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注定了是一个将要改变的年份,这一年是世界各国大选换届的年份,在英国丘吉尔卷土重来,以77岁的高龄再次当选为首相。而在美国总统竞选也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随着艾森豪威尔宣布竞选并成功的被提名为共和党候选人,这场大选就变得相当有意思了。
对共和党来说,这是终结民.主党二十年统治的最好机会了,罗斯福已经死了,杜鲁门又没戏了,轮也该轮到共和党执掌天下了。尤其是他们成功的拿下了艾森豪威尔这个大英雄,有艾森豪威尔这块响当当的牌子,民.主党拿什么跟他们争?
民.主党人的想法很正确,这一届大选确实悬念不大,因为双方候选人的差距比较大,谁听说过民.主党候选人史蒂文森?而谁又不知道艾森豪威尔?
反正看上去是听没有悬念的,当然其实中间并不是完全没有波折,主要的波折就出在了艾森豪威尔的选择上。在艾森豪威尔决定参选之前,这位的党籍并没有着落。
可能在某些同志看来这太不可思议了,入党不是一件挺严肃的事儿吗?艾森豪威尔一把年纪了这个事儿怎么会没有着落?早几十年他干啥去了?
这个事儿只能说国情不同,也许在苏联入党的最好时机也就是二三十岁的时候,大部分党员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入党的。但是在美国不一样,如果不是下定决心要从政,很少有人会小小年纪就入党。对于一般的美国人来说,入党啥的离他们太遥远。他们可能倾向于或者喜欢某个党派,当不一定代表他们就会积极加入那个党派。
艾森豪威尔就属于那种比较普通的美国人,他的出身很一般,早年立志从军时恐怕也没有想过什么政治方面的事儿。而且实话实说,艾森豪威尔这一代美国军人并没有赶上好时候,刚刚打完一战,元老院就大裁军放马南山,一度艾森豪威尔的饭碗都可能保不住,还是巴顿找关系给他谋了一个麦克阿瑟副官的职务。
整个三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恐怕也没有想过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虽然当时的他在军事能力上就不算突出,而是组织能力很强,尤其是善于跟政治打交道。
反正那时候的艾森豪威尔恐怕也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会当上美国总统,自然的政治理念也无从谈起。可能他当时比较认同共和党的理念,但是他是绝对不会表现出对共和党的倾向,毕竟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罗斯福,这位可是铁杆的民.主党人。而一个共和党背景欧洲盟军总司令可能会让总统不喜,艾森豪威尔只要稍有有一点政治智商就应该选择中立,不表态才是最佳选择。
应该说这种不表态让艾森豪威尔受益颇大,因为我们能看到二战结束之后共和党依然没有什么起色,干不过罗斯福不说竟然还干不过杜鲁门,简直是丢人之极,而且每一次共和党在竞选结果出来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舆论和民调看好,但就是没办法登上那个宝座,简直能气死人。
连续输了二十年之后,共和党内部要说没有危机感那真心是假的,所以对于新一次大选他们是志在必得,所以也是拿出了最好的筹码笼络候选人。
可能有同志会奇怪,一个党派还需要笼络候选人?这太惊悚了吧?说倒了吧?从来都只有个人巴结集体的,怎么能反过来?现在偏偏就反过来了,因为之前共和党一输再输,实在是丢脸之极,所以他们就必须找出一个声望高、形象好的众望所归的候选人跟民.主党打擂台。而这一类的候选人,在共和党籍的党员中暂时还看不到,也就是说共和党必须临时抓一个“外援”来帮忙。
不要以为这很奇特,看看后世川普跟希拉里的竞选之争,最开始川普明确了自己的共和党籍吗?这么说吧,最初的川普更像个无党籍人士。甚至他后来明确了自己的共和党籍之后,共和党内部不是也有一大帮人不买账么。
对美国的两党政治来说,总统候选人的党籍问题真心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候选人有足够的声望能拉来选票两党都会无条件的欢迎。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对于当年的共和党人来说,自然是瞪大眼睛在国内搜索合适的候选人,很快艾森豪威尔这边扭扭捏捏半遮半掩的就表达了同共和党接触的意思。而对于共和党来说,艾森豪威尔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总统候选人,民众形象好,威望又高,还是二战中的统帅大英雄,更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在政坛还有相当的人脉,就凭这几条谁能和他争?
