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搬家势在必行了。
方晴跟小安说起,小安笑道,“我正愁自己住寂寞,你若是不介意合住,可以搬来我这里。”
小安住的地方离报馆不远,又都是大路——这阵子若不是刘大爷,方晴是绝不敢一个人走那些弯弯绕绕的小路回住处的。关键是可以和小安俩人作伴一同上下班。还没去看,方晴心里已经答应了。
趁午休与小安一同走回去看,很不错的公寓房子,没什么可挑剔的。
方晴要付租金,小安笑道,“也罢,你现在房租要多少钱便给多少吧。”
方晴略知赁房行情,报纸分类广告栏常有此类信息。小安这样的小公寓,独立租下来一个月怎么也要十几块钱,若是里面陈设家具好些,恐怕还要贵,好在二人分摊,于是便立意给小安十块房租钱。
“你还真是……”小安无奈地说,“你愿给多少就是多少吧。”看方晴还要说话,便皱眉笑道,“你不会还要跟我分摊水电费吧?”
方晴也笑了,算是承了小安的情。
方晴回去与刘大爷刘大娘商议,二老自是舍不得方晴走。
刘大娘一手拉着方晴,一手擦眼泪。
方晴也眼圈发红。这一年得刘大爷刘大娘关照良多,他们陪自己走过最难过的时候,现在好过些了,却要搬走,方晴觉得自己有点白眼狼。
刘大爷却是个通达的人,“既如此,大爷没什么送你的,给你卜一卦吧。”
“‘劳谦君子,有终吉。’好,好啊。”刘大爷点点头,郑重地跟方晴说,“记住卦辞,孩子,劳谦,才能有终吉。”
方晴也郑重了脸色,站起来恭谨地回答,“是。”
刘大爷抬手,“坐,坐。”
方晴坐下,脸上又是笑嘻嘻的了,“您不得再送我一面?”刘大爷在南市经常“批八字”“算卦”送“相面”。
刘大爷笑,“早给你相过了,你面相饱满平和,天资内秀,是个福相。虽姻缘有波折,却终究能觅得良人,白首偕老。子息不多,但是不绝。若在西边,会富贵无边。”
听得又是“良人”又是“子息”的,方晴有些害羞,却又腆着脸笑说,“原来我面相这样好。”
刘大爷刘大娘都被逗乐了。“告别会”总算不是凄凄切切的结尾。
趁着忙完伊莲娜没有大活儿,方晴逮着中午休息的空儿,就出去买送给刘大爷刘大娘以及钱家人的礼物。
快进腊月了,南市到处都是买年货的,店里也适时贴出减价促销的广告。
先在布庄给刘大爷刘大娘以及钱家三口都买了衣服料子,过年了大家都做身新衣服穿;又单独给刘大爷买了酒和茶叶;走过胭脂水粉店,给钱家大丫买了一盒子昙花香粉,小丫头之前念叨过;走过肉摊儿,又买了一大刀肉,有十几斤——天冷了,在外面冻着,刘大娘过日子仔细,有这一刀肉可以吃到过年了。末了数了数剩下的钱,再给钱家买了些鱼虾。最后只剩了三四个银角子,方晴才意犹未尽地罢手。
然这么些东西方晴是拿不回去的,便干脆又拿出两角钱雇了车,拉回去。
钱家和刘大爷夫妇又合请方晴吃饭,有从街口饭店定的扒鸡、炸小丸子,有钱二嫂拿手的炸小鱼、煎豆腐,刘大娘擅长的锅塌鱼盒、坛子肉,大盘小盘摆了一八仙桌,煞是丰盛。
席间自然少不得殷殷叮嘱,免不了依依惜别,就连钱大丫都一边往嘴里塞肉丸子一边说,“晴姐,你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再回来。”被她妈照后脑勺扇了一下。
“行,姐记住了。”方晴笑着说。
众人都笑了。
吃过离别宴,第二日就是礼拜天。阴沉沉的,似要下雪的样子,很有离别的意境。
方晴打量一遍自己住的这小屋,想起来时的场景,又想起冯璋,经年未见,不知他是不愿来还是已经离开天津了。
