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瑾昭的有意退让下,战争并没有继续,青参将很清楚穷寇莫追的道理,看到南瑾昭退兵,哪怕底下的人都叫嚣着,要追上去,杀南瑾昭一个片甲不留,青参将也不曾同意,而是强硬的下令,要大军后退。
燕北军在青参将的命令下,一一退兵,无一人敢反驳,但事后却有人告了青参将,说青参将没有乘胜追击,将南瑾昭的大军一举灭掉。
被人告了一状,青参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愤怒,在大将军寻问时,他冷静的回答:“此战,南疆大将军横死,五成以上的将领战死,大军损失三成以上。南瑾昭突然出现,力挽狂澜,瞬间稳定了乱借。南瑾昭一出现后,末将见南疆大军气势恢复如常,甚至比先前还要胜三分,斟酌过后,这才下令不追。”
除了品头上的陈述外,青参将还附了一份详细的作战分析图,上面将两军的兵力、情况一一写上了,除此之外,还有老兵与侦察兵的说词。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在燕北,每一次交战后,不管是胜是败,都要写上一副详细的作战报告,将整个战况写上,将敌我的情况详细写明,两军在交战时如何应战的,也要一一写上。
作战报告并不需要青参将自己写,战场上有专门记录,收集战况的人,他们将各方的信息整理汇总,再加上自己在战场上看到的……
这些人,将这一场战役的现状写好了后,需要前锋、中锋、侦察兵、后勤兵的统领画押签字,确定无误,方可上报。
这封作战报告,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在场众人的表现,更多的是作为实战安例存档,以备教导新兵。
刚开始,王爷和王妃定下这个规矩时,大家还不能理解,尤其是将军们,一个个反应极大,认为此举是在限制他们的权利,让他们在战场上束手束脚,可是……
几次过后,众人却发现了此举的那处。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能领兵打仗的将军,绝对是有真本事的,可再有真本事,也总有不足之处,平时自己看不到,但旁人能看到。
平时在战场上,打完就打完了,根本不会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好,这次犯的错,下次照样犯,旁人犯了的错,依旧会有人再犯,一些恶行也永远改不了。
可自从有人记录后,战后大家就可以通过记录,也反推当时的战况,查找自己的不足。
当然,这么做确实是增加了工作量,但做记录的并不是他们,在战场上自有专人记录这些,他们只要确定记录是否无误。有误,不签字,找出证据就行,无误,签字即可。
至于他们在战场上犯的错?
战场上这么多人,他们要是犯了错,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根本不可能瞒得了。
而且,在战场上,他们要是犯小错,王爷和王妃也只是小惩一二,并不会因为降职怪罪,除非他们不知反省,一再犯错。
而这种事,他们绝不会做。
战场不比其他,在战场上,他们犯一次,就会有无数人因此横死,他们可以犯错,却不能一再犯同样的错。
至于犯了大错?
犯了大错,不需要战后的报告,王爷和王妃也不会放过他们,也不会让他们继续呆在原来的位置,继续领兵指挥……
是以,在最除的排斥后,大家很快就习惯了战后报告。而且每次战后,一群将领在一起开会,讨论此战的利弊,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
至少长泽就很喜欢,每一次战后,听几位老将分析此战的得失。
长泽和旁人不同,长泽也是上战场的,不过他不打仗,也不负责记录,他只负责看,看战场上的每一个人,看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看战场上的每一个命令……看战场的冷酷,看战场的无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一个旁观者,当局者迷不迷,长泽不知道,但长泽知道,他是清的。
他站在视野最好的位置,周边有无数高手保护,他能清楚的看到两军交战的最前方,也能看到两军将领的每一个令旗……
他清楚地看到了战场上发生的每一件事,知晓战场上每一个细节。
每一次大战回来后,他也会试着写一份战后报告。
不过,他的战后报告并不会给旁人看,只有他和小狼崽子两人看,然后两人会悄悄对比,他写的,与那些专门记录战场情况的将士写的,有什么区别?