那么我们要问,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选择共和党呢?实话实说共和党能给他的民.主党一样能给他,选择民.主党不也是一回事吗?
不得不说,艾森豪威尔是天生的政客,在这方面的才华比军事才华高得多。在他看来民.主党已经是气数已尽,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民.主党已经执政了二十年,实话实说老百姓已经有些腻味了,换换口味选一个不一样的总统可能他们更有兴趣。第二,民.主党最近几年的执政有点让人失望,现在的支持率有点低,哪怕是艾森豪威尔站在了民.主党这边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赢。而且就算赢了美国总统选举也很有可能输掉参众两院的选举,一旦共和党继续把持参众两院,那对总统来说就是一个悲剧,几乎就不可能有建树。艾森豪威尔可不想只干一届美国总统,在这方面他还是有点野心的。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点原因,艾森豪威尔背后也不是没有支持者的,而这批支持者大部分都来自于军火集团,而民.主党跟这个圈子关系并不紧密,他如果投靠民.主党就得跟自己的老朋友说再见了。
艾森豪威尔可没有那么傻,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该怎么选自然是一目了然,于是乎他毫不意外的选择了共和党。这个选择并不坏,对于共和党和艾森豪威尔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而李晓峰也是相当关注美国的这次大选,他知道不出意外的话艾森豪威尔肯定会当选。而这位艾森豪威尔总统真心只是一个大资本的代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艾森豪威尔的政府主要部门领导都是些什么就明了了。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特点之一是,政府的重要职位几乎都被大财团的代表人物占据。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杜勒斯当了国务卿,杜邦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威尔逊、副总经理凯斯分别出任国防部长和副部长。威尔逊持有通用汽车公司200多万美元的股票,在参议院讨论他的任命时,发生了周折。议员问他如何处理国家和公司的关系时,他回答说:“我认为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对美国也有利,反之亦然。”
后来这句话成了美国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它赤裸课地道出了政府和财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其他内阁部长中,除劳工部长是工会负责人外,其余也都由企业家担任,被戏称为八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管子工的内阁。等到劳工部长马丁.杜金辞职后,更是清一色的大企业主,甚至在白宫里面,资本家也占了主要地位。因此美国报纸把他的政府称之为“大企业家集团”。
很显然艾森豪威尔这个总统所要做的就是维护好大资本家的利益,而对于战后极度膨胀的美国大资本家来说,最大利益就是广泛的在全球争夺廉价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这就意味着扩张。
对外拓展势力范围就成为了艾森豪威尔的首要任务,而一个扩张的美国好打交道吗?对苏联来说肯定是不好打交道的,这意味着苏联将要面临更多的外部压力。尤其是要注意丘吉尔也被重新请进了唐宁街10号,这只老狐狸怎么可能放过狐假虎威的机会。
李晓峰相信不久之后,美国和英国就会初步结合起来,将组建一个邪恶的轴心来打击苏联。
应该说李晓峰的猜测完全正确,因为就在艾森豪威尔当选之后,丘吉尔马上就开启了新一轮的华盛顿之旅,两位在二战中合作过的老朋友是言谈甚欢,谈笑之间就初步定下了未来英美关系的基调。
当然这个调子是很陈旧的,无非是特殊伙伴关系那一套呗,不过这次的特殊伙伴关系跟之前有了些许不同。之前罗斯福时代的特殊伙伴关系中英美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而艾森豪威尔时代的英美特殊伙伴关系美国已经变成了领导者,而英国则沦为了追随者。
实话实说,丘吉尔本人自然是不喜欢这种关系的,但是丘吉尔是个政治家,他知道什么时候只能忍只能装孙子,现在的大英帝国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已经是扎扎实实的破落户,再徜徉在昔日的荣光中真心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丘吉尔是非常现实的,如果认美国做大哥能给奄奄一息的帝国带来好处,为什么不呢?所以他是力排众议通过了相关决议,根据英美之间达成的协议,英国将一系列海外权力渡让给美国,换取美国新一轮的经济援助。今后英国将在国际事务中从分尊重美国的领导,协助美国继续维护大英帝国用了数百年打造出的这个体系。
总而言之,丘吉尔的策略就是收缩和退让,反正随着战后的经济紧张,英国已经无法维持当年大英帝国的全球利益存在,与其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地盘被美苏用各种方式侵吞,不如主动一点送给美国当人情,换取美国在其他利益问题上的让步。
比如丘吉尔获得了更优惠的经济援助,数额高达三十亿美元,这就给了财政濒临崩溃的帝国缓了一口气。比如美国人同意了英国继续维持在非洲的殖民利益存在,这多少算是给了一块遮羞布。
最主要的是丘吉尔保住了之前维护了三个世纪的那个体系,只要这个体系还在,大英帝国就还能玩下去。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敢说未来大英帝国就没有中兴的机会了?
