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的确很惊奇,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像胤祥这样的人,身为一个皇子能够想到这么长远。
“看来你很喜欢读征知书院的文章。”明夷听着胤祥的话,反而更想到了另一桩事,胤祥说的这些话,其实征知书院的报纸上都刊登过,或多或少的提起过这样的话,当然不会像胤祥现在说的这么直接,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同四哥一起学过不少。”胤祥和胤禛一直很亲厚,自然能够拿到明夷让人送给胤禛的第一手征知书院的所有文章。
就算是一些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的文章,也都一并的给胤禛和胤祥看过。
“读过能够记在心上,又能够纳为己有的,这才是本事。但是出海是漂洋过海,而且海上风浪极大,天有不测之风雨,你当真愿意出去?”在自然的风险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是皇帝的儿子或者是谁,便会特别厚待。
明夷的确被胤祥的一番话说动了,愿意帮胤祥一个忙。有这样一个蓬勃上进而且善于吸纳各种新奇想法的人出去,更会给大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是漂洋过海那些出海的人都是提着脑袋出去的,极有可能在风浪之中失去性命,胤祥还这么年轻,当真做好决定了吗?
“身为大清的皇子,自小锦衣玉食,若能为大清肝脑涂地,死而后已,我绝无悔。”胤祥听到明夷最后这一问欢喜的表态。
既然做好了这个决定,胤祥就无怨无悔,能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宽广,这是一件多么值得人高兴的事。
“为什么不想去找皇上,而是来找我?”按理来说,胤祥有这样的意图,应该第一时间去和玄烨提出,站在玄烨的立场,一个儿子能够愿意代表大清出使各国,而且有一颗上进的心,玄烨想让儿子们都变得优秀,不会不让他们表现。
“当年提出海贸一事的人是姑姑。有些想法,我想问姑姑。也想知道我想的这些是不是同姑姑一样的。”胤祥显得不好意思的抓抓头。
明夷并不知道在胤祥的心里,她的所作所为多么让胤祥震撼。
自然胤祥想走这条路,就想得到明夷的认可,也想知道自己这些年读的文章是不是当真和明夷想到了一块?
“的确。当年我提出开海贸的,就是想让大清走出去,走得远远的,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一味的禁海封关锁国并不能够真正的得到永久的太平,当你不强大的时候,别人的国家却在不断的改进,让自己的国力提升。也就意味着强大的国家会把你的国灭掉。”明夷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四大文明古国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只剩下一个他们华夏。
差一点华夏的传承也要断了。
还是华夏人毕竟是华夏人,纵然遭受再多的磨难也会站起来,保卫他们的国,保卫他们的家,让他们的传承永远都不会因为一时的磨难断送。
“请姑姑帮我。”明夷的话就是在肯定胤祥的想法是对的,明夷从一开始的初衷就是想让大清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是为了大清能够更加繁荣昌盛。莫要以为一个商人,存着商人的思路,就没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胤祥这样郑重的相请,明夷正迫不及待的希望有一个人能够懂得她的心意,能够帮助她做到很多她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明夷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明夷把和胤祥一番交谈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玄烨,玄烨听完之后显得震惊,“我竟不知十三有这样的远见。”
那还年轻的少年,在玄烨的眼里只是一个意气风发,带着几分侠骨之气的孩子,既然想得那么长远。
“皇上震惊,我又何尝不震惊。”明夷在听到胤祥的一番话时,和玄烨的心情是一样的,明夷之所以会担心几百年后的事,那是因为她是过来人,历史记载的一点一滴,那些明夷就算没有亲自经历过,却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痛苦和挣扎。
虽然明夷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完全的改变这个世界,但她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只是改变了一点点,一点点的一点点。
积少成多,或许就有可能让这个国家不必再遭受那样屈辱的历史。
“皇上这么多的儿子里,没想到居然会有一个能和我想到一块的人。”这是第一次明夷这样夸赞一个孩子,纵然是胤禛,明夷也没有给过这样的肯定。
玄烨能够感受到明夷眼中的欢喜,浑身上下那种被理解而且被认可的开心。
明夷很多想法提了出来,玄烨并不会一味的接受,而是会选择真正利于自己的那一方面实施,纵然知道明夷所图的不仅仅是表面,但玄烨有时候也会觉得明夷过于理想化,又或者担忧的太甚。
只有胤祥真真切切的明白明夷那些担心,那些远见并不仅仅是一时的担心,而是真有可能发生的。
一个人能够认可你,认可你的想法,也愿意和你朝着同样的目标前进,是一件非常值得让人高兴的事。
玄烨没能让明夷有这样的认同感,胤祥却做到了。玄烨不由自主的问道:“果真是我看得不够长远?”
