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知道这些人是太子的心腹吗?他当然知道。他只是不在乎。他当皇帝的时间太久了,连自己的忠臣心腹都当成一次性用品来使用,又怎么会把太子的心腹放在心上。
皇帝说东宫的臣子不称职,就可以贬斥流放他们,其中除了普通的臣子,也有一些被太子视作朋友的友人。这些人毫无罪责,只是因为亲近太子被皇帝迁怒,就随意的打发他们流放边疆,说不定还要牵累家人。
皇帝让太子根本护不住自己的人。
凡此种种,皇帝近年来几乎把太子的面子和尊严往地上踩,把一个原本聪明的孝顺的太子逼迫的疯狂又阴郁。
太子选择了孤注一掷的逼宫,其实并不让人意外,皇帝自己也早有防备。
太子也明白逼宫很难成功,但对他来说,大概宁可逼宫失败痛快而死,也不想再继续忍耐下去零碎的受罪了。
太子是唯一的嫡出皇子,生下来就被立为了太子,性情恢宏大气,做事堂堂正正,行事从来都喜欢用阳谋而非阴谋,天性也骄傲无双。
这样性情的太子,是不可能学习韩信忍耐□□之辱,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百般的忍辱负重,就像大明成祖朱棣的太子一样,最终熬死了皇帝,自己也就继位了。
若是太子逼宫成功了,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故事了。
可惜年老的皇帝越发的精通宫廷权谋,手腕越发的成熟。这个皇帝不再关心百姓和民生,已经不算是什么有道明君了。偏偏他的心机越发的深沉,等闲的人都不会是他的对手。他的几个儿子们,包括太子在内,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皇帝总觉得自己身体很好,还能活很多年呢所以前些年,皇帝对极得人心的太子看不顺眼,想方设法的逼反了太子。
皇帝以为他已经把太子当成敌人来看待了。哪知道太子事败自尽之后,皇帝才发现,他对这个曾经最疼爱的儿子还是有感情的。太子的死,对他是一种严重的打击。让他甚至中风了,而他的身体再也经不起劳累了。
皇帝后悔极了,早知道他的身体健康会恶化的这么快,他何必费心费力的废太子呢?
原本太子就是诸皇子中最出色的一个,若是有太子在,皇帝就不用担心自己后继无人了。
不了解内情的外人以为皇帝还有很多时间,还可以慢慢培养年幼的皇子们。
实际上皇帝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他只能在四皇子和五皇子之间选一个做继承人了。
皇帝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选择了四皇子。
四皇子的确有种种让皇帝觉得不满意的缺点。但皇帝看待五皇子的方式,就是看待一个宠爱的儿子的角度,从来没有真的考虑让其当自己的继承人。
现在皇帝认真考虑五皇子能不能当继承人的时候,发现自己内心里是瞧不上五皇子的,就像皇帝始终轻视甄家一样。皇帝觉得五皇子心胸狭窄,眼界不宽,沉迷于阴私手段,毫不堂皇大气,绝不适合做皇朝的继承人。
哪怕皇帝对四皇子的性格并不十分满意,但相比于五皇子,四皇子就是个十分合适的继承人了。至少四皇子走的是堂皇正大的正道,所思所想也是朝政和民生。
而五皇子呢,拿甄家供奉的银钱收买一些官员,用纳侧妃侍妾这种联姻的方式勾连了另一些官员,除此之外五皇子就没有做过什么正事,使出的尽是连皇帝也嫌弃的不入流的阴私手段。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让皇帝满意的继承人?
于是在谁都没有预料倒的情况下,皇帝突然在朝堂上下旨,要退位为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四皇子。
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导致了满朝哗然。
甄贵妃和五皇子当然不满意,可惜他们的一切都来自于皇帝的宠爱,而皇帝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收回那些宠爱和曾经赋予的权力。所以甄贵妃和五皇子根本无力反抗皇帝。
四皇子的登基仪式很快就举行了。
局势变换的太快了,远在江南的甄家和林家几乎反应不过来。
之前皇帝特意打击了江南的甄家一党,让甄家缩起了尾巴,开始低调行事。甄家虽然低调,但并没有绝望,毕竟五皇子还没有失败。若是五皇子当上储君,那么甄家还有翻身的机会。
而对林家等皇帝的心腹来说,是好日子来了,办公时少了掣肘,着实轻松了不少。
皇帝的心腹基本都是保皇党,不会考虑去投靠皇子,因此无论是曾经的太子也好,还是现在的四皇子和五皇子也好,对林如海这些皇帝的心腹官员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皇帝不会允许自己的心腹转而投靠自己的某个儿子,这对皇帝来说就是背叛。如果有人这么做了,那他就离死不远了。
结果皇帝突然退位,将皇位禅让给了四皇子。
这突发的事件使得甄家翻身无望了。
而对林如海等皇帝的心腹来说,这也并不是好消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所效忠的人成了太上皇,而现在的皇帝会有他自己的心腹。他们这些太上皇的心腹,大概也就渐渐过气了。
若是皇帝和四皇子这对父子的感情十分的好,那么四皇子还有可能接收皇帝的心腹,选择继续信任林如海他们。
可惜皇帝和四皇子感情并不好。