说来离着冯璋驻扎之地虽不近,可都在一个城里能有多远?方晴却从没打主意去看看。跟报馆同事打听,方晴知道冯璋所在部队并未离津。他始终没来——许是我给他出难题了吧?或者我的存在本身就是难题。
方晴轻叹一口气,再检查一遍行李。方晴的行李不多,主要是被卧寝具,再有两包袱衣服,些许日常杂物,已经该包的包、该捆的捆,都弄好了。刘大娘和钱二嫂来帮忙,看已经打理好,便陪方晴说话。
不多时,叫好的人力车便到了。刘大爷特意没出摊儿,大伙儿帮着把东西搬到车上。行李坐车,人押车。
方晴一边儿冲大伙儿摆手,挨个儿叫着,“刘大爷、大娘、二嫂子、大丫、小弟,都回去吧,外面冷——”一边往胡同外走。直转过角去,看不见大家身影了,方晴才用手抹把眼睛。
到了门口,想是小安打过了招呼,门房只略问几句便放了行。方晴多给了点儿钱,拉车的帮着把行李拿上楼去。
方晴对新住所很满意。这个位置在法租界边缘,房子据说是法国人建的。从外形上看,确实像。方晴不懂建筑,反正这风格不是中式的就是了。
这些西式小公寓用围墙圈起来,留前后门,前门竖大石,上曰“桐园”,院内也应景地种了不少梧桐树。方晴并不认识梧桐,问过人才知道。只这名字起的——桐园,铜圆,想是取名的人希望住户都财源广进?
小安住的是倒数第二排的顶楼三楼,两间卧室,都是朝阳的,一间会客厅也颇为宽大,又有盥洗间,带自来水和冲水马桶,是很现代的房子。
屋内摆设很随性,印度的地毯上摆着中式的条案,西式的睡床边儿上是日本的桌子……虽杂,却不乱,反而有种奇异的和谐。这就是小安的本事。若是方晴自己收拾,恐怕是一水的粗苯木器,腿儿粗、面儿厚那种。
奇怪的是屋里没有鱼虫花草,除了西洋角柜上那一盆子水仙。
询之小安,小安笑道,“我与这些东西八字不合,在沙漠都活得好好的仙人掌,在我这儿却活不过一季。”
“这水仙怎么这么命大?”方晴笑问。
“非是它命大,是跟着我的时间短——昨天朋友才送的。”
原来如此,方晴很怕那盆水仙应了谶,主动承揽了照顾任务。然后就把这水仙活活儿照顾成了吊兰——茎细长细长的,开了花支不住都弯下来,垂到盆外。
方晴围着盆转一圈,“你别说,另有一种弱不禁风的美感。”
小安有点所识非人的感觉。
不过转眼小安就把这句话扔给了水仙的原主人梅先生——一位长得不辜负这样风雅姓氏的先生。
这位先生偶尔来看小安,随手总拿些小礼物,一束花,两盒西式糕点,一个西洋镇纸、有一回还拿了一大盒子有香味的信笺,不管是什么,都让小安一通嘲笑。
梅先生也不恼,嘻嘻哈哈的,偶尔也讽刺小安,比如小安的行头,“穿个粗布裤子,这是穷得要饭了?”二人互相讽刺完,又一起出去喝酒……
对这种奇怪的友谊,方晴起初觉得怪异,怪异着怪异着,也就习惯了。
除了梅先生每月总要来一两趟,还有位任先生和鞠先生偶尔来。这两位倒是正常绅士,小安对他们也礼貌周全——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客气冷淡。
当然这都是后话。
方晴初到,忙着归置被卧衣服杂物。
小安切了橙子用盘子端出来与方晴同食,“嚯,神乎其技,不大会儿的工夫,你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一个人的东西能有多少?再说还要感谢你提前把屋里都打扫干净了。”
小安笑得很是不好意思。方晴也笑,没发现小安竟然是个腼腆人。
