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时候,那个时候陈殊从英国去美国,换了地址,即便是寄过去,也是收不到的。
照片上的男孩儿,一双眼睛又大又分明,穿着西装马甲,背着手,神情有些怏怏的,陈殊笑:“随他父亲,照相一个笑脸都没有。”
冯太太点头:“是,都说他像李参谋呢。小宝现在在南京,老太太照顾着。李参谋去了江西,报纸上说是剿匪去了。现在你回来了,去瞧瞧小宝吧。”
陈殊点点头:“我会去的,您不要操心这些了,我心里有数的。”
冯太太道:“那就好,那就好!”
只是说是要去,事情却忙得抽不开身,陈殊在海外有一些投资,只是美国政府对于华人资金管控甚严,大笔资金要转过几道弯,才能通过花旗银行划过来。
陈殊回忆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似乎全国都沦陷了,上海以至于浙江肯定都不能作为药厂的选址,只能往内陆方向去寻找。
其实最好的地址是重庆,在陈殊的记忆里,这个城市直到最后也没有被日军侵占的。只是这个时候的四川,基础建设很不好,连铁路也没有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陈殊最后把药厂的地址,定在湖南长沙。
杜均拿着文件交给陈殊,叫佣人倒杯热茶:“真是的,这上海的冬天什么时候这么冻人了?”
陈殊问:“如何了?”
杜均道:“成了,只怕远东的花旗银行都没见过这么大笔款子呢,行长亲自出来接待的,又把艾德的信拿出来,还不得好好侍候着。”
又感叹:“银行行长听说我们要成立一家公司,又亲自带了我们去工商局,不过一个下午就全办好了。你是没看见工商局局长那副谄媚的样子,我看着就来气,真是一副奴才样儿。”
陈殊把文件翻了翻:“你现在是美国人了,他们不得好好侍候吗?”在美国的时候,中国人做生意,在法律条文上颇多限制,于是花了些功夫,杜均索性加入了美国国籍,也好方便做事。
杜均这几年跟着陈殊欧洲走了个遍,很涨了些见识,越发瞧不上这些崇洋媚外的人:“嗨,这些人,洋人打进来,第一个卖国,没有好说的。我刚刚回来的时候,街面上很有一些日本浪人,当街开枪。那些警察反而不敢管,真是气死个人。”
陈殊见怪不怪,道:“我们从美国预定的机械,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到,你在这里接应,同他们联系。至于选址的事情,我亲自去长沙办。”
杜均不理解:“陈小姐,何必去长沙,机械运过去也不容易。倒不如直接设在上海,这里各国都有使馆,那些买办也能少打些主意。”
陈殊也不解释,只道:“我自有我的道理。”陈殊决定的事情,杜均只有听命的份儿,他点点头:“好!”
国内的人情往来,项先生是无比清楚的,他收拾了行李同陈殊一起去。
只是到了南京的时候,陈殊带着四元下了火车:“项先生,您先去长沙,我有点儿私事要办,过两天再去同您汇合。”
陈殊站在李家老宅门前,颇为踌躇,还是里面的一位佣人,见陈殊站在那里久了,走出来问:“不知小姐有什么事?”陈殊只来过这里一次,还是匆匆一回,这里的佣人不认得她,也是常事。
陈殊只好开口:“想拜访贵府的老太太!”说是来拜访,却没有拜帖,也不自报家门。那佣人笑:“真是抱歉,老太太不在府里。”
陈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一个佣人拦在外面,可是她又不好说自己是李家原先的三少奶奶吧!
两个人正在门口的石狮子处说话,那边开过来一辆黑色轿车,司机按了一声喇叭。那佣人便客气道:“您往这边儿站一点,当心车子刮着您。”
车子上下来三个人,一个小男孩儿四、五岁的样子,手上拿着一串糖葫芦,恭恭敬敬向一位女郎道谢:“沈姨,谢谢您送我糖葫芦了。”
陈殊一眼便认了出来,沈幼仪,她笑着摸摸那孩子的头:“不谢,你高兴就好。等下次中央音乐团表演的时候,我再带你去,好吗?”
徐妈拿了围巾给那孩子围上:“小少爷,着凉了又得去医院了,您手上的针眼可还没有消呢?”
她抬起头,一眼就瞧见了陈殊,她眼神有些不好了,走进些,才敢出声:“三少奶奶,三少奶奶,真的是你,你回来了?”
陈殊同她笑:“徐妈,你都有白头发了!”
徐妈有些哽咽:“三少奶奶还跟以前一样年轻,就是怎么把头发剪短了。那个时候您在北平住院,大夫怎么说,您也不肯把头发剪掉的。邓院长老是背着您,同我抱怨,说您自己也是大夫,还这么顽固,不肯剪头发。”
她一激动起来,说话就滔滔不绝,陈殊也不打断她,只微微笑着,最后道:“这几年,麻烦您了!”
徐妈抹抹泪,唤小宝过来:“小少爷,您快过来。”
那个男孩子一双眼睛乌溜溜打转,只是不进反退:“徐嬷嬷,祖父还等着我去练字呢,我要进去了。”说罢,便头也不回,跑进府里去了。
徐妈抱歉:“三少奶奶,小少爷还小,您别怪他。”
陈殊摇头:“本来就是我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他怪我也是应当。你进去看着他吧,免得摔了。”
沈幼仪款款走过来,问好:“陈小姐,好久不见了!”
