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经了千人之手,寄了半个多世纪的家书, 大家都希望它能够有个好归宿。
其实早在五年前,邮局的领导就去公安局查了附近几个县的户籍状况, 姓杜的人很多,但就是没有一位叫做杜之润的女士, 如此一来, 也只能悻悻而归。
因为没有下一个邮寄地址, 所以信件被留了下来,一留就是五个年头。
孙迎东道:“会的, 那老丈许诺说,找到之后便会过来通知一声, 到时候我把结果告诉大家。”
同事:“嗯,你可一定要告诉我们。”
另一个同事好心提醒道:“小孙,到午休时间了,你快回家吃饭吧。”
孙迎东笑着应了一声, 他归拢好桌子上的物品之后, 便离开了座位。
为什么孙迎东这么赶时间, 全因他家中有一生活不能自理的曾外婆,他怕母亲一人在家照顾不了,所以每天中午都会回去看上一眼,顺便解决一下午饭的问题。
所幸他家离得不远,骑上自行车抄近路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
待他回到家里,母亲已经把曾外婆扶了起来,正喂着饭呢,他娘喂上一口,曾外婆就淘气的吐上一口,把米粒弄得满哪都是。
迎东叹了口气,小时候的记忆里,曾外婆总是干干净净的,发丝衣着一丝不苟,如同大家闺秀一般温润有礼,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外婆突然变得糊涂了起来,虽然心里难受,但全家人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只能尽心尽力地伺候着。
他挽起袖子,对母亲说道:“娘,我来喂吧。”
迎东娘对他摆摆手:“你快去吃饭吧,下午还要上班呢。”
迎东道:“没事儿,我不吃也行。”
他用方巾给老人擦干净身上的污秽,然后坐在床边,将米粥吹凉后再喂给她。
老太太刚开始还是拒绝不喝,迎东耐心地劝解道:“您老就喝一口吧,等你好好吃完,我给你读诗经听。”
老妇人肚子里破有些墨水,至始至终独爱诗经,即使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了,书本也不曾离手。
她盯着孙迎东看了半响,逐渐安静了下来,好似神智恢复了一些一般,曾孙喂上一口,老人就听话地喝上一口。
见曾外婆正常吃上饭了,迎东妈才放下心来。
“迎东,还是你厉害,老太太果然听你的,你先喂着,娘去烧壶水,等会儿给老太太把身上的脏衣服换了。”
这吐的床上脏兮兮的,她可不能让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待。
迎东道:“娘,你放心吧,这里有我呢。”
待老太太喝完一碗米粥,迎东喂给她一口清水让她漱漱口。
正待他收拾餐具准备离开之时,曾外婆开口说话了:“迎东,谢谢你了。”
迎东闻言一震,曾外婆的语音语调好似突然不糊涂一般,他赶紧转过身,看见老人正慈爱地看着他。
他心中一喜,难道说曾外婆的糊涂病好了?他想跑出去找他娘,却被老人叫住。
“迎东,你过来,太婆有话想跟你说。”
迎东顺从地走过去,再次坐在老人的床边上。
老人拉住迎东的手,道:“这些年辛苦你们一大家子了,没有嫌弃我老而无用,还尽心尽力的照顾我。”
迎东孺慕地说道:“您老说得是什么外道话,这不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嘛。”
老太太摇摇头:“这世上哪有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属儿女的都做不到这个份上,更何况是隔了好几辈儿的人呢。”
还未等迎东开口说话,老太太又道:“你去把墙边的桌子移开。”
迎东不明所以,不敢妄动。
老太太打了他一下,道:“让你去,你就去。”
迎东这才照做。
见曾孙听话,老太太欣慰道:“把地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块青石砖给我撬起来。”
迎东撬开之后,老太太又指挥他挖下面的土,不多时便挖出了一个木匣子。
老人从迎东手里接过匣子,捧在腿上,她伸出手颤颤巍巍地抚摸着上面的雕花纹路,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沉默了半响之后,老人才开口道:“我在等一个人,可那人一直都未曾来寻我,我怕我去了那人会失望,所以就拼命吊着这口气,可惜老糊涂了,让你们一家人跟着受累了。”
迎东摇摇头,温和说道:“我们未曾受累,只是担心你的身体,现在好了,您老的病好了。”
老人笑道:“你倒是如你曾外公一般,是一个温和有礼的人,不过,我这恐怕不是好了,而是回光返照了。”
迎东心中一颤,都说快要离世的老人,都会有一段时间分外清醒,好似油尽灯枯之人燃尽最后一把薪柴。
老人微微一笑,道:“迎东,我感觉到了,我感觉到他来找我了,等了这么长时间,他终于要来找我了。”
曾外婆今年89岁,实属高寿,跟她一辈的老人大多都已死绝,哪有什么人会来找她?
