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谨颇为动容:“陛下……”
薛昶拍了拍他的肩:“慎之什么也不必说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慎之站在我的身前,既为我的利剑,为我扫平一切障碍;又为我之剑盾,替我挡住所有伤害,甚至几次差点丢了性命。朕一直都记在心中,未曾一刻有忘。只是慎之从前从未有所求,朕也不知能为你做些什么。如今难得慎之有所求,便让朕做一次你的利剑。”
纪谨不得不打断一下陛下的自我感动:“陛下,其实,我想说,我自有办法,可以解决此事。”
薛昶顿时噤了声,端起茶杯作势喝了一口,遮掩一下突如的尴尬:“慎之欲如何解决?”
纪谨笑了笑:“明日朝上便见分晓了。不过,”纪谨真诚地望着薛昶,“陛下方才的这番话,慎之十分感动。慎之尊敬,保护陛下,那是慎之作为臣子的本分。陛下始终信任,维护慎之,这是陛下对慎之的厚爱。”
薛昶不知不觉红了面颊,微微侧过头去,低声自语道:“慎之又怎会仅仅是个臣子呢。慎之可是兄长,是挚友啊!”
第二日,薛昶在朝堂上再次提起赐婚一事时,首先站出来的却是国舅。
国舅爷谢允文,任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是当今圣上的亲舅舅,太后的亲弟弟。自陛下出生时起,便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如今朝廷中,除信王以外,最有权势的臣子。与信王不同的是,他并非孤家寡人,而是有着一众以他为马首是瞻的朝臣,是所有党派中人数最多,最有话语权的。
国舅爷虽与信王交情泛泛,却向来支持陛下的决定,所以政见上也几乎与信王没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然而奇怪的是,国舅爷却百般不喜信王,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针锋相对。像如今这样不涉朝政又与信王有关的事情,是国舅爷最不容情的针对机会。昨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赐婚的太常卿便是国舅爷一派。
所以,今日看到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国舅爷,众臣都以为会是比昨日朝堂上更激烈的反对。
然而,出乎所有人,包括薛昶意料的,国舅爷站出来说的却是:“臣以为,真情难得,男子与男子相恋,本来就要承受更多的非议,若非情深不已,又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成亲。虽有纲常伦理,法礼制度,然而法外亦当容情,窠臼可以打破,有情人应当成全。臣支持陛下赐婚信王与慕首席,并祝愿王爷和慕首席白发携手,不离不弃,成为天下有情人之楷模。”
国舅爷说着向纪谨投去一个深深的目光,纪谨亦回之一个笑意。
除了国舅爷与纪谨,大殿上所有人都有些懵。
薛昶想的是:慎之居然能说动舅舅?怎么做到的?他当然知道舅舅素来不喜慎之,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在这件事上,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居然能够支持,简直如同日出西方一般难得。慎之,果然非常人也!
众臣中不论是与国舅爷一派的还是非一派的,都搞不懂今天这唱的是哪一出。只是,向来与国舅爷同气连枝的臣子们虽然不明白为何一夜之间国舅爷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大,但是下意识地跟随是必然的,更不能让其他人看出来他们事先并不知情。
是以,在国舅爷话音落后不久,便有一批臣子附和了他的话。
那些本来就是持不反对不支持态度的中立派,见国舅爷都站了信王,这两个当朝最有权势的臣子都联手了,那必须得跟上呀,所以也很快表示了支持。
至于那些真心想反对的,待回过神时,见仅有几人还未表态,大势早已去了,也便不再挣扎了。
昨日被那么多的反对声搅得头疼,今日突然就这么迅速地解决了,薛昶在轻松之余居然还觉得有些寥落。
朝后自然还是要拉着慎之解惑的。
薛昶开门见山:“慎之,快快说来,你是如何说服舅舅的?”
纪谨笑了笑,与他细细说了经过。
昨夜信王夜访国舅府,谢允文接到名帖的时候有些惊讶,却也不是特别意外。惊讶自然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信王从未造访过府上,莫说国舅府,只怕朝中任何一位重臣的府上,信王都未曾踏足过。至于不是特别意外,也能想到信王造访所为何事,他与信王一样清楚,赐婚一事,可大可小,信王若想如愿,最轻松的解决方法,当然是取得自己的支持。信王既然能够登门,想必自以为有把握,谢允文也很想知道,他会如何说服自己。
国舅爷所料未错,信王夤夜来访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今日朝上陛下提及的赐婚一事。
纪谨直言道:“想必舅爷能够猜到,本王夤夜前来,所谓何事。”
谢允文也没有拐弯抹角:“王爷时希望本公能支持陛下的赐婚吧。”
纪谨笑了笑:“明人不说暗话,正是如此。”
谢允文振了振衣摆,坐下道:“王爷不妨说说,本公为何要支持?”
纪谨道:“舅爷向来不喜本王,本王也明白是为了什么。我纪氏自大齐开朝以来,便历任信王之位,辅佐当今一生,手握偌大权柄,堪称一人之下。舅爷从不信我纪氏一片忠心,担忧我们有狼子野心,即便本王将自己立于孤锥之上,舅爷还是不放心。”
谢允文没有否认:“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够抵挡权势的诱惑,共姓之人都难免同室操戈,又怎能对一个外姓之人放心。即便王爷你是个例外,又怎能保证代代如此?”
