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郑双成开口了,他不耐烦的说:“就说你们干不干吧,那事儿本来错就在你们,我们输了还要给你们道歉,这本来就是我们亏了,那你们赢了,自然就要多做一样。”
“是的。”魏拾遗笑了。
这几人是想得太美了是吧,那本来就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何来道歉之说。他之所以答应比拼,也不是为了得那一个道歉,而是为了路上安稳,以后安稳。
魏拾遗和郑双成态度强硬,那几人听了,躲在一边偷偷的商量了许久,就由之前和魏拾遗说过话的那人回道:“可以。”
这一场比斗,就这样应下了。
这中间自然还有许多小漏洞,比如若是一方遇到的士兵受伤轻,一边受伤重,那么又如何算?能这么算,只能算自己倒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过多,于是双方就规定不能自己挑选受伤的将士,这样一来,就把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降低了。
从汴梁出发到河湟,这不必从汴梁到文县,河湟已经是大宋的国土边缘,距离自然是比文县远得多,因此需要的时间也比较多。
之前众人已经走了有四天,然后他们又走了四五天,一群人才晃晃荡荡的看到远处一座浑身漆黑,和汴梁城精致完全不同的,有些粗犷的,满布风霜的城池。
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河湟之役里的熙州,此时也称作为临州。
第081章 不比了
熙宁一年, 王安石进京,王绍提出平戎策, 隔年, 王安石变法开始,受到保守派的冲击。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革新, 经常会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重臣的非议。双方争论的核心在于:是不是应该为了解决政府用度短缺和军事软弱的弊病,将财政压力向民间转移。
变法派认为,只有扭转了财政用度短缺的局面,国家才能做到奋发有为。所以, 为了整个社会都会从中得到好处,让平民和商人阶层承受一些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想要驳倒以“息边事、纾民力”为口号的保守派, 就必须拿出变法能够解决边事的证据。王韶的开边计划提出的时机恰逢其时。
因此,在当时,作为宋神宗宠臣的王安石同意了王绍的提议,支持收复河湟, 平定西夏的政策。
现在王安石因为魏拾遗和周赟的出现,在变法上有了一定的改变, 不再那么急于求成,等一条变法实行成熟才会进行下一条变法,虽说王安石进行了改变,变法的过程也进行了改变,但河湟之役, 却是在变法的这些年里, 稳稳当当的实行了下去。
魏拾遗穿来大宋的时候宋神宗刚登基, 他在大宋呆了近一年才去文县,小心翼翼的参与变革,然后从文县回来到现在,才又过去了三年。也就是说,他在大宋已经呆了四年了,今年,便是熙宁五年。
熙宁五年,大宋已经先后收复了熙、洮、岷、迭、宕,熙州原来并不是这个名字,这是王绍在打败了蒙罗角、抹耳水巴、羌人、瞎药等部落之后改的,进驻武胜,建镇洮军。接着又击走瞎征,降其部落二万人。更镇洮之名为熙州,划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王韶以龙图阁待制知熙州。
魏拾遗在路上东打西听的把这几年的战事打听了个清楚,宋军下一步要攻打收复的就是河州,等河州打完,宋军便能暂时休息一阵。领地可以收回,但也需要管理,若是只打不管理,那么迟早会出问题。
青唐吐蕃虽说原本就和宋人来往亲密,在吐蕃居住的宋人也多,管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那也只是相对,国家管理,是一点纰漏都不能出,若是有那一点纰漏,早晚有一天就从小变大,最终无法收拾。
所以,管理事不容迟。
熙州已经开始管理了,也开始了战后重建,在魏拾遗他们来之前的几个月,熙州便已经被收复,也就是说,此时的熙州虽然还是在边关范围内,但其实已经没有那么乱。
城中繁华虽说比不上汴梁的繁荣,也比不上苏杭的精致,但交易和商业已经重新开始,进入城里,街道两边尽管还带着战事过后的沧桑,但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
与此同时,也因着边关来往的将士很多,城里新来的一队将士,也就不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力了。
药监局和朝廷派来的将军要把这一群郎中送入军队,便得去拜访熙州主事的官员——王绍王知府,才能顺顺利利,于是,将军和药监局那管事的就安排这近五十号人找了一家客栈暂时住着,如果顺利,今晚他们就能进军营。
“我们……这就到了啊。”
“这……就是边关?原来大宋还有这样的地方。”
“在汴京住着,我竟浑然不觉其他地方的人是这样生活的,还真以为……大宋每一个地方的人都和汴梁一样,富足而平和。”
客栈里,几十个人坐在楼下大堂,那些郎中看着外面的景象,和那些经过的人,脸上一阵恍惚,一阵晦暗,像是终于明白了他们在汴梁的日子多好,这里的日子多差一样。便是和魏拾遗他们争执的那几个郎中,也一脸恍惚。
魏拾遗当日怒斥他们的话还历历在目,大宋为什么这么平和?是用岁币换来的。西夏看起来真的就那么安分吗?不,他们不安分,每年西夏都会骚扰大宋边关,给大宋带来极大的损失,劳民伤财。
