后不管是涉足房地产行业,还是网络这块儿,或者是开连锁超市,都能创下大笔产业,足够留给儿子当资本了。
姜学兵躺在床上,牛牛就坐在他的胸膛上,他抓紧时间跟儿子培养感情,就是不知道这小子下次看见老爸还认不认识。
“儿子,好好看看爸爸这张脸,下次见面可别不认识了。”
牛牛小朋友当然不可能听懂爸爸的意思,两只小手快乐地拍着爸爸的脸。
这话可把兰欣逗乐了,扑哧一声就笑出来,“学兵哥,儿子才一岁多点,能记多少事儿啊……再跟你分开个一年半载的,肯定记不住你的模样。我看呀,还是等我们娘俩随军了,你再跟儿子好好培养感情吧。不过,我会好好教宝宝的,不会让他忘了自己的爸爸……”
兰欣是想,不是还有照片么,大不了天天让儿子跟照片上的爸爸见面,这样应该不会忘记了。
兰欣和姜学兵之间虽说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二人婚后生活温馨幸福,平淡中处处透露出脉脉温情,彼此都会为对方着想,况且两人分居两地,相聚的日子亲密都不够,更不会吵架闹别扭;姜学兵又极为宠爱这个小他几岁的媳妇,几乎事事顺着她,所以说这两人可谓是美满良缘,天作之合。
兰欣对生活现状极为满意,丈夫孩子都有了,她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将来肯定能创下一份事业,只要家人健康幸福,这辈子她算是圆满了,这才是她追求的幸福。
翌日,在姜学兵无限留恋的目光中,兰欣抱着孩子登上了返程的列车。
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兰欣回去后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兰欣也知道,再过两年就实行计划生育了,到时候像就不能多要孩子了。她总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正好又怀上了,给牛牛再添个弟弟妹妹也好。这样,以后孩子们有个伴,将来也能互相帮衬。
其实,这个年代的人受毛爷爷影响很深,相信“人多力量大”这个观点,还没意识到人口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多家庭都是兄妹七八个,甚至有的家里有十几个孩子。这样的家庭虽然人口多,可负担更大,在孩子还没成长起来之前,家里一溜等饭吃的嘴,做父母的根本养不起。有的只管生,却不管养,孩子夭折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农村,大人下地干活,还不懂事的孩子就在地头的树荫下玩。很多孩子都是放养长大的,家长根本没管过。上面有哥哥姐姐的,还能有人管管,吃饭姐姐做,穿衣都是穿剩下的,稍大点就跟着干活,根本没让大人操过心。
哪像后世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在了蜜罐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妈,全家都宠着一个孩子,好吃好玩的还没等孩子要,就都准备好了。
兰欣就是想,趁着国家还让生,赶紧再要一个,反正靠她和姜学兵,养上两三个孩子不是难事儿,既然有了,那就生呗。要是个小子,正好跟牛牛做伴,老话不是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吗;要是个女孩就更好了,儿女双全,正好凑成个“好”字。
况且这年头也没有几个主动去打胎的,要是去做人流,医院也得要介绍信啥的;还会让医生误以为你是坏女人:不是狠心的妈,就是私生活不检点的人,要不怎么会打胎呢?
