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方司仓应先问问洛阳父老乡亲,何为渎职,再谈万死不辞家国事,顾某也略通篆刻玉石之术,往后,这石柱加不加笔划,全看方司仓悔过的诚意。”
全程,未提漕运损耗半字,就像那些白色的旗帜和悲痛欲绝的哭喊全不存在。八州司仓惶惶然看着方文成双膝跪地哭冤枉,缄口不言,回去纷纷连夜补起公文。
然而,顾越立的这根石柱,虽换来了月余的安宁,却没能挽救已耽误的工事。
四月,中书省下行公文,命先释工役,引汴河种水稻,待秋后再行修筑堤坝之事,如此,是漕改让利于农时,等同于宣判转运使团在年内无法完成任务。
不仅是河阴,与之接近的太原仓、三门仓,同样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与抉择。
门下让中书,似乎是裴耀卿让了张九龄,可真正要担责任的,还是各仓副使。
公文中的刀剑与血泪,从来如此春风细雨,不知因何而起,来去无声无息。宦海茫茫,又不知多少曾挺过巨浪的行舟人,在这次涓涓流水之中失去了清醒。
一波如此三折,谁也迟疑,李隆基不闻不问,仍设宴乐于朝堂,作《令长新戒》赐天下县令,于是,臣子开始揣摩圣意,百般寻求能够替代漕运的新办法。
一时间,百家争鸣。
兵部尚书信安王李祎,因国家用度不足,向中书省提议,不要禁止私人铸钱。
与此同时,伴随霓裳曲成与日食天光,洛阳城也奔涌起一股呼喊迁都的洪流。
各大世族议论不绝,既然东都如此繁华,那么只要迁都,按照原有的运输制度,加之引水屯田,荒年也能跟得上供给,何必还要承担改制漕运的高昂代价?
是夜,一盏陶豆灯照着一方公案,一卷薄薄的竹简,被清风吹开二三竹片。
季云进门时,顾越手揉着太阳穴,另手拔了下灯芯。仅仅月内,已燃三斗油。
“先前担心的,如今果然都成了真,崔隐公一声不吭,借农时,挑拨二位阁老相争,这步暗棋实在太厉害。”季云整理起公文,“只可惜,没有证据……”
“长亭辛苦,涉及权与利,真相大白也没用。”顾越起身,醒了醒神,从锁柜中取来几封书信,交代道,“还是你今年的考试重要,早些回洛阳准备,行卷之事宜,我已经和游府尹托付过,宴会上的友人多是豪爽的性情,定会帮衬于你。”
“顾郎,长亭斗胆多问一句。”季云接过,垂眼道,“时务策,该如何写?”
顾越莞尔。
在朝,顾越只与裴延和李峘两方串通消息,可伴随五大工程施行至此,一方面,在烧尾宴让步的李峘,因张九龄也上书请求不禁私铸,而变得不甘陪衬,另方面,裴延什么都没有说,寄给顾越的私信之中,只夹着一张薄薄的,空白的纸。
顾越的脑海中,浮现出五凤楼之上站在李林甫身后,头戴宝簪的崔隐的面容。
蛛网本柔弱,其捕猎的要害,就在纵横的构造与透明的质地。他人不见,毒液只喷洒在横线,而当蜘蛛自己在网中靠近受困昆虫时,则避横走纵,享受盛宴。
顾越在竹简上画出十余个圆圈,分别代表漕运改制、不禁私铸和迁都洛阳等等等等,这些路子,无疑都是解决关中用度不足的方案。此刻,他要分个横纵。
“先说不禁私铸,如果允许民间私人铸钱,穷者必不能冶铸,这样富者就会更加富有,汉文帝时,刘濞之所以富有与天子相等,就是私人铸钱所招致的结果。”
“再说迁都洛阳,东都……”顾越苦笑,直接在圈上画横,“那是前朝旧梦。”
划去多余的横路之后,竹简上赫然只留下一条狭窄曲折的纵路。顾越看着这条路,心中似被蛛刺蛰了一下,熬过了见血的眩晕与疼痛,感到的是麻木的坚决。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鼎泰,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顾郎改了‘混浊’二字,为‘鼎泰’。”“其间意味,长亭自去琢磨吧。”
送走季云之后,一夜已过三更,顾越洗了洗脸,见隔壁灯火通明,遂去拜访。
李道用在给家人写信。顾越在榻前坐下,手指扣在书案,平静地说道:“我决定阳奉阴违,不释工役。”李道用一顿,似爆竹炸起,弃笔,在房内来回走动。
“这是违令,若有五品的弹劾,那就是抗旨,若有三品的弹劾,那就是谋反。”
顾越嗯了一声:“烧尾宴前,道用兄特意嘱咐过,除了盐利预先行文,还要拿到司农寺在河阴县的引水屯田规划案,这是否意味着,有办法兼顾两头?”
