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四年年中,孟有田已经觉察到危机将至,他发现作为风向标的银行业陷入房地产太深了,导致现金储备严重不足,一旦发生挤提风潮,后果将是严重的,而且将是连锁性的。
其实,香港银行界的弊病早在一九六二年廖创兴挤提风暴后便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当时,英伦银行高级职员汤姆金斯访港,研究修订银行条例问题,并向港府提交《关于香港银行制度的报告及重订银行条例的建议》。
该报告认为,香港银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银行数目太多,市场有限,使得争取存款成为十分激烈的竞争,这部分反映在以高息吸引存款和大量开设分行方面;部分银行对地产和股票过度贷款及投资,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陷得过深;家族性银行往往将银行业务和董事们的家族企业结合在一起,影响了银行存款的安全性。
当然,若然能够在地产及股票市场作出成功的投资,收获仍然是十分可观的;而且也有不少银行是依靠地产买卖的盈利,才建立了现在的成就。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健全的银行体制,事实证明不少银行因未能遵守“借贷平衡”的原则,产生运作上的困难也就不奇怪了。
可惜,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红火的时候,这种冷静的分析和判断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了。
幸好长城实业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开拓一直禀持着稳健的方针,未售和在建楼盘一直控制在固定的数量上,一旦市道转坏,不会积压大量的资金。地皮虽然在短期内有涨有跌,但总体趋势却是向上的,孟有田宁肯握着地皮保值,也不肯疯狂地去筹资贷款建楼宇。
而在新加坡的投资则显得很顺利,并且企业在当地得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以纺织、服装为主的孟氏产业逐渐向新加坡分流拓展。随之进行的便是置房,作为一个避风港,孟有田在新加坡购买了一栋住宅,随时可以搬去暂住。同时,这种离港也将成为长城实业隐秘扩张的烟幕弹,会在动荡时期使人心更加不稳。
“股票都出手,现在赚得不少了,别再捂着了。”孟有田率先提醒着家人和朋友,这几年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红火,收益已经相当可观,而要开始并购或控股,显然还为时过早。
“把存款从中小银行提出来,别贪图那点利息,存进汇丰,要是发钞银行都顶不住,那还成什么话。”孟有田第二个提醒也很快就来。
当时,香港各大小银行为争夺公众存款正展开激烈的利率战,以汇丰银行为首的几家英资银行也相继参战,以向其他银行表明: 不加控制的竞争是徒劳无益的。利率战达到高潮时,据报道有的小银行甚至将利率提高到10%以上。
一旦发生挤提风潮,必将有一批中小银行倒闭或破产,甚至会有一批厂况企业受到影响。对于深深地陷入对房地产的贷款和投资中的中小银行,现在恐怕已经难以改变最终的结局。
当时市面上已流传着关于明德银号发生资金困难的谣言,并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大多数都认为是竞争对手故意散布诋毁。几个月后,正值 六五年一月中旬农历春节前夕,按通常情况市场对货币的季节性需求增加,银行的银根开始紧张,压垮骆驼的稻草也出现了。
导火索是明德发出的总值七百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到拒付,接着,若干较大客户拿支票到中区明德银号总行兑现,该行没有足够现款支付。消息传出,大小客户纷纷涌至,当天下午,香港票据交换所宣布停止该银号的票据交换。第二天清早,明德银号总行门前挤满提款的人群。随后,香港政府银行监理专员宣布根据银行业条例第13条,接管明德银号。
明德银号挤提风潮掀起了六五年银行危机的第一波,更大的危机接踵而来,冒进有余而稳健不足的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成为挤提风潮的第二个目标。在挤提的汹涌人流下,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总行及二十四间分行宣告停业。
有关本地华资银行资金困难的谣言四起,犹如一把野火烧遍整个市场。惊恐万状的存户开始大量提取存款,挤提风潮迅速蔓延到恒生、广安、道亨、永隆等银行。中区的交通严重堵塞,不得不召警察前来维持秩序。甚至在银行营业时间结束以后,排队提款的人龙也拒绝散去。
恐慌在持续 挤提风潮蔓延到远东银行,并波及澳门。由于担心局势正在失控,汇丰两次发表声明,保证对永隆银行、远东银行的无限量支持。香港政府出版宪报号外,颁布紧急法令: 宣布英镑为法定货币,政府将从伦敦空运大批英镑纸币来港以应付货币的不足。接着,港府财政司郭伯伟、汇丰银行总经理桑达士、渣打银行经理纪礼咸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强调香港各银行有充足资金,以安定人心
在香港政府及银行体系采取连串措施之后,挤提风潮暂告平息。不过,市场的平静却只是暂时的。
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仍然受到谣言的困扰。有不少毫无根据的流言对恒生银行进行恶意攻击,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报纸也刊登对不指名的本地银行有损的新闻,恒生被广泛地认为是其中之一。期间,部分大客户陆续悄悄地取消账户。四月初,挤提风潮再起,这次首当其冲的就是恒生银行。
尽管汇丰银行再三透过传播媒介公开声明支持恒生银行,并委派职员驻守恒生总行大堂,以证明有足够的现金供应。虽然恒生银行多次向存户保证,但情况仍每况愈下。四月五日,恒生银行在一天之内失去八千万元存款,到4月上旬总共失去两亿港元。恒生的存款一点一滴地被抽光,若然这样继续下去,银行便无法偿还债项,甚至达到破产的边缘。