丘吉尔自认为自己是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一代明相,挽大厦之将倾,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只不过李晓峰并不这么看,在他看来,英国人虽然吊住了一口气,但是并没有什么东山再起的机会了,重新定义了英美关系之后,英国仅仅是美国的从属者,未来在国际利益分配中,绝对是美国拿大头英国拿小头,没有足够的利益收益英国怎么重新壮大?
说白了,按照英美的新关系,英国这辈子都只能是美国的从属者,想要反超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能有有同志又要不同意了,说如果美国倒下了,英国不就可以再次出头了?问题是要想一想,能让美国倒下的只有苏联,苏联干倒了美国轮得到英国出头。更何况按照新的英美特殊友谊关系,英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可以捆绑得很紧,可以说是一荣皆荣一损俱损,美国完蛋了英国想要独善其身,你就说笑话吧!
这么说吧,丘吉尔所做的不是什么扶大厦之将倾,而是给大英帝国这幢破房子重新裱糊了一遍,看上去是焕然一新了,但是实质依然是那幢破房子。这些裱糊的部位经过了一些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就会脱落,就会暴露出破房子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一项自欺欺人的面子工程而已。
看似丘吉尔的所作所为为英国争取了时间,但实质上不过是苟延馋喘,不改变破房子本身,再怎么粉饰也改变不了房子越来越破旧的本质。只要时间一到,这幢房子就会轰然倒塌。而李晓峰需要做的就是加速这幢破房子老化的过程而已……
对共和党来说,这是终结民.主党二十年统治的最好机会了,罗斯福已经死了,杜鲁门又没戏了,轮也该轮到共和党执掌天下了。尤其是他们成功的拿下了艾森豪威尔这个大英雄,有艾森豪威尔这块响当当的牌子,民.主党拿什么跟他们争?
民.主党人的想法很正确,这一届大选确实悬念不大,因为双方候选人的差距比较大,谁听说过民.主党候选人史蒂文森?而谁又不知道艾森豪威尔?
反正看上去是听没有悬念的,当然其实中间并不是完全没有波折,主要的波折就出在了艾森豪威尔的选择上。在艾森豪威尔决定参选之前,这位的党籍并没有着落。
可能在某些同志看来这太不可思议了,入党不是一件挺严肃的事儿吗?艾森豪威尔一把年纪了这个事儿怎么会没有着落?早几十年他干啥去了?
