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大行皇帝治丧期间,丁谓作为首相依照惯例充当了山陵使,全面负责帝陵修建的各项事务,而当日具体监督工程者则是雷允恭。由于雷某不听别人劝告,擅自更改墓穴位置,结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下透水,使工程无法继续下去。消息传入朝中,刘太后立即派人对狂妄的宦官首领进行审判。王参政抓住这样涉及大行皇帝丧葬的重大失误,决定对负有失职责任的丁首相进行清算。
据宋人记载,王曾有意向丁相公靠拢,然后私下里多次表现出可怜涕泣的样子。丁谓感到奇怪,就询问缘由,王曾在屡次追问下才道出隐情:自家有件私事,羞于启齿。当年自己与老姐相依为命,如今本人发达了,外甥却早沦为兵卒,还经常受到军棍处罚,老姐为此多次相告。言毕又淌下眼泪。丁丞相深表同情,便建议他向太后求情免除外甥军籍,他却依旧表现出羞愧难言的神情。某天,诸位大臣奏议完毕,丁谓专门安排王曾单独留下,以便向太后诉说家事。
在太后面前,王曾并没有提及家事,而是先反映丁丞相包庇雷允恭的罪过,接着揭露丁谓长期专权的种种劣迹,并特别指出:此人阴谋诡谲,随时可能引发变乱。太后与陛下若不早下手,以后不仅为臣粉身碎骨,恐怕江山社稷亦难保矣!当日丁谓恰巧有几件事违背了懿旨,于是太后越听越气愤,遂决定驱逐丁谓出朝。
看到王参政多时不出,在外等候的丁谓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他顿足捋耳,气急败坏道:悔之晚矣!及至王曾终于出现,却是一脸的怒相,也不打招呼就径直而走。一贯心思缜密满腹计谋的丁谓,这次却被别人巧妙地算计了,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在丁谓罢相不久,朝廷又通过审问他调教过的道姑刘德妙,掌握了有关虚造祥瑞欺骗先帝的大量证据,于是又将其贬为崖州(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司户参军,也就是流放到古人眼里的天涯海角。而其兄弟、子侄都遭到贬责,积聚的无数家私也被没收充公。
在流放途中,丁谓还遭到过盗贼的抢掠,其中一个玉碗数十年后辗转到某位富家手里,继续为世人提供有关他倒霉的话柄。
风光消尽,曲终人散,权臣自然落得凄楚下场。而按照宋代人的说法,丁谓倒霉是早有先兆。
早在当年东封泰山期间,时任三司使的丁谓听说东岳中有条叫奈何黑水的河,乃属人间阴府地狱,他素来迷信,遂有感而赋诗一首:黑水溪旁聊驻马,奈何岸上试回头。高崖昏处是阴狱,须信人生到此休。后人从这首诗中发现他一语成谶,最终放逐崖州是命中注定之事。
本朝开国之初,还流传过一段凄婉动人的传说:南唐国主对女儿十分钟爱,立意要选位满意的驸马。有臣僚献言说: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刘参谋年纪不大,长得丰骨秀美,又博学多文,足可入选。国主一见刘某便大喜,立即确定了他与公主的婚配。刘驸马享受了非凡待遇,豪华富贵冠于一时。但不到一年,公主就死去,国主哀伤不已,遂对臣下说:我不愿再见到刘生,不用给他一件东西,遣还洪州罢了。刘某就此又回到故里,恍若经历了一场梦。
丁谓当国之日,某天忽然对宾客聊到此故事,感叹道:他日我亦不失为刘参谋。闻听其言,满座都大惊失色。果然不久他便遭到放逐。宋人又以此说他一语成谶。其实,他自知权势太过,日后没有好下场,故不知不觉就发出此感慨。
崖州是唐宋时流放官员最远的地方,也被视为难以生存的瘴烟之地。昔日,唐朝宰相李德裕曾被贬谪至此,宋初丞相卢多逊也沦落此地。由此看来,丁谓精神上也不孤独,不算是唯一的受难者。他在此居住了三年多,遇到大赦又先后被内迁至雷州、道州。以后,他继续运用智谋向天子求情,曾用九万里鹏容出海,一千年鹤许归还之类诗句打动天庭,终于得到仁宗皇帝的宽恕,给予其秘书监的官衔退休,安置于内地的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居住。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丁谓死于光州,时年71岁,还算长寿。
晚年的丁谓,除了诗兴难以遏制,笔耕不辍外,便是陶醉于佛教因果之中。经历了太多的宦海沉浮,看透了世间百态,也做了许多昧心的事,想必他有所觉悟,遂潜心归佛,寻求解脱。
观丁谓其人一生,可评可叹者甚多。他早年以才子享誉文坛,入仕后曾以干练务实而获得能臣的令名,最终却走上投机奉迎,以至于弄权祸国之路,从而对北宋朝政与社会都造成不小的消极影响。就此而言,他的人生轨迹可说是始于韩愈、柳宗元,而终于李林甫之流。
当然,丁谓所作所为及结局是与古代帝王政治密不可分。但就其个人来说,也在于权势欲过强,为一己之得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私害公,由此得归得了,失也失矣!终究以奸邪恶名载于史册。即如《宋史》所评说:然而党恶丑正,几败国家,(丁)谓其尤者哉!以史鉴今,此当可为今人留下一部值得回味的人生教材。
权相吕夷简