其实,香港银行界的弊病早在一九六二年廖创兴挤提风暴后便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当时,英伦银行高级职员汤姆金斯访港,研究修订银行条例问题,并向港府提交《关于香港银行制度的报告及重订银行条例的建议》。
该报告认为,香港银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银行数目太多,市场有限,使得争取存款成为十分激烈的竞争,这部分反映在以高息吸引存款和大量开设分行方面;部分银行对地产和股票过度贷款及投资,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陷得过深;家族性银行往往将银行业务和董事们的家族企业结合在一起,影响了银行存款的安全性。
当然,若然能够在地产及股票市场作出成功的投资,收获仍然是十分可观的;而且也有不少银行是依靠地产买卖的盈利,才建立了现在的成就。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健全的银行体制,事实证明不少银行因未能遵守“借贷平衡”的原则,产生运作上的困难也就不奇怪了。
可惜,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红火的时候,这种冷静的分析和判断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了。
幸好长城实业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开拓一直禀持着稳健的方针,未售和在建楼盘一直控制在固定的数量上,一旦市道转坏,不会积压大量的资金。地皮虽然在短期内有涨有跌,但总体趋势却是向上的,孟有田宁肯握着地皮保值,也不肯疯狂地去筹资贷款建楼宇。
而在新加坡的投资则显得很顺利,并且企业在当地得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以纺织、服装为主的孟氏产业逐渐向新加坡分流拓展。随之进行的便是置房,作为一个避风港,孟有田在新加坡购买了一栋住宅,随时可以搬去暂住。同时,这种离港也将成为长城实业隐秘扩张的烟幕弹,会在动荡时期使人心更加不稳。
“股票都出手,现在赚得不少了,别再捂着了。”孟有田率先提醒着家人和朋友,这几年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红火,收益已经相当可观,而要开始并购或控股,显然还为时过早。
“把存款从中小银行提出来,别贪图那点利息,存进汇丰,要是发钞银行都顶不住,那还成什么话。”孟有田第二个提醒也很快就来。
当时,香港各大小银行为争夺公众存款正展开激烈的利率战,以汇丰银行为首的几家英资银行也相继参战,以向其他银行表明: 不加控制的竞争是徒劳无益的。利率战达到高潮时,据报道有的小银行甚至将利率提高到10%以上。
一旦发生挤提风潮,必将有一批中小银行倒闭或破产,甚至会有一批厂况企业受到影响。对于深深地陷入对房地产的贷款和投资中的中小银行,现在恐怕已经难以改变最终的结局。
当时市面上已流传着关于明德银号发生资金困难的谣言,并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大多数都认为是竞争对手故意散布诋毁。几个月后,正值 六五年一月中旬农历春节前夕,按通常情况市场对货币的季节性需求增加,银行的银根开始紧张,压垮骆驼的稻草也出现了。
导火索是明德发出的总值七百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到拒付,接着,若干较大客户拿支票到中区明德银号总行兑现,该行没有足够现款支付。消息传出,大小客户纷纷涌至,当天下午,香港票据交换所宣布停止该银号的票据交换。第二天清早,明德银号总行门前挤满提款的人群。随后,香港政府银行监理专员宣布根据银行业条例第13条,接管明德银号。
明德银号挤提风潮掀起了六五年银行危机的第一波,更大的危机接踵而来,冒进有余而稳健不足的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成为挤提风潮的第二个目标。在挤提的汹涌人流下,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总行及二十四间分行宣告停业。
有关本地华资银行资金困难的谣言四起,犹如一把野火烧遍整个市场。惊恐万状的存户开始大量提取存款,挤提风潮迅速蔓延到恒生、广安、道亨、永隆等银行。中区的交通严重堵塞,不得不召警察前来维持秩序。甚至在银行营业时间结束以后,排队提款的人龙也拒绝散去。
恐慌在持续 挤提风潮蔓延到远东银行,并波及澳门。由于担心局势正在失控,汇丰两次发表声明,保证对永隆银行、远东银行的无限量支持。香港政府出版宪报号外,颁布紧急法令: 宣布英镑为法定货币,政府将从伦敦空运大批英镑纸币来港以应付货币的不足。接着,港府财政司郭伯伟、汇丰银行总经理桑达士、渣打银行经理纪礼咸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强调香港各银行有充足资金,以安定人心
在香港政府及银行体系采取连串措施之后,挤提风潮暂告平息。不过,市场的平静却只是暂时的。
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仍然受到谣言的困扰。有不少毫无根据的流言对恒生银行进行恶意攻击,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报纸也刊登对不指名的本地银行有损的新闻,恒生被广泛地认为是其中之一。期间,部分大客户陆续悄悄地取消账户。四月初,挤提风潮再起,这次首当其冲的就是恒生银行。
尽管汇丰银行再三透过传播媒介公开声明支持恒生银行,并委派职员驻守恒生总行大堂,以证明有足够的现金供应。虽然恒生银行多次向存户保证,但情况仍每况愈下。四月五日,恒生银行在一天之内失去八千万元存款,到4月上旬总共失去两亿港元。恒生的存款一点一滴地被抽光,若然这样继续下去,银行便无法偿还债项,甚至达到破产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