然而过不几日,方晴便知道了这“腼腆人”的真面目。
方晴搬家之日,小安家里很是干净利索,连书架子上的书都是整整齐齐,让方晴觉得办公室之所以凌乱一定是小吴之过。
后来看到小安在床上吃曲奇饼干,袜子攒够一堆才洗,在马桶边上堆了至少十本书以后,方晴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当然也晓得那日干净利索的原因——每个周末早晨,都有一个叫臧嫂的来帮小安收拾打扫。
臧嫂管小安叫大小姐,管方晴叫方小姐,方晴便知道这不是小安从街上雇来的。
既如此,方晴便给了两块钱的赏钱——两块钱在这个时代可以几个人找个中等馆子吃顿涮锅子了。方晴不懂赏钱行情,便本着宁可多不要少的意思给,一是谢人家以后帮着打扫,二也是为了不给小安丢脸——方晴揣测这臧嫂八成是小安家里的仆妇,若是回去说“大小姐同住的朋友小气得紧,赏钱还不够买把瓜子儿的……”是吧?那多不好。
臧嫂收了钱,显出高兴的样子,笑着鞠躬,“谢方小姐赏。”方晴也就安下心来。
第30章 小安的爱情
小安虽懒散,却委实有眼光。
给娘家和冯家的年礼就是在小安的参详下买的。虽多花了一倍的银钱,但方晴觉得值,可见一分钱一分货的话是对的。
对于方晴竟然已经有婆家了,小安很有点惊奇,却也知道恐怕这其中另有隐情,便体贴地没多问。
买完给别人的年礼,也要置办些自用的年货。
年前报馆特别地忙,倒不是又出了什么大事,大帅们之间小打小闹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大事了,当然前提是不在自己家门口打——忙是因为促销广告多,一版倒有大半是广告。
像《津门时报》这种半大不小的报馆单靠卖报纸是没有赚头儿的,有广告才能过个肥年。方晴画到手软,小安也跑来跑去为广告商户拍店面、拍货品。
忙到腊月二十七,报馆出了拜年刊,吃了团年酒,听了周先生的“劳军辞”,拿了过年红包,报馆宣布放假,一直放到初五再重新开业。
在这点上,方晴觉得周先生特别有人情味儿,如今倡导新历,好些报馆旧历年都不放假的。
到数红包时,方晴更高兴了,竟然有三十块,“这下够置办年货的了。”
小安窝在沙发笑得懒懒的,“咱们俩有什么可置办的,难道要买个灶神贴贴?”
方晴才不管小安的讽刺,兴兴头头地计划着,兴兴头头地准备出门。小安举双手,“算是怕了你。”
结果出了门,小安的兴趣就来了,“年货有什么买头儿,咱们去买衣服。小时候怎么唱的?穿新衣,戴新帽,吃年糕,放鞭炮。”说完哈哈大笑。
小安嘴毒地点评方晴的衣服,“你这厚棉袍再凹凸有致的女人也穿不出风情来。”又撺掇方晴试试西式裙装,“你平肩长腿,”瞄了一眼方晴的胸部,“不够丰满,单论身材的话很适合西式淑媛衣裙。”
方晴大窘,然到底相信小安的眼光,买下了自己平生第一套西式衣裙——白色小圆领的衬衫,外面套着暗红毛线衫,下面一件藏蓝色呢子裙。
“活脱是勃朗特姐妹里走出的英格兰淑女。”小安笑道。
方晴笑,“可惜你是个假绅士。”
小安买了一件男式双排扣开司米大衣,穿上分外潇洒。
俩人又东逛西逛,配齐了靴子手袋。方晴为搭配那套英格兰衣裙,又大出血地买了一件洋呢大衣。林林总总,比那套衣裙还贵两倍不止。方晴不由得想起当年跟表妹讲的醋和螃蟹的笑话。算一算,差不多这大半年的节蓄都在这年前一两个月买年礼、年货花掉了,不由得有些肉疼,于是宽慰加告诫自己:就这一回!