这个事儿只能说国情不同,也许在苏联入党的最好时机也就是二三十岁的时候,大部分党员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入党的。但是在美国不一样,如果不是下定决心要从政,很少有人会小小年纪就入党。对于一般的美国人来说,入党啥的离他们太遥远。他们可能倾向于或者喜欢某个党派,当不一定代表他们就会积极加入那个党派。
艾森豪威尔就属于那种比较普通的美国人,他的出身很一般,早年立志从军时恐怕也没有想过什么政治方面的事儿。而且实话实说,艾森豪威尔这一代美国军人并没有赶上好时候,刚刚打完一战,元老院就大裁军放马南山,一度艾森豪威尔的饭碗都可能保不住,还是巴顿找关系给他谋了一个麦克阿瑟副官的职务。
整个三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恐怕也没有想过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虽然当时的他在军事能力上就不算突出,而是组织能力很强,尤其是善于跟政治打交道。
反正那时候的艾森豪威尔恐怕也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会当上美国总统,自然的政治理念也无从谈起。可能他当时比较认同共和党的理念,但是他是绝对不会表现出对共和党的倾向,毕竟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罗斯福,这位可是铁杆的民.主党人。而一个共和党背景欧洲盟军总司令可能会让总统不喜,艾森豪威尔只要稍有有一点政治智商就应该选择中立,不表态才是最佳选择。
应该说这种不表态让艾森豪威尔受益颇大,因为我们能看到二战结束之后共和党依然没有什么起色,干不过罗斯福不说竟然还干不过杜鲁门,简直是丢人之极,而且每一次共和党在竞选结果出来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舆论和民调看好,但就是没办法登上那个宝座,简直能气死人。
连续输了二十年之后,共和党内部要说没有危机感那真心是假的,所以对于新一次大选他们是志在必得,所以也是拿出了最好的筹码笼络候选人。
可能有同志会奇怪,一个党派还需要笼络候选人?这太惊悚了吧?说倒了吧?从来都只有个人巴结集体的,怎么能反过来?现在偏偏就反过来了,因为之前共和党一输再输,实在是丢脸之极,所以他们就必须找出一个声望高、形象好的众望所归的候选人跟民.主党打擂台。而这一类的候选人,在共和党籍的党员中暂时还看不到,也就是说共和党必须临时抓一个“外援”来帮忙。
不要以为这很奇特,看看后世川普跟希拉里的竞选之争,最开始川普明确了自己的共和党籍吗?这么说吧,最初的川普更像个无党籍人士。甚至他后来明确了自己的共和党籍之后,共和党内部不是也有一大帮人不买账么。
对美国的两党政治来说,总统候选人的党籍问题真心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候选人有足够的声望能拉来选票两党都会无条件的欢迎。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对于当年的共和党人来说,自然是瞪大眼睛在国内搜索合适的候选人,很快艾森豪威尔这边扭扭捏捏半遮半掩的就表达了同共和党接触的意思。而对于共和党来说,艾森豪威尔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总统候选人,民众形象好,威望又高,还是二战中的统帅大英雄,更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在政坛还有相当的人脉,就凭这几条谁能和他争?
那么我们要问,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选择共和党呢?实话实说共和党能给他的民.主党一样能给他,选择民.主党不也是一回事吗?
不得不说,艾森豪威尔是天生的政客,在这方面的才华比军事才华高得多。在他看来民.主党已经是气数已尽,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民.主党已经执政了二十年,实话实说老百姓已经有些腻味了,换换口味选一个不一样的总统可能他们更有兴趣。第二,民.主党最近几年的执政有点让人失望,现在的支持率有点低,哪怕是艾森豪威尔站在了民.主党这边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赢。而且就算赢了美国总统选举也很有可能输掉参众两院的选举,一旦共和党继续把持参众两院,那对总统来说就是一个悲剧,几乎就不可能有建树。艾森豪威尔可不想只干一届美国总统,在这方面他还是有点野心的。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点原因,艾森豪威尔背后也不是没有支持者的,而这批支持者大部分都来自于军火集团,而民.主党跟这个圈子关系并不紧密,他如果投靠民.主党就得跟自己的老朋友说再见了。
艾森豪威尔可没有那么傻,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该怎么选自然是一目了然,于是乎他毫不意外的选择了共和党。这个选择并不坏,对于共和党和艾森豪威尔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而李晓峰也是相当关注美国的这次大选,他知道不出意外的话艾森豪威尔肯定会当选。而这位艾森豪威尔总统真心只是一个大资本的代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艾森豪威尔的政府主要部门领导都是些什么就明了了。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特点之一是,政府的重要职位几乎都被大财团的代表人物占据。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杜勒斯当了国务卿,杜邦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威尔逊、副总经理凯斯分别出任国防部长和副部长。威尔逊持有通用汽车公司200多万美元的股票,在参议院讨论他的任命时,发生了周折。议员问他如何处理国家和公司的关系时,他回答说:“我认为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对美国也有利,反之亦然。”