--
照片上的男孩儿,一双眼睛又大又分明,穿着西装马甲,背着手,神情有些怏怏的,陈殊笑:“随他父亲,照相一个笑脸都没有。”
冯太太点头:“是,都说他像李参谋呢。小宝现在在南京,老太太照顾着。李参谋去了江西,报纸上说是剿匪去了。现在你回来了,去瞧瞧小宝吧。”
陈殊点点头:“我会去的,您不要操心这些了,我心里有数的。”
冯太太道:“那就好,那就好!”
只是说是要去,事情却忙得抽不开身,陈殊在海外有一些投资,只是美国政府对于华人资金管控甚严,大笔资金要转过几道弯,才能通过花旗银行划过来。
陈殊回忆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似乎全国都沦陷了,上海以至于浙江肯定都不能作为药厂的选址,只能往内陆方向去寻找。
其实最好的地址是重庆,在陈殊的记忆里,这个城市直到最后也没有被日军侵占的。只是这个时候的四川,基础建设很不好,连铁路也没有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陈殊最后把药厂的地址,定在湖南长沙。
杜均拿着文件交给陈殊,叫佣人倒杯热茶:“真是的,这上海的冬天什么时候这么冻人了?”
陈殊问:“如何了?”
杜均道:“成了,只怕远东的花旗银行都没见过这么大笔款子呢,行长亲自出来接待的,又把艾德的信拿出来,还不得好好侍候着。”
又感叹:“银行行长听说我们要成立一家公司,又亲自带了我们去工商局,不过一个下午就全办好了。你是没看见工商局局长那副谄媚的样子,我看着就来气,真是一副奴才样儿。”
陈殊把文件翻了翻:“你现在是美国人了,他们不得好好侍候吗?”在美国的时候,中国人做生意,在法律条文上颇多限制,于是花了些功夫,杜均索性加入了美国国籍,也好方便做事。
杜均这几年跟着陈殊欧洲走了个遍,很涨了些见识,越发瞧不上这些崇洋媚外的人:“嗨,这些人,洋人打进来,第一个卖国,没有好说的。我刚刚回来的时候,街面上很有一些日本浪人,当街开枪。那些警察反而不敢管,真是气死个人。”
陈殊见怪不怪,道:“我们从美国预定的机械,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到,你在这里接应,同他们联系。至于选址的事情,我亲自去长沙办。”
杜均不理解:“陈小姐,何必去长沙,机械运过去也不容易。倒不如直接设在上海,这里各国都有使馆,那些买办也能少打些主意。”
陈殊也不解释,只道:“我自有我的道理。”陈殊决定的事情,杜均只有听命的份儿,他点点头:“好!”
国内的人情往来,项先生是无比清楚的,他收拾了行李同陈殊一起去。
只是到了南京的时候,陈殊带着四元下了火车:“项先生,您先去长沙,我有点儿私事要办,过两天再去同您汇合。”
陈殊站在李家老宅门前,颇为踌躇,还是里面的一位佣人,见陈殊站在那里久了,走出来问:“不知小姐有什么事?”陈殊只来过这里一次,还是匆匆一回,这里的佣人不认得她,也是常事。
陈殊只好开口:“想拜访贵府的老太太!”说是来拜访,却没有拜帖,也不自报家门。那佣人笑:“真是抱歉,老太太不在府里。”
陈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一个佣人拦在外面,可是她又不好说自己是李家原先的三少奶奶吧!
两个人正在门口的石狮子处说话,那边开过来一辆黑色轿车,司机按了一声喇叭。那佣人便客气道:“您往这边儿站一点,当心车子刮着您。”
车子上下来三个人,一个小男孩儿四、五岁的样子,手上拿着一串糖葫芦,恭恭敬敬向一位女郎道谢:“沈姨,谢谢您送我糖葫芦了。”
陈殊一眼便认了出来,沈幼仪,她笑着摸摸那孩子的头:“不谢,你高兴就好。等下次中央音乐团表演的时候,我再带你去,好吗?”
徐妈拿了围巾给那孩子围上:“小少爷,着凉了又得去医院了,您手上的针眼可还没有消呢?”
她抬起头,一眼就瞧见了陈殊,她眼神有些不好了,走进些,才敢出声:“三少奶奶,三少奶奶,真的是你,你回来了?”
陈殊同她笑:“徐妈,你都有白头发了!”
徐妈有些哽咽:“三少奶奶还跟以前一样年轻,就是怎么把头发剪短了。那个时候您在北平住院,大夫怎么说,您也不肯把头发剪掉的。邓院长老是背着您,同我抱怨,说您自己也是大夫,还这么顽固,不肯剪头发。”
她一激动起来,说话就滔滔不绝,陈殊也不打断她,只微微笑着,最后道:“这几年,麻烦您了!”
徐妈抹抹泪,唤小宝过来:“小少爷,您快过来。”
那个男孩子一双眼睛乌溜溜打转,只是不进反退:“徐嬷嬷,祖父还等着我去练字呢,我要进去了。”说罢,便头也不回,跑进府里去了。
徐妈抱歉:“三少奶奶,小少爷还小,您别怪他。”
陈殊摇头:“本来就是我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他怪我也是应当。你进去看着他吧,免得摔了。”
沈幼仪款款走过来,问好:“陈小姐,好久不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