“难道不是因为皇上觉得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各方皆平定。皇上不愿意再动干戈,所以纵然知道我说的这些担忧都会存在,但在皇上心里,这些事皇上可做可不做。”皇帝嘛,励精图治了那么多年也会有犯懒的时候。
玄烨不是不相信明夷说的这些,可仅仅是因为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做得已经够多,不需要再锦上添花。
若是身为皇帝的他把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事也都做完了,那后继之君应该做什么?
“皇上也怕好不容易打下的这份功业,因为未知而毁于一旦。皇帝都爱惜自己的羽毛,皇上到现在为止所作所为堪称一代明君,但是如果大力开展海贸,训练海军,谁能知道将来会有什么的影响?”明夷把玄烨一直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说破了。
“可是皇上现在还是皇上,如果连一代明君,早就已经江山稳固的皇帝都不思考千百年后的事情,继任之君自然也有他该做的事,到时候他当真能腾得出手来做得更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皇上就算不能把事情完全做好,但至少也该将种子种下,有了这一颗种子,就会不断的成长。到那个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出力,自然而然这些事情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明夷也仅仅是在做着培养种子的事情,非一朝一夕可成,但明夷希望能通过自己活着的时候的努力,让那些人能够记住这些新奇的想法,把新奇变成常规。
一旦种子种下了,慢慢的长成参天大树,彼时就不需要任何人再费心费神。
玄烨看着面前洋溢着自信,而且对于未来充满憧憬的明夷,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明夷从来都不是只长于方寸之间的人,她也并不仅仅的看到自己所处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将目光看得长远,远得直至百年千年之后。
“若是将来我因此背负骂名”玄烨确实有自己的思量,也正是因为这份思量才会一直让他犹豫不决,没有真正的按照明夷建议的那样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主意是我出的,若是将来有那样的一天,皇上就把所有的罪名归到我的头上吧。”明夷接过话,如果玄烨能够做到这一点,无论将来有什么样的后果,若是玄烨不愿意承担骂名,就由明夷来。
玄烨一下子笑出声来,“我是那样的人吗?不过若是我背负了骂名,能让你和我一起挨骂也好。”
这一辈子不管是生或者死,玄烨都想和明夷牢牢的绑在一起。
可是明夷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没名没份的蒙古格格,玄烨就算想把明夷和他绑在一起,但除了胤禛之外,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成为我的皇后可好?”玄烨在这个时候突然问出这一句。
明夷一下子呆住了,最后却摇了摇头,“当年皇上为了顾及蒙古的事例,所以不能立我为后,如今虽然蒙古之乱平定,可是朝堂之上随着诸位皇子长成,这个时候,皇上立我为后,就是让胤禛成为众矢之的,加剧朝中的争斗。我不愿意。”
真当明夷喜欢皇后的位置吗?当皇后有什么好的?总理后宫管着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得见所谓的内外命妇,笼络那些夫人和亲王福晋。
这么一些事做来吃力不讨好,极有可能还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明夷现在有什么不好的,什么都不必多管,什么也不必多问,悠闲自在,安稳度日,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何要想不开当皇后?
玄烨没有想到明夷竟然会拒绝的那么快,若不是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玄烨说的是什么,怕是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之前你想要皇后之位的。”玄烨提及当年他表明心意的时候,明夷问过玄烨。
“因为我知道皇上绝不可能立我为后。”明夷这句话说出口,玄烨一下子顿住了,因为知道玄烨绝不可能立她为后,所以才会提出,目的更是让玄烨知难而退,打消留她在紫禁城的想法吗?