在宋朝史上,连续出过三代宰相的家族可谓凤毛麟角,因为贵族世袭与门阀荫庇的时代已然消失,选官规则乃是由科举考试制度所决定。此时,无论父祖辈官爵有多高贵多显赫,若其子孙不用功读书并科场中举,便很快淡出政坛要地,或降为下僚卑官,或沦为地方乡绅。吕氏就是北宋政界享有盛誉的大姓家门,不仅有三代宰相,更有吕夷简主政长达二十年,老谋深算、纵横捭阖,权倾一时,并搅起了朋党之争,将范仲淹、欧阳修等一批著名人物牵扯进政治的旋涡。
据宋人记载,王曾有意向丁相公靠拢,然后私下里多次表现出可怜涕泣的样子。丁谓感到奇怪,就询问缘由,王曾在屡次追问下才道出隐情:自家有件私事,羞于启齿。当年自己与老姐相依为命,如今本人发达了,外甥却早沦为兵卒,还经常受到军棍处罚,老姐为此多次相告。言毕又淌下眼泪。丁丞相深表同情,便建议他向太后求情免除外甥军籍,他却依旧表现出羞愧难言的神情。某天,诸位大臣奏议完毕,丁谓专门安排王曾单独留下,以便向太后诉说家事。
在太后面前,王曾并没有提及家事,而是先反映丁丞相包庇雷允恭的罪过,接着揭露丁谓长期专权的种种劣迹,并特别指出:此人阴谋诡谲,随时可能引发变乱。太后与陛下若不早下手,以后不仅为臣粉身碎骨,恐怕江山社稷亦难保矣!当日丁谓恰巧有几件事违背了懿旨,于是太后越听越气愤,遂决定驱逐丁谓出朝。
看到王参政多时不出,在外等候的丁谓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他顿足捋耳,气急败坏道:悔之晚矣!及至王曾终于出现,却是一脸的怒相,也不打招呼就径直而走。一贯心思缜密满腹计谋的丁谓,这次却被别人巧妙地算计了,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在丁谓罢相不久,朝廷又通过审问他调教过的道姑刘德妙,掌握了有关虚造祥瑞欺骗先帝的大量证据,于是又将其贬为崖州(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司户参军,也就是流放到古人眼里的天涯海角。而其兄弟、子侄都遭到贬责,积聚的无数家私也被没收充公。
在流放途中,丁谓还遭到过盗贼的抢掠,其中一个玉碗数十年后辗转到某位富家手里,继续为世人提供有关他倒霉的话柄。
风光消尽,曲终人散,权臣自然落得凄楚下场。而按照宋代人的说法,丁谓倒霉是早有先兆。
早在当年东封泰山期间,时任三司使的丁谓听说东岳中有条叫奈何黑水的河,乃属人间阴府地狱,他素来迷信,遂有感而赋诗一首:黑水溪旁聊驻马,奈何岸上试回头。高崖昏处是阴狱,须信人生到此休。后人从这首诗中发现他一语成谶,最终放逐崖州是命中注定之事。
本朝开国之初,还流传过一段凄婉动人的传说:南唐国主对女儿十分钟爱,立意要选位满意的驸马。有臣僚献言说: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刘参谋年纪不大,长得丰骨秀美,又博学多文,足可入选。国主一见刘某便大喜,立即确定了他与公主的婚配。刘驸马享受了非凡待遇,豪华富贵冠于一时。但不到一年,公主就死去,国主哀伤不已,遂对臣下说:我不愿再见到刘生,不用给他一件东西,遣还洪州罢了。刘某就此又回到故里,恍若经历了一场梦。
丁谓当国之日,某天忽然对宾客聊到此故事,感叹道:他日我亦不失为刘参谋。闻听其言,满座都大惊失色。果然不久他便遭到放逐。宋人又以此说他一语成谶。其实,他自知权势太过,日后没有好下场,故不知不觉就发出此感慨。
崖州是唐宋时流放官员最远的地方,也被视为难以生存的瘴烟之地。昔日,唐朝宰相李德裕曾被贬谪至此,宋初丞相卢多逊也沦落此地。由此看来,丁谓精神上也不孤独,不算是唯一的受难者。他在此居住了三年多,遇到大赦又先后被内迁至雷州、道州。以后,他继续运用智谋向天子求情,曾用九万里鹏容出海,一千年鹤许归还之类诗句打动天庭,终于得到仁宗皇帝的宽恕,给予其秘书监的官衔退休,安置于内地的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居住。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丁谓死于光州,时年71岁,还算长寿。
晚年的丁谓,除了诗兴难以遏制,笔耕不辍外,便是陶醉于佛教因果之中。经历了太多的宦海沉浮,看透了世间百态,也做了许多昧心的事,想必他有所觉悟,遂潜心归佛,寻求解脱。
观丁谓其人一生,可评可叹者甚多。他早年以才子享誉文坛,入仕后曾以干练务实而获得能臣的令名,最终却走上投机奉迎,以至于弄权祸国之路,从而对北宋朝政与社会都造成不小的消极影响。就此而言,他的人生轨迹可说是始于韩愈、柳宗元,而终于李林甫之流。
当然,丁谓所作所为及结局是与古代帝王政治密不可分。但就其个人来说,也在于权势欲过强,为一己之得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私害公,由此得归得了,失也失矣!终究以奸邪恶名载于史册。即如《宋史》所评说:然而党恶丑正,几败国家,(丁)谓其尤者哉!以史鉴今,此当可为今人留下一部值得回味的人生教材。
权相吕夷简
在宋朝史上,连续出过三代宰相的家族可谓凤毛麟角,因为贵族世袭与门阀荫庇的时代已然消失,选官规则乃是由科举考试制度所决定。此时,无论父祖辈官爵有多高贵多显赫,若其子孙不用功读书并科场中举,便很快淡出政坛要地,或降为下僚卑官,或沦为地方乡绅。吕氏就是北宋政界享有盛誉的大姓家门,不仅有三代宰相,更有吕夷简主政长达二十年,老谋深算、纵横捭阖,权倾一时,并搅起了朋党之争,将范仲淹、欧阳修等一批著名人物牵扯进政治的旋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