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宝璁正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自然配合着恭敬坐下。
两人先是聊了一些日常事务,然后又互相吹捧一番,直到喝了快两壶的酒,兵部尚书才红着大脸,乐呵呵地拍着宝璁的肩膀道:“你们两兄弟,运气可真好啊!你知不知道,你兄弟宝玉在科考之时,有人将他的试卷换成白卷,让他落榜?”
宝璁大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何人如此大胆,竟然敢在科举上动手脚!”
虽然从前在电视剧和小说中看过许多这样的情节,但宝璁自己经历过科考,知道从对考生的检查,和对考官的监督,都十分严格。考试之后,试卷更是严密封存运送,而考官批改试卷也是被关在屋里不准出来。每一个环节都有侍卫在旁监视。
若是这样,还有人能在科举上动手脚,那这人得多有权势?
兵部尚书却不说是什么人,只笑眯眯道:“运气好啊!那人换试卷时,正被王进王考官发现,所以当时就将试卷换回去了。你说巧不巧,后来拆封一看,正是你兄弟的名儿!幸好换回来了,不然你家这个状元可就没了!”
运气好?宝璁并不这么觉得。
换白卷的是谁,还不知道,但这个把试卷换回来的王进,是皇后娘家的表弟。怎么这么巧?正好是皇后的表弟发现了阻止了这件事?
只是兵部尚书这么说,宝璁自然也是连连附和:“哎呀,这可真是我祖上冒青烟,祖宗庇护啊!多亏了王大人,改日我与兄长一定登门拜谢!”
兵部尚书却摇手道:“不用这么见外,这只是王大人举手之劳,他为人低调,并不希望你们因此上门拜谢。况且皇后娘娘非常赏识你们两兄弟,王进保住了你兄长的状元之位,皇后娘娘也十分欣慰啊!”
这番言辞,兵部尚书替皇后示好,想拉拢他们的意味已经十分明显。
如今陈妃生了一个儿子,而皇后膝下只有公主,她着急也理所应当。只是元春生的也是女儿,皇后拉拢他们兄弟,也没法与陈妃相争吧?
宝璁正想不通这事呢,没过几日,后宫就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陈妃晋升为贵妃,二是皇后收养了八岁的皇长子为嫡子。
皇长子的母妃常年卧病,去年年底刚病死了,你说这巧不巧?
一切线索归拢,宝璁明白了,现在皇后与陈妃斗得激烈,又各有皇子傍身,于是开始拉拢朝臣的支持。
这两孩子都还小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为皇位争宠了!
难道昭帝是要不行了?
宝璁回想最近昭帝的脸色,看着还挺精神,也没听说生什么大病,只是有个道士经常炼丹给他吃,颇有一副要长生不老的架势。
当然了,宝璁绝对相信,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昭帝再多乱吃几年丹药,早逝更有可能。
又想到科举中,宝玉的试卷差点被换成白卷一事。科举选拔人才是国之重事,可这样的国家大事,竟有人可以在其中做手脚,这个朝廷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难道已经腐烂了?
宝璁忍不住想自己参加的那场科举,应该没有人在其中动手脚吧?
不过想也没用,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官场朝廷真是浑水黑,宝璁一个手艺人,深觉自己不是走朝政路线的人才,还是一辈子老老实实蹲在小课堂上教别人画地图比较安全。
只是宝玉,似乎已经被卷入了朝堂斗争......从大朝会上,众人为宝玉是否授职翰林院庶吉士一事吵得乱七八糟就能看出来了。
他们哪里是在吵宝玉的职位,更可能是拿着这件事,来打压敌对一方的气势才是!
宝璁想得头疼,只嘱咐宝玉在翰林院好好干活,不要拉帮结派的,更不要与朝中大臣过多接触。宝玉却闷闷道:“翰林院没有拉帮结派的事儿!大家都很友好,经常在一起喝喝茶讨论学问什么的。榜眼和探花都挺有文采的,就是人长得一般。”
顿了顿又道:“我也不与其他人相交,只是偶尔去北静王那里吃酒喝茶。”
他虽然日日上差,但其实对事务没什么大兴趣,尤其是同僚大部分都是老头,年轻点的也都长相一般般......还是云香好,人美又温柔,只是找了那么久,还是没有消息,也不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测......宝玉叹了口气,一脸忧伤。
十几岁时,宝玉就经常去北静王府中玩了,现在与当初依旧,宝璁不觉奇怪。只是说起翰林院,大家一团和气,还喝茶讨论学问什么的,他就觉得有点魔幻。
当初他去翰林院的时候,可没人对他笑眯眯的,上官还把最累最麻烦又最不起眼的活都分派给他。要不是他没有出头争胜的心,恐怕不是在翰林院中闹起来了,就是到处巴结人,勾搭上高官调换部门了。
宝璁暗道:难不成大家是看碟下菜,对待状元比传胪更亲热和气?还是说因为那块玉,所以大家对宝玉分外和气?
宝玉脖子上的玉闪着柔白光泽,在宝璁眼里,明明十分耀眼,却一点都不刺眼。上面悬浮着一堆小字,什么健康加成,运气加成,神智加成,亲和力加成......瞧得宝璁十分羡慕。
若他借来戴一戴,不知道会不会运气变好?
当然了,宝璁也只是想想,不会真那么做。要是宝玉失了玉,变成个天真儿童,可没办法去翰林院上差。要出大事的!