沈妈得知闺女又怀上了,高兴地不得了,从饭桌多加的那俩菜上就能看出来,这是要给女儿和小外孙补身子呢。沈妈就是看儿媳妇迟迟没怀孕,心里老是嘀咕,要是能添个孙子她更高兴,儿媳妇这么长时间都没怀上,不是俩孩子身子有问题吧。
不过沈妈也不是拿乔的婆婆,这是她在心里藏着,没拿到明面上来说。就像闺女说的,不能唠叨这事,怕给儿子和媳妇增加压力。像沈妈这样思想开明的婆婆可不多见,这都是兰欣平日里潜移默化的结果。有这么个事事替嫂子着想的小姑子,兰欣的大嫂都记着呢,也是事事让着兰欣,又好吃的想着给她留一份;兰欣怀孕了,她就抢着做饭洗衣服,家里接的活儿也不让兰欣做了,只让她给出出主意。家庭和睦,这好日子不愁过不上。
兰欣得知沈妈的忧虑后,劝过她妈,孩子肯定会有的,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能让她抱上孙子。兰欣是因为给家人用灵泉调理了身子,只要不是不孕,孩子总会有的。有人结了婚很快就能怀孕,有人却得等上几年有自己的孩子,这事也得看缘分。
兰欣给丈夫写信,把怀孕的事告诉他了。姜学兵得知消息后,脸上一直乐呵呵的,让人一看就知道家里有好事,不然哪能这么高兴,打收到家里的信就傻笑。
姜学兵晚上兴奋地睡不着觉,一直胡思乱想。一会想像这个孩子生出来像谁;一会想着他真厉害,跟媳妇甜蜜了一个多月,又让媳妇怀上了,可见他播种能力强,自家媳妇也不差,是块好田,两人配合起来是天衣无缝,家里又要增添人口了。媳妇刚走,怎么就这么想她呢,还有胖乎乎的儿子……姜学兵开始期待下次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70更新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国家颁布了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这项改革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抉择,从此国家走上了强国之路。
自此开始,许多胆大心细的人开始想法子赚钱,有的开了小饭馆,有的开始摆地摊,有的则继承家传的手艺,开起有百年传承的老店……原先偷偷摸摸做生意的人开始大着胆子折腾,这些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兰欣一家早就比别人提前了半步,这会儿国家下来政策,更是开始大胆地接活,由于她们服务态度好,衣服样式新颖好看,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加工店。因为兰欣和她大嫂忙于学业,加上兰欣怀孕了,接活多了,就显得人手不够用了。沈妈让街坊邻居介绍了两个缝纫手艺好的大婶,成了店里的雇工,平日里帮忙把裁好的衣服做成成衣,这就是后来“雅欣”服装公司的雏形。
兰欣出点子,跟心灵手巧的嫂子一起设计东西,两人虽说不会画图,但会是裁剪,兰欣勾勒出极为简单的图样,跟嫂子讲清楚,二人很快就会把样品做出来。之后,她们照着先例裁剪好,让缝纫工做好就可以了。
兰欣找人帮忙买进一批做包用的人造革料子,设计了几个样式,做成一批女士成品包。虽说颜色都是黑色,可是比起眼下出门提的大黑提包,样子不知好看多少倍,见过的人都夸好看时髦,说肯定好卖。有来拿衣服的人看了喜欢,当场就买一个回去。
兰欣的大哥托同学的父亲帮忙,在人流密集的百货大楼门前租了个临时小摊位,趁着周末人多的时候大甩卖皮包。
说是大甩卖,价格可一点都不便宜,小一点的斜挎包六块一个,大一点的女士手提包八块一个,买两个送一个双层小钱包,这是兰欣出的买二赠一的小点子,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买更多的包,这点优惠政策正好投了那些爱占便宜的人的心思。
按照当下每月工资三五十块钱的水平来说,这价格不贵可也不便宜,可架不住兰欣设计的样式新颖好看,市面上根本没卖的,所以东西一摆上,就引来很多人的围观,更是惹来一大帮大姑娘小媳妇,热闹地围着买包。
有人自己买一个,顺便帮家里姐妹买一个,正好得一个小巧玲珑的小钱包。有的两个好朋友一起买,顺便央着多送一个小钱包,得了便宜的小姐妹兴高采烈地挎着包回家显摆去了。
兰欣看得出来,大部分出钱买包的是已经工作的女工人;还有部分是追求时尚的女同志,兰欣看见一个漂亮女人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好几款包,一下子买了好几个,看来到哪儿都不缺有钱人;再有就是一部分有零花钱的女学生了,站在摊位前仔细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款包,下了好大决心才买一个,可能是因为花了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一边为自己卖到心爱的包高兴,另一边却为空了的钱包懊恼。
总得来说,包卖得确实不错,一整天下来,几百个包都卖出去了,最后剩的几个,因为天渐渐暗了下来,被大嫂便宜五毛钱的价格处理了。
等几人收好摊子回到家,兰欣的大哥将鼓鼓的钱包放到桌上,兴奋地说:“发财了,今天卖的钱比咱原来干三月都多,咱们照这样弄几批包卖,很快就能攒下一笔钱。”
兰欣听了大哥的话,咯咯笑了起来,“大哥,咱要是回回去百货大楼那里卖包,过不了多久,这包就卖不出去了,除非……”
还没等兰欣说完,沈大哥就着急地问开了:“除非什么?”
