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百姓从来不畏惧战争,相反,由于现在的募兵制度还是府兵制,军功实在太过诱人,所以,大唐的百姓对战争基本上是一种亢奋状态,对于一些军功家族来说,甚至恨不能天天都在打战。这也是由于府兵制在这个时代是最符合生产资料的一种模式导致的。
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直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虽然现在的府兵制其实已经快要濒临崩溃了,毕竟,现代化热武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兵员的素质极高,没有经过长时间刻苦的训练根本出不来,所以,闲时为农的时间大大缩短,加上仙界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士兵的双手被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便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
装备则由于大唐对于热武器的管制,不可能自备,马匹也只是一些特殊兵种才需要自备,其他的都坐上了蒸汽汽车,自然而然的也无需匹配,但是,根源上,大唐的兵员制度还是府兵制,因为折冲府一直没有被取缔,尽管已经很少承担训练士兵的作用,可仍然负责士兵的招募和前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士兵复原回家的安排等等,因此,府兵制照样还是大唐目前的兵员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以军功入仕成为一种潮流,同时在沈晨文武分开的政策前提下,更是让军功奖励成为了一种与以文入仕相提并论的存在。
大唐的军功制度首先会把战争以敌我态势分成三等,以少击多,破城、破阵等为“上阵”,双方力量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其次,再依据对敌杀敌俘获的数量,将超过四成的定为“上获”,二成的为“中获”,一成以下的为“下获”。如此,则“上阵上获”为军功最大,“下阵下获”为军功最少。
再次基础上还有“转”的军功等级说法,“转”在大唐是一种衡量功劳的单位,就比如后世游戏里经常可见的杀害比例。按照在当场战役的贡献程度,将军功分为一二三等,比如“上阵上获”就可以得到五转,第二等四转,第三等为三转,其后依次递减,最终形成二十五个等级的军功制度。
之所以说大唐的军功制度奖励丰厚,是因为《新唐书》中记载:“凡十有二转为上柱国,视正二品;十有一转为柱国,视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视正三品;九转为护军,视从三品;八转为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七转为轻车都尉,视从四品;六转为上骑都尉,视正五品;五转为骑都尉,视从五品;四转为骁骑尉,视正六品;三转为飞骑尉,视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视正七品;一转为武骑尉,视从七品。”
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哪怕仅仅只是得到一转功勋,也就成为了一个武官,再配合大唐的田亩制度,一转功勋回到家基本上就等同于可以混吃等死!这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只不过越往上越难而已,但总归来讲,大唐的军功制度还是极为恐怖的存在。
因此,整个大唐在知道要出兵攻打魔域,而且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可以参战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积极性简直就是亘古罕见,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似乎只要上了战场就能够得到军功一样,跃跃欲试的姿态就连沈晨看了都浑身发麻。
由于热武器的杀伤性实在太大,而且一些军功不好分配,比如说不好确定那个人是被炮兵炸死的,还是被士兵冲锋的时候用手榴弹炸死的,所以,已经有武将提出对军功的认定进行重新规划。
沈晨自然是同意的,毕竟,再用冷兵器时代的衡量方法去计算军功,实在不符合热武器战争的特点,若是不进行更改,到时候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事情来。
最后,在后世参谋团的提议下,采用了后世热武器战争的计量方法。首先是以当场战役的团队进行主要衡量基准,然后再根据战场表现和杀敌数量进行计算。比如,一个团消灭了对方一个团一千人,那么,这个团就获得一千人的斩首份额,之后再看士兵们清晰的杀敌数量,遇到难以辨别的则直接当做无人处理,按照战场表现,分配到个人手中。
这种方法虽然还是不够完美,首先就是贪污腐败的滋生,但是,聪明的大唐将领早就熟知了军功分配上会出现的问题,在沈晨没有提出的前提下,直接弄出了军事法庭,仿照督查院在社会上的作用,专门针对军方这一块进行裁决,其严苛程度,比之督查院还要恐怖。
没办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人们在制定一项制度的同时,往往只能再用另外一种制度去保证这一种制度的实施,在层层相扣的情况下,把这项制度中的缺点尽可能地遮掩起来,剩下就是看个人品德和操守起作用了,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庆幸的是,目前大唐的品德道义标准仍然处在封建时期的顶峰,当沈晨把教育系统重新划定之后,仍然保留了很多华夏自古以来的文德操守,四书五经不过关,同样是没有办法毕业的,就连学院里也照样留存了很多关于儒家经典的课程,文武两得一直是沈晨教育的根本,所以,大唐的民风相对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种种严苛的制度之下,大唐百姓对战争的热情自然更加高涨,就连士兵们都是一片欢呼,如果不出所料,等到魔域战争以胜利的姿态出现的时候,大唐又会诞生一大批以军功封侯的家伙,到时候就怕广大的非洲不够分!
