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封的爵位也是有区别的,如王越,王卓,李子雄和洪承畴四人所封的爵位都是世袭罔替,余者皆为流爵,均非世袭。
不过能被封爵,已经是意外之喜,尤其是吴三桂,这个伯爵完全是捡来的,毕竟松锦之战他就是跟在天策军后面捡漏而已。
封赏仪式结束后,崇祯皇帝下令摆宴,以示祝贺。
皇家的宴席按说极尽奢华,但是崇祯皇帝节俭惯了,山珍海味什么的,想也别想。不过这几年崇祯的內帑宽裕了些,这宴席的规格比前几年还是强不少,但是在别人眼里依然粗陋。
看到粗糙的饭菜,辽镇诸人很是惊讶于崇祯的节俭。
场中气氛还是轻松的,崇祯帝含着笑,说了一些劝勉的话,众新晋勋贵都是应和,只有一些文官们的脸色不怎么好看,笑的很是勉强。
眼前一色,至少都是伯爵身份,依礼制,一品大员见了他们都要行拜礼,各人抛开阁员身份职位,尊贵皆是不如,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辽镇诸人最关心的是辽饷是否还会继续,这次进京祖大寿、吴三桂就是来探口风的,这可是关系到关宁军兴亡的大事,虽然朝中有人露了口风,辽饷不会停,但是他们依然心情忐忑。
辽饷,内中牵扯的利益团体太多了,一个个强悍的利益集团,便若晋商与东林党那般存在,想动这内中利益的,一个个怎么死都不知道。放眼内阁诸公,又有谁没有从辽饷中得到好处?只是多与寡的问题罢了。
崇祯心知肚明这点,也无力应对,所以,他在宴中谈起辽饷供应,依然承诺不会中断,给辽镇诸人吃了个定心丸。
王越和天策军诸人在进宫前都是吃饱了零食而来的,所以他们对食物和酒水都是浅尝即止,这是政治部部长黄博和军事调查局局长谷秀全再三强调的安全防范措施,王越也尊重他们的安排。
不过,有当年的前车之鉴和天策军及城现在的规模,朝廷应该不会在这样重要的庆典上犯傻。
无论如何天策军都是灭清的首要功臣,如果发生不忍言之事,这比岳飞的风波亭惨案还要让人唾骂。从崇祯的为人看,应该不会比宋高宗愚蠢。
必要的防范措施还是要有的,今天阅兵的目的也是一种提醒作用。
天策军方面属于例行防范,而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考虑,朝中的大臣们无论喜欢不喜欢王越,也都没有出过这方面的主意。
薛国观等人的例子在那里摆着呢,当年天策军才几千人,地只有一城,仍然摆不平。现在的天策军包括治安军已经接近二十万人,那就更摆不平了,一切都要以实力说话,阴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王爱卿,中原匪患烈火烹燃,如今辽东已靖,天策军如果能腾出手来,可否自辽东调一部人马回来,应对中原乱局?”崇祯终于问出了今天最关心的话题。
王越看了看祖大寿和吴三桂等人,之后拱手对崇祯道:“启禀皇上,平灭中原匪患,天策军义不容辞。可是辽东刚刚收复,诸事繁杂,前几天远在黑龙江的天策军第四师,与北方的罗刹国哥萨克远征军发生交战,这表明我朝的北疆并不平静。”
蓟辽地区的关宁军和秦军兵力超过十万人,而且都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满清已经不复存在,这些军队不用却动用天策军,朝廷的用意不言自明。
“前线战况如何?”崇祯惊讶道:“难道罗刹国欲趁辽东新复,有窥视之意?
对于俄国,大明的了解有限,长久以来,因为蒙古诸部和满清的隔离,大明没有和俄国有过直接的接触。但是欧洲人的频繁造访,大明对俄国也不是一无所知。
王越道:“我军已全歼了哥萨克远征军,通过审讯俘虏,是罗刹人到我境内打谷草发生的军事冲突,据我天策军参谋部分析,不排除罗刹国再次出兵我境内展开报复。所以天策军短期内还无法南下,不过臣会争取在明年出兵中原剿匪。”
“天策军乃天下强军,相信罗刹人必然有来无回,那朕就静候佳音了。”崇祯从汤若望等人那里知道,俄国的国力并不弱。而辽东事务千头万绪,边境又不平静,王越的顾虑崇祯可以理解。
王越所说的有真有假,哥萨克远征军入侵确有其事,但是俄国现在在远东的势力相当薄弱,哥萨克们对付土著部落还行,在天策军面前完全不够看。
主要是辽东刚刚到手,消化是需要时间的。天策军南下剿匪,现在的时机也不成熟。
中原匪患的根源是粮食,解决了粮食问题,匪患才会根绝,不会再有反复。管理委员会要建设辽东,就要大量移民,同样需要海量的粮食。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不屈不挠的造反事业,不能说一无是处。
流寇们纵横数省,与官兵反复拉锯,造成了更多的流民,摧毁了这些地区传统宗族势力。将来无论是获得大量的移民人口,还是建立新的秩序,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天策军不但按兵不动,还通过渠道向农民军出售武器。天策军通过数年来的无数战争,缴获了海量的冷兵器,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什么锁子甲、钢刀、矛头之类的,无论是农民军还是官军,通通挥泪大甩卖,清仓处理,回笼了大量银子。
崇祯不是不想动用关宁军,除了朝廷里警惕天策军的声音外,关宁军还是典型的老爷兵,关宁军出动是需要大笔的开拔费的。
历史上,明亡前夕,崇祯含泪向朝臣募捐的就是关宁军的开拔费,由此可见关宁军有多难请。
天策军就不一样了,天策军这些年没有向朝廷要过一文钱,就解决了大明朝的许多危机,现在连满清都干掉了,如此算来真是为朝廷省下了大笔经费,所以不请天策军请谁?
