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桐的寝房出来,曾荣颇觉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王皇后想问的似乎不是王楚楚一事,可她又委实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值得她落泪伤心的。
很快,曾荣自以为她找到了答案。
随着这些外命妇进屋,曾荣扫了一眼,没有王老夫人和王楚楚,只有王夫人一个。
曾荣听到王夫人向众人解释,说是王老夫人年前偶感风寒,楚楚在家侍疾。
曾荣陪着众人略坐了一会,悄悄退了出来,命阿梅回去抱朱修,她先往慈宁宫去了。
给太后磕过头,曾荣坐到了太后对面,说起今日来的这些外命妇们都有谁,也说起王老夫人的偶感风寒和王楚楚的侍疾。
曾荣也知大过年的谁也不愿意听到有人生病的消息,可那些外命妇也会到慈宁宫这边来给太后拜年,这事肯定瞒不住,曾荣遂想就此探探太后的口风。
第七百零一、等不及
太后得知王老夫人偶感风寒,沉吟片刻,命人去准备了一株五百年的人参和几样名贵药材。
王桐领着众命妇来朝拜时,太后当众赏了王夫人,并嘱咐王桐找两个太医前去问疾。
王夫人当即感动得热泪盈眶,再次拜谢太后,王家太需要这份荣耀,去年一年,因为王楚楚的亲事,王家没少被嘲,就连王桐也跟着受牵连了,说什么皇上出门一年多带了两个年轻嫔妃,没带皇后,可见皇后不受重视不得欢心等等。
如今太后当众赏赐王家,无形中也算是替王桐和王家破了那些谣言。
相对于王夫人的激动落泪和喜笑颜开,王桐脸上的笑则苦涩多了。
可再苦涩,她也得撑下去,这么多人看着呢。
好在太后也看出王桐心绪不佳,略和众人聊了聊,以年岁大了坐不住为由打发了众人离开。
曾荣惦记儿子,本也想跟着离开,太后留下了她,搭着曾荣的手进了东次间,袁姑姑把屋子里的人带出去了。
“来,孩子,别紧张,皇祖母不会逼你们接受王家那丫头了,皇祖母是要跟你说另一件事,想问问你的看法。”太后命曾荣坐到了她对面。
曾荣一看这架势,显然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遂也脱了鞋子上炕,坐到了对面。
“是这样的,皇帝前些日子跟我说,说是岁数大了,累了,不想再当这个皇帝了,想禅位给阿恒,你觉得如何?”太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禅,禅位?”曾荣刚要打个嗝,一听这话差点没被噎住。
“你也觉得震惊?”太后见曾荣不似作假,心下略安了安。
原来,那日朱旭向她坦承了自己想法后,太后一度怀疑曾荣是知情的。
她知道儿子一向挺听曾荣的话,那次在开封就是如此,不管她规劝了多少次也没用,可曾荣一来,和儿子谈了一个时辰,儿子就放下了出家的念头。
这一次,她原本也想让曾荣去劝劝儿子,可转而一想,她又觉得儿子禅位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的确,朱恒根基浅,若是等儿子百年后再继位,彼时朱慎也长大了,就算孩子没有想法,可有王家在背后撺掇,谁敢保证朱慎不会生出贪念来?
再有,朱悟背后的实力也不弱,就算他自己不争,可他记恨朱恒和曾荣害死了他母妃,若是和朱慎联手,朱恒想上位绝非易事,到时,肯定会出现手足相残的局面。
可儿子提前禅位就不一样了,朱恒登基了,儿子在旁辅佐他几年,这帝位怎么也能坐稳了。
这是从朱恒的角度来想,可从儿子的角度看,太后又委实觉得儿子正当壮年时就禅位太过可惜,这个年龄正该好好做一番事业,可儿子却毫无干劲,说白了,还是那个女人的离开带丧了他。
她担心长此下去,用不了两年,儿子就真成一个废人了。
反复掂量了一个来月,太后也没个好主意。
原本想等着过完年,她再好好跟孙子孙媳商量商量,哪知儿子却等不住了,昨儿晚上陪她守岁时说想今日团拜时向众臣宣告。
这下太后慌了,最后以朱恒还不知情为由说服了儿子,让儿子先跟孙子谈谈,这么大的事情,总得给朱恒一些时间接受吧?
