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过去了,方同轩已经是内阁次辅之一,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皇帝道:“联名书上有方同轩的名字,可他写完了奏折之后就跑去查看给边疆征战将士们的冬衣送走了没有,因为进度慢了些,他一口气办了十几个负责此事的官员,回来的路上吐了血,他吐血不只是因为气的,还是担心,是心疼,进了十月渤海国就天寒地冻,冬衣不送上去他怕将士们受冻。”
赖成低着头,没有说话。
皇帝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朕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害怕朕重武轻文,朕说过,一碗水端不平就会洒出来,扁担挑不好就会一头往下坠,朕是端水的人,朕也是挑担的人,端着的水是大宁的湖海大河,挑着担子是大宁的万里江山,这加起来,就是大宁的黎民百姓。”
皇帝停顿了一下:“朕不糊涂。”
赖成跪下来:“臣,谢陛下。”
皇帝伸手把赖成扶起来:“朕已经让御医去看过方同轩了,朕跟他说,再不回家好好睡一觉朕就罢了他的官,再到老御史的墓前去评理,你也一样,你已经二十一天没有回过家,今天就回家去看看。”
赖成嗯了一声:“臣领旨,臣回去。”
皇帝点了点头:“去吧。”
赖成拜了拜,出了肆茅斋之后就深吸一口气,揉了揉眼睛,活动了一下双臂,觉得九月的长安城真是让人舒服,秋高气爽。
出御园上马车,车夫问大人咱们去哪儿?
赖成沉默了片刻,吩咐了一声回内阁。
大宁这么大啊,大宁这么强啊,因为有他们。
皇帝坐在肆茅斋里看着窗外湛蓝湛蓝的天空,看着天空上慢慢飘走的云沉默了好久。
九月十九,捷报再传。
沈冷和孟长安已经会师,兵围渤海都城。
也许当消息传到长安城的时候,那两个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已经攻破了渤海国的都城,把那位号称将来要打破长安让大宁皇帝跪在他脚下的渤海王从宝座上揪了下来。
大宁的儿郎啊,专治各种吹牛逼。
往死里治。
第六百一十八章 请战!
渤海国的都城为平光城,要想从南边攻到平光城下就要先渡过安水河,安水宽有二百余丈,水师本想将战船开上来直接带战兵横渡,可是水师走到距离平光城大概还有几百里的地方便不能再向前,那一带水路极狭窄,水流太急,大船过不去,小船必翻。
所以这一仗,是没有水师支援的一战。
沈冷似乎比刚刚出来征战的时候稍稍黑了些,倒不是晒黑了,而是已经好几天没有正经洗过脸,从进入渤海之后就一直没有停下来,杀,除了杀还是杀。
已经进了九月,等进了十月渤海国的气温就会让大军难以行动。
沈冷眼睛盯着沙盘:“如果大军奔行几百里汇合水师,渡河过去,然后再奔行几百里回来,不说时间上的问题,只说体力……”
他看向闫开松:“只怕也难以应对大战,为了稳妥起见,将军带刀兵去那边汇合我部下水师渡河,我带人在这试试能不能杀过去。”
闫开松摇头:“攻一阵再说。”
沈冷道:“渤海国所有善战之兵现在全都聚集在平光城外,再加上拥挤于此的难民,平光城外的人数就差不多有百万之众,虽说算起来能打的绝不会超过二十万人而且气势不盛装备简陋,可背靠平光,前有大河,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难民,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守住就能拖延到天寒地冻我们不得不退兵,大雪封路之后粮草都运不上来,现在军中的粮草最多还能坚持半个月。”
他摇了摇头:“不好打。”
闫开松:“斥候回报的消息说,渤海王打开武库,给城外的那些难民都发了武器,虽然大部分弓箭甲械都简陋,等大军渡河的时候,那么多弓箭,我们损失必然很大……这一战不好打,可若是真的去绕路的话,半个月之后我军粮草耗尽,体力又亏,一战若是不能定的话大军就会陷在这,过了河想退回来都回不来了,会被活活冻死,饿死,甚至是被那些穷凶极恶的难民吃了。”
他看向沈冷:“所以虽然强渡安水必然损失巨大,可咱们拖不起。”
渤海这个地方,不是人不好打,而是在于气候地形,当初大楚的时候三征渤海都是铩羽而归,最后一次更是将三十万精锐都扔在这,因为战事被拖住,十月末的时候楚军粮草就供给不上来,三十万精锐也已经打过了安水,围攻月余无法攻破平光,以至于想撤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被渤海人黏着杀,三十万精锐尽丧于此。
楚军名将,在这一战中死伤十数人。
自此一战后楚国力大降,楚皇却又复仇心切,强行征兵,增加赋税,以至于楚国内百姓怨声载道,没一年就义军四起,杀官吏抢粮仓,第二年楚国大大小小的义军就有上百支,到了第三年,楚国皇帝的命令都已经出不了都城。
大宁的开国皇帝就是在那时候率军起势,东征西讨,最终杀败数十支义军,灭楚最后精锐,兵围紫御城,逼着楚皇投降。
三十万楚军的尸骨如今就还在这大河两岸的土层下,也许已经腐朽,也许还能挖到枯骨。
渤海人将三十万楚军的人头全都割了下来,沿安水两岸以人头搭建人头墙,绵延十里。
皇帝道:“联名书上有方同轩的名字,可他写完了奏折之后就跑去查看给边疆征战将士们的冬衣送走了没有,因为进度慢了些,他一口气办了十几个负责此事的官员,回来的路上吐了血,他吐血不只是因为气的,还是担心,是心疼,进了十月渤海国就天寒地冻,冬衣不送上去他怕将士们受冻。”
赖成低着头,没有说话。
皇帝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朕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害怕朕重武轻文,朕说过,一碗水端不平就会洒出来,扁担挑不好就会一头往下坠,朕是端水的人,朕也是挑担的人,端着的水是大宁的湖海大河,挑着担子是大宁的万里江山,这加起来,就是大宁的黎民百姓。”
皇帝停顿了一下:“朕不糊涂。”
赖成跪下来:“臣,谢陛下。”
皇帝伸手把赖成扶起来:“朕已经让御医去看过方同轩了,朕跟他说,再不回家好好睡一觉朕就罢了他的官,再到老御史的墓前去评理,你也一样,你已经二十一天没有回过家,今天就回家去看看。”
赖成嗯了一声:“臣领旨,臣回去。”
皇帝点了点头:“去吧。”
赖成拜了拜,出了肆茅斋之后就深吸一口气,揉了揉眼睛,活动了一下双臂,觉得九月的长安城真是让人舒服,秋高气爽。
出御园上马车,车夫问大人咱们去哪儿?
