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山西北部地区,历史上长期为胡汉杂居之地,也是交战频仍之区,特别是在唐末五代之际,以当地李氏沙陀人为核心的武装集团能征惯战,先是助唐天子打击黄巢造反农民军,以后干脆入主中原,草创后唐王朝。于是,一时河东的胡汉男子蜂拥而起,从军如云,视军功为安身发迹要途,呼延琮、呼延赞父子自不例外。
受到家庭环境与当地民风的熏染,呼延赞自幼习武,练就一身过人的功夫,年轻时便已从军,成为一名骁骑军的骑兵。正是因缘际会,这支队伍归属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统辖,因此他在行军作战中的表现,自然受到未来宋家天子的留意。宋朝开国后,太祖皇帝因赏识这位士兵的强健勇敢,遂将其调入近卫部队,并很快提为殿前司东班承旨,也就是进入天子的宿卫诸班直卫士队列。而诸班直的卫士,通常非武艺绝伦者不得入内,由此足见呼延赞体质与武功之超群。
据说,呼延赞因追慕唐初胡族名将尉迟敬德,遂自称小尉迟。这一名号就此传出,其后流传甚广,也为后世话本提供了素材。
宋初,朝廷倾力征剿各地的割据势力,因此大批军队投入战场,呼延赞也被派往前线,参加了讨伐盘踞四川的后蜀之役。他作为前锋部队中的一员,冲锋陷阵,一路拼杀,结果身负多处创伤。战后,他因功升为骁雄军的一名副指挥使,并返回京师继续承担卫戍职责。这得说明,按照宋朝军制的规定,营级编制辖有五百士卒,以正、副指挥使来统领,也就是说呼延赞属于骁雄军中的营级副官。
寻常的驻防工作不显山不露水,这位强悍的军官便难有用武之地,其能力便湮没于单调的练兵之中。故一直到太祖朝末年,呼延赞的军职都没有变动,始终停顿于下级军官之位上。
舞剑盘槊的功夫
一个人的命运起伏,既与自身的资质能力和所处的环境形势脱不了干系,也往往与偶然的机遇有关,政界军界人士更是如此。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太宗登基不久,为了迅速控制兵权和笼络军心,就亲自出面考选禁军将校,以提拔一批效忠自己的武将。不用说,高级将帅首当其冲,而身居下位的军官也有了出头的机会。这一次,呼延赞因表现出众,被选为铁骑军指挥使,也就是由副转正,并调入更重要的一支骑兵队伍。从此,他开始踏上了军旅生涯的快速干道。
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皇帝亲征北汉,呼延赞随同大军出征。在行军途中,这位武将身骑乌骓马,手持重达数十斤的多种自制兵器,铠甲衣装也不同寻常,又将额头涂成绛红色,令人望而生畏,也不免使人感到怪异。宋太宗目睹后,甚感不快,觉得诡异惑众,曾有过将其斩首的念头。在围攻北汉都城太原期间,呼延赞如同一头出笼张牙舞爪的猛兽,冒着刀枪锋镝冲锋在前,先后四次攀上城堞又坠下云梯,但全无惧色,依旧不顾死活地拼搏。天子闻听,大为惊叹,就此打消了此前的恶感,于是当面赐予金帛以示嘉奖。
灭亡北汉后,宋朝大军继续北伐辽朝的行动功亏一篑,天子只得下诏班师,暂时屯军防守河北要地,此事前面已经说过。呼延赞随大将崔翰驻守于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在随后抗击辽军进攻的活动中,他当然还是勇于拼杀,因此被主帅奏报到朝廷。此时,正是抗辽和筹划继续北伐之际,良臣猛将自然受到朝堂的关注,呼延指挥使遂被先后提拔为马军副都军头、内员寮直都虞候。他获得的这两个军职都属骑兵武官头衔,而后者更是宿卫皇帝的骑兵诸卫队之一的长官,能就任此职想必与太宗的印象深刻有关。