明夷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当他的皇后,而他因为权衡朝堂的得失,天下的得失,亲手把明夷推离得他远远的。
第118章 宜妃的请求
玄烨的心情难以言喻的复杂,看着明夷许久没有缓过神来。
“皇上怎么了?”明夷注意到玄烨的神情,有些不对劲,却又想不明白怎么了。
玄烨能和明夷说明现在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很多年以前明夷就已经看透了他,明白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皇帝。
所以就算这么多年过去了,明夷从来不会因为他做的这些事心动。
从一开始,从玄烨提出要将明夷留在身边,却不愿意给明夷皇后之位的那一刻开始,明夷就已经决定一辈子都不可能把玄烨放在心上。
皇后的位置对于别人来说或者是位高权重的代表,在明夷看来那仅仅不过是一份心意。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最基本的尊重,最基本的心意。
喜欢一个人却连一个正妻的位置都给不了一个人,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怎么样,那不过都是妾。明夷从来就不稀罕。
“是不是很多年以前你就决定永远不会对我动心?”明夷的询问让玄烨回过了神,同时也将心中的困惑问出来。
明夷目光清明的看着玄烨,“不动心就不会沉迷其中,失去自我,只有这样我才能过得好。”
因为玄烨的柔情蜜语而迷失的人,最终都会失去所有。
宫里的那些女人每一个都对玄烨有所图,但终究不可避免地都贪图玄烨所谓的柔情。玄烨当真给过她们真心?可她们同样想要得越来越多。
明夷怎么可能会让自己落到那样的地步?看得越清楚,越知道玄烨是一个真正的帝王,越是明白永远不要喜欢上这个男人。
保住自己的一颗心,也是护着自己的人,时刻保持着清醒,才不会陷入其中,沉迷不得自拔。
玄烨没有再说话,他不能否认,明夷仅仅是在他们的关系中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立场,趋吉避凶是人的本性,玄烨也不能说明夷做的不对,难道他不是也一直都在利己利人之间做出选择吗?
“立我为后的话,皇上大可不必提。皇上一念之起,却不一定会做到。”明夷好心的提醒玄烨一句,纵然不知玄烨为什么会突然起了这样的念头,但明夷知道到了最后绝不可能实施。
中宫之位多年不立,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如果突然册立皇后,那对朝堂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达。
太子的位置本来就已经岌岌可危,多少人在看太子的笑话。在这个时候,如果立一个诞下皇子的人为后,这位皇子也将是嫡子。
眼下太子的位置之所以还能稳稳当当的,就是因为他是玄烨唯一的嫡子。当唯一不再是唯一的时候,更会让胤礽惶惶不可终日,也会引起朝堂中诸位大臣的心思各异。
理所当然,突然因为母凭子贵的皇子,也会因此遭受非人的磨难。
闷声发大财不好吗?扮猪吃老虎不妥当吗?
就算胤禛的确对皇位起了心思,那也不代表愿意在这个时候成为众矢之的,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一个众矢之的的胤礽就是最好的证明,前仆后继的人都想把胤礽拉下马,为此胤礽承受了多少的压力?
