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儿,你要保护好你自己。”美貌不是她的错,但是世人多做怪,最后红颜祸多水,其实更多的是世人强加于人身上的:“要做最好的自己。”
艾香这会儿突然间有一种想法,要不,以后的紫云阁就交给她。
艾家没有自己势力,艾蒿想要组建谈何容易。
已经处在了敏感的位置,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世人的眼皮底下的。
自己手中正有一个紫云阁,反正也没有告诉过伍志帆。
至于青莲,她是绝对忠心于自己的。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茵儿,你当真想走姑母的路?”艾香指的不仅仅是医术,还有就是自己的处世态度。
“嗯,茵儿要学医,觉得学医很有趣。”她那天看姑母句句问着谢本末哑口无言,姑母那高大的形象就深入了她的脑海里面。
“好,姑母收了你这个徒弟。”艾香觉得真正是讽刺。
她自己有三个儿女,结果一个都不愿意跟着学医。
明辉也就罢了,长子继承了他老子的打打杀杀。
明珠性子又太跳脱,怎么也坐不住。
学医讲究的是耐心细心。
明庆简直就是自己和伍志帆两人缺点的综合体,不好的全都学了。
若不是他心性本不坏,又有自己派的人来加看管,没准儿就要学成一个纨绔。
今年十二了,却是压根儿没想过自己这一辈子要干嘛,整天和八斤一起蹿上蹿下。
她收的两个弟子,一个是艾风,之前不被艾家人看好的拐腿孩子,谁也没料到在京城闯出了名声;
再一个就是艾茵了,这个侄女会成为自己的关门弟子,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艾香知道,艾茵要拜自己为师艾家的人没有谁会反对的。
在艾家,她们都以艾香的话为令,说句难听一点的,皇帝的话估计都没有自己的好使。
既然收了徒弟,那就是跟师学艺了。
自己身边是青风青米,艾茵身边是晚晚,艾香找了紫雨要一个人来跟随艾茵。
一个十六岁的紫红就被送了过来。
“茵儿,上次你遇上坏人的事让姑母心有余悸,紫红以后就在你身边伺候。”艾香道:“紫红,茵儿虽然是孩子,但是她是你主子,该怎么做你自当清楚。”
“奴婢誓死守护主子。”紫红立即跪地拜见主子。
“起来吧。”艾茵没料到姑母会给自己一个人,不过听娘说当年他们在外游历时姑母还给过青竹去帮衬。
自己是姑母的爱徒,她宠护好像也是应该的。
面对这份厚爱,她只有加倍的努力学习才能不负姑母厚望。
在安陵府前前后后一共住了半个月,休息妥当了艾香就决定还是去下面的药坊也去巡查一遍。
安陵州府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下面的县更是穷上加穷。
马车过处,好些地方的房子都是茅草棚,这让艾茵看得目瞪口呆的。
从京城到安陵州府,再到这个叫兰江县的地方,一级级的落差是那么的大。
“姑母,他们居然没有穿鞋?”这已是深秋,艾茵早已经穿上了两件外衣,晚晚还怕她冷给披上了披风。脚上是精致的绣花鞋,虽然戴在面具依然是一个标准儿的小美人儿。
紫红之前觉得小主子长得大众,结果回到府中才发现就像画上的人儿一样乖巧。
而且,小主子很懂事,并没有娇纵。
更让她意外的是,青风青米还在教导她武功,她也让自己教她。
原以为只是随便玩玩,后来才发现那是真正的学,再苦也不怕,紫红对这个小主子当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穿不上鞋的孩子还多着呢。”吃不饱穿不暖,风宁想要当太平盛世的好皇帝任重而道远:“你看看他们衣衫单薄。
艾香有时候都觉得是命,就像这些个孩子,衣衫单薄,也吃不饱饭,好在,他们还不会生太多的病。
当真的是要想孩子好,吃个七分饱,保持三分寒啊。
艾香将她所知道的现行的土地政策,官员等级,人的三六九等之分全都说教给了艾茵。
看着小姑娘变化莫测的表情,艾香又觉得操之过急了一些。
其实,这些东西自己说的是一回事,让她慢慢体会又是另一回事。
“姑母,那有没有那种人人有田种不交粮能吃饱,大家都一样的地方呢?”好半晌,艾茵提出了这么个问题。
不交粮啊?