正盘算钱呢,转眼不见了小安踪影。找一找,原来在卖鞋的柜台前,小安正与两位女士说话。一个四五十岁,一个二十来岁,面貌有些像,想是母女,都打扮得很是齐整。
方晴没往前凑,转身去看围巾。
过不多时,小安寻来。
小安神情落寞,但并不多言,只笑问方晴有什么斩获。
方晴摊开手,“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
小安附和,“果真是,我买了一双长筒靴子,竟然要五十块,金丝缝的吗?”
俩人慨叹一回,又一起去做头发。小安只略修一修,却建议方晴把头发剪短烫弯,“我的脸不适合短发,不然剪得短短的,不知多时髦。”理发店的人也附和,“美人杂志上就有这种,很好看。”
方晴受蛊惑,果真剪得短短,又烫弯。
“看,多俏皮。”小安拍手。
方晴觉得像只绵羊——不过像绵羊也没什么不好的。
小安却突然情绪低落,“咱们打扮得再美,也没地方去。你对着我,我对着你,怪没劲的。”
“日子总要过下去,能漂漂亮亮的总比邋邋遢遢的好。”
小安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方晴很多话都以一种真知灼见的面目出现,让人无从反驳。
俩人便准备过个自娱自乐的年。
幼时方晴与家人过年,不必说,自然是热闹喜庆的。及至后来嫁到冯家,离开亲人,又没有丈夫在身边,过年这种氛围便让方晴觉得格外凄清。至于到天津的头一个年,那更是犹如寒夜独行般彷徨悲苦,幸好当时有刘大爷刘大娘钱二嫂一家在。今年与小安一起过年,虽说不上喜庆热闹,但与小安二人朋友相得,同吃同玩,倒也自在。
过年,方晴无处可去,除了去风云里盘桓了半日,就是闷在家里。
方晴很怕小安顾及自己而不出去热闹。小安笑着挥手,“你过虑了。过年过节是家庭日,这会子青年才俊们才不会约我呢。”
方晴跟小安说起,小安笑道,“我正愁自己住寂寞,你若是不介意合住,可以搬来我这里。”
小安住的地方离报馆不远,又都是大路——这阵子若不是刘大爷,方晴是绝不敢一个人走那些弯弯绕绕的小路回住处的。关键是可以和小安俩人作伴一同上下班。还没去看,方晴心里已经答应了。
趁午休与小安一同走回去看,很不错的公寓房子,没什么可挑剔的。
方晴要付租金,小安笑道,“也罢,你现在房租要多少钱便给多少吧。”
方晴略知赁房行情,报纸分类广告栏常有此类信息。小安这样的小公寓,独立租下来一个月怎么也要十几块钱,若是里面陈设家具好些,恐怕还要贵,好在二人分摊,于是便立意给小安十块房租钱。
“你还真是……”小安无奈地说,“你愿给多少就是多少吧。”看方晴还要说话,便皱眉笑道,“你不会还要跟我分摊水电费吧?”
