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林如海这种谨慎做官的人,也不是不怕查的,因为他的确在太上皇的授意下,给甄家行过方便。这种事既无明旨,也无人可以作证,论起来,只能算是林如海的过失了。皇帝想要清算的话,林如海当时就可能丢官去职甚至问罪。
好在是太上皇还在位,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让皇帝需要耐心谨慎的争权夺利,让皇帝更看重每一个可用之人,在这种情况下,在江南的如林如海这样比较有操守的几个官员,也算是入了皇帝的眼里了。
总之,这好不好的,都靠同行衬托,林如海这里也是如此在江南要不是有一些只听太上皇吩咐,专门和皇帝的人作对的官员,也不会衬托出林如海他们这几个官员的奉公值守来。
总之,在太上皇懒得处置林如海他们,新皇那里有主要矛盾,基本上对他们是忽略的态度的情况下,林如海他们几个这官做得还算是安逸。
林如海是三品官员,每隔几年要入京述职,也算是比较了解皇帝的性格了。不像贾家,哪怕居住在京城,因为家族中没有能够接触到皇帝的官员,对于皇帝的性子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的。
皇帝是个十分务实的人,同时,他也不那么看重脸面。或者说,如果必须选择的话,他是个要里子不要面子的人,更看重实惠,不看重表面的光鲜。
这简直和太上皇是截然相反,在太上皇那里,面子是大过天的。所以在太上皇那里,凡是高位妃嫔都是不会轻易册封的,册封之后,也轻易动摇不得。这些高位妃嫔的娘家人跟着收益,也是常事。即便她们年纪大了之后失了宠,可地位在那里摆着,依然对娘家的子侄有无数的助益。
贾家以为贤德妃也会如此助益娘家,可贾家忽略了皇帝和太上皇可不是同一种人。
皇帝突然册封贾元春为贤德妃必有用意,他需要利用贤德妃和贾家达成某个目的。所以贾元春的这个贤德妃的位置,目前还真算不上地位稳固。
在林如海看来,等皇帝的目的达成之后,贾家得到的结果是好还是坏也很难说就看贾家是否能明白皇帝真正的用意,能够配合皇帝达成他想要的目标。
如果贾家聪明的话,这时候就全心全意的投靠皇帝以皇帝的马首是瞻,那么等到事情结束之后,贾元春还真有可能真正在宫中地位稳固,贾家也算是有了靠山和未来。
但如果贾家蠢钝的只会因为贤德妃的地位而作威作福,不知道忠心皇上的话,那贤德妃和贾家的结果恐怕不会太好。
让皇帝看不顺眼的家族,再小的罪名也会被查清,然后举族问罪。反之让皇帝看得顺眼的家族,哪怕有些不妥,又有谁会去彻查呢?
在这种和光同尘的封建王朝,像海瑞那样绝对清白的官员是很少见的,大多数官员都有灰色不清白的地方。比如林如海,他也在太上皇的授意下,给甄家行过方便论起国法来说,林如海这算是渎职。
总之皇帝想要清查谁,基本上没有人是能幸免的,也就是罪大和罪小的区别。
贾元春被封贤德妃,在林如海看来,这对贾家来说是一种机遇,可以让贾家从太上皇的船上完全跳到皇上的船上。
现在皇帝已经继位十多年,地位稳固,威望渐高,而太上皇却一年比一年年老。一方是日渐强大,一方却已经即将衰落,很多太上皇的臣子都想要改换门庭了。
从太上皇的船上,跳到皇上的船上,这是很多的太上皇旧臣心腹求而不得的事情。因为一方面,太上皇不允许心腹背叛,另一方面,皇上也未必信任新投靠过去的人。
现在贾家却有了一个皇帝册封的贤德妃,只要贾家愿意举族投靠皇帝,忠心于皇帝,那么贾家就算是皇帝的自己人了。这都不是贾家自己改换了门庭,而是皇帝主动给贾家搭了个梯子,让贾家可以靠过去。
实际上贾代善去世后,太上皇基本上就放弃了贾家,贾家人再也没有被太上皇重用过。贾家人也就是借着贾母还在世,荣宁二公的牌子还没有摘,在加上勋贵中四王八公的交情,才能在京中立足,等待着家族再次崛起。这种情况下,即便贾家全族转投皇帝,从道理上来说,也是站得住脚的,并不能说贾家是墙头草两面倒。因为太上皇根本就忽视了贾家,贾家自然可以改投明主。
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对贾家的运气羡慕嫉妒恨。
偏偏贾家的当家人昏聩,他们自己反而对此一无所觉,一面仍然当着太上皇的旧臣,和四王八公来往频繁。一面又充作是皇帝的皇亲国戚,对普通老百姓耀武扬威。
如此蠢钝,真是白瞎了皇帝给贾家递的梯子,也白瞎了皇帝后宫的一个妃位。
其他的有识之士不免暗中嘲讽贾家的愚蠢,林如海在一边看着着急,但也不敢主动提醒贾家。因为林如海到底还是太上皇的人,如果他去劝告贾家投靠皇帝,对贾家是有好处的,但太上皇一定会扒了他的皮。
现在太上皇没有处置林如海,不过是因为林如海尽忠职守,并不贪钱。哪怕对太上皇来说,用林如海不像用有些贪官污吏小人那么如臂使指,但以太上皇的格局,还不屑于去动林如海。
