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页
薛雯便笑了笑,低声道:
“那便好。”
第119章 大婚 十二月初六,明安长公主大婚……
十二月初六,明安长公主大婚。
满城披红色,人人皆有赏。
这个时候的赏还不能叫赏,是沾喜气呢,得了要说吉祥话,讨个好彩头。
宫差走街穿巷好不热闹,整个京城都在一层一层地撒着铜钱,百姓家中的小孩子们最高兴了,钻来钻去地抢夺,其实什么都不懂得,但却也记着大人的教诲,嘴里脆生生地念叨着“公主大喜,百年好合。”
公主大喜,百年好合。
薛雯祭拜过了孝端仁皇后后,返回昭阳宫妆扮,换上了精美绝伦,厚重的礼服。
——昭昭日月,灿明不掩。
明安长公主从不以美貌著称,可她其实又是极美的——直看得在宫里待了大半辈子,见惯了各式各样的美人的周嬷嬷也忍不住心惊肉跳,暗叹连连。
可在薛雯的面前,就算是大喜之日,周嬷嬷也不敢造次,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个形容美人词汇她一个也说不出口,唯恐造次冒犯惹了她不悦,只顾着闷声做事。
二人将在庄严古朴的祈和宫成礼,周嬷嬷一路随侍,明明也不是没见识的人,但还是一再地险些被富贵迷了眼······
金玉再美不及人美,而薛雯美,还有一个人比她更美。
“沈郎独美”,这句话流传甚广,沈郎之美,在皮更在骨,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们,最爱的就是潇洒浪拓之人,你说他是纨绔?若是正派人,姐儿们还不爱呢!
涉朝后,薛雯的名声变得不太好,更让人敬而畏之,可一开始,世家千金却都知道明安二公主不拘小节,大方随性,人人都知道沈三郎会是薛雯的驸马,可人拿沈三郎打趣,薛雯却从不生气。
春日宴,小姐们用纨扇挡着脸偷觑着沈郎身影,薛雯吃着果子,调笑:“等沈三郎将来进了门,本宫再让尔等好好细瞧,不必这样偷偷摸摸的了。”
引得一片莺声燕语的娇笑,薛雯享受着这样的众星拱月,享受着富贵温香十丈软红,如果没有后来。
后来她形影单只不再贪恋于人群,走自己的路,不问归处。
后来,沈三郎不声不响跑去了西南大营,京城中的大小宴席赏花对酒少了沈郎的身影,不知道愁坏了多少闺秀姑娘。
而今时他们站在此处。
——沈尧不常穿红色,今日身着喜服,削弱了满身沙场上袭来的肃杀之气,倒是更显十二分的俊美。
薛雯未戴面帘未执团扇,着红蓝二色礼服,刺绣栩栩如生,裙间的金凤振翅欲飞,头上戴十二尾凤冠,宝光璀璨,却也不过为其国色稍作点缀。
两个人并肩站着相视一笑——不说别的,就只看这两个人站在一起,便实在是赏心悦目,郎才女貌。
座中,小胡氏也特意从滁州赶了回来——半月前,沈泰安在战场上不慎跌下了马,有些不好,而今还在修养,自然是不能到场的了,沈董氏么······
大半辈子过去,这位荒诞不经的老夫人总算是有些长进了,只因薛昌韫少年意气,有什么都是当面锣对面鼓的明着来,不像先帝暗地里下手,很是让她吃了几次大亏小挂落。
像沈董氏这种胡搅蛮缠无招胜有招的人,其实最怕的就是直来直去了···薛昌韫对待薛雯的倚重宠信,比起先帝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对她本来就分外看不上的。
连着被“赶”回滁州的这一次在内,沈董氏吃了两回险些爬不起来的亏,自然也就知道学乖了···这一次也算是难得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不受欢迎,索性也就不来讨嫌了。
两个当事人气定神闲,甚至还笑嘻嘻的,沈尧多少还有些按捺之下隐约的激动,薛雯是彻底如同局外人一般···倒是小胡氏哭得满眼是泪,瘫坐在圈椅上,不可自持。
胡皇后去得早,说来,小胡氏虽说没什么本事,可的确是一颗心向着薛雯的,便是身为沈家妇,若是把沈家和薛雯放在两边,她也还是无论如何都会偏向薛雯的,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
所以这么多年来,和沈家在怎么不愉快,一声“姨母”,薛雯从来都是叫得心甘情愿的。
一对新人拜天地,薛雯身份如许,自然是不可能向小胡氏行礼的,一旁的东桥却很知道薛雯的心意,想了想,连忙命人将孝端仁皇后的一幅小像取了来,放在了小胡氏的旁边,小胡氏不解其意,还慌忙站了起来,不敢在小像面前坐下。
薛雯却是立刻展颜一笑,冲东桥姑姑点了点头,与沈尧一起,冲小胡氏的方向,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礼。
——彭城伯也来了。
老人家的身子骨仍很健朗,抓了一把本只为摆着好看的花生嘎嘣嘎嘣地吃着,宫宴过半,薛雯前来见礼。
他这才拍了拍手里的渣子停了嘴,道:“好。这也算是办成了一件大事了——他日老头子到了九泉之下,见到我那苦命的贞娘,也能念叨两句了。好孩子,你记着,日子都是靠人过出来的,驸马若有不好,你只好好地调/教,不要动不动闲争气。”
薛雯连忙应了,又道:“外祖父也要好好保养身子,将来还要见着母后的外孙子外孙女呢,到时候您就更有的念叨了。”
把胡孝添说得又好气又好笑,知道她是拿自己打趣儿呢,指了指她,没接话,而是又道:“小殿下,你可还记得当初我曾赠了你六个字,是为‘拿得起、放得下’?其实,人生在世,有几件拿起不放下的事情,也挺好的。”
“那便好。”
第119章 大婚 十二月初六,明安长公主大婚……
十二月初六,明安长公主大婚。
满城披红色,人人皆有赏。
这个时候的赏还不能叫赏,是沾喜气呢,得了要说吉祥话,讨个好彩头。
宫差走街穿巷好不热闹,整个京城都在一层一层地撒着铜钱,百姓家中的小孩子们最高兴了,钻来钻去地抢夺,其实什么都不懂得,但却也记着大人的教诲,嘴里脆生生地念叨着“公主大喜,百年好合。”
公主大喜,百年好合。
薛雯祭拜过了孝端仁皇后后,返回昭阳宫妆扮,换上了精美绝伦,厚重的礼服。
——昭昭日月,灿明不掩。
明安长公主从不以美貌著称,可她其实又是极美的——直看得在宫里待了大半辈子,见惯了各式各样的美人的周嬷嬷也忍不住心惊肉跳,暗叹连连。
可在薛雯的面前,就算是大喜之日,周嬷嬷也不敢造次,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个形容美人词汇她一个也说不出口,唯恐造次冒犯惹了她不悦,只顾着闷声做事。
二人将在庄严古朴的祈和宫成礼,周嬷嬷一路随侍,明明也不是没见识的人,但还是一再地险些被富贵迷了眼······
金玉再美不及人美,而薛雯美,还有一个人比她更美。
“沈郎独美”,这句话流传甚广,沈郎之美,在皮更在骨,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们,最爱的就是潇洒浪拓之人,你说他是纨绔?若是正派人,姐儿们还不爱呢!