李道用倏地转身,眸中燃火:“此一时彼一时!眼下没有办法!”顾越借过纸笔:“那么,我们只能违抗政令,耽误三万百姓的农时,保证在汛期之前完工。”
说山河日月太远,他只知,一卷竹简,三十里小县,便足以供他腾挪运转。
四月,五月,六月,一日日过去,顾越找准政令下行的收文制度中,那项为百官屡试不爽的漏洞,即,若遇风水浅不得行者,即于随近官司中牒检印记,听折半功,与李彬和游桓之演了一出戏,足足将释工期延迟了两个月有余。
因耽误播种而造成的损失,统统暂时发放官府的纸契,以借粮的方式抚平。
另项举措,便是将开凿用于灌溉农田的引水渠这最后一项工程,提前至与修堤同时进行,如此,便利近在眼前,百姓再听里正与县令的劝说,勉强也愿服从。
全程,未提漕运损耗半字,就像那些白色的旗帜和悲痛欲绝的哭喊全不存在。八州司仓惶惶然看着方文成双膝跪地哭冤枉,缄口不言,回去纷纷连夜补起公文。
然而,顾越立的这根石柱,虽换来了月余的安宁,却没能挽救已耽误的工事。
四月,中书省下行公文,命先释工役,引汴河种水稻,待秋后再行修筑堤坝之事,如此,是漕改让利于农时,等同于宣判转运使团在年内无法完成任务。
不仅是河阴,与之接近的太原仓、三门仓,同样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与抉择。
门下让中书,似乎是裴耀卿让了张九龄,可真正要担责任的,还是各仓副使。
公文中的刀剑与血泪,从来如此春风细雨,不知因何而起,来去无声无息。宦海茫茫,又不知多少曾挺过巨浪的行舟人,在这次涓涓流水之中失去了清醒。
一波如此三折,谁也迟疑,李隆基不闻不问,仍设宴乐于朝堂,作《令长新戒》赐天下县令,于是,臣子开始揣摩圣意,百般寻求能够替代漕运的新办法。
一时间,百家争鸣。
兵部尚书信安王李祎,因国家用度不足,向中书省提议,不要禁止私人铸钱。
与此同时,伴随霓裳曲成与日食天光,洛阳城也奔涌起一股呼喊迁都的洪流。
各大世族议论不绝,既然东都如此繁华,那么只要迁都,按照原有的运输制度,加之引水屯田,荒年也能跟得上供给,何必还要承担改制漕运的高昂代价?
是夜,一盏陶豆灯照着一方公案,一卷薄薄的竹简,被清风吹开二三竹片。
季云进门时,顾越手揉着太阳穴,另手拔了下灯芯。仅仅月内,已燃三斗油。
“先前担心的,如今果然都成了真,崔隐公一声不吭,借农时,挑拨二位阁老相争,这步暗棋实在太厉害。”季云整理起公文,“只可惜,没有证据……”
“长亭辛苦,涉及权与利,真相大白也没用。”顾越起身,醒了醒神,从锁柜中取来几封书信,交代道,“还是你今年的考试重要,早些回洛阳准备,行卷之事宜,我已经和游府尹托付过,宴会上的友人多是豪爽的性情,定会帮衬于你。”
“顾郎,长亭斗胆多问一句。”季云接过,垂眼道,“时务策,该如何写?”
顾越莞尔。
在朝,顾越只与裴延和李峘两方串通消息,可伴随五大工程施行至此,一方面,在烧尾宴让步的李峘,因张九龄也上书请求不禁私铸,而变得不甘陪衬,另方面,裴延什么都没有说,寄给顾越的私信之中,只夹着一张薄薄的,空白的纸。
顾越的脑海中,浮现出五凤楼之上站在李林甫身后,头戴宝簪的崔隐的面容。
蛛网本柔弱,其捕猎的要害,就在纵横的构造与透明的质地。他人不见,毒液只喷洒在横线,而当蜘蛛自己在网中靠近受困昆虫时,则避横走纵,享受盛宴。
顾越在竹简上画出十余个圆圈,分别代表漕运改制、不禁私铸和迁都洛阳等等等等,这些路子,无疑都是解决关中用度不足的方案。此刻,他要分个横纵。
“先说不禁私铸,如果允许民间私人铸钱,穷者必不能冶铸,这样富者就会更加富有,汉文帝时,刘濞之所以富有与天子相等,就是私人铸钱所招致的结果。”
“再说迁都洛阳,东都……”顾越苦笑,直接在圈上画横,“那是前朝旧梦。”
划去多余的横路之后,竹简上赫然只留下一条狭窄曲折的纵路。顾越看着这条路,心中似被蛛刺蛰了一下,熬过了见血的眩晕与疼痛,感到的是麻木的坚决。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鼎泰,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顾郎改了‘混浊’二字,为‘鼎泰’。”“其间意味,长亭自去琢磨吧。”
送走季云之后,一夜已过三更,顾越洗了洗脸,见隔壁灯火通明,遂去拜访。
李道用在给家人写信。顾越在榻前坐下,手指扣在书案,平静地说道:“我决定阳奉阴违,不释工役。”李道用一顿,似爆竹炸起,弃笔,在房内来回走动。
“这是违令,若有五品的弹劾,那就是抗旨,若有三品的弹劾,那就是谋反。”
顾越嗯了一声:“烧尾宴前,道用兄特意嘱咐过,除了盐利预先行文,还要拿到司农寺在河阴县的引水屯田规划案,这是否意味着,有办法兼顾两头?”
李道用倏地转身,眸中燃火:“此一时彼一时!眼下没有办法!”顾越借过纸笔:“那么,我们只能违抗政令,耽误三万百姓的农时,保证在汛期之前完工。”
说山河日月太远,他只知,一卷竹简,三十里小县,便足以供他腾挪运转。
四月,五月,六月,一日日过去,顾越找准政令下行的收文制度中,那项为百官屡试不爽的漏洞,即,若遇风水浅不得行者,即于随近官司中牒检印记,听折半功,与李彬和游桓之演了一出戏,足足将释工期延迟了两个月有余。
因耽误播种而造成的损失,统统暂时发放官府的纸契,以借粮的方式抚平。
另项举措,便是将开凿用于灌溉农田的引水渠这最后一项工程,提前至与修堤同时进行,如此,便利近在眼前,百姓再听里正与县令的劝说,勉强也愿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