但太上皇的底线是林如海没有背叛他,转而去投靠皇帝。
好在是太上皇还在位,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让皇帝需要耐心谨慎的争权夺利,让皇帝更看重每一个可用之人,在这种情况下,在江南的如林如海这样比较有操守的几个官员,也算是入了皇帝的眼里了。
总之,这好不好的,都靠同行衬托,林如海这里也是如此在江南要不是有一些只听太上皇吩咐,专门和皇帝的人作对的官员,也不会衬托出林如海他们这几个官员的奉公值守来。
总之,在太上皇懒得处置林如海他们,新皇那里有主要矛盾,基本上对他们是忽略的态度的情况下,林如海他们几个这官做得还算是安逸。
林如海是三品官员,每隔几年要入京述职,也算是比较了解皇帝的性格了。不像贾家,哪怕居住在京城,因为家族中没有能够接触到皇帝的官员,对于皇帝的性子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的。
皇帝是个十分务实的人,同时,他也不那么看重脸面。或者说,如果必须选择的话,他是个要里子不要面子的人,更看重实惠,不看重表面的光鲜。
这简直和太上皇是截然相反,在太上皇那里,面子是大过天的。所以在太上皇那里,凡是高位妃嫔都是不会轻易册封的,册封之后,也轻易动摇不得。这些高位妃嫔的娘家人跟着收益,也是常事。即便她们年纪大了之后失了宠,可地位在那里摆着,依然对娘家的子侄有无数的助益。
贾家以为贤德妃也会如此助益娘家,可贾家忽略了皇帝和太上皇可不是同一种人。
皇帝突然册封贾元春为贤德妃必有用意,他需要利用贤德妃和贾家达成某个目的。所以贾元春的这个贤德妃的位置,目前还真算不上地位稳固。
在林如海看来,等皇帝的目的达成之后,贾家得到的结果是好还是坏也很难说就看贾家是否能明白皇帝真正的用意,能够配合皇帝达成他想要的目标。
如果贾家聪明的话,这时候就全心全意的投靠皇帝以皇帝的马首是瞻,那么等到事情结束之后,贾元春还真有可能真正在宫中地位稳固,贾家也算是有了靠山和未来。
但如果贾家蠢钝的只会因为贤德妃的地位而作威作福,不知道忠心皇上的话,那贤德妃和贾家的结果恐怕不会太好。
让皇帝看不顺眼的家族,再小的罪名也会被查清,然后举族问罪。反之让皇帝看得顺眼的家族,哪怕有些不妥,又有谁会去彻查呢?
在这种和光同尘的封建王朝,像海瑞那样绝对清白的官员是很少见的,大多数官员都有灰色不清白的地方。比如林如海,他也在太上皇的授意下,给甄家行过方便论起国法来说,林如海这算是渎职。
总之皇帝想要清查谁,基本上没有人是能幸免的,也就是罪大和罪小的区别。
贾元春被封贤德妃,在林如海看来,这对贾家来说是一种机遇,可以让贾家从太上皇的船上完全跳到皇上的船上。
现在皇帝已经继位十多年,地位稳固,威望渐高,而太上皇却一年比一年年老。一方是日渐强大,一方却已经即将衰落,很多太上皇的臣子都想要改换门庭了。
从太上皇的船上,跳到皇上的船上,这是很多的太上皇旧臣心腹求而不得的事情。因为一方面,太上皇不允许心腹背叛,另一方面,皇上也未必信任新投靠过去的人。
现在贾家却有了一个皇帝册封的贤德妃,只要贾家愿意举族投靠皇帝,忠心于皇帝,那么贾家就算是皇帝的自己人了。这都不是贾家自己改换了门庭,而是皇帝主动给贾家搭了个梯子,让贾家可以靠过去。
实际上贾代善去世后,太上皇基本上就放弃了贾家,贾家人再也没有被太上皇重用过。贾家人也就是借着贾母还在世,荣宁二公的牌子还没有摘,在加上勋贵中四王八公的交情,才能在京中立足,等待着家族再次崛起。这种情况下,即便贾家全族转投皇帝,从道理上来说,也是站得住脚的,并不能说贾家是墙头草两面倒。因为太上皇根本就忽视了贾家,贾家自然可以改投明主。
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对贾家的运气羡慕嫉妒恨。
偏偏贾家的当家人昏聩,他们自己反而对此一无所觉,一面仍然当着太上皇的旧臣,和四王八公来往频繁。一面又充作是皇帝的皇亲国戚,对普通老百姓耀武扬威。
如此蠢钝,真是白瞎了皇帝给贾家递的梯子,也白瞎了皇帝后宫的一个妃位。
其他的有识之士不免暗中嘲讽贾家的愚蠢,林如海在一边看着着急,但也不敢主动提醒贾家。因为林如海到底还是太上皇的人,如果他去劝告贾家投靠皇帝,对贾家是有好处的,但太上皇一定会扒了他的皮。
现在太上皇没有处置林如海,不过是因为林如海尽忠职守,并不贪钱。哪怕对太上皇来说,用林如海不像用有些贪官污吏小人那么如臂使指,但以太上皇的格局,还不屑于去动林如海。
但太上皇的底线是林如海没有背叛他,转而去投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