不过能被封爵,已经是意外之喜,尤其是吴三桂,这个伯爵完全是捡来的,毕竟松锦之战他就是跟在天策军后面捡漏而已。
封赏仪式结束后,崇祯皇帝下令摆宴,以示祝贺。
皇家的宴席按说极尽奢华,但是崇祯皇帝节俭惯了,山珍海味什么的,想也别想。不过这几年崇祯的內帑宽裕了些,这宴席的规格比前几年还是强不少,但是在别人眼里依然粗陋。
看到粗糙的饭菜,辽镇诸人很是惊讶于崇祯的节俭。
场中气氛还是轻松的,崇祯帝含着笑,说了一些劝勉的话,众新晋勋贵都是应和,只有一些文官们的脸色不怎么好看,笑的很是勉强。
眼前一色,至少都是伯爵身份,依礼制,一品大员见了他们都要行拜礼,各人抛开阁员身份职位,尊贵皆是不如,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辽镇诸人最关心的是辽饷是否还会继续,这次进京祖大寿、吴三桂就是来探口风的,这可是关系到关宁军兴亡的大事,虽然朝中有人露了口风,辽饷不会停,但是他们依然心情忐忑。
辽饷,内中牵扯的利益团体太多了,一个个强悍的利益集团,便若晋商与东林党那般存在,想动这内中利益的,一个个怎么死都不知道。放眼内阁诸公,又有谁没有从辽饷中得到好处?只是多与寡的问题罢了。
崇祯心知肚明这点,也无力应对,所以,他在宴中谈起辽饷供应,依然承诺不会中断,给辽镇诸人吃了个定心丸。
王越和天策军诸人在进宫前都是吃饱了零食而来的,所以他们对食物和酒水都是浅尝即止,这是政治部部长黄博和军事调查局局长谷秀全再三强调的安全防范措施,王越也尊重他们的安排。
不过,有当年的前车之鉴和天策军及城现在的规模,朝廷应该不会在这样重要的庆典上犯傻。
无论如何天策军都是灭清的首要功臣,如果发生不忍言之事,这比岳飞的风波亭惨案还要让人唾骂。从崇祯的为人看,应该不会比宋高宗愚蠢。
必要的防范措施还是要有的,今天阅兵的目的也是一种提醒作用。
天策军方面属于例行防范,而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考虑,朝中的大臣们无论喜欢不喜欢王越,也都没有出过这方面的主意。
薛国观等人的例子在那里摆着呢,当年天策军才几千人,地只有一城,仍然摆不平。现在的天策军包括治安军已经接近二十万人,那就更摆不平了,一切都要以实力说话,阴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王爱卿,中原匪患烈火烹燃,如今辽东已靖,天策军如果能腾出手来,可否自辽东调一部人马回来,应对中原乱局?”崇祯终于问出了今天最关心的话题。
王越看了看祖大寿和吴三桂等人,之后拱手对崇祯道:“启禀皇上,平灭中原匪患,天策军义不容辞。可是辽东刚刚收复,诸事繁杂,前几天远在黑龙江的天策军第四师,与北方的罗刹国哥萨克远征军发生交战,这表明我朝的北疆并不平静。”
蓟辽地区的关宁军和秦军兵力超过十万人,而且都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满清已经不复存在,这些军队不用却动用天策军,朝廷的用意不言自明。
“前线战况如何?”崇祯惊讶道:“难道罗刹国欲趁辽东新复,有窥视之意?
对于俄国,大明的了解有限,长久以来,因为蒙古诸部和满清的隔离,大明没有和俄国有过直接的接触。但是欧洲人的频繁造访,大明对俄国也不是一无所知。
王越道:“我军已全歼了哥萨克远征军,通过审讯俘虏,是罗刹人到我境内打谷草发生的军事冲突,据我天策军参谋部分析,不排除罗刹国再次出兵我境内展开报复。所以天策军短期内还无法南下,不过臣会争取在明年出兵中原剿匪。”
“天策军乃天下强军,相信罗刹人必然有来无回,那朕就静候佳音了。”崇祯从汤若望等人那里知道,俄国的国力并不弱。而辽东事务千头万绪,边境又不平静,王越的顾虑崇祯可以理解。
王越所说的有真有假,哥萨克远征军入侵确有其事,但是俄国现在在远东的势力相当薄弱,哥萨克们对付土著部落还行,在天策军面前完全不够看。
主要是辽东刚刚到手,消化是需要时间的。天策军南下剿匪,现在的时机也不成熟。
中原匪患的根源是粮食,解决了粮食问题,匪患才会根绝,不会再有反复。管理委员会要建设辽东,就要大量移民,同样需要海量的粮食。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不屈不挠的造反事业,不能说一无是处。
流寇们纵横数省,与官兵反复拉锯,造成了更多的流民,摧毁了这些地区传统宗族势力。将来无论是获得大量的移民人口,还是建立新的秩序,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天策军不但按兵不动,还通过渠道向农民军出售武器。天策军通过数年来的无数战争,缴获了海量的冷兵器,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什么锁子甲、钢刀、矛头之类的,无论是农民军还是官军,通通挥泪大甩卖,清仓处理,回笼了大量银子。
崇祯不是不想动用关宁军,除了朝廷里警惕天策军的声音外,关宁军还是典型的老爷兵,关宁军出动是需要大笔的开拔费的。
历史上,明亡前夕,崇祯含泪向朝臣募捐的就是关宁军的开拔费,由此可见关宁军有多难请。
天策军就不一样了,天策军这些年没有向朝廷要过一文钱,就解决了大明朝的许多危机,现在连满清都干掉了,如此算来真是为朝廷省下了大笔经费,所以不请天策军请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