--
两人先是聊了一些日常事务,然后又互相吹捧一番,直到喝了快两壶的酒,兵部尚书才红着大脸,乐呵呵地拍着宝璁的肩膀道:“你们两兄弟,运气可真好啊!你知不知道,你兄弟宝玉在科考之时,有人将他的试卷换成白卷,让他落榜?”
宝璁大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何人如此大胆,竟然敢在科举上动手脚!”
虽然从前在电视剧和小说中看过许多这样的情节,但宝璁自己经历过科考,知道从对考生的检查,和对考官的监督,都十分严格。考试之后,试卷更是严密封存运送,而考官批改试卷也是被关在屋里不准出来。每一个环节都有侍卫在旁监视。
若是这样,还有人能在科举上动手脚,那这人得多有权势?
兵部尚书却不说是什么人,只笑眯眯道:“运气好啊!那人换试卷时,正被王进王考官发现,所以当时就将试卷换回去了。你说巧不巧,后来拆封一看,正是你兄弟的名儿!幸好换回来了,不然你家这个状元可就没了!”
运气好?宝璁并不这么觉得。
换白卷的是谁,还不知道,但这个把试卷换回来的王进,是皇后娘家的表弟。怎么这么巧?正好是皇后的表弟发现了阻止了这件事?
只是兵部尚书这么说,宝璁自然也是连连附和:“哎呀,这可真是我祖上冒青烟,祖宗庇护啊!多亏了王大人,改日我与兄长一定登门拜谢!”
兵部尚书却摇手道:“不用这么见外,这只是王大人举手之劳,他为人低调,并不希望你们因此上门拜谢。况且皇后娘娘非常赏识你们两兄弟,王进保住了你兄长的状元之位,皇后娘娘也十分欣慰啊!”
这番言辞,兵部尚书替皇后示好,想拉拢他们的意味已经十分明显。
如今陈妃生了一个儿子,而皇后膝下只有公主,她着急也理所应当。只是元春生的也是女儿,皇后拉拢他们兄弟,也没法与陈妃相争吧?
宝璁正想不通这事呢,没过几日,后宫就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陈妃晋升为贵妃,二是皇后收养了八岁的皇长子为嫡子。
皇长子的母妃常年卧病,去年年底刚病死了,你说这巧不巧?
一切线索归拢,宝璁明白了,现在皇后与陈妃斗得激烈,又各有皇子傍身,于是开始拉拢朝臣的支持。
这两孩子都还小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为皇位争宠了!
难道昭帝是要不行了?
宝璁回想最近昭帝的脸色,看着还挺精神,也没听说生什么大病,只是有个道士经常炼丹给他吃,颇有一副要长生不老的架势。
当然了,宝璁绝对相信,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昭帝再多乱吃几年丹药,早逝更有可能。
又想到科举中,宝玉的试卷差点被换成白卷一事。科举选拔人才是国之重事,可这样的国家大事,竟有人可以在其中做手脚,这个朝廷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难道已经腐烂了?
宝璁忍不住想自己参加的那场科举,应该没有人在其中动手脚吧?
不过想也没用,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官场朝廷真是浑水黑,宝璁一个手艺人,深觉自己不是走朝政路线的人才,还是一辈子老老实实蹲在小课堂上教别人画地图比较安全。
只是宝玉,似乎已经被卷入了朝堂斗争......从大朝会上,众人为宝玉是否授职翰林院庶吉士一事吵得乱七八糟就能看出来了。
他们哪里是在吵宝玉的职位,更可能是拿着这件事,来打压敌对一方的气势才是!
宝璁想得头疼,只嘱咐宝玉在翰林院好好干活,不要拉帮结派的,更不要与朝中大臣过多接触。宝玉却闷闷道:“翰林院没有拉帮结派的事儿!大家都很友好,经常在一起喝喝茶讨论学问什么的。榜眼和探花都挺有文采的,就是人长得一般。”
顿了顿又道:“我也不与其他人相交,只是偶尔去北静王那里吃酒喝茶。”
他虽然日日上差,但其实对事务没什么大兴趣,尤其是同僚大部分都是老头,年轻点的也都长相一般般......还是云香好,人美又温柔,只是找了那么久,还是没有消息,也不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测......宝玉叹了口气,一脸忧伤。
十几岁时,宝玉就经常去北静王府中玩了,现在与当初依旧,宝璁不觉奇怪。只是说起翰林院,大家一团和气,还喝茶讨论学问什么的,他就觉得有点魔幻。
当初他去翰林院的时候,可没人对他笑眯眯的,上官还把最累最麻烦又最不起眼的活都分派给他。要不是他没有出头争胜的心,恐怕不是在翰林院中闹起来了,就是到处巴结人,勾搭上高官调换部门了。
宝璁暗道:难不成大家是看碟下菜,对待状元比传胪更亲热和气?还是说因为那块玉,所以大家对宝玉分外和气?
宝玉脖子上的玉闪着柔白光泽,在宝璁眼里,明明十分耀眼,却一点都不刺眼。上面悬浮着一堆小字,什么健康加成,运气加成,神智加成,亲和力加成......瞧得宝璁十分羡慕。
若他借来戴一戴,不知道会不会运气变好?
当然了,宝璁也只是想想,不会真那么做。要是宝玉失了玉,变成个天真儿童,可没办法去翰林院上差。要出大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