薛昶拍了拍他的肩:“慎之什么也不必说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慎之站在我的身前,既为我的利剑,为我扫平一切障碍;又为我之剑盾,替我挡住所有伤害,甚至几次差点丢了性命。朕一直都记在心中,未曾一刻有忘。只是慎之从前从未有所求,朕也不知能为你做些什么。如今难得慎之有所求,便让朕做一次你的利剑。”
纪谨不得不打断一下陛下的自我感动:“陛下,其实,我想说,我自有办法,可以解决此事。”
薛昶顿时噤了声,端起茶杯作势喝了一口,遮掩一下突如的尴尬:“慎之欲如何解决?”
纪谨笑了笑:“明日朝上便见分晓了。不过,”纪谨真诚地望着薛昶,“陛下方才的这番话,慎之十分感动。慎之尊敬,保护陛下,那是慎之作为臣子的本分。陛下始终信任,维护慎之,这是陛下对慎之的厚爱。”
薛昶不知不觉红了面颊,微微侧过头去,低声自语道:“慎之又怎会仅仅是个臣子呢。慎之可是兄长,是挚友啊!”
第二日,薛昶在朝堂上再次提起赐婚一事时,首先站出来的却是国舅。
国舅爷谢允文,任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是当今圣上的亲舅舅,太后的亲弟弟。自陛下出生时起,便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如今朝廷中,除信王以外,最有权势的臣子。与信王不同的是,他并非孤家寡人,而是有着一众以他为马首是瞻的朝臣,是所有党派中人数最多,最有话语权的。
国舅爷虽与信王交情泛泛,却向来支持陛下的决定,所以政见上也几乎与信王没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然而奇怪的是,国舅爷却百般不喜信王,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针锋相对。像如今这样不涉朝政又与信王有关的事情,是国舅爷最不容情的针对机会。昨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赐婚的太常卿便是国舅爷一派。
所以,今日看到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国舅爷,众臣都以为会是比昨日朝堂上更激烈的反对。
然而,出乎所有人,包括薛昶意料的,国舅爷站出来说的却是:“臣以为,真情难得,男子与男子相恋,本来就要承受更多的非议,若非情深不已,又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成亲。虽有纲常伦理,法礼制度,然而法外亦当容情,窠臼可以打破,有情人应当成全。臣支持陛下赐婚信王与慕首席,并祝愿王爷和慕首席白发携手,不离不弃,成为天下有情人之楷模。”
国舅爷说着向纪谨投去一个深深的目光,纪谨亦回之一个笑意。
除了国舅爷与纪谨,大殿上所有人都有些懵。
薛昶想的是:慎之居然能说动舅舅?怎么做到的?他当然知道舅舅素来不喜慎之,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在这件事上,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居然能够支持,简直如同日出西方一般难得。慎之,果然非常人也!
众臣中不论是与国舅爷一派的还是非一派的,都搞不懂今天这唱的是哪一出。只是,向来与国舅爷同气连枝的臣子们虽然不明白为何一夜之间国舅爷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大,但是下意识地跟随是必然的,更不能让其他人看出来他们事先并不知情。
是以,在国舅爷话音落后不久,便有一批臣子附和了他的话。
那些本来就是持不反对不支持态度的中立派,见国舅爷都站了信王,这两个当朝最有权势的臣子都联手了,那必须得跟上呀,所以也很快表示了支持。
至于那些真心想反对的,待回过神时,见仅有几人还未表态,大势早已去了,也便不再挣扎了。
昨日被那么多的反对声搅得头疼,今日突然就这么迅速地解决了,薛昶在轻松之余居然还觉得有些寥落。
朝后自然还是要拉着慎之解惑的。
薛昶开门见山:“慎之,快快说来,你是如何说服舅舅的?”
纪谨笑了笑,与他细细说了经过。
昨夜信王夜访国舅府,谢允文接到名帖的时候有些惊讶,却也不是特别意外。惊讶自然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信王从未造访过府上,莫说国舅府,只怕朝中任何一位重臣的府上,信王都未曾踏足过。至于不是特别意外,也能想到信王造访所为何事,他与信王一样清楚,赐婚一事,可大可小,信王若想如愿,最轻松的解决方法,当然是取得自己的支持。信王既然能够登门,想必自以为有把握,谢允文也很想知道,他会如何说服自己。
国舅爷所料未错,信王夤夜来访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今日朝上陛下提及的赐婚一事。
纪谨直言道:“想必舅爷能够猜到,本王夤夜前来,所谓何事。”
谢允文也没有拐弯抹角:“王爷时希望本公能支持陛下的赐婚吧。”
纪谨笑了笑:“明人不说暗话,正是如此。”
谢允文振了振衣摆,坐下道:“王爷不妨说说,本公为何要支持?”
纪谨道:“舅爷向来不喜本王,本王也明白是为了什么。我纪氏自大齐开朝以来,便历任信王之位,辅佐当今一生,手握偌大权柄,堪称一人之下。舅爷从不信我纪氏一片忠心,担忧我们有狼子野心,即便本王将自己立于孤锥之上,舅爷还是不放心。”
谢允文没有否认:“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够抵挡权势的诱惑,共姓之人都难免同室操戈,又怎能对一个外姓之人放心。即便王爷你是个例外,又怎能保证代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