皇帝看待四皇子还算正常,觉得四皇子是个孝顺的儿子,是个还算合格的继承人。
皇帝说东宫的臣子不称职,就可以贬斥流放他们,其中除了普通的臣子,也有一些被太子视作朋友的友人。这些人毫无罪责,只是因为亲近太子被皇帝迁怒,就随意的打发他们流放边疆,说不定还要牵累家人。
皇帝让太子根本护不住自己的人。
凡此种种,皇帝近年来几乎把太子的面子和尊严往地上踩,把一个原本聪明的孝顺的太子逼迫的疯狂又阴郁。
太子选择了孤注一掷的逼宫,其实并不让人意外,皇帝自己也早有防备。
太子也明白逼宫很难成功,但对他来说,大概宁可逼宫失败痛快而死,也不想再继续忍耐下去零碎的受罪了。
太子是唯一的嫡出皇子,生下来就被立为了太子,性情恢宏大气,做事堂堂正正,行事从来都喜欢用阳谋而非阴谋,天性也骄傲无双。
这样性情的太子,是不可能学习韩信忍耐□□之辱,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百般的忍辱负重,就像大明成祖朱棣的太子一样,最终熬死了皇帝,自己也就继位了。
若是太子逼宫成功了,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故事了。
可惜年老的皇帝越发的精通宫廷权谋,手腕越发的成熟。这个皇帝不再关心百姓和民生,已经不算是什么有道明君了。偏偏他的心机越发的深沉,等闲的人都不会是他的对手。他的几个儿子们,包括太子在内,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皇帝总觉得自己身体很好,还能活很多年呢所以前些年,皇帝对极得人心的太子看不顺眼,想方设法的逼反了太子。
皇帝以为他已经把太子当成敌人来看待了。哪知道太子事败自尽之后,皇帝才发现,他对这个曾经最疼爱的儿子还是有感情的。太子的死,对他是一种严重的打击。让他甚至中风了,而他的身体再也经不起劳累了。
皇帝后悔极了,早知道他的身体健康会恶化的这么快,他何必费心费力的废太子呢?
原本太子就是诸皇子中最出色的一个,若是有太子在,皇帝就不用担心自己后继无人了。
不了解内情的外人以为皇帝还有很多时间,还可以慢慢培养年幼的皇子们。
实际上皇帝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他只能在四皇子和五皇子之间选一个做继承人了。
皇帝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选择了四皇子。
四皇子的确有种种让皇帝觉得不满意的缺点。但皇帝看待五皇子的方式,就是看待一个宠爱的儿子的角度,从来没有真的考虑让其当自己的继承人。
现在皇帝认真考虑五皇子能不能当继承人的时候,发现自己内心里是瞧不上五皇子的,就像皇帝始终轻视甄家一样。皇帝觉得五皇子心胸狭窄,眼界不宽,沉迷于阴私手段,毫不堂皇大气,绝不适合做皇朝的继承人。
哪怕皇帝对四皇子的性格并不十分满意,但相比于五皇子,四皇子就是个十分合适的继承人了。至少四皇子走的是堂皇正大的正道,所思所想也是朝政和民生。
而五皇子呢,拿甄家供奉的银钱收买一些官员,用纳侧妃侍妾这种联姻的方式勾连了另一些官员,除此之外五皇子就没有做过什么正事,使出的尽是连皇帝也嫌弃的不入流的阴私手段。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让皇帝满意的继承人?
于是在谁都没有预料倒的情况下,皇帝突然在朝堂上下旨,要退位为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四皇子。
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导致了满朝哗然。
甄贵妃和五皇子当然不满意,可惜他们的一切都来自于皇帝的宠爱,而皇帝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收回那些宠爱和曾经赋予的权力。所以甄贵妃和五皇子根本无力反抗皇帝。
四皇子的登基仪式很快就举行了。
局势变换的太快了,远在江南的甄家和林家几乎反应不过来。
之前皇帝特意打击了江南的甄家一党,让甄家缩起了尾巴,开始低调行事。甄家虽然低调,但并没有绝望,毕竟五皇子还没有失败。若是五皇子当上储君,那么甄家还有翻身的机会。
而对林家等皇帝的心腹来说,是好日子来了,办公时少了掣肘,着实轻松了不少。
皇帝的心腹基本都是保皇党,不会考虑去投靠皇子,因此无论是曾经的太子也好,还是现在的四皇子和五皇子也好,对林如海这些皇帝的心腹官员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皇帝不会允许自己的心腹转而投靠自己的某个儿子,这对皇帝来说就是背叛。如果有人这么做了,那他就离死不远了。
结果皇帝突然退位,将皇位禅让给了四皇子。
这突发的事件使得甄家翻身无望了。
而对林如海等皇帝的心腹来说,这也并不是好消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所效忠的人成了太上皇,而现在的皇帝会有他自己的心腹。他们这些太上皇的心腹,大概也就渐渐过气了。
若是皇帝和四皇子这对父子的感情十分的好,那么四皇子还有可能接收皇帝的心腹,选择继续信任林如海他们。
可惜皇帝和四皇子感情并不好。
皇帝看待四皇子还算正常,觉得四皇子是个孝顺的儿子,是个还算合格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