“除非是咱们扩展销售渠道,把包和衣服卖到别的地方去。你想,京城就这么大地儿,再卖的话,人家也不可能回回都买,用不了多久,市场就饱和了,到时候货物就滞销了,所以咱们若是扩大生产规模,紧跟着就得展开销售渠道,不然就等着压货了。”
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的购物观念还是比较保守,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不像后世的人,衣服季季换,背包天天换,最讨厌出现撞衫之类的事情了。
沈大哥说:“妹妹不愧是学经济的,这就开始学以致用了。你说的这些很对,咱们还是商量接下来给怎么办吧?”
最后几人商定,慢慢扩大生产规模,稳扎稳打,逐步发展服装产业,建立属于自己的服装王国。
放寒假时,兰欣的肚子已经鼓起来了,同学们这才得知这位漂亮的女生不仅结婚了,而且是个军嫂,女生们很照顾兰欣,一些零碎的小事情帮她做了,而男生们也把内心那点怀春的小嫩芽给掐断了。不掐断不行啊,对军人怀着无比崇敬心的青年们没胆子破坏军婚,不然还不得被吐沫星子淹死。
年底,给帮工们放假以后,兰欣一家踏上返乡的列车。兰欣已经收到姜学兵的信,说是今年部队上忙着训练,过年就不回家了。
兰欣对于这夫妻二人相隔两地的情况暂时也没法子。她是想去看丈夫,不过她现在身子重了,沈妈不同意她出远门,让她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沈妈原话是这样说的:“兰欣,你这胎都快五个月了,就老老实实在我身边呆着,哪里也不能去,要是你想去看学兵,就等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到时候你给我把孩子留下,想去哪里都没问题。”
沈妈是怕兰欣不知轻重,哪能让孕妇一人出远门,怕有个万一,还是拘着她在自己身边放心些。
兰欣不是不懂事的孩子,懂得沈妈的一片慈母心,笑着应了:“妈,都听你的,我这几个月都老实呆着。”
兰欣只能跟丈夫说抱歉了,谁让小包子来得这么及时呢。而且姜老爷子和姜奶奶也想重孙了,早就盼着孩子回去呢。
回家的时候,兰欣有两个哥哥护着,沈妈和兰欣的大嫂看护牛牛,一路平平安安到了家。
姜奶奶早就备好了年货,就等兰欣和牛牛回家了。沈妈把闺女送到家后,和亲家叙叙旧,又带着儿子儿媳去了趟同村的娘家,送下一堆吃食和新衣服后,才回了自家。
虽然丈夫没在身边,但兰欣过了一个热闹的新年。浓浓的年味带给孩子们很多欢乐和笑声,兰欣作为晚辈,她得去各家亲戚拜年走亲戚,看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有时一天转几家,每家轮了个遍才算完事。
兰欣在回娘家这天,和好友冬梅聊天时,听说了齐家很多稀罕事。
原来吴志远返城上大学时,作为妻子的齐红艳也跟了去。齐红艳她妈早就防备着呢,怕女婿上了大学后嫌弃自家闺女,死活让齐红艳跟着,还传授了许多跟婆婆“斗智斗勇”的点子,当然也少不了对丈夫的□,这其中不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戏。
齐红艳跟过去以后,日子过得很不舒心。丈夫去了学校,她和公婆住在家里。家里一共三间住房外加一个客厅,厕所还是共用的,住处一点都不宽裕。她又没工作,整天只能在家呆着,除了做些家务,也没人和她说话,没一点意思。没过多久,她就受不了这样的日子。
而且,吴志远的外甥还和吴家两老同住,她那个大姑子天天下班回娘家吃饭,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嫁出去的人。
最要紧的是语言不通,齐红艳虽然识字,可她不懂当地方言,每次她大姑子嘀嘀咕咕和她婆婆说话的时候,她总觉得是在说她。
确实,吴家现在的确看不上她,齐红艳不是个勤快有颜色的人,性情张扬,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根本不讨喜,再加上一家人觉得她这个乡下人配不上他们家的大学生,处处挑刺还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