方晴也笑了,算是承了小安的情。
方晴回去与刘大爷刘大娘商议,二老自是舍不得方晴走。
刘大娘一手拉着方晴,一手擦眼泪。
方晴也眼圈发红。这一年得刘大爷刘大娘关照良多,他们陪自己走过最难过的时候,现在好过些了,却要搬走,方晴觉得自己有点白眼狼。
刘大爷却是个通达的人,“既如此,大爷没什么送你的,给你卜一卦吧。”
“‘劳谦君子,有终吉。’好,好啊。”刘大爷点点头,郑重地跟方晴说,“记住卦辞,孩子,劳谦,才能有终吉。”
方晴也郑重了脸色,站起来恭谨地回答,“是。”
刘大爷抬手,“坐,坐。”
方晴坐下,脸上又是笑嘻嘻的了,“您不得再送我一面?”刘大爷在南市经常“批八字”“算卦”送“相面”。
刘大爷笑,“早给你相过了,你面相饱满平和,天资内秀,是个福相。虽姻缘有波折,却终究能觅得良人,白首偕老。子息不多,但是不绝。若在西边,会富贵无边。”
听得又是“良人”又是“子息”的,方晴有些害羞,却又腆着脸笑说,“原来我面相这样好。”
刘大爷刘大娘都被逗乐了。“告别会”总算不是凄凄切切的结尾。
趁着忙完伊莲娜没有大活儿,方晴逮着中午休息的空儿,就出去买送给刘大爷刘大娘以及钱家人的礼物。
快进腊月了,南市到处都是买年货的,店里也适时贴出减价促销的广告。
先在布庄给刘大爷刘大娘以及钱家三口都买了衣服料子,过年了大家都做身新衣服穿;又单独给刘大爷买了酒和茶叶;走过胭脂水粉店,给钱家大丫买了一盒子昙花香粉,小丫头之前念叨过;走过肉摊儿,又买了一大刀肉,有十几斤——天冷了,在外面冻着,刘大娘过日子仔细,有这一刀肉可以吃到过年了。末了数了数剩下的钱,再给钱家买了些鱼虾。最后只剩了三四个银角子,方晴才意犹未尽地罢手。
然这么些东西方晴是拿不回去的,便干脆又拿出两角钱雇了车,拉回去。
钱家和刘大爷夫妇又合请方晴吃饭,有从街口饭店定的扒鸡、炸小丸子,有钱二嫂拿手的炸小鱼、煎豆腐,刘大娘擅长的锅塌鱼盒、坛子肉,大盘小盘摆了一八仙桌,煞是丰盛。
席间自然少不得殷殷叮嘱,免不了依依惜别,就连钱大丫都一边往嘴里塞肉丸子一边说,“晴姐,你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再回来。”被她妈照后脑勺扇了一下。
“行,姐记住了。”方晴笑着说。
众人都笑了。
吃过离别宴,第二日就是礼拜天。阴沉沉的,似要下雪的样子,很有离别的意境。
方晴打量一遍自己住的这小屋,想起来时的场景,又想起冯璋,经年未见,不知他是不愿来还是已经离开天津了。
说来离着冯璋驻扎之地虽不近,可都在一个城里能有多远?方晴却从没打主意去看看。跟报馆同事打听,方晴知道冯璋所在部队并未离津。他始终没来——许是我给他出难题了吧?或者我的存在本身就是难题。
方晴轻叹一口气,再检查一遍行李。方晴的行李不多,主要是被卧寝具,再有两包袱衣服,些许日常杂物,已经该包的包、该捆的捆,都弄好了。刘大娘和钱二嫂来帮忙,看已经打理好,便陪方晴说话。
不多时,叫好的人力车便到了。刘大爷特意没出摊儿,大伙儿帮着把东西搬到车上。行李坐车,人押车。
方晴一边儿冲大伙儿摆手,挨个儿叫着,“刘大爷、大娘、二嫂子、大丫、小弟,都回去吧,外面冷——”一边往胡同外走。直转过角去,看不见大家身影了,方晴才用手抹把眼睛。
到了门口,想是小安打过了招呼,门房只略问几句便放了行。方晴多给了点儿钱,拉车的帮着把行李拿上楼去。
方晴对新住所很满意。这个位置在法租界边缘,房子据说是法国人建的。从外形上看,确实像。方晴不懂建筑,反正这风格不是中式的就是了。
这些西式小公寓用围墙圈起来,留前后门,前门竖大石,上曰“桐园”,院内也应景地种了不少梧桐树。方晴并不认识梧桐,问过人才知道。只这名字起的——桐园,铜圆,想是取名的人希望住户都财源广进?