赖成沉默了片刻,吩咐了一声回内阁。
大宁这么大啊,大宁这么强啊,因为有他们。
皇帝坐在肆茅斋里看着窗外湛蓝湛蓝的天空,看着天空上慢慢飘走的云沉默了好久。
九月十九,捷报再传。
沈冷和孟长安已经会师,兵围渤海都城。
也许当消息传到长安城的时候,那两个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已经攻破了渤海国的都城,把那位号称将来要打破长安让大宁皇帝跪在他脚下的渤海王从宝座上揪了下来。
大宁的儿郎啊,专治各种吹牛逼。
往死里治。
第六百一十八章 请战!
渤海国的都城为平光城,要想从南边攻到平光城下就要先渡过安水河,安水宽有二百余丈,水师本想将战船开上来直接带战兵横渡,可是水师走到距离平光城大概还有几百里的地方便不能再向前,那一带水路极狭窄,水流太急,大船过不去,小船必翻。
所以这一仗,是没有水师支援的一战。
沈冷似乎比刚刚出来征战的时候稍稍黑了些,倒不是晒黑了,而是已经好几天没有正经洗过脸,从进入渤海之后就一直没有停下来,杀,除了杀还是杀。
已经进了九月,等进了十月渤海国的气温就会让大军难以行动。
沈冷眼睛盯着沙盘:“如果大军奔行几百里汇合水师,渡河过去,然后再奔行几百里回来,不说时间上的问题,只说体力……”
他看向闫开松:“只怕也难以应对大战,为了稳妥起见,将军带刀兵去那边汇合我部下水师渡河,我带人在这试试能不能杀过去。”
闫开松摇头:“攻一阵再说。”
沈冷道:“渤海国所有善战之兵现在全都聚集在平光城外,再加上拥挤于此的难民,平光城外的人数就差不多有百万之众,虽说算起来能打的绝不会超过二十万人而且气势不盛装备简陋,可背靠平光,前有大河,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难民,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守住就能拖延到天寒地冻我们不得不退兵,大雪封路之后粮草都运不上来,现在军中的粮草最多还能坚持半个月。”
他摇了摇头:“不好打。”
闫开松:“斥候回报的消息说,渤海王打开武库,给城外的那些难民都发了武器,虽然大部分弓箭甲械都简陋,等大军渡河的时候,那么多弓箭,我们损失必然很大……这一战不好打,可若是真的去绕路的话,半个月之后我军粮草耗尽,体力又亏,一战若是不能定的话大军就会陷在这,过了河想退回来都回不来了,会被活活冻死,饿死,甚至是被那些穷凶极恶的难民吃了。”
他看向沈冷:“所以虽然强渡安水必然损失巨大,可咱们拖不起。”
渤海这个地方,不是人不好打,而是在于气候地形,当初大楚的时候三征渤海都是铩羽而归,最后一次更是将三十万精锐都扔在这,因为战事被拖住,十月末的时候楚军粮草就供给不上来,三十万精锐也已经打过了安水,围攻月余无法攻破平光,以至于想撤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被渤海人黏着杀,三十万精锐尽丧于此。
楚军名将,在这一战中死伤十数人。
自此一战后楚国力大降,楚皇却又复仇心切,强行征兵,增加赋税,以至于楚国内百姓怨声载道,没一年就义军四起,杀官吏抢粮仓,第二年楚国大大小小的义军就有上百支,到了第三年,楚国皇帝的命令都已经出不了都城。
大宁的开国皇帝就是在那时候率军起势,东征西讨,最终杀败数十支义军,灭楚最后精锐,兵围紫御城,逼着楚皇投降。
三十万楚军的尸骨如今就还在这大河两岸的土层下,也许已经腐朽,也许还能挖到枯骨。
渤海人将三十万楚军的人头全都割了下来,沿安水两岸以人头搭建人头墙,绵延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