涉朝后,薛雯的名声变得不太好,更让人敬而畏之,可一开始,世家千金却都知道明安二公主不拘小节,大方随性,人人都知道沈三郎会是薛雯的驸马,可人拿沈三郎打趣,薛雯却从不生气。
春日宴,小姐们用纨扇挡着脸偷觑着沈郎身影,薛雯吃着果子,调笑:“等沈三郎将来进了门,本宫再让尔等好好细瞧,不必这样偷偷摸摸的了。”
引得一片莺声燕语的娇笑,薛雯享受着这样的众星拱月,享受着富贵温香十丈软红,如果没有后来。
后来她形影单只不再贪恋于人群,走自己的路,不问归处。
后来,沈三郎不声不响跑去了西南大营,京城中的大小宴席赏花对酒少了沈郎的身影,不知道愁坏了多少闺秀姑娘。
而今时他们站在此处。
——沈尧不常穿红色,今日身着喜服,削弱了满身沙场上袭来的肃杀之气,倒是更显十二分的俊美。
薛雯未戴面帘未执团扇,着红蓝二色礼服,刺绣栩栩如生,裙间的金凤振翅欲飞,头上戴十二尾凤冠,宝光璀璨,却也不过为其国色稍作点缀。
两个人并肩站着相视一笑——不说别的,就只看这两个人站在一起,便实在是赏心悦目,郎才女貌。
座中,小胡氏也特意从滁州赶了回来——半月前,沈泰安在战场上不慎跌下了马,有些不好,而今还在修养,自然是不能到场的了,沈董氏么······
大半辈子过去,这位荒诞不经的老夫人总算是有些长进了,只因薛昌韫少年意气,有什么都是当面锣对面鼓的明着来,不像先帝暗地里下手,很是让她吃了几次大亏小挂落。
像沈董氏这种胡搅蛮缠无招胜有招的人,其实最怕的就是直来直去了···薛昌韫对待薛雯的倚重宠信,比起先帝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对她本来就分外看不上的。
连着被“赶”回滁州的这一次在内,沈董氏吃了两回险些爬不起来的亏,自然也就知道学乖了···这一次也算是难得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不受欢迎,索性也就不来讨嫌了。
两个当事人气定神闲,甚至还笑嘻嘻的,沈尧多少还有些按捺之下隐约的激动,薛雯是彻底如同局外人一般···倒是小胡氏哭得满眼是泪,瘫坐在圈椅上,不可自持。
胡皇后去得早,说来,小胡氏虽说没什么本事,可的确是一颗心向着薛雯的,便是身为沈家妇,若是把沈家和薛雯放在两边,她也还是无论如何都会偏向薛雯的,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
所以这么多年来,和沈家在怎么不愉快,一声“姨母”,薛雯从来都是叫得心甘情愿的。
一对新人拜天地,薛雯身份如许,自然是不可能向小胡氏行礼的,一旁的东桥却很知道薛雯的心意,想了想,连忙命人将孝端仁皇后的一幅小像取了来,放在了小胡氏的旁边,小胡氏不解其意,还慌忙站了起来,不敢在小像面前坐下。
薛雯却是立刻展颜一笑,冲东桥姑姑点了点头,与沈尧一起,冲小胡氏的方向,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礼。
——彭城伯也来了。
老人家的身子骨仍很健朗,抓了一把本只为摆着好看的花生嘎嘣嘎嘣地吃着,宫宴过半,薛雯前来见礼。
他这才拍了拍手里的渣子停了嘴,道:“好。这也算是办成了一件大事了——他日老头子到了九泉之下,见到我那苦命的贞娘,也能念叨两句了。好孩子,你记着,日子都是靠人过出来的,驸马若有不好,你只好好地调/教,不要动不动闲争气。”
薛雯连忙应了,又道:“外祖父也要好好保养身子,将来还要见着母后的外孙子外孙女呢,到时候您就更有的念叨了。”
把胡孝添说得又好气又好笑,知道她是拿自己打趣儿呢,指了指她,没接话,而是又道:“小殿下,你可还记得当初我曾赠了你六个字,是为‘拿得起、放得下’?其实,人生在世,有几件拿起不放下的事情,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