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页
倘若这一次,康熙当真回不来了,那么为了尽快稳住局势,立太子为新君势在必行。但倘若康熙安然无恙地回来了……那么,日后的事,便日后再说罢。若是太子依然合适做这个储君,便让他做着,若是太子不再合适做储君……那么,太皇太后和康熙也就只有对不起赫舍皇后了,比起私人感情,终究还是大清的江山更为重要。
太皇太后对太子的感情其实也很深,但太子小时候还好,自他长大入朝之后,便让太皇太后觉得有些不妥当了,尤其是其中两点,让太皇太后觉得尤其不妥。其一,太子对索额图太过言听计从,以至于与胤禛兄妹离心;其二,太子行僭越之举,引起康熙不满。
亲近外家是人之常情,康熙在即位后也是十分亲近自己额娘的母族佟家,佟家也果然成为了康熙手下的一大助力,可亲近过了头,将外家之人说的话奉为圭臬,这就过了。往后,若是太子登上了大位,到底是太子说了算呢,还是索额图说了算呢?
太皇太后并不怀疑赫舍氏眼下对朝廷的忠诚,但人的野望都是会一步步滋长的,鳌拜当初在顺治在位的时候,还对顺治忠心耿耿呢,后来面对孤儿寡母,野心不也膨胀起来了吗?仅太子对赫舍家、对索额图的态度,就让太皇太后很不满意,觉得太子不是个合格的继承人。因为这一点,太皇太后也把太子叫来跟他谈过话,明示暗示了好几次,可每一次,太子都当做耳旁风,转头照样亲近索额图,太皇太后对此也是十分无奈。
再说第二点,太子虽说如无意外,日后会继承大统,但他现在到底还只是太子呢,行事就这般僭越,且还纵容手下之人嚣张跋扈……这多少也引起了太皇太后的不满。太皇太后一腔疼爱重孙子之心是真的,可在孙子面前,即便是重孙子也要退一射之地。比起太子,太皇太后更在意的终究是康熙,太子与康熙发生了冲突,太皇太后自然是偏着康熙的。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京中的局势,以及想办法治好康熙的病。
……
在边关处,大阿哥焦急地想要去探望康熙,却再一次无功而返。他在出来的时候被一棵歪脖子树挡了一下,泄愤般的狠狠一拳捶在树上。
这些天,因为康熙的一场大病,整个军营的氛围都不对劲了。
由于康熙已经连着好几日未曾露面,有些大臣甚至怀疑康熙已经不幸去了,只是为了稳定人心才秘不发丧。当然,他们私底下这样揣测着,可面儿上不敢露出分毫来。毕竟康熙帝王心术向来使得好,让人猜不透他心中的真实想法,倘若他们猜错了,康熙只是在养病,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碍,他们要是敢表现出一点儿异常来,只怕康熙就要在心中给他们狠狠记上一笔。
大阿哥显然也有类似的猜测,因此,他比谁都焦急。倘若康熙还好好的,便罢了,倘若康熙当真驾崩了,他得按住这个消息,尽快赶回京城去,以免胤礽坐上皇位。退一步,康熙若是没有驾崩,只是整个人陷入了昏迷不醒的地步,大阿哥也得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城去。可现在的难点在于,他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康熙究竟是个什么状况,他连康熙的面都见不到!
这次大阿哥追随康熙征战噶尔丹,立下了赫赫功绩,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倘若康熙真的不幸去了,让太子登上了皇位,这功绩反而会成为大阿哥的催命符!
大阿哥不喜欢如此被动的局面,他想,若是明珠也在就好了,这样,至少有个可以与他商量事情的人。
记得如热锅中的蚂蚁的大阿哥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
主营帐中,本该卧病在床的康熙此时正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眼窝深陷、精神萎靡,整个人状况的确很是不好,且周围还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味,显然,他在战场上受过伤。不过,传言中他患了重病,十分畏寒,这一点在他身上倒是完全看不到。也不知,康熙是不是对外放出了假消息,这位主儿的心思,向来难猜。
底下人低着头,一面对康熙回禀着外头的情况,一面胡乱猜测着。
康熙听底下人将大阿哥这些天的所作所为一一禀报,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冷意。他的儿子啊,果然已经长大了,一心盯着他这个老父亲的位置,迫不及待想要取而代之了!
这次征战,对于康熙来说,的确是险死还生。他第一次遭遇死亡的威胁,是在驼城前攻击噶尔丹部时。那时候噶尔丹被围困了数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能孤注一掷地来刺杀康熙,希望能杀了康熙或是重创他,让清军方寸大乱,为己方求得一条生路。
偷袭来得太过突然,康熙躲过了数箭,却没能躲过最后一箭。那一箭直冲着康熙的心窝而来,若是射中了,康熙断无生路!好在康熙将琼华给的护身符挂在了脖颈上,有那护身符挡着,噶尔丹射来的箭偏了些许。正是这些微的差距,让康熙捡回一条命来。
有随军太医悉心照料着,康熙虽受了重伤,倒也不至于危及性命。可像康熙这样的伤患,抵抗力是很弱的,于是第一次危机刚过,第二次的危机也很快便席卷而来——康熙患了疟疾。
一开始,随行的太医未能诊断出康熙所患的病症,给康熙开的药,没有一样能够缓解康熙的症状。重伤加上患病,让康熙几度生命垂危,可太医们却对此束手无策。后来,还是梁九功看不下去,提醒康熙,在出征之前,八公主曾给过康熙一个荷包,头装着一些药,康熙不妨试试看。
太皇太后对太子的感情其实也很深,但太子小时候还好,自他长大入朝之后,便让太皇太后觉得有些不妥当了,尤其是其中两点,让太皇太后觉得尤其不妥。其一,太子对索额图太过言听计从,以至于与胤禛兄妹离心;其二,太子行僭越之举,引起康熙不满。
亲近外家是人之常情,康熙在即位后也是十分亲近自己额娘的母族佟家,佟家也果然成为了康熙手下的一大助力,可亲近过了头,将外家之人说的话奉为圭臬,这就过了。往后,若是太子登上了大位,到底是太子说了算呢,还是索额图说了算呢?