就连玄烨都对胤礽挑三拣四,这一点才是最致命的。
明夷既不想让自己面临诸事烦忧的立场,也不想给胤禛招来麻烦。
玄烨想给明夷的皇后位置,无论是真心或是假意,明夷都不会接受。
“我知道了。”被明夷完全看破,玄烨很尴尬,却又不能否认。在明夷说出愿意和他一起承担骂名的时候,玄烨的确想给明夷足以匹配他的位置,皇后之位。
那一刻的心是真的,但理智回笼的时候,也让玄烨意识到自己说出这一句话有多么不恰当。
皇后的位置,如果是早些年玄烨要权衡利弊,如今也得顾及朝堂的局面。
立一个皇后不仅仅是皇后,更关乎长成的儿子们,关系的转变并不仅仅是一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极有可能会让人鱼死网破,尤其是胤礽。
纵然玄烨想要锻炼胤礽,想知道胤礽究竟有没有本事坐稳皇帝的位置,却不代表玄烨要置胤礽于死地。
能够在朝堂中站稳脚步,能够在玄烨的压力之下依然能够稳坐太子之位的人,如果有一天玄烨把胤礽唯一的优势变成了劣势,胤礽未必不会拼个你死我活。
皇帝纵然是大权在握,却也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
好在明夷很理智,就算玄烨说错话,明夷也从来不会顺竿儿爬。
“若是让胤祥出海,让他学习练兵,得让人好好地教教他。”玄烨果断的转移话题,引到胤祥的身上。
都是因为胤祥而起,就由此结束。
“当如是。”想要掌兵并不是纸上谈兵而已,还得专门让人教导,更得学习天文地理,一些海上的事也得懂得常识。其他一些深入的知识,在海上活得久了,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而然都会懂得。
两人都默契的没有再提所谓的立皇后一事。
但朝堂之上,随着出海的商队又回来,又是一次满载而归,带回来他国新奇古怪的东西。玄烨也在这个时候告诉大家,下一次出海,十三阿哥胤祥会随之而去。
在常宁活着的时候,出海一事由常宁为代表,可是这两年却是另择大臣,却因此让不少的人得以窥见,究竟出海有多么暴利。
以至于如今船队再归,不少人都蠢蠢欲动,玄烨对此问过明夷的意见,明夷的意见早就告诉过玄烨,什么生意都不可能一家独大,这些年又不是只有朝廷的团队出入,其他人想出海可以一起去,却不一定需要朝廷领头。
可是关于税收的是必须要在这些人起头之前定下规矩,就拿这一趟归来的团队,每个人都按照规矩纳税,否则的话将来哪里来的钱养海军?打海战?每一回出海都是九死一生的战士,难道不应该给予他们嘉奖?
明夷把这一回的账目细细的算好送到玄烨的面前,让玄烨知道究竟关税到底有多高?这还仅仅是他们这样小打小闹而已,如果大清的很多人开始参与,这么大一笔关税,玄烨当真舍得不要?
谁也不会嫌钱少,虽然其中的利有大半是归玄烨的,但如果又能充足国库,玄烨又怎么可能不动心?
所以在所有人都蠢蠢欲动盯着海贸的时候,玄烨马上让人推行相关的海关征税政策。收钱的事最高兴的当然是户部,国库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终于有了点家底,如果能够再开源,那对户部的人来说,再好不过。
“看来你很喜欢读征知书院的文章。”明夷听着胤祥的话,反而更想到了另一桩事,胤祥说的这些话,其实征知书院的报纸上都刊登过,或多或少的提起过这样的话,当然不会像胤祥现在说的这么直接,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同四哥一起学过不少。”胤祥和胤禛一直很亲厚,自然能够拿到明夷让人送给胤禛的第一手征知书院的所有文章。
就算是一些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的文章,也都一并的给胤禛和胤祥看过。
“读过能够记在心上,又能够纳为己有的,这才是本事。但是出海是漂洋过海,而且海上风浪极大,天有不测之风雨,你当真愿意出去?”在自然的风险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是皇帝的儿子或者是谁,便会特别厚待。
明夷的确被胤祥的一番话说动了,愿意帮胤祥一个忙。有这样一个蓬勃上进而且善于吸纳各种新奇想法的人出去,更会给大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是漂洋过海那些出海的人都是提着脑袋出去的,极有可能在风浪之中失去性命,胤祥还这么年轻,当真做好决定了吗?
“身为大清的皇子,自小锦衣玉食,若能为大清肝脑涂地,死而后已,我绝无悔。”胤祥听到明夷最后这一问欢喜的表态。
既然做好了这个决定,胤祥就无怨无悔,能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宽广,这是一件多么值得人高兴的事。
“为什么不想去找皇上,而是来找我?”按理来说,胤祥有这样的意图,应该第一时间去和玄烨提出,站在玄烨的立场,一个儿子能够愿意代表大清出使各国,而且有一颗上进的心,玄烨想让儿子们都变得优秀,不会不让他们表现。
“当年提出海贸一事的人是姑姑。有些想法,我想问姑姑。也想知道我想的这些是不是同姑姑一样的。”胤祥显得不好意思的抓抓头。
明夷并不知道在胤祥的心里,她的所作所为多么让胤祥震撼。
自然胤祥想走这条路,就想得到明夷的认可,也想知道自己这些年读的文章是不是当真和明夷想到了一块?
