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度上涨犹如火上浇油。如瑞典,由于近年来国内工资增长超过其他工业国
家,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渐渐失去竞争力。瑞士旅游业由于海湾危机损失惨
重。原来准备去瑞士消暑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的旅客纷纷取消
了旅游计划,退掉已经包下的旅馆房间,已经来到的旅客匆匆打点行装,提
前回国。不少游客由于信用卡被冻结,囊中羞涩,不能购买昂贵的首饰,顿
使瑞士首饰业萧条,旅游业的萧条,仅日内瓦一城就损失几百万瑞士法郎。
德国同法国一样,自己生产的能源占所需能源的一半。但是由于东西德
统一使德国经济形势较前脆弱,油价上涨更增加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再次上涨
的担心。西班牙和意大利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更大,自给率只有20 %,因此受
海湾危机影响较大。意大利自海湾危机以来,已损失110 亿美元。这些国家
指望通过美元汇率下降,部分地弥补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
从海湾危机发展成海湾战争,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海湾地区的国家。被
伊拉克吞并的科威特,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伊军占领
科威特后,进行有组织的抢劫,把科威特价值4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黄金运
回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加紧破坏科威特的石油设施。科威特石
油大臣阿迈里说,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经济设施,特别是石油部门的
设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损失至少在数百亿美元以上。
跟伊拉克接壤的约旦,在海湾危机中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曾经每年
给这个国家带来5 亿美元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变得萧条冷清了。由于约旦批
评美国在海湾驻军,沙特阿拉伯减少了对它的石油供应。在欧洲和日本保证
向因海湾危机而受到影响的国家提供的20 多亿美元的援助中,约旦只得到
400 万美元。约旦对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两个传统市场的出口,占其总出口额
的30 %,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联合国对巴格达实行贸易禁运而中断了。
约旦另一个主要市场是沙特阿拉伯,它本来希望能从这里弥补自己从科威特
失去的石油和贸易,但沙特也对约旦采取了疏远的态度。据约旦政府公布的
数字,到1990 年年底为止,约旦损失了10 亿美元的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30 %以上。整个战争期间,人们估计,约旦各个方面的经济损失约达30
亿美元。
埃及从海湾危机爆发以来遭受近250 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字包
括:在科威特的埃及人的财产、存款和积蓄150 至200 亿美元,伊拉克拖延
未付的款项和军事债务4.46 亿美元,埃及在旅游、苏伊士运河以及在科威特
和伊拉克工作的劳务人员的损失共达45.2 亿美元。埃及120 万劳务人员被迫
回国,使失业人数增加到400500 万人。
沙特阿拉伯是海湾地区产油最多的国家,从1990 年8 月初到年底,沙特
日产石油从530 万桶增加到900 万桶,全年平均日产石油639.4 万桶,比1989
年增加27 %,创1982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产量增加和油价上涨,石油
收入增加240 亿美元。但是,沙特阿拉伯既没有用这笔钱进行国内建设,也
没有用于对外投资,而是作为对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的直接和间接贡献
花掉了。沙特阿拉伯为分担美国军队在海湾地区的费用已用掉250 亿美元,
超过石油收入增加部分。
阿拉伯非产油国的经济更是日益恶化。这些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达2000
亿美元。海湾危机使沙特、科威特等国的援助断绝,自筹资金无门,加之油
价上涨的影响,这些国家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许多阿拉伯国家都被卷人
到这场海湾危机之中。除伊拉克外,处于海湾危机第一线的国家,如沙特、
阿联酋、埃及、土耳其都在大力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大增。埃及、叙利亚、
摩洛哥出兵海湾,其军费开支相当可观。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也在纷纷增加
军费,用以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军费的增加使阿拉伯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
难。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在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深
重灾难。伊拉克以石油生产力主要经济支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
石油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5%;粮食三分之二靠进口,工业设备及原材
料、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均需外国提供;工农业及服务等行业对外国技术、劳
务依赖很大。国际制裁和美英等国的军事封锁,使伊拉克出口基本中断。
40多万外国技术工人、劳务人员撤离,使伊拉克原已困难的经济受到更
沉重打击。据中东国家一些报刊报道,国际禁运使伊拉克石油出口减少97
%,外汇收入每天减少60008000万美元。同时伊拉克的国外存款约40亿