太皇太后并不怀疑赫舍氏眼下对朝廷的忠诚,但人的野望都是会一步步滋长的,鳌拜当初在顺治在位的时候,还对顺治忠心耿耿呢,后来面对孤儿寡母,野心不也膨胀起来了吗?仅太子对赫舍家、对索额图的态度,就让太皇太后很不满意,觉得太子不是个合格的继承人。因为这一点,太皇太后也把太子叫来跟他谈过话,明示暗示了好几次,可每一次,太子都当做耳旁风,转头照样亲近索额图,太皇太后对此也是十分无奈。
再说第二点,太子虽说如无意外,日后会继承大统,但他现在到底还只是太子呢,行事就这般僭越,且还纵容手下之人嚣张跋扈……这多少也引起了太皇太后的不满。太皇太后一腔疼爱重孙子之心是真的,可在孙子面前,即便是重孙子也要退一射之地。比起太子,太皇太后更在意的终究是康熙,太子与康熙发生了冲突,太皇太后自然是偏着康熙的。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京中的局势,以及想办法治好康熙的病。
……
在边关处,大阿哥焦急地想要去探望康熙,却再一次无功而返。他在出来的时候被一棵歪脖子树挡了一下,泄愤般的狠狠一拳捶在树上。
这些天,因为康熙的一场大病,整个军营的氛围都不对劲了。
由于康熙已经连着好几日未曾露面,有些大臣甚至怀疑康熙已经不幸去了,只是为了稳定人心才秘不发丧。当然,他们私底下这样揣测着,可面儿上不敢露出分毫来。毕竟康熙帝王心术向来使得好,让人猜不透他心中的真实想法,倘若他们猜错了,康熙只是在养病,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碍,他们要是敢表现出一点儿异常来,只怕康熙就要在心中给他们狠狠记上一笔。
大阿哥显然也有类似的猜测,因此,他比谁都焦急。倘若康熙还好好的,便罢了,倘若康熙当真驾崩了,他得按住这个消息,尽快赶回京城去,以免胤礽坐上皇位。退一步,康熙若是没有驾崩,只是整个人陷入了昏迷不醒的地步,大阿哥也得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城去。可现在的难点在于,他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康熙究竟是个什么状况,他连康熙的面都见不到!
这次大阿哥追随康熙征战噶尔丹,立下了赫赫功绩,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倘若康熙真的不幸去了,让太子登上了皇位,这功绩反而会成为大阿哥的催命符!
大阿哥不喜欢如此被动的局面,他想,若是明珠也在就好了,这样,至少有个可以与他商量事情的人。
记得如热锅中的蚂蚁的大阿哥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
主营帐中,本该卧病在床的康熙此时正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眼窝深陷、精神萎靡,整个人状况的确很是不好,且周围还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味,显然,他在战场上受过伤。不过,传言中他患了重病,十分畏寒,这一点在他身上倒是完全看不到。也不知,康熙是不是对外放出了假消息,这位主儿的心思,向来难猜。
底下人低着头,一面对康熙回禀着外头的情况,一面胡乱猜测着。
康熙听底下人将大阿哥这些天的所作所为一一禀报,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冷意。他的儿子啊,果然已经长大了,一心盯着他这个老父亲的位置,迫不及待想要取而代之了!
这次征战,对于康熙来说,的确是险死还生。他第一次遭遇死亡的威胁,是在驼城前攻击噶尔丹部时。那时候噶尔丹被围困了数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能孤注一掷地来刺杀康熙,希望能杀了康熙或是重创他,让清军方寸大乱,为己方求得一条生路。
偷袭来得太过突然,康熙躲过了数箭,却没能躲过最后一箭。那一箭直冲着康熙的心窝而来,若是射中了,康熙断无生路!好在康熙将琼华给的护身符挂在了脖颈上,有那护身符挡着,噶尔丹射来的箭偏了些许。正是这些微的差距,让康熙捡回一条命来。
有随军太医悉心照料着,康熙虽受了重伤,倒也不至于危及性命。可像康熙这样的伤患,抵抗力是很弱的,于是第一次危机刚过,第二次的危机也很快便席卷而来——康熙患了疟疾。
一开始,随行的太医未能诊断出康熙所患的病症,给康熙开的药,没有一样能够缓解康熙的症状。重伤加上患病,让康熙几度生命垂危,可太医们却对此束手无策。后来,还是梁九功看不下去,提醒康熙,在出征之前,八公主曾给过康熙一个荷包,头装着一些药,康熙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