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大出入,偶尔有不同的地方,也是彼此观察的方向不同。
几次对比下来,长泽越发的觉得,他的父王与母妃很了不起,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而且……
别以为他不知道,他仔细看过几场后,发现每次那些人交上来的战后报告,都不是一个人所写,像是每个人负责一块,然后将其汇总起来的。
别问他怎么知道的,虽然战报的报告有人润过笔,但是……
是人记录的,就会有侧重点。
每个人记录者的侧重点都会不一样,手法与风格也不一样。初时,看不出什么差别,可时间久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不足之处。
而由多人分写,也能规避上下联成一气,互相联合,欺上瞒下……
长泽在军中呆得越久,了解的越多,就越发的佩服他的父王与母妃。
他的父王与母妃,真的是太英明了,把所有人细节都考虑到了。
而也正是,因每次交战后,都会有人专人负责记录战场上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冤枉人,故意陷害人的事。
就好比这一次,有将领状告青参将过于胆小,那也是因他与青参将的指挥风格不一,想法不一,而且他也是有理有据,并非陷害,只是对战况有不同的见解罢了。
当然,在战事上,有不同的见解是正常的。在燕北军中,也允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出现,但是……
在战场上,只能有一种声音。
是以,这位将领虽不满青参将的胆小,在战场上却没有任何不满,青参将一下令,他就带着人退兵了。
等到退兵后,他才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
燕北军在青参将的命令下,一一退兵,无一人敢反驳,但事后却有人告了青参将,说青参将没有乘胜追击,将南瑾昭的大军一举灭掉。
被人告了一状,青参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愤怒,在大将军寻问时,他冷静的回答:“此战,南疆大将军横死,五成以上的将领战死,大军损失三成以上。南瑾昭突然出现,力挽狂澜,瞬间稳定了乱借。南瑾昭一出现后,末将见南疆大军气势恢复如常,甚至比先前还要胜三分,斟酌过后,这才下令不追。”
除了品头上的陈述外,青参将还附了一份详细的作战分析图,上面将两军的兵力、情况一一写上了,除此之外,还有老兵与侦察兵的说词。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在燕北,每一次交战后,不管是胜是败,都要写上一副详细的作战报告,将整个战况写上,将敌我的情况详细写明,两军在交战时如何应战的,也要一一写上。
作战报告并不需要青参将自己写,战场上有专门记录,收集战况的人,他们将各方的信息整理汇总,再加上自己在战场上看到的……
这些人,将这一场战役的现状写好了后,需要前锋、中锋、侦察兵、后勤兵的统领画押签字,确定无误,方可上报。
这封作战报告,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在场众人的表现,更多的是作为实战安例存档,以备教导新兵。
刚开始,王爷和王妃定下这个规矩时,大家还不能理解,尤其是将军们,一个个反应极大,认为此举是在限制他们的权利,让他们在战场上束手束脚,可是……
几次过后,众人却发现了此举的那处。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能领兵打仗的将军,绝对是有真本事的,可再有真本事,也总有不足之处,平时自己看不到,但旁人能看到。
平时在战场上,打完就打完了,根本不会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好,这次犯的错,下次照样犯,旁人犯了的错,依旧会有人再犯,一些恶行也永远改不了。
可自从有人记录后,战后大家就可以通过记录,也反推当时的战况,查找自己的不足。
当然,这么做确实是增加了工作量,但做记录的并不是他们,在战场上自有专人记录这些,他们只要确定记录是否无误。有误,不签字,找出证据就行,无误,签字即可。
至于他们在战场上犯的错?
战场上这么多人,他们要是犯了错,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根本不可能瞒得了。
而且,在战场上,他们要是犯小错,王爷和王妃也只是小惩一二,并不会因为降职怪罪,除非他们不知反省,一再犯错。
而这种事,他们绝不会做。
战场不比其他,在战场上,他们犯一次,就会有无数人因此横死,他们可以犯错,却不能一再犯同样的错。
至于犯了大错?
犯了大错,不需要战后的报告,王爷和王妃也不会放过他们,也不会让他们继续呆在原来的位置,继续领兵指挥……
是以,在最除的排斥后,大家很快就习惯了战后报告。而且每次战后,一群将领在一起开会,讨论此战的利弊,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
至少长泽就很喜欢,每一次战后,听几位老将分析此战的得失。
长泽和旁人不同,长泽也是上战场的,不过他不打仗,也不负责记录,他只负责看,看战场上的每一个人,看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看战场上的每一个命令……看战场的冷酷,看战场的无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一个旁观者,当局者迷不迷,长泽不知道,但长泽知道,他是清的。
他站在视野最好的位置,周边有无数高手保护,他能清楚的看到两军交战的最前方,也能看到两军将领的每一个令旗……
他清楚地看到了战场上发生的每一件事,知晓战场上每一个细节。
每一次大战回来后,他也会试着写一份战后报告。
不过,他的战后报告并不会给旁人看,只有他和小狼崽子两人看,然后两人会悄悄对比,他写的,与那些专门记录战场情况的将士写的,有什么区别?
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大出入,偶尔有不同的地方,也是彼此观察的方向不同。
几次对比下来,长泽越发的觉得,他的父王与母妃很了不起,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而且……
别以为他不知道,他仔细看过几场后,发现每次那些人交上来的战后报告,都不是一个人所写,像是每个人负责一块,然后将其汇总起来的。
别问他怎么知道的,虽然战报的报告有人润过笔,但是……
是人记录的,就会有侧重点。
每个人记录者的侧重点都会不一样,手法与风格也不一样。初时,看不出什么差别,可时间久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不足之处。
而由多人分写,也能规避上下联成一气,互相联合,欺上瞒下……
长泽在军中呆得越久,了解的越多,就越发的佩服他的父王与母妃。
他的父王与母妃,真的是太英明了,把所有人细节都考虑到了。
而也正是,因每次交战后,都会有人专人负责记录战场上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冤枉人,故意陷害人的事。
就好比这一次,有将领状告青参将过于胆小,那也是因他与青参将的指挥风格不一,想法不一,而且他也是有理有据,并非陷害,只是对战况有不同的见解罢了。
当然,在战事上,有不同的见解是正常的。在燕北军中,也允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出现,但是……
在战场上,只能有一种声音。
是以,这位将领虽不满青参将的胆小,在战场上却没有任何不满,青参将一下令,他就带着人退兵了。
等到退兵后,他才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