美元被冻结。另外,伊拉克进口工业原料、半成品和机械设备减少了90%,
家,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渐渐失去竞争力。瑞士旅游业由于海湾危机损失惨
重。原来准备去瑞士消暑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的旅客纷纷取消
了旅游计划,退掉已经包下的旅馆房间,已经来到的旅客匆匆打点行装,提
前回国。不少游客由于信用卡被冻结,囊中羞涩,不能购买昂贵的首饰,顿
使瑞士首饰业萧条,旅游业的萧条,仅日内瓦一城就损失几百万瑞士法郎。
德国同法国一样,自己生产的能源占所需能源的一半。但是由于东西德
统一使德国经济形势较前脆弱,油价上涨更增加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再次上涨
的担心。西班牙和意大利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更大,自给率只有20 %,因此受
海湾危机影响较大。意大利自海湾危机以来,已损失110 亿美元。这些国家
指望通过美元汇率下降,部分地弥补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
从海湾危机发展成海湾战争,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海湾地区的国家。被
伊拉克吞并的科威特,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伊军占领
科威特后,进行有组织的抢劫,把科威特价值4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黄金运
回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加紧破坏科威特的石油设施。科威特石
油大臣阿迈里说,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经济设施,特别是石油部门的
设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损失至少在数百亿美元以上。
跟伊拉克接壤的约旦,在海湾危机中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曾经每年
给这个国家带来5 亿美元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变得萧条冷清了。由于约旦批
评美国在海湾驻军,沙特阿拉伯减少了对它的石油供应。在欧洲和日本保证
向因海湾危机而受到影响的国家提供的20 多亿美元的援助中,约旦只得到
400 万美元。约旦对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两个传统市场的出口,占其总出口额
的30 %,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联合国对巴格达实行贸易禁运而中断了。
约旦另一个主要市场是沙特阿拉伯,它本来希望能从这里弥补自己从科威特
失去的石油和贸易,但沙特也对约旦采取了疏远的态度。据约旦政府公布的
数字,到1990 年年底为止,约旦损失了10 亿美元的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30 %以上。整个战争期间,人们估计,约旦各个方面的经济损失约达30
亿美元。
埃及从海湾危机爆发以来遭受近250 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字包
括:在科威特的埃及人的财产、存款和积蓄150 至200 亿美元,伊拉克拖延
未付的款项和军事债务4.46 亿美元,埃及在旅游、苏伊士运河以及在科威特
和伊拉克工作的劳务人员的损失共达45.2 亿美元。埃及120 万劳务人员被迫
回国,使失业人数增加到400500 万人。
沙特阿拉伯是海湾地区产油最多的国家,从1990 年8 月初到年底,沙特
日产石油从530 万桶增加到900 万桶,全年平均日产石油639.4 万桶,比1989
年增加27 %,创1982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产量增加和油价上涨,石油
收入增加240 亿美元。但是,沙特阿拉伯既没有用这笔钱进行国内建设,也
没有用于对外投资,而是作为对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的直接和间接贡献
花掉了。沙特阿拉伯为分担美国军队在海湾地区的费用已用掉250 亿美元,
超过石油收入增加部分。
阿拉伯非产油国的经济更是日益恶化。这些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达2000
亿美元。海湾危机使沙特、科威特等国的援助断绝,自筹资金无门,加之油
价上涨的影响,这些国家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许多阿拉伯国家都被卷人
到这场海湾危机之中。除伊拉克外,处于海湾危机第一线的国家,如沙特、
阿联酋、埃及、土耳其都在大力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大增。埃及、叙利亚、
摩洛哥出兵海湾,其军费开支相当可观。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也在纷纷增加
军费,用以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军费的增加使阿拉伯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
难。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在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深
重灾难。伊拉克以石油生产力主要经济支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
石油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5%;粮食三分之二靠进口,工业设备及原材
料、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均需外国提供;工农业及服务等行业对外国技术、劳
务依赖很大。国际制裁和美英等国的军事封锁,使伊拉克出口基本中断。
40多万外国技术工人、劳务人员撤离,使伊拉克原已困难的经济受到更
沉重打击。据中东国家一些报刊报道,国际禁运使伊拉克石油出口减少97
%,外汇收入每天减少60008000万美元。同时伊拉克的国外存款约40亿
美元被冻结。另外,伊拉克进口工业原料、半成品和机械设备减少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