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页
可是来还钱的人,只有十分之一,其他的人都在观望当中。
不过,皇子阿哥们带头还钱,这个举动很不错,给天下人当了个表率。
这让康熙很满意,但不满意的是,皇亲国戚里头没有几个带头的……。
其实已经有人带头了,十四爷去了一趟乌雅府,乌雅博启就带着乌雅一族的人,请算了一下欠款,凑一凑,都还上了。
乌雅一族算是一下子回到了赤贫阶段。
幸好有十四爷在,给乌雅府送了三千两银子,乌雅博启分给了一些族人们,只要能挺到发粮饷就行了。
满人总不会饿死的,因为满人有粮饷。
康熙派人去了恭亲王府,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病重的常宁下了一道指令,还户部欠银。
他在病榻上,跟自己的儿子们说:“阿玛不想死了还背着债务去见你们的皇玛法。”
于是,恭亲王府就开始了艰难的还债之旅。
恭亲王府没有那么多现银,只好出门去用银票兑银子,每凑足十万两银子,就送入户部,抽回一部分欠条。
甚至为了还债,恭亲王府卖了不少的田地跟铺子,而购买田地跟铺子的人,就是九爷跟十四爷。
九爷的意思很简单:趁机赚钱。
“哥哥我赔的够多的了,这回可得赚点回来,不然多亏得慌?”九爷这几天生活的很不好,心疼自己的银子,连美女都不想见了,那个什么什么庶福晋,早就被他丢到了脑后。
“我只买土地,不买铺子,九哥,你买铺子吧。”十四爷道:“我买了田地,就交给皇阿玛,让皇阿玛做主,将当年圈地而来的田地,都还给老百姓们吧。”
京中多少达官显贵,占地无数,京郊那里就没几个田地是老百姓们的,都是权贵们的!
这不正常,权贵们能有闲情逸致种田么?
还不是随便掠夺老百姓们的土地,然后雇佣佃户种东西,粮食其实在京中最不值钱。
因为京中的粮食就没断过。
这也是为什么,一有天灾人祸,百姓们就往京城跑的原因。
“行,我要铺子,自己不做买卖,租赁出去也行。”九爷道:“反正都是下金蛋的母鸡。”
九爷做买卖的眼光,绝对比十四爷强。
十四爷占得就是个先知的那点便宜而已。
九爷做的买卖才是传统的买卖,目光长远,利润源远流长。
俩人同时行动,因为是“亲戚”么,也没压价,如今京中很多人家都在处理产业,为了堵户部的窟窿,当时借钱的时候爽歪歪,还钱的时候就难了。
很多产业都是贱价处理的,不然都卖不出去啊!
常宁亲自见了他们俩,他看的是十四:“当年是王叔教子无方。”
“王叔,欠债还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十四爷没对常宁笑,他只是淡淡的道:“何况,侄子看在纯禧大姐姐的份上,不会压价。”
常宁一愣神,他对那个庶出的女儿,已经不太记得了。
多少年都没有家信往来,那个女儿现在什么样子,他都想不起来了。
只知道女儿带来的荣耀,以及蒙古每年送来的仨瓜俩枣儿。
其实也不多,终究是女儿的一份心意,王府好像也没有专门给女儿送过什么东西,更别提支持了。
九爷就比十四爷吊儿郎当很多了:“王叔,你这产业侄子接手了,你缓过来了,还可以赎回去,这段时间就当是侄子给您打工了。”
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可谁都知道,这产业交出去了,再回来那还能剩下什么?
恭亲王府还款的速度很快,真金白银的还回了户部,恭亲王府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偏偏这个时候,恭亲王常宁,病逝了!
没熬住啊,病逝了。
康熙知道之后又有点不自在了,好像是自己逼死了亲弟弟似的,十四买了不少田地,给他送地契来了:“儿臣想着,看看周边贫苦的百姓们,皇阿玛,京郊周围都是权贵们的地盘,这不太对啊,哪儿都缺不了百姓,儿臣知道,当年您刚登基的时候,咱们满人跑马圈地,占了很多肥沃的田地,可是这么多年了,也该还给百姓了吧?儿臣买了不少,就以皇阿玛的名义,分一些给京郊的贫民们吧。”
这种儿子花钱,给老子做名声的事情,十四爷没少干。
康熙有点不好意思:“你常宁王叔……?”
“常宁王叔说,不想欠着户部国库的钱,去见皇玛法。”十四爷道:“儿臣认为常宁王叔,是真心要还钱的,儿臣跟九哥也帮了一把。”
“朕知道。”康熙点头。
恭亲王常宁病逝,还是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满心的惶恐,皇帝连亲弟弟都威逼致死了吗?
为了银子?
谁还敢不还银子?