“的确。当年我提出开海贸的,就是想让大清走出去,走得远远的,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一味的禁海封关锁国并不能够真正的得到永久的太平,当你不强大的时候,别人的国家却在不断的改进,让自己的国力提升。也就意味着强大的国家会把你的国灭掉。”明夷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四大文明古国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只剩下一个他们华夏。
差一点华夏的传承也要断了。
还是华夏人毕竟是华夏人,纵然遭受再多的磨难也会站起来,保卫他们的国,保卫他们的家,让他们的传承永远都不会因为一时的磨难断送。
“请姑姑帮我。”明夷的话就是在肯定胤祥的想法是对的,明夷从一开始的初衷就是想让大清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是为了大清能够更加繁荣昌盛。莫要以为一个商人,存着商人的思路,就没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胤祥这样郑重的相请,明夷正迫不及待的希望有一个人能够懂得她的心意,能够帮助她做到很多她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明夷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明夷把和胤祥一番交谈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玄烨,玄烨听完之后显得震惊,“我竟不知十三有这样的远见。”
那还年轻的少年,在玄烨的眼里只是一个意气风发,带着几分侠骨之气的孩子,既然想得那么长远。
“皇上震惊,我又何尝不震惊。”明夷在听到胤祥的一番话时,和玄烨的心情是一样的,明夷之所以会担心几百年后的事,那是因为她是过来人,历史记载的一点一滴,那些明夷就算没有亲自经历过,却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痛苦和挣扎。
虽然明夷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完全的改变这个世界,但她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只是改变了一点点,一点点的一点点。
积少成多,或许就有可能让这个国家不必再遭受那样屈辱的历史。
“皇上这么多的儿子里,没想到居然会有一个能和我想到一块的人。”这是第一次明夷这样夸赞一个孩子,纵然是胤禛,明夷也没有给过这样的肯定。
玄烨能够感受到明夷眼中的欢喜,浑身上下那种被理解而且被认可的开心。
明夷很多想法提了出来,玄烨并不会一味的接受,而是会选择真正利于自己的那一方面实施,纵然知道明夷所图的不仅仅是表面,但玄烨有时候也会觉得明夷过于理想化,又或者担忧的太甚。
只有胤祥真真切切的明白明夷那些担心,那些远见并不仅仅是一时的担心,而是真有可能发生的。
一个人能够认可你,认可你的想法,也愿意和你朝着同样的目标前进,是一件非常值得让人高兴的事。
玄烨没能让明夷有这样的认同感,胤祥却做到了。玄烨不由自主的问道:“果真是我看得不够长远?”
“难道不是因为皇上觉得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各方皆平定。皇上不愿意再动干戈,所以纵然知道我说的这些担忧都会存在,但在皇上心里,这些事皇上可做可不做。”皇帝嘛,励精图治了那么多年也会有犯懒的时候。
玄烨不是不相信明夷说的这些,可仅仅是因为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做得已经够多,不需要再锦上添花。
若是身为皇帝的他把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事也都做完了,那后继之君应该做什么?