这么着,她留下了曾荣。
“你也不知他有这个念头?这些日子,他半点也没向你透露过?”太后问道。
曾荣仔细思索起来,“孙媳和太子倒是发现父皇不太对劲,回宫这么长时间也不去上朝,外界甚至有传言,说是太子篡权夺位软禁了父皇,太子一度为此苦恼不已,和孙媳商量一番,提出要把监国权还给父皇,他去念两年书,可父皇没答应,我们夫妻两个也为此分析了好几次,最终以为是父皇这一路舟车劳顿,加之一年多没上朝,可能生出了点惰意,想着等过了这次封印期就好了。”
确实,曾荣想到过皇上是累了或懒了,也怀疑到过他是在试探朱恒,却独独没想到他会禅位。
“可父皇也太年轻了些啊,难不成他还是要出家?”曾荣忍不住问了出来。
“倒没说出家,委实年轻了些。”太后把儿子列举的那几个理由复述了一遍。
曾荣默算了一下,上一世,朱旭是在她二十二岁时驾崩的,上一世的自己比这一世小了六岁,也就是说,朱旭死时才刚过五十二岁,彼时徐大人都快七十了。
很快,曾荣自以为她找到了答案。
随着这些外命妇进屋,曾荣扫了一眼,没有王老夫人和王楚楚,只有王夫人一个。
曾荣听到王夫人向众人解释,说是王老夫人年前偶感风寒,楚楚在家侍疾。
曾荣陪着众人略坐了一会,悄悄退了出来,命阿梅回去抱朱修,她先往慈宁宫去了。
给太后磕过头,曾荣坐到了太后对面,说起今日来的这些外命妇们都有谁,也说起王老夫人的偶感风寒和王楚楚的侍疾。
曾荣也知大过年的谁也不愿意听到有人生病的消息,可那些外命妇也会到慈宁宫这边来给太后拜年,这事肯定瞒不住,曾荣遂想就此探探太后的口风。
第七百零一、等不及
太后得知王老夫人偶感风寒,沉吟片刻,命人去准备了一株五百年的人参和几样名贵药材。
王桐领着众命妇来朝拜时,太后当众赏了王夫人,并嘱咐王桐找两个太医前去问疾。
王夫人当即感动得热泪盈眶,再次拜谢太后,王家太需要这份荣耀,去年一年,因为王楚楚的亲事,王家没少被嘲,就连王桐也跟着受牵连了,说什么皇上出门一年多带了两个年轻嫔妃,没带皇后,可见皇后不受重视不得欢心等等。
如今太后当众赏赐王家,无形中也算是替王桐和王家破了那些谣言。
相对于王夫人的激动落泪和喜笑颜开,王桐脸上的笑则苦涩多了。
可再苦涩,她也得撑下去,这么多人看着呢。
好在太后也看出王桐心绪不佳,略和众人聊了聊,以年岁大了坐不住为由打发了众人离开。
曾荣惦记儿子,本也想跟着离开,太后留下了她,搭着曾荣的手进了东次间,袁姑姑把屋子里的人带出去了。
“来,孩子,别紧张,皇祖母不会逼你们接受王家那丫头了,皇祖母是要跟你说另一件事,想问问你的看法。”太后命曾荣坐到了她对面。
曾荣一看这架势,显然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遂也脱了鞋子上炕,坐到了对面。
“是这样的,皇帝前些日子跟我说,说是岁数大了,累了,不想再当这个皇帝了,想禅位给阿恒,你觉得如何?”太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禅,禅位?”曾荣刚要打个嗝,一听这话差点没被噎住。
“你也觉得震惊?”太后见曾荣不似作假,心下略安了安。
原来,那日朱旭向她坦承了自己想法后,太后一度怀疑曾荣是知情的。
她知道儿子一向挺听曾荣的话,那次在开封就是如此,不管她规劝了多少次也没用,可曾荣一来,和儿子谈了一个时辰,儿子就放下了出家的念头。
这一次,她原本也想让曾荣去劝劝儿子,可转而一想,她又觉得儿子禅位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的确,朱恒根基浅,若是等儿子百年后再继位,彼时朱慎也长大了,就算孩子没有想法,可有王家在背后撺掇,谁敢保证朱慎不会生出贪念来?
再有,朱悟背后的实力也不弱,就算他自己不争,可他记恨朱恒和曾荣害死了他母妃,若是和朱慎联手,朱恒想上位绝非易事,到时,肯定会出现手足相残的局面。
可儿子提前禅位就不一样了,朱恒登基了,儿子在旁辅佐他几年,这帝位怎么也能坐稳了。
这是从朱恒的角度来想,可从儿子的角度看,太后又委实觉得儿子正当壮年时就禅位太过可惜,这个年龄正该好好做一番事业,可儿子却毫无干劲,说白了,还是那个女人的离开带丧了他。
她担心长此下去,用不了两年,儿子就真成一个废人了。
反复掂量了一个来月,太后也没个好主意。
原本想等着过完年,她再好好跟孙子孙媳商量商量,哪知儿子却等不住了,昨儿晚上陪她守岁时说想今日团拜时向众臣宣告。
这下太后慌了,最后以朱恒还不知情为由说服了儿子,让儿子先跟孙子谈谈,这么大的事情,总得给朱恒一些时间接受吧?
这么着,她留下了曾荣。
“你也不知他有这个念头?这些日子,他半点也没向你透露过?”太后问道。
曾荣仔细思索起来,“孙媳和太子倒是发现父皇不太对劲,回宫这么长时间也不去上朝,外界甚至有传言,说是太子篡权夺位软禁了父皇,太子一度为此苦恼不已,和孙媳商量一番,提出要把监国权还给父皇,他去念两年书,可父皇没答应,我们夫妻两个也为此分析了好几次,最终以为是父皇这一路舟车劳顿,加之一年多没上朝,可能生出了点惰意,想着等过了这次封印期就好了。”
确实,曾荣想到过皇上是累了或懒了,也怀疑到过他是在试探朱恒,却独独没想到他会禅位。
“可父皇也太年轻了些啊,难不成他还是要出家?”曾荣忍不住问了出来。
“倒没说出家,委实年轻了些。”太后把儿子列举的那几个理由复述了一遍。
曾荣默算了一下,上一世,朱旭是在她二十二岁时驾崩的,上一世的自己比这一世小了六岁,也就是说,朱旭死时才刚过五十二岁,彼时徐大人都快七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