不过随后康熙下了圣旨,命令礼部按照规矩厚葬常宁,常宁的儿子满都护继承了常宁的爵位,不过满都护非嫡出又不是长子,所以被降等,封为僖郡王。
不过恭亲王府照常住着,这算是康熙给的照顾了。
此次事情过后,又有不少人家还了钱,户部的银库又满了几个,这个时候,快到端午了。
曹颙也到了京城,他一来,还的钱就多了。
曹家,孙家和李家,快五百万两银子,一口气还清了,曹颙一来就还钱,晚上就去了雍亲王府拜访。
--
不过,皇子阿哥们带头还钱,这个举动很不错,给天下人当了个表率。
这让康熙很满意,但不满意的是,皇亲国戚里头没有几个带头的……。
其实已经有人带头了,十四爷去了一趟乌雅府,乌雅博启就带着乌雅一族的人,请算了一下欠款,凑一凑,都还上了。
乌雅一族算是一下子回到了赤贫阶段。
幸好有十四爷在,给乌雅府送了三千两银子,乌雅博启分给了一些族人们,只要能挺到发粮饷就行了。
满人总不会饿死的,因为满人有粮饷。
康熙派人去了恭亲王府,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病重的常宁下了一道指令,还户部欠银。
他在病榻上,跟自己的儿子们说:“阿玛不想死了还背着债务去见你们的皇玛法。”
于是,恭亲王府就开始了艰难的还债之旅。
恭亲王府没有那么多现银,只好出门去用银票兑银子,每凑足十万两银子,就送入户部,抽回一部分欠条。
甚至为了还债,恭亲王府卖了不少的田地跟铺子,而购买田地跟铺子的人,就是九爷跟十四爷。
九爷的意思很简单:趁机赚钱。
“哥哥我赔的够多的了,这回可得赚点回来,不然多亏得慌?”九爷这几天生活的很不好,心疼自己的银子,连美女都不想见了,那个什么什么庶福晋,早就被他丢到了脑后。
“我只买土地,不买铺子,九哥,你买铺子吧。”十四爷道:“我买了田地,就交给皇阿玛,让皇阿玛做主,将当年圈地而来的田地,都还给老百姓们吧。”
京中多少达官显贵,占地无数,京郊那里就没几个田地是老百姓们的,都是权贵们的!
这不正常,权贵们能有闲情逸致种田么?
还不是随便掠夺老百姓们的土地,然后雇佣佃户种东西,粮食其实在京中最不值钱。
因为京中的粮食就没断过。
这也是为什么,一有天灾人祸,百姓们就往京城跑的原因。
“行,我要铺子,自己不做买卖,租赁出去也行。”九爷道:“反正都是下金蛋的母鸡。”
九爷做买卖的眼光,绝对比十四爷强。
十四爷占得就是个先知的那点便宜而已。
九爷做的买卖才是传统的买卖,目光长远,利润源远流长。
俩人同时行动,因为是“亲戚”么,也没压价,如今京中很多人家都在处理产业,为了堵户部的窟窿,当时借钱的时候爽歪歪,还钱的时候就难了。
很多产业都是贱价处理的,不然都卖不出去啊!
常宁亲自见了他们俩,他看的是十四:“当年是王叔教子无方。”
“王叔,欠债还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十四爷没对常宁笑,他只是淡淡的道:“何况,侄子看在纯禧大姐姐的份上,不会压价。”
常宁一愣神,他对那个庶出的女儿,已经不太记得了。
多少年都没有家信往来,那个女儿现在什么样子,他都想不起来了。
只知道女儿带来的荣耀,以及蒙古每年送来的仨瓜俩枣儿。
其实也不多,终究是女儿的一份心意,王府好像也没有专门给女儿送过什么东西,更别提支持了。
九爷就比十四爷吊儿郎当很多了:“王叔,你这产业侄子接手了,你缓过来了,还可以赎回去,这段时间就当是侄子给您打工了。”
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可谁都知道,这产业交出去了,再回来那还能剩下什么?
恭亲王府还款的速度很快,真金白银的还回了户部,恭亲王府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偏偏这个时候,恭亲王常宁,病逝了!
没熬住啊,病逝了。
康熙知道之后又有点不自在了,好像是自己逼死了亲弟弟似的,十四买了不少田地,给他送地契来了:“儿臣想着,看看周边贫苦的百姓们,皇阿玛,京郊周围都是权贵们的地盘,这不太对啊,哪儿都缺不了百姓,儿臣知道,当年您刚登基的时候,咱们满人跑马圈地,占了很多肥沃的田地,可是这么多年了,也该还给百姓了吧?儿臣买了不少,就以皇阿玛的名义,分一些给京郊的贫民们吧。”
这种儿子花钱,给老子做名声的事情,十四爷没少干。
康熙有点不好意思:“你常宁王叔……?”
“常宁王叔说,不想欠着户部国库的钱,去见皇玛法。”十四爷道:“儿臣认为常宁王叔,是真心要还钱的,儿臣跟九哥也帮了一把。”
“朕知道。”康熙点头。
恭亲王常宁病逝,还是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满心的惶恐,皇帝连亲弟弟都威逼致死了吗?
为了银子?
谁还敢不还银子?
不过随后康熙下了圣旨,命令礼部按照规矩厚葬常宁,常宁的儿子满都护继承了常宁的爵位,不过满都护非嫡出又不是长子,所以被降等,封为僖郡王。
不过恭亲王府照常住着,这算是康熙给的照顾了。
此次事情过后,又有不少人家还了钱,户部的银库又满了几个,这个时候,快到端午了。
曹颙也到了京城,他一来,还的钱就多了。
曹家,孙家和李家,快五百万两银子,一口气还清了,曹颙一来就还钱,晚上就去了雍亲王府拜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