“皇上也怕好不容易打下的这份功业,因为未知而毁于一旦。皇帝都爱惜自己的羽毛,皇上到现在为止所作所为堪称一代明君,但是如果大力开展海贸,训练海军,谁能知道将来会有什么的影响?”明夷把玄烨一直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说破了。
“可是皇上现在还是皇上,如果连一代明君,早就已经江山稳固的皇帝都不思考千百年后的事情,继任之君自然也有他该做的事,到时候他当真能腾得出手来做得更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皇上就算不能把事情完全做好,但至少也该将种子种下,有了这一颗种子,就会不断的成长。到那个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出力,自然而然这些事情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明夷也仅仅是在做着培养种子的事情,非一朝一夕可成,但明夷希望能通过自己活着的时候的努力,让那些人能够记住这些新奇的想法,把新奇变成常规。
一旦种子种下了,慢慢的长成参天大树,彼时就不需要任何人再费心费神。
玄烨看着面前洋溢着自信,而且对于未来充满憧憬的明夷,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明夷从来都不是只长于方寸之间的人,她也并不仅仅的看到自己所处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将目光看得长远,远得直至百年千年之后。
“若是将来我因此背负骂名”玄烨确实有自己的思量,也正是因为这份思量才会一直让他犹豫不决,没有真正的按照明夷建议的那样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主意是我出的,若是将来有那样的一天,皇上就把所有的罪名归到我的头上吧。”明夷接过话,如果玄烨能够做到这一点,无论将来有什么样的后果,若是玄烨不愿意承担骂名,就由明夷来。
玄烨一下子笑出声来,“我是那样的人吗?不过若是我背负了骂名,能让你和我一起挨骂也好。”
这一辈子不管是生或者死,玄烨都想和明夷牢牢的绑在一起。
可是明夷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没名没份的蒙古格格,玄烨就算想把明夷和他绑在一起,但除了胤禛之外,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成为我的皇后可好?”玄烨在这个时候突然问出这一句。
明夷一下子呆住了,最后却摇了摇头,“当年皇上为了顾及蒙古的事例,所以不能立我为后,如今虽然蒙古之乱平定,可是朝堂之上随着诸位皇子长成,这个时候,皇上立我为后,就是让胤禛成为众矢之的,加剧朝中的争斗。我不愿意。”
真当明夷喜欢皇后的位置吗?当皇后有什么好的?总理后宫管着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得见所谓的内外命妇,笼络那些夫人和亲王福晋。
这么一些事做来吃力不讨好,极有可能还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明夷现在有什么不好的,什么都不必多管,什么也不必多问,悠闲自在,安稳度日,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何要想不开当皇后?
玄烨没有想到明夷竟然会拒绝的那么快,若不是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玄烨说的是什么,怕是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之前你想要皇后之位的。”玄烨提及当年他表明心意的时候,明夷问过玄烨。
“因为我知道皇上绝不可能立我为后。”明夷这句话说出口,玄烨一下子顿住了,因为知道玄烨绝不可能立她为后,所以才会提出,目的更是让玄烨知难而退,打消留她在紫禁城的想法吗?
明夷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当他的皇后,而他因为权衡朝堂的得失,天下的得失,亲手把明夷推离得他远远的。
第118章 宜妃的请求
玄烨的心情难以言喻的复杂,看着明夷许久没有缓过神来。
“皇上怎么了?”明夷注意到玄烨的神情,有些不对劲,却又想不明白怎么了。
玄烨能和明夷说明现在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很多年以前明夷就已经看透了他,明白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皇帝。
所以就算这么多年过去了,明夷从来不会因为他做的这些事心动。
从一开始,从玄烨提出要将明夷留在身边,却不愿意给明夷皇后之位的那一刻开始,明夷就已经决定一辈子都不可能把玄烨放在心上。
皇后的位置对于别人来说或者是位高权重的代表,在明夷看来那仅仅不过是一份心意。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最基本的尊重,最基本的心意。
喜欢一个人却连一个正妻的位置都给不了一个人,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怎么样,那不过都是妾。明夷从来就不稀罕。
“是不是很多年以前你就决定永远不会对我动心?”明夷的询问让玄烨回过了神,同时也将心中的困惑问出来。
明夷目光清明的看着玄烨,“不动心就不会沉迷其中,失去自我,只有这样我才能过得好。”
因为玄烨的柔情蜜语而迷失的人,最终都会失去所有。
宫里的那些女人每一个都对玄烨有所图,但终究不可避免地都贪图玄烨所谓的柔情。玄烨当真给过她们真心?可她们同样想要得越来越多。
明夷怎么可能会让自己落到那样的地步?看得越清楚,越知道玄烨是一个真正的帝王,越是明白永远不要喜欢上这个男人。
保住自己的一颗心,也是护着自己的人,时刻保持着清醒,才不会陷入其中,沉迷不得自拔。
玄烨没有再说话,他不能否认,明夷仅仅是在他们的关系中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立场,趋吉避凶是人的本性,玄烨也不能说明夷做的不对,难道他不是也一直都在利己利人之间做出选择吗?
