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心中此时更加确定无疑, 崔源明显是针对谢舒而来, 但陶云实在想不明白, 自己那友人到底是哪里惹得堂堂尚书令如此大动干戈。
而且一想到,自己这一路上的行踪极有可能都被崔源所知,陶云心情无比烦闷起来。
其实陶云不知道的是, 这是误会了崔源。
崔源虽然之前对谢舒有所耳闻, 知道姜鸿收了一位关门弟子, 庆帝又对其青睐有加,因此印象深刻,但谢舒到底不曾入仕,只是一个还在奔波于科举途中的寒门子弟,绝不至于让这位尚书令如此费工夫。
而崔源之所以会关注谢舒,是因为月前,他发现三皇子派了手下的几名侍卫前往江南,因此格外留心。
崔源记得半年前,一名跟随在刘公公身边前去料理江南事务的大内侍卫无缘无故被革职处理,很快便人影全无,后来崔源发现,此人暗中为三皇子效命。
众所周知,这位三皇子是当今陛下最宠爱的儿子,从小便显出了过人的聪颖头脑,心机手段无一不全,可是聪明人难免有刚愎自用的毛病,三皇子亦如是。
而一个太有主见的君主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他们这些世家来说。
崔源心里清楚,当今陛下排除万难也要推行科举制的原因,便是要限制他们世家对朝政的影响力,面对庆帝的强势和野心,崔源不得不让步。
但相对的是,庆帝也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同样给出了他们相当的余地,毕竟世家和整个上层统治者都息息相关,庆帝的女儿嫁给了王家,庆帝的姑母是谢家的太夫人。
一直以来,两方都在努力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这场漫长的拉锯战里,世家手上的筹码不曾减少过太多。
不过,这样的战争实在太过让人疲倦,崔源并不希望下一任的帝王仍然如此,这位三皇子就并非是他们想要的“仁君”。
因此崔源虽然从来没有公开表态属意太子,但若是帝王有任何想要更改储君的想法,他们绝不会答应。
所以崔源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着几位皇子的动向,尤其是三皇子。
当得知三皇子的动作后,崔源立刻差人调查,发现三皇子想要对付的人正是谢舒。
这时崔源才知道原来谢舒和三皇子竟有一番恩怨,更巧合的是,谢舒脱身后还和陶云相遇,结伴同行来到了京城。
这谢舒能让贵为皇子的邵祯屡屡受挫,实在是有趣。
崔源怎么不对谢舒感到好奇,只是这里面的缘由,他自然不会向陶云解释。
而面对崔源未知的意图,陶云绝不肯多提自己的友人,只是三言两语简单说了两人相识的经过,末了,半真半假地感叹谢舒拒绝自己同住邀请的事情,同时也是暗示崔源,自己的友人并非是他们所想的那般。
崔源一直思量着事情,倒未曾注意到陶云的百转心思,闻言后却丝毫不意外。
这谢舒能够将表面功夫做得很好的三皇子得罪得如此之深,可见不是个懂得逢迎的。
这样有底线又有能力的人,是崔源为数不多喜欢的那类寒门,可惜偏偏是吕朔的师弟。
如果说崔源对三皇子是排斥,那么对吕朔完全是厌恶了。
这吕朔简直是一条疯狗,仗着有庆帝撑腰,简直是无法无天,贪得无厌,不过一把刀罢了,也不知道能张狂到几时。
崔源想到这里,深深吐出一口郁气,忽然又记起吕朔早就被“逐出师门”,想来和谢舒的关系绝不会好多少,但此事今后还需要确定几分才是。
总之,谢舒此人,崔源十分上心,毕竟科举已是不可更改的大势,以后选人的时候,不如选一个合用的好。
*
自从那日来到京城后,谢舒便闭门不出,不再露面,和在金陵大不相同。
毕竟谢舒知道自己已成为当今三皇子的肉中刺眼中钉,对方决计不会轻易罢休。
当日谢舒能够侥幸逃脱,是因为姜鸿提早就预料到邵祯会趁着他入京时对谢舒下手,姜鸿便托了一个名叫穆问的剑客保护他。