见她如此神神道道地,孙迎东不敢再做耽搁,赶紧跑出去喊他娘进来见曾外婆最后一面。
迎东娘听说之后,赶紧扔下手里伙计,跑了进来。
老人年近百岁,阅历颇丰,经历过和平战乱,享受过荣华富贵,自是比任何人看得都开,她将那个匣子交给迎东他娘。
“这是迎东他曾外公留下来的东西,我一直都未敢动用,你们都是些好孩子,交予你们,我想他也会同意的。”
其实早在五年前,邮局的领导就去公安局查了附近几个县的户籍状况, 姓杜的人很多,但就是没有一位叫做杜之润的女士, 如此一来, 也只能悻悻而归。
因为没有下一个邮寄地址, 所以信件被留了下来,一留就是五个年头。
孙迎东道:“会的, 那老丈许诺说,找到之后便会过来通知一声, 到时候我把结果告诉大家。”
同事:“嗯,你可一定要告诉我们。”
另一个同事好心提醒道:“小孙,到午休时间了,你快回家吃饭吧。”
孙迎东笑着应了一声, 他归拢好桌子上的物品之后, 便离开了座位。
为什么孙迎东这么赶时间, 全因他家中有一生活不能自理的曾外婆,他怕母亲一人在家照顾不了,所以每天中午都会回去看上一眼,顺便解决一下午饭的问题。
所幸他家离得不远,骑上自行车抄近路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
待他回到家里,母亲已经把曾外婆扶了起来,正喂着饭呢,他娘喂上一口,曾外婆就淘气的吐上一口,把米粒弄得满哪都是。
迎东叹了口气,小时候的记忆里,曾外婆总是干干净净的,发丝衣着一丝不苟,如同大家闺秀一般温润有礼,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外婆突然变得糊涂了起来,虽然心里难受,但全家人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只能尽心尽力地伺候着。
他挽起袖子,对母亲说道:“娘,我来喂吧。”
迎东娘对他摆摆手:“你快去吃饭吧,下午还要上班呢。”
迎东道:“没事儿,我不吃也行。”
他用方巾给老人擦干净身上的污秽,然后坐在床边,将米粥吹凉后再喂给她。
老太太刚开始还是拒绝不喝,迎东耐心地劝解道:“您老就喝一口吧,等你好好吃完,我给你读诗经听。”
老妇人肚子里破有些墨水,至始至终独爱诗经,即使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了,书本也不曾离手。
她盯着孙迎东看了半响,逐渐安静了下来,好似神智恢复了一些一般,曾孙喂上一口,老人就听话地喝上一口。
见曾外婆正常吃上饭了,迎东妈才放下心来。
“迎东,还是你厉害,老太太果然听你的,你先喂着,娘去烧壶水,等会儿给老太太把身上的脏衣服换了。”
这吐的床上脏兮兮的,她可不能让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待。
迎东道:“娘,你放心吧,这里有我呢。”
待老太太喝完一碗米粥,迎东喂给她一口清水让她漱漱口。
正待他收拾餐具准备离开之时,曾外婆开口说话了:“迎东,谢谢你了。”
迎东闻言一震,曾外婆的语音语调好似突然不糊涂一般,他赶紧转过身,看见老人正慈爱地看着他。
他心中一喜,难道说曾外婆的糊涂病好了?他想跑出去找他娘,却被老人叫住。
“迎东,你过来,太婆有话想跟你说。”
迎东顺从地走过去,再次坐在老人的床边上。
老人拉住迎东的手,道:“这些年辛苦你们一大家子了,没有嫌弃我老而无用,还尽心尽力的照顾我。”
迎东孺慕地说道:“您老说得是什么外道话,这不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嘛。”
老太太摇摇头:“这世上哪有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属儿女的都做不到这个份上,更何况是隔了好几辈儿的人呢。”
还未等迎东开口说话,老太太又道:“你去把墙边的桌子移开。”
迎东不明所以,不敢妄动。
老太太打了他一下,道:“让你去,你就去。”
迎东这才照做。
见曾孙听话,老太太欣慰道:“把地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块青石砖给我撬起来。”
迎东撬开之后,老太太又指挥他挖下面的土,不多时便挖出了一个木匣子。
老人从迎东手里接过匣子,捧在腿上,她伸出手颤颤巍巍地抚摸着上面的雕花纹路,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沉默了半响之后,老人才开口道:“我在等一个人,可那人一直都未曾来寻我,我怕我去了那人会失望,所以就拼命吊着这口气,可惜老糊涂了,让你们一家人跟着受累了。”
迎东摇摇头,温和说道:“我们未曾受累,只是担心你的身体,现在好了,您老的病好了。”
老人笑道:“你倒是如你曾外公一般,是一个温和有礼的人,不过,我这恐怕不是好了,而是回光返照了。”
迎东心中一颤,都说快要离世的老人,都会有一段时间分外清醒,好似油尽灯枯之人燃尽最后一把薪柴。
老人微微一笑,道:“迎东,我感觉到了,我感觉到他来找我了,等了这么长时间,他终于要来找我了。”
曾外婆今年89岁,实属高寿,跟她一辈的老人大多都已死绝,哪有什么人会来找她?
见她如此神神道道地,孙迎东不敢再做耽搁,赶紧跑出去喊他娘进来见曾外婆最后一面。
迎东娘听说之后,赶紧扔下手里伙计,跑了进来。
老人年近百岁,阅历颇丰,经历过和平战乱,享受过荣华富贵,自是比任何人看得都开,她将那个匣子交给迎东他娘。
“这是迎东他曾外公留下来的东西,我一直都未敢动用,你们都是些好孩子,交予你们,我想他也会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