“立我为后的话,皇上大可不必提。皇上一念之起,却不一定会做到。”明夷好心的提醒玄烨一句,纵然不知玄烨为什么会突然起了这样的念头,但明夷知道到了最后绝不可能实施。
中宫之位多年不立,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如果突然册立皇后,那对朝堂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达。
太子的位置本来就已经岌岌可危,多少人在看太子的笑话。在这个时候,如果立一个诞下皇子的人为后,这位皇子也将是嫡子。
眼下太子的位置之所以还能稳稳当当的,就是因为他是玄烨唯一的嫡子。当唯一不再是唯一的时候,更会让胤礽惶惶不可终日,也会引起朝堂中诸位大臣的心思各异。
理所当然,突然因为母凭子贵的皇子,也会因此遭受非人的磨难。
闷声发大财不好吗?扮猪吃老虎不妥当吗?
就算胤禛的确对皇位起了心思,那也不代表愿意在这个时候成为众矢之的,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一个众矢之的的胤礽就是最好的证明,前仆后继的人都想把胤礽拉下马,为此胤礽承受了多少的压力?
就连玄烨都对胤礽挑三拣四,这一点才是最致命的。
明夷既不想让自己面临诸事烦忧的立场,也不想给胤禛招来麻烦。
玄烨想给明夷的皇后位置,无论是真心或是假意,明夷都不会接受。
“我知道了。”被明夷完全看破,玄烨很尴尬,却又不能否认。在明夷说出愿意和他一起承担骂名的时候,玄烨的确想给明夷足以匹配他的位置,皇后之位。
那一刻的心是真的,但理智回笼的时候,也让玄烨意识到自己说出这一句话有多么不恰当。
皇后的位置,如果是早些年玄烨要权衡利弊,如今也得顾及朝堂的局面。
立一个皇后不仅仅是皇后,更关乎长成的儿子们,关系的转变并不仅仅是一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极有可能会让人鱼死网破,尤其是胤礽。
纵然玄烨想要锻炼胤礽,想知道胤礽究竟有没有本事坐稳皇帝的位置,却不代表玄烨要置胤礽于死地。
能够在朝堂中站稳脚步,能够在玄烨的压力之下依然能够稳坐太子之位的人,如果有一天玄烨把胤礽唯一的优势变成了劣势,胤礽未必不会拼个你死我活。
皇帝纵然是大权在握,却也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
好在明夷很理智,就算玄烨说错话,明夷也从来不会顺竿儿爬。
“若是让胤祥出海,让他学习练兵,得让人好好地教教他。”玄烨果断的转移话题,引到胤祥的身上。
都是因为胤祥而起,就由此结束。
“当如是。”想要掌兵并不是纸上谈兵而已,还得专门让人教导,更得学习天文地理,一些海上的事也得懂得常识。其他一些深入的知识,在海上活得久了,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而然都会懂得。
两人都默契的没有再提所谓的立皇后一事。
但朝堂之上,随着出海的商队又回来,又是一次满载而归,带回来他国新奇古怪的东西。玄烨也在这个时候告诉大家,下一次出海,十三阿哥胤祥会随之而去。
在常宁活着的时候,出海一事由常宁为代表,可是这两年却是另择大臣,却因此让不少的人得以窥见,究竟出海有多么暴利。
以至于如今船队再归,不少人都蠢蠢欲动,玄烨对此问过明夷的意见,明夷的意见早就告诉过玄烨,什么生意都不可能一家独大,这些年又不是只有朝廷的团队出入,其他人想出海可以一起去,却不一定需要朝廷领头。
可是关于税收的是必须要在这些人起头之前定下规矩,就拿这一趟归来的团队,每个人都按照规矩纳税,否则的话将来哪里来的钱养海军?打海战?每一回出海都是九死一生的战士,难道不应该给予他们嘉奖?
明夷把这一回的账目细细的算好送到玄烨的面前,让玄烨知道究竟关税到底有多高?这还仅仅是他们这样小打小闹而已,如果大清的很多人开始参与,这么大一笔关税,玄烨当真舍得不要?
谁也不会嫌钱少,虽然其中的利有大半是归玄烨的,但如果又能充足国库,玄烨又怎么可能不动心?
所以在所有人都蠢蠢欲动盯着海贸的时候,玄烨马上让人推行相关的海关征税政策。收钱的事最高兴的当然是户部,国库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终于有了点家底,如果能够再开源,那对户部的人来说,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