后来这句话成了美国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它赤裸课地道出了政府和财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其他内阁部长中,除劳工部长是工会负责人外,其余也都由企业家担任,被戏称为八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管子工的内阁。等到劳工部长马丁.杜金辞职后,更是清一色的大企业主,甚至在白宫里面,资本家也占了主要地位。因此美国报纸把他的政府称之为“大企业家集团”。
很显然艾森豪威尔这个总统所要做的就是维护好大资本家的利益,而对于战后极度膨胀的美国大资本家来说,最大利益就是广泛的在全球争夺廉价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这就意味着扩张。
对外拓展势力范围就成为了艾森豪威尔的首要任务,而一个扩张的美国好打交道吗?对苏联来说肯定是不好打交道的,这意味着苏联将要面临更多的外部压力。尤其是要注意丘吉尔也被重新请进了唐宁街10号,这只老狐狸怎么可能放过狐假虎威的机会。
李晓峰相信不久之后,美国和英国就会初步结合起来,将组建一个邪恶的轴心来打击苏联。
应该说李晓峰的猜测完全正确,因为就在艾森豪威尔当选之后,丘吉尔马上就开启了新一轮的华盛顿之旅,两位在二战中合作过的老朋友是言谈甚欢,谈笑之间就初步定下了未来英美关系的基调。
当然这个调子是很陈旧的,无非是特殊伙伴关系那一套呗,不过这次的特殊伙伴关系跟之前有了些许不同。之前罗斯福时代的特殊伙伴关系中英美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而艾森豪威尔时代的英美特殊伙伴关系美国已经变成了领导者,而英国则沦为了追随者。
实话实说,丘吉尔本人自然是不喜欢这种关系的,但是丘吉尔是个政治家,他知道什么时候只能忍只能装孙子,现在的大英帝国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已经是扎扎实实的破落户,再徜徉在昔日的荣光中真心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丘吉尔是非常现实的,如果认美国做大哥能给奄奄一息的帝国带来好处,为什么不呢?所以他是力排众议通过了相关决议,根据英美之间达成的协议,英国将一系列海外权力渡让给美国,换取美国新一轮的经济援助。今后英国将在国际事务中从分尊重美国的领导,协助美国继续维护大英帝国用了数百年打造出的这个体系。
总而言之,丘吉尔的策略就是收缩和退让,反正随着战后的经济紧张,英国已经无法维持当年大英帝国的全球利益存在,与其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地盘被美苏用各种方式侵吞,不如主动一点送给美国当人情,换取美国在其他利益问题上的让步。
比如丘吉尔获得了更优惠的经济援助,数额高达三十亿美元,这就给了财政濒临崩溃的帝国缓了一口气。比如美国人同意了英国继续维持在非洲的殖民利益存在,这多少算是给了一块遮羞布。
最主要的是丘吉尔保住了之前维护了三个世纪的那个体系,只要这个体系还在,大英帝国就还能玩下去。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敢说未来大英帝国就没有中兴的机会了?
丘吉尔自认为自己是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一代明相,挽大厦之将倾,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只不过李晓峰并不这么看,在他看来,英国人虽然吊住了一口气,但是并没有什么东山再起的机会了,重新定义了英美关系之后,英国仅仅是美国的从属者,未来在国际利益分配中,绝对是美国拿大头英国拿小头,没有足够的利益收益英国怎么重新壮大?
说白了,按照英美的新关系,英国这辈子都只能是美国的从属者,想要反超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能有有同志又要不同意了,说如果美国倒下了,英国不就可以再次出头了?问题是要想一想,能让美国倒下的只有苏联,苏联干倒了美国轮得到英国出头。更何况按照新的英美特殊友谊关系,英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可以捆绑得很紧,可以说是一荣皆荣一损俱损,美国完蛋了英国想要独善其身,你就说笑话吧!
这么说吧,丘吉尔所做的不是什么扶大厦之将倾,而是给大英帝国这幢破房子重新裱糊了一遍,看上去是焕然一新了,但是实质依然是那幢破房子。这些裱糊的部位经过了一些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就会脱落,就会暴露出破房子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一项自欺欺人的面子工程而已。
看似丘吉尔的所作所为为英国争取了时间,但实质上不过是苟延馋喘,不改变破房子本身,再怎么粉饰也改变不了房子越来越破旧的本质。只要时间一到,这幢房子就会轰然倒塌。而李晓峰需要做的就是加速这幢破房子老化的过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