皇粮国税,旦古有之,真正不交税的社会也不是没有。
艾香上辈子虽然不是农民,但是却清楚的记得现代社会是真正给农民松了绑的。
先是将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的田地拿回来再分发给大家,当然也有公粮和提留的。
慢慢的取消了提留,到最后连公粮也取了,农民做多做少全是自己的。
“那这些人只要勤快就饿不了饭了对不对?”艾茵道:“还有啊,她们也可以种其他的东西来卖钱,也不交税的对不对?”
很对!
“那让皇上表哥都像那个地方的人学习吧。”艾茵天真的说道。
谈何容易。
艾香摸着她脑袋笑了。
“现在谁的手中握的田地多一些?”艾香问着艾茵。
“达官贵人!”听艾香说多了艾茵也会这样说了。
“对,从考上举人起,朝廷就给了他们几百亩土免捐税的特权。”艾香道:“他们自己家里人没有这么多,亲戚朋友邻居的也就靠上来了,这些田地都不用交捐税,但是这些举人老爷会凭着这个权利上收那些挂田地人的租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二者互利互惠。而真正吃亏的是朝廷。”
损失了大量的捐税。
第九百八十七章 狗儿病了
姑侄两人这一天到了讨论的问题很高深。
青风都觉得主子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艾茵还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哪就需要知道朝廷之事了。
“我就给她说说,能记得住多少是多少。”艾香笑道:“当今朝廷最主要的收益就来自于捐税,免了的话你皇上表哥就会睡不着觉了。”
事实上,艾香也觉得这捐税制度不公平。
收的都是穷苦老百姓,鸡脚上刮油真正是过份。
而大量的富人因为有门道,官家有庇护,财富聚积在他们的手中,却并不用交税。
“就是这个道理啊。”艾茵觉得她这个小孩子都能想明白的事,皇上表哥为什么想不到呢。
“他不是想不到,而是想到了也不敢动。”艾香笑道:“牵一发动全身,他要一动就会遭到这些人的誓死反抗,最后闹得社会不安稳……”
当皇帝的风宁要是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了,就说明他已经成了盛世君王了。
艾茵轻轻的吐了吐舌头,是她想得太天真了。
这个真的不是儿戏。
来到乡下,艾香就带她去亲自体验一下耕种。
“她们播种是小麦和葫豆油菜。”艾香道:“我和你二姑小时候家里也种,而且我们家没有田土,那时候是开荒种的。”
“那我爹呢?”艾茵好奇怎么就没有自己老爹这个人物。
“你爹那时候还没有出世呢。”艾香笑了:“说起来,你爹是一个有福气的。”
春兰娘怀上他的时候正遇上老爹考中了秀才,生下他就去考举人了。
那时候全家都搬离了山洞,家里条件也比以前更好。
艾蒿算得上是生在蜜罐子里的人物。
从小就没有吃过苦头。
好在,他没有被宠坏没有长歪。
“来,你看看,这就是葫豆。”艾香从一个农妇手中接过她端种子的簸箕:“乡下的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将这个炒了就是最好的零嘴了。”
“这位夫人一看就是知道乡下生活的人。”农妇初见乡间小路上走来一对富家母女很诧异,先还寻思着是哪一家的亲戚。
后来就村口停放着的一辆马车就知道是过路的客人了。
只是没料到她们是姑侄,还这么的平易近人。
“呵呵,我不仅仅是知道,我还在乡下生活了十多年呢。”艾香笑道:“说起来,最快乐的也莫过于那些时日了。”
农妇抿了抿嘴没吭声,快乐个啥啊!
辛辛苦苦种一季,最后得换得了几料粮食。
要是自己的能过上像她们那样的日子就好了。‘
“娘,娘,不好了,狗儿要死了。”突然间从村里跑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朝着田地里大声喊:“狗儿说是肚子疼,娘,快点啊!”
农妇连簸箕都不要了,拔腿飞快就往家里跑。
“姑母,狗儿要死了也有什么稀罕的?”艾茵好奇的问。
“傻孩子,这狗儿不是真正的狗,而是人名,应该是这个婶子的儿子。”好端端的突然间说肚子疼?怕是生了什么急症:“走,我们看看去。”
在往村里赶的路上,艾香告诉了艾茵,在乡下有这么个规矩,孩子的名字越是贱孩子就越好养。
所以听见狗儿猫儿兔儿的都不要惊讶。
这是一个大房子,一眼望过去有二三十户。
哪一家才是那妇人的呢?