雍熙三年(986),朝廷发动的第二次北伐又告失败。在这次三路伐辽军事活动期间,呼延赞作为负有宿卫职责的武官未能参加,失去了纵马挥戈疆场的机会。翌年,他升迁为马步军副都军头。还得说明,当时的马步军头司属禁军中的闲散机构,副都军头即为副长官。不过,呼延赞挂此官衔便标志着已跻身中级武将行列。根据他五代末从军时的年龄来推算,此时他四十七八岁。
官爵地位的提高,肯定令人欣喜,由此带来的功名利禄之类好处自不须多说,呼延副都军头至此已超越父亲,算是将门有后,也可光宗耀祖。但这位执拗的将军却是志不在此,一心向往金戈铁马的沙场,内心炽热的血性总难以抑制,若就此过起闲散舒适的日子,又何必多年持续不断地苦练武功和研习作战阵法?于是,他主动向天子献上自己琢磨出来的作战阵图、用兵要略以及安营扎寨之法,同时请求赴边关任职。太宗皇帝看到这些后,心有所动,便决定专门召见这位武将。
呼延赞接到入宫的通知后,想必异常激动,他精心准备,要抓住这次机会,通过展示自己浑身的解数,以表达武将们不甘屈服的决心。他还有四个儿子:长子必兴、次子必改、三子必求和四子必显,在他的亲自训练下个个都身手不凡,也有必要引荐给君王。于是,他带着儿子们全副披挂来到皇宫。在宫廷的大院内,天子下令呼延将军表演武艺,他身披全副盔甲,跨上战马,双手先后挥舞着两条铁鞭和一支枣形钢槊往来奔跑,时而疾驰,时而击杀,确是威风凛凛,锐不可当。他自己结束演示后,又请求陛下给予恭候在外的几个儿子操演的机会,得到太宗的欣然同意。呼延赞的四个儿子也全副戎装,先后都演示了一身的刀剑、矛槊的功夫,史书称迭舞剑盘槊。真是虎父无犬子,天子对呼延父子满门的武功自然赞叹,遂当即赏赐白银数百两,并赐给四位年轻人每人一套衣带。
受到家庭环境与当地民风的熏染,呼延赞自幼习武,练就一身过人的功夫,年轻时便已从军,成为一名骁骑军的骑兵。正是因缘际会,这支队伍归属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统辖,因此他在行军作战中的表现,自然受到未来宋家天子的留意。宋朝开国后,太祖皇帝因赏识这位士兵的强健勇敢,遂将其调入近卫部队,并很快提为殿前司东班承旨,也就是进入天子的宿卫诸班直卫士队列。而诸班直的卫士,通常非武艺绝伦者不得入内,由此足见呼延赞体质与武功之超群。
据说,呼延赞因追慕唐初胡族名将尉迟敬德,遂自称小尉迟。这一名号就此传出,其后流传甚广,也为后世话本提供了素材。
宋初,朝廷倾力征剿各地的割据势力,因此大批军队投入战场,呼延赞也被派往前线,参加了讨伐盘踞四川的后蜀之役。他作为前锋部队中的一员,冲锋陷阵,一路拼杀,结果身负多处创伤。战后,他因功升为骁雄军的一名副指挥使,并返回京师继续承担卫戍职责。这得说明,按照宋朝军制的规定,营级编制辖有五百士卒,以正、副指挥使来统领,也就是说呼延赞属于骁雄军中的营级副官。
寻常的驻防工作不显山不露水,这位强悍的军官便难有用武之地,其能力便湮没于单调的练兵之中。故一直到太祖朝末年,呼延赞的军职都没有变动,始终停顿于下级军官之位上。
舞剑盘槊的功夫