小安住的是倒数第二排的顶楼三楼,两间卧室,都是朝阳的,一间会客厅也颇为宽大,又有盥洗间,带自来水和冲水马桶,是很现代的房子。
屋内摆设很随性,印度的地毯上摆着中式的条案,西式的睡床边儿上是日本的桌子……虽杂,却不乱,反而有种奇异的和谐。这就是小安的本事。若是方晴自己收拾,恐怕是一水的粗苯木器,腿儿粗、面儿厚那种。
奇怪的是屋里没有鱼虫花草,除了西洋角柜上那一盆子水仙。
询之小安,小安笑道,“我与这些东西八字不合,在沙漠都活得好好的仙人掌,在我这儿却活不过一季。”
“这水仙怎么这么命大?”方晴笑问。
“非是它命大,是跟着我的时间短——昨天朋友才送的。”
原来如此,方晴很怕那盆水仙应了谶,主动承揽了照顾任务。然后就把这水仙活活儿照顾成了吊兰——茎细长细长的,开了花支不住都弯下来,垂到盆外。
方晴围着盆转一圈,“你别说,另有一种弱不禁风的美感。”
小安有点所识非人的感觉。
不过转眼小安就把这句话扔给了水仙的原主人梅先生——一位长得不辜负这样风雅姓氏的先生。
这位先生偶尔来看小安,随手总拿些小礼物,一束花,两盒西式糕点,一个西洋镇纸、有一回还拿了一大盒子有香味的信笺,不管是什么,都让小安一通嘲笑。
梅先生也不恼,嘻嘻哈哈的,偶尔也讽刺小安,比如小安的行头,“穿个粗布裤子,这是穷得要饭了?”二人互相讽刺完,又一起出去喝酒……
对这种奇怪的友谊,方晴起初觉得怪异,怪异着怪异着,也就习惯了。
除了梅先生每月总要来一两趟,还有位任先生和鞠先生偶尔来。这两位倒是正常绅士,小安对他们也礼貌周全——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客气冷淡。
当然这都是后话。
方晴初到,忙着归置被卧衣服杂物。
小安切了橙子用盘子端出来与方晴同食,“嚯,神乎其技,不大会儿的工夫,你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一个人的东西能有多少?再说还要感谢你提前把屋里都打扫干净了。”
小安笑得很是不好意思。方晴也笑,没发现小安竟然是个腼腆人。
然而过不几日,方晴便知道了这“腼腆人”的真面目。
方晴搬家之日,小安家里很是干净利索,连书架子上的书都是整整齐齐,让方晴觉得办公室之所以凌乱一定是小吴之过。
后来看到小安在床上吃曲奇饼干,袜子攒够一堆才洗,在马桶边上堆了至少十本书以后,方晴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当然也晓得那日干净利索的原因——每个周末早晨,都有一个叫臧嫂的来帮小安收拾打扫。
臧嫂管小安叫大小姐,管方晴叫方小姐,方晴便知道这不是小安从街上雇来的。
既如此,方晴便给了两块钱的赏钱——两块钱在这个时代可以几个人找个中等馆子吃顿涮锅子了。方晴不懂赏钱行情,便本着宁可多不要少的意思给,一是谢人家以后帮着打扫,二也是为了不给小安丢脸——方晴揣测这臧嫂八成是小安家里的仆妇,若是回去说“大小姐同住的朋友小气得紧,赏钱还不够买把瓜子儿的……”是吧?那多不好。
臧嫂收了钱,显出高兴的样子,笑着鞠躬,“谢方小姐赏。”方晴也就安下心来。
第30章 小安的爱情
小安虽懒散,却委实有眼光。
给娘家和冯家的年礼就是在小安的参详下买的。虽多花了一倍的银钱,但方晴觉得值,可见一分钱一分货的话是对的。
对于方晴竟然已经有婆家了,小安很有点惊奇,却也知道恐怕这其中另有隐情,便体贴地没多问。
买完给别人的年礼,也要置办些自用的年货。
年前报馆特别地忙,倒不是又出了什么大事,大帅们之间小打小闹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大事了,当然前提是不在自己家门口打——忙是因为促销广告多,一版倒有大半是广告。
像《津门时报》这种半大不小的报馆单靠卖报纸是没有赚头儿的,有广告才能过个肥年。方晴画到手软,小安也跑来跑去为广告商户拍店面、拍货品。
忙到腊月二十七,报馆出了拜年刊,吃了团年酒,听了周先生的“劳军辞”,拿了过年红包,报馆宣布放假,一直放到初五再重新开业。
在这点上,方晴觉得周先生特别有人情味儿,如今倡导新历,好些报馆旧历年都不放假的。
到数红包时,方晴更高兴了,竟然有三十块,“这下够置办年货的了。”
小安窝在沙发笑得懒懒的,“咱们俩有什么可置办的,难道要买个灶神贴贴?”