“大娘,请问狗儿家怎么走?”艾香拉住一个正在院坝里扫地的老妇问道。
艾香这会儿突然间有一种想法,要不,以后的紫云阁就交给她。
艾家没有自己势力,艾蒿想要组建谈何容易。
已经处在了敏感的位置,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世人的眼皮底下的。
自己手中正有一个紫云阁,反正也没有告诉过伍志帆。
至于青莲,她是绝对忠心于自己的。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茵儿,你当真想走姑母的路?”艾香指的不仅仅是医术,还有就是自己的处世态度。
“嗯,茵儿要学医,觉得学医很有趣。”她那天看姑母句句问着谢本末哑口无言,姑母那高大的形象就深入了她的脑海里面。
“好,姑母收了你这个徒弟。”艾香觉得真正是讽刺。
她自己有三个儿女,结果一个都不愿意跟着学医。
明辉也就罢了,长子继承了他老子的打打杀杀。
明珠性子又太跳脱,怎么也坐不住。
学医讲究的是耐心细心。
明庆简直就是自己和伍志帆两人缺点的综合体,不好的全都学了。
若不是他心性本不坏,又有自己派的人来加看管,没准儿就要学成一个纨绔。
今年十二了,却是压根儿没想过自己这一辈子要干嘛,整天和八斤一起蹿上蹿下。
她收的两个弟子,一个是艾风,之前不被艾家人看好的拐腿孩子,谁也没料到在京城闯出了名声;
再一个就是艾茵了,这个侄女会成为自己的关门弟子,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艾香知道,艾茵要拜自己为师艾家的人没有谁会反对的。
在艾家,她们都以艾香的话为令,说句难听一点的,皇帝的话估计都没有自己的好使。
既然收了徒弟,那就是跟师学艺了。
自己身边是青风青米,艾茵身边是晚晚,艾香找了紫雨要一个人来跟随艾茵。
一个十六岁的紫红就被送了过来。
“茵儿,上次你遇上坏人的事让姑母心有余悸,紫红以后就在你身边伺候。”艾香道:“紫红,茵儿虽然是孩子,但是她是你主子,该怎么做你自当清楚。”
“奴婢誓死守护主子。”紫红立即跪地拜见主子。
“起来吧。”艾茵没料到姑母会给自己一个人,不过听娘说当年他们在外游历时姑母还给过青竹去帮衬。
自己是姑母的爱徒,她宠护好像也是应该的。
面对这份厚爱,她只有加倍的努力学习才能不负姑母厚望。
在安陵府前前后后一共住了半个月,休息妥当了艾香就决定还是去下面的药坊也去巡查一遍。
安陵州府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下面的县更是穷上加穷。
马车过处,好些地方的房子都是茅草棚,这让艾茵看得目瞪口呆的。
从京城到安陵州府,再到这个叫兰江县的地方,一级级的落差是那么的大。
“姑母,他们居然没有穿鞋?”这已是深秋,艾茵早已经穿上了两件外衣,晚晚还怕她冷给披上了披风。脚上是精致的绣花鞋,虽然戴在面具依然是一个标准儿的小美人儿。
紫红之前觉得小主子长得大众,结果回到府中才发现就像画上的人儿一样乖巧。
而且,小主子很懂事,并没有娇纵。
更让她意外的是,青风青米还在教导她武功,她也让自己教她。
原以为只是随便玩玩,后来才发现那是真正的学,再苦也不怕,紫红对这个小主子当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穿不上鞋的孩子还多着呢。”吃不饱穿不暖,风宁想要当太平盛世的好皇帝任重而道远:“你看看他们衣衫单薄。
艾香有时候都觉得是命,就像这些个孩子,衣衫单薄,也吃不饱饭,好在,他们还不会生太多的病。
当真的是要想孩子好,吃个七分饱,保持三分寒啊。
艾香将她所知道的现行的土地政策,官员等级,人的三六九等之分全都说教给了艾茵。
看着小姑娘变化莫测的表情,艾香又觉得操之过急了一些。
其实,这些东西自己说的是一回事,让她慢慢体会又是另一回事。
“姑母,那有没有那种人人有田种不交粮能吃饱,大家都一样的地方呢?”好半晌,艾茵提出了这么个问题。
不交粮啊?