一个人的命运起伏,既与自身的资质能力和所处的环境形势脱不了干系,也往往与偶然的机遇有关,政界军界人士更是如此。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太宗登基不久,为了迅速控制兵权和笼络军心,就亲自出面考选禁军将校,以提拔一批效忠自己的武将。不用说,高级将帅首当其冲,而身居下位的军官也有了出头的机会。这一次,呼延赞因表现出众,被选为铁骑军指挥使,也就是由副转正,并调入更重要的一支骑兵队伍。从此,他开始踏上了军旅生涯的快速干道。
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皇帝亲征北汉,呼延赞随同大军出征。在行军途中,这位武将身骑乌骓马,手持重达数十斤的多种自制兵器,铠甲衣装也不同寻常,又将额头涂成绛红色,令人望而生畏,也不免使人感到怪异。宋太宗目睹后,甚感不快,觉得诡异惑众,曾有过将其斩首的念头。在围攻北汉都城太原期间,呼延赞如同一头出笼张牙舞爪的猛兽,冒着刀枪锋镝冲锋在前,先后四次攀上城堞又坠下云梯,但全无惧色,依旧不顾死活地拼搏。天子闻听,大为惊叹,就此打消了此前的恶感,于是当面赐予金帛以示嘉奖。
灭亡北汉后,宋朝大军继续北伐辽朝的行动功亏一篑,天子只得下诏班师,暂时屯军防守河北要地,此事前面已经说过。呼延赞随大将崔翰驻守于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在随后抗击辽军进攻的活动中,他当然还是勇于拼杀,因此被主帅奏报到朝廷。此时,正是抗辽和筹划继续北伐之际,良臣猛将自然受到朝堂的关注,呼延指挥使遂被先后提拔为马军副都军头、内员寮直都虞候。他获得的这两个军职都属骑兵武官头衔,而后者更是宿卫皇帝的骑兵诸卫队之一的长官,能就任此职想必与太宗的印象深刻有关。
雍熙三年(986),朝廷发动的第二次北伐又告失败。在这次三路伐辽军事活动期间,呼延赞作为负有宿卫职责的武官未能参加,失去了纵马挥戈疆场的机会。翌年,他升迁为马步军副都军头。还得说明,当时的马步军头司属禁军中的闲散机构,副都军头即为副长官。不过,呼延赞挂此官衔便标志着已跻身中级武将行列。根据他五代末从军时的年龄来推算,此时他四十七八岁。
官爵地位的提高,肯定令人欣喜,由此带来的功名利禄之类好处自不须多说,呼延副都军头至此已超越父亲,算是将门有后,也可光宗耀祖。但这位执拗的将军却是志不在此,一心向往金戈铁马的沙场,内心炽热的血性总难以抑制,若就此过起闲散舒适的日子,又何必多年持续不断地苦练武功和研习作战阵法?于是,他主动向天子献上自己琢磨出来的作战阵图、用兵要略以及安营扎寨之法,同时请求赴边关任职。太宗皇帝看到这些后,心有所动,便决定专门召见这位武将。
呼延赞接到入宫的通知后,想必异常激动,他精心准备,要抓住这次机会,通过展示自己浑身的解数,以表达武将们不甘屈服的决心。他还有四个儿子:长子必兴、次子必改、三子必求和四子必显,在他的亲自训练下个个都身手不凡,也有必要引荐给君王。于是,他带着儿子们全副披挂来到皇宫。在宫廷的大院内,天子下令呼延将军表演武艺,他身披全副盔甲,跨上战马,双手先后挥舞着两条铁鞭和一支枣形钢槊往来奔跑,时而疾驰,时而击杀,确是威风凛凛,锐不可当。他自己结束演示后,又请求陛下给予恭候在外的几个儿子操演的机会,得到太宗的欣然同意。呼延赞的四个儿子也全副戎装,先后都演示了一身的刀剑、矛槊的功夫,史书称迭舞剑盘槊。真是虎父无犬子,天子对呼延父子满门的武功自然赞叹,遂当即赏赐白银数百两,并赐给四位年轻人每人一套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