方晴才不管小安的讽刺,兴兴头头地计划着,兴兴头头地准备出门。小安举双手,“算是怕了你。”
结果出了门,小安的兴趣就来了,“年货有什么买头儿,咱们去买衣服。小时候怎么唱的?穿新衣,戴新帽,吃年糕,放鞭炮。”说完哈哈大笑。
小安嘴毒地点评方晴的衣服,“你这厚棉袍再凹凸有致的女人也穿不出风情来。”又撺掇方晴试试西式裙装,“你平肩长腿,”瞄了一眼方晴的胸部,“不够丰满,单论身材的话很适合西式淑媛衣裙。”
方晴大窘,然到底相信小安的眼光,买下了自己平生第一套西式衣裙——白色小圆领的衬衫,外面套着暗红毛线衫,下面一件藏蓝色呢子裙。
“活脱是勃朗特姐妹里走出的英格兰淑女。”小安笑道。
方晴笑,“可惜你是个假绅士。”
小安买了一件男式双排扣开司米大衣,穿上分外潇洒。
俩人又东逛西逛,配齐了靴子手袋。方晴为搭配那套英格兰衣裙,又大出血地买了一件洋呢大衣。林林总总,比那套衣裙还贵两倍不止。方晴不由得想起当年跟表妹讲的醋和螃蟹的笑话。算一算,差不多这大半年的节蓄都在这年前一两个月买年礼、年货花掉了,不由得有些肉疼,于是宽慰加告诫自己:就这一回!
正盘算钱呢,转眼不见了小安踪影。找一找,原来在卖鞋的柜台前,小安正与两位女士说话。一个四五十岁,一个二十来岁,面貌有些像,想是母女,都打扮得很是齐整。
方晴没往前凑,转身去看围巾。
过不多时,小安寻来。
小安神情落寞,但并不多言,只笑问方晴有什么斩获。
方晴摊开手,“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
小安附和,“果真是,我买了一双长筒靴子,竟然要五十块,金丝缝的吗?”
俩人慨叹一回,又一起去做头发。小安只略修一修,却建议方晴把头发剪短烫弯,“我的脸不适合短发,不然剪得短短的,不知多时髦。”理发店的人也附和,“美人杂志上就有这种,很好看。”
方晴受蛊惑,果真剪得短短,又烫弯。
“看,多俏皮。”小安拍手。
方晴觉得像只绵羊——不过像绵羊也没什么不好的。
小安却突然情绪低落,“咱们打扮得再美,也没地方去。你对着我,我对着你,怪没劲的。”
“日子总要过下去,能漂漂亮亮的总比邋邋遢遢的好。”
小安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方晴很多话都以一种真知灼见的面目出现,让人无从反驳。
俩人便准备过个自娱自乐的年。
幼时方晴与家人过年,不必说,自然是热闹喜庆的。及至后来嫁到冯家,离开亲人,又没有丈夫在身边,过年这种氛围便让方晴觉得格外凄清。至于到天津的头一个年,那更是犹如寒夜独行般彷徨悲苦,幸好当时有刘大爷刘大娘钱二嫂一家在。今年与小安一起过年,虽说不上喜庆热闹,但与小安二人朋友相得,同吃同玩,倒也自在。
过年,方晴无处可去,除了去风云里盘桓了半日,就是闷在家里。
方晴很怕小安顾及自己而不出去热闹。小安笑着挥手,“你过虑了。过年过节是家庭日,这会子青年才俊们才不会约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