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直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虽然现在的府兵制其实已经快要濒临崩溃了,毕竟,现代化热武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兵员的素质极高,没有经过长时间刻苦的训练根本出不来,所以,闲时为农的时间大大缩短,加上仙界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士兵的双手被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便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
装备则由于大唐对于热武器的管制,不可能自备,马匹也只是一些特殊兵种才需要自备,其他的都坐上了蒸汽汽车,自然而然的也无需匹配,但是,根源上,大唐的兵员制度还是府兵制,因为折冲府一直没有被取缔,尽管已经很少承担训练士兵的作用,可仍然负责士兵的招募和前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士兵复原回家的安排等等,因此,府兵制照样还是大唐目前的兵员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以军功入仕成为一种潮流,同时在沈晨文武分开的政策前提下,更是让军功奖励成为了一种与以文入仕相提并论的存在。
大唐的军功制度首先会把战争以敌我态势分成三等,以少击多,破城、破阵等为“上阵”,双方力量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其次,再依据对敌杀敌俘获的数量,将超过四成的定为“上获”,二成的为“中获”,一成以下的为“下获”。如此,则“上阵上获”为军功最大,“下阵下获”为军功最少。
再次基础上还有“转”的军功等级说法,“转”在大唐是一种衡量功劳的单位,就比如后世游戏里经常可见的杀害比例。按照在当场战役的贡献程度,将军功分为一二三等,比如“上阵上获”就可以得到五转,第二等四转,第三等为三转,其后依次递减,最终形成二十五个等级的军功制度。
之所以说大唐的军功制度奖励丰厚,是因为《新唐书》中记载:“凡十有二转为上柱国,视正二品;十有一转为柱国,视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视正三品;九转为护军,视从三品;八转为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七转为轻车都尉,视从四品;六转为上骑都尉,视正五品;五转为骑都尉,视从五品;四转为骁骑尉,视正六品;三转为飞骑尉,视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视正七品;一转为武骑尉,视从七品。”
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哪怕仅仅只是得到一转功勋,也就成为了一个武官,再配合大唐的田亩制度,一转功勋回到家基本上就等同于可以混吃等死!这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只不过越往上越难而已,但总归来讲,大唐的军功制度还是极为恐怖的存在。
因此,整个大唐在知道要出兵攻打魔域,而且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可以参战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积极性简直就是亘古罕见,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似乎只要上了战场就能够得到军功一样,跃跃欲试的姿态就连沈晨看了都浑身发麻。
由于热武器的杀伤性实在太大,而且一些军功不好分配,比如说不好确定那个人是被炮兵炸死的,还是被士兵冲锋的时候用手榴弹炸死的,所以,已经有武将提出对军功的认定进行重新规划。
沈晨自然是同意的,毕竟,再用冷兵器时代的衡量方法去计算军功,实在不符合热武器战争的特点,若是不进行更改,到时候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事情来。
最后,在后世参谋团的提议下,采用了后世热武器战争的计量方法。首先是以当场战役的团队进行主要衡量基准,然后再根据战场表现和杀敌数量进行计算。比如,一个团消灭了对方一个团一千人,那么,这个团就获得一千人的斩首份额,之后再看士兵们清晰的杀敌数量,遇到难以辨别的则直接当做无人处理,按照战场表现,分配到个人手中。
这种方法虽然还是不够完美,首先就是贪污腐败的滋生,但是,聪明的大唐将领早就熟知了军功分配上会出现的问题,在沈晨没有提出的前提下,直接弄出了军事法庭,仿照督查院在社会上的作用,专门针对军方这一块进行裁决,其严苛程度,比之督查院还要恐怖。
没办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人们在制定一项制度的同时,往往只能再用另外一种制度去保证这一种制度的实施,在层层相扣的情况下,把这项制度中的缺点尽可能地遮掩起来,剩下就是看个人品德和操守起作用了,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庆幸的是,目前大唐的品德道义标准仍然处在封建时期的顶峰,当沈晨把教育系统重新划定之后,仍然保留了很多华夏自古以来的文德操守,四书五经不过关,同样是没有办法毕业的,就连学院里也照样留存了很多关于儒家经典的课程,文武两得一直是沈晨教育的根本,所以,大唐的民风相对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种种严苛的制度之下,大唐百姓对战争的热情自然更加高涨,就连士兵们都是一片欢呼,如果不出所料,等到魔域战争以胜利的姿态出现的时候,大唐又会诞生一大批以军功封侯的家伙,到时候就怕广大的非洲不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