熙州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战后的坚毅,便是小孩也如此。
“是的。”魏拾遗笑了。
这几人是想得太美了是吧,那本来就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何来道歉之说。他之所以答应比拼,也不是为了得那一个道歉,而是为了路上安稳,以后安稳。
魏拾遗和郑双成态度强硬,那几人听了,躲在一边偷偷的商量了许久,就由之前和魏拾遗说过话的那人回道:“可以。”
这一场比斗,就这样应下了。
这中间自然还有许多小漏洞,比如若是一方遇到的士兵受伤轻,一边受伤重,那么又如何算?能这么算,只能算自己倒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过多,于是双方就规定不能自己挑选受伤的将士,这样一来,就把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降低了。
从汴梁出发到河湟,这不必从汴梁到文县,河湟已经是大宋的国土边缘,距离自然是比文县远得多,因此需要的时间也比较多。
之前众人已经走了有四天,然后他们又走了四五天,一群人才晃晃荡荡的看到远处一座浑身漆黑,和汴梁城精致完全不同的,有些粗犷的,满布风霜的城池。
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河湟之役里的熙州,此时也称作为临州。
第081章 不比了
熙宁一年, 王安石进京,王绍提出平戎策, 隔年, 王安石变法开始,受到保守派的冲击。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革新, 经常会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重臣的非议。双方争论的核心在于:是不是应该为了解决政府用度短缺和军事软弱的弊病,将财政压力向民间转移。
变法派认为,只有扭转了财政用度短缺的局面,国家才能做到奋发有为。所以, 为了整个社会都会从中得到好处,让平民和商人阶层承受一些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想要驳倒以“息边事、纾民力”为口号的保守派, 就必须拿出变法能够解决边事的证据。王韶的开边计划提出的时机恰逢其时。
因此,在当时,作为宋神宗宠臣的王安石同意了王绍的提议,支持收复河湟, 平定西夏的政策。
现在王安石因为魏拾遗和周赟的出现,在变法上有了一定的改变, 不再那么急于求成,等一条变法实行成熟才会进行下一条变法,虽说王安石进行了改变,变法的过程也进行了改变,但河湟之役, 却是在变法的这些年里, 稳稳当当的实行了下去。
魏拾遗穿来大宋的时候宋神宗刚登基, 他在大宋呆了近一年才去文县,小心翼翼的参与变革,然后从文县回来到现在,才又过去了三年。也就是说,他在大宋已经呆了四年了,今年,便是熙宁五年。
熙宁五年,大宋已经先后收复了熙、洮、岷、迭、宕,熙州原来并不是这个名字,这是王绍在打败了蒙罗角、抹耳水巴、羌人、瞎药等部落之后改的,进驻武胜,建镇洮军。接着又击走瞎征,降其部落二万人。更镇洮之名为熙州,划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王韶以龙图阁待制知熙州。
魏拾遗在路上东打西听的把这几年的战事打听了个清楚,宋军下一步要攻打收复的就是河州,等河州打完,宋军便能暂时休息一阵。领地可以收回,但也需要管理,若是只打不管理,那么迟早会出问题。
青唐吐蕃虽说原本就和宋人来往亲密,在吐蕃居住的宋人也多,管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那也只是相对,国家管理,是一点纰漏都不能出,若是有那一点纰漏,早晚有一天就从小变大,最终无法收拾。
所以,管理事不容迟。
熙州已经开始管理了,也开始了战后重建,在魏拾遗他们来之前的几个月,熙州便已经被收复,也就是说,此时的熙州虽然还是在边关范围内,但其实已经没有那么乱。
城中繁华虽说比不上汴梁的繁荣,也比不上苏杭的精致,但交易和商业已经重新开始,进入城里,街道两边尽管还带着战事过后的沧桑,但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
与此同时,也因着边关来往的将士很多,城里新来的一队将士,也就不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力了。
药监局和朝廷派来的将军要把这一群郎中送入军队,便得去拜访熙州主事的官员——王绍王知府,才能顺顺利利,于是,将军和药监局那管事的就安排这近五十号人找了一家客栈暂时住着,如果顺利,今晚他们就能进军营。
“我们……这就到了啊。”
“这……就是边关?原来大宋还有这样的地方。”
“在汴京住着,我竟浑然不觉其他地方的人是这样生活的,还真以为……大宋每一个地方的人都和汴梁一样,富足而平和。”
客栈里,几十个人坐在楼下大堂,那些郎中看着外面的景象,和那些经过的人,脸上一阵恍惚,一阵晦暗,像是终于明白了他们在汴梁的日子多好,这里的日子多差一样。便是和魏拾遗他们争执的那几个郎中,也一脸恍惚。
魏拾遗当日怒斥他们的话还历历在目,大宋为什么这么平和?是用岁币换来的。西夏看起来真的就那么安分吗?不,他们不安分,每年西夏都会骚扰大宋边关,给大宋带来极大的损失,劳民伤财。
熙州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战后的坚毅,便是小孩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