皇粮国税,旦古有之,真正不交税的社会也不是没有。
艾香上辈子虽然不是农民,但是却清楚的记得现代社会是真正给农民松了绑的。
先是将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的田地拿回来再分发给大家,当然也有公粮和提留的。
慢慢的取消了提留,到最后连公粮也取了,农民做多做少全是自己的。
“那这些人只要勤快就饿不了饭了对不对?”艾茵道:“还有啊,她们也可以种其他的东西来卖钱,也不交税的对不对?”
很对!
“那让皇上表哥都像那个地方的人学习吧。”艾茵天真的说道。
谈何容易。
艾香摸着她脑袋笑了。
“现在谁的手中握的田地多一些?”艾香问着艾茵。
“达官贵人!”听艾香说多了艾茵也会这样说了。
“对,从考上举人起,朝廷就给了他们几百亩土免捐税的特权。”艾香道:“他们自己家里人没有这么多,亲戚朋友邻居的也就靠上来了,这些田地都不用交捐税,但是这些举人老爷会凭着这个权利上收那些挂田地人的租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二者互利互惠。而真正吃亏的是朝廷。”
损失了大量的捐税。
第九百八十七章 狗儿病了
姑侄两人这一天到了讨论的问题很高深。
青风都觉得主子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艾茵还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哪就需要知道朝廷之事了。
“我就给她说说,能记得住多少是多少。”艾香笑道:“当今朝廷最主要的收益就来自于捐税,免了的话你皇上表哥就会睡不着觉了。”
事实上,艾香也觉得这捐税制度不公平。
收的都是穷苦老百姓,鸡脚上刮油真正是过份。
而大量的富人因为有门道,官家有庇护,财富聚积在他们的手中,却并不用交税。
“就是这个道理啊。”艾茵觉得她这个小孩子都能想明白的事,皇上表哥为什么想不到呢。
“他不是想不到,而是想到了也不敢动。”艾香笑道:“牵一发动全身,他要一动就会遭到这些人的誓死反抗,最后闹得社会不安稳……”
当皇帝的风宁要是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了,就说明他已经成了盛世君王了。
艾茵轻轻的吐了吐舌头,是她想得太天真了。
这个真的不是儿戏。
来到乡下,艾香就带她去亲自体验一下耕种。
“她们播种是小麦和葫豆油菜。”艾香道:“我和你二姑小时候家里也种,而且我们家没有田土,那时候是开荒种的。”
“那我爹呢?”艾茵好奇怎么就没有自己老爹这个人物。
“你爹那时候还没有出世呢。”艾香笑了:“说起来,你爹是一个有福气的。”
春兰娘怀上他的时候正遇上老爹考中了秀才,生下他就去考举人了。
那时候全家都搬离了山洞,家里条件也比以前更好。
艾蒿算得上是生在蜜罐子里的人物。
从小就没有吃过苦头。
好在,他没有被宠坏没有长歪。
“来,你看看,这就是葫豆。”艾香从一个农妇手中接过她端种子的簸箕:“乡下的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将这个炒了就是最好的零嘴了。”
“这位夫人一看就是知道乡下生活的人。”农妇初见乡间小路上走来一对富家母女很诧异,先还寻思着是哪一家的亲戚。
后来就村口停放着的一辆马车就知道是过路的客人了。
只是没料到她们是姑侄,还这么的平易近人。
“呵呵,我不仅仅是知道,我还在乡下生活了十多年呢。”艾香笑道:“说起来,最快乐的也莫过于那些时日了。”
农妇抿了抿嘴没吭声,快乐个啥啊!
辛辛苦苦种一季,最后得换得了几料粮食。
要是自己的能过上像她们那样的日子就好了。‘
“娘,娘,不好了,狗儿要死了。”突然间从村里跑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朝着田地里大声喊:“狗儿说是肚子疼,娘,快点啊!”
农妇连簸箕都不要了,拔腿飞快就往家里跑。
“姑母,狗儿要死了也有什么稀罕的?”艾茵好奇的问。
“傻孩子,这狗儿不是真正的狗,而是人名,应该是这个婶子的儿子。”好端端的突然间说肚子疼?怕是生了什么急症:“走,我们看看去。”
在往村里赶的路上,艾香告诉了艾茵,在乡下有这么个规矩,孩子的名字越是贱孩子就越好养。
所以听见狗儿猫儿兔儿的都不要惊讶。
这是一个大房子,一眼望过去有二三十户。
哪一家才是那妇人的呢?
“大娘,请问狗儿家怎么走?”艾香拉住一个正在院坝里扫地的老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