穆问武艺高强,曾是赫赫有名的游侠,因声名太大,受人连累入狱,姜鸿为他解了冤屈,穆问从此便许下诺言,要跟随在姜鸿身边,保护他性命安全。
然而见姜鸿不愿,穆问只好回了故地,后来得知姜鸿离京,他便立刻启程,护送姜鸿到了江南才返程。
这次姜鸿托他护送谢舒去京城,穆问毫无推辞之言,帮谢舒摆脱“水贼”后,便暗中跟随主仆二人,到了京城后,就住在这宅院中,并未立刻离开。
但穆问不是谢舒的下属,更非谢舒的随从,谢舒对他向来以礼相待,从不过问他的行踪,自然也不想麻烦对方,所以谢舒还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好,加上因行程耽搁了不少时日,离会试考试时间越来越近,谢舒无心费别的功夫,只想好好准备这会试。
这一天,张恩施和徐胜凯登门拜访,面露难色,说了这样一件事情。
两人走的水路,比谢舒早半个月就到了京城。
之前,他们在文社的时候便结交了不少举子,大家便合计一同包下客栈居住,谢舒到了京城和他们互通过地址后,就不再露面。
张恩施和徐胜凯虽然遗憾,但也并未强求,不过因为其他人都来自江南,即便不是金陵文社的人,也算是志同道合了。因此众人依旧延续的还是金陵的作风,有时会呼朋唤友去酒楼举办文会,大谈科举。
--
而且一想到,自己这一路上的行踪极有可能都被崔源所知,陶云心情无比烦闷起来。
其实陶云不知道的是, 这是误会了崔源。
崔源虽然之前对谢舒有所耳闻, 知道姜鸿收了一位关门弟子, 庆帝又对其青睐有加,因此印象深刻,但谢舒到底不曾入仕,只是一个还在奔波于科举途中的寒门子弟,绝不至于让这位尚书令如此费工夫。
而崔源之所以会关注谢舒,是因为月前,他发现三皇子派了手下的几名侍卫前往江南,因此格外留心。
崔源记得半年前,一名跟随在刘公公身边前去料理江南事务的大内侍卫无缘无故被革职处理,很快便人影全无,后来崔源发现,此人暗中为三皇子效命。
众所周知,这位三皇子是当今陛下最宠爱的儿子,从小便显出了过人的聪颖头脑,心机手段无一不全,可是聪明人难免有刚愎自用的毛病,三皇子亦如是。
而一个太有主见的君主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他们这些世家来说。
崔源心里清楚,当今陛下排除万难也要推行科举制的原因,便是要限制他们世家对朝政的影响力,面对庆帝的强势和野心,崔源不得不让步。
但相对的是,庆帝也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同样给出了他们相当的余地,毕竟世家和整个上层统治者都息息相关,庆帝的女儿嫁给了王家,庆帝的姑母是谢家的太夫人。
一直以来,两方都在努力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这场漫长的拉锯战里,世家手上的筹码不曾减少过太多。
不过,这样的战争实在太过让人疲倦,崔源并不希望下一任的帝王仍然如此,这位三皇子就并非是他们想要的“仁君”。
因此崔源虽然从来没有公开表态属意太子,但若是帝王有任何想要更改储君的想法,他们绝不会答应。
所以崔源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着几位皇子的动向,尤其是三皇子。
当得知三皇子的动作后,崔源立刻差人调查,发现三皇子想要对付的人正是谢舒。
这时崔源才知道原来谢舒和三皇子竟有一番恩怨,更巧合的是,谢舒脱身后还和陶云相遇,结伴同行来到了京城。
这谢舒能让贵为皇子的邵祯屡屡受挫,实在是有趣。
崔源怎么不对谢舒感到好奇,只是这里面的缘由,他自然不会向陶云解释。
而面对崔源未知的意图,陶云绝不肯多提自己的友人,只是三言两语简单说了两人相识的经过,末了,半真半假地感叹谢舒拒绝自己同住邀请的事情,同时也是暗示崔源,自己的友人并非是他们所想的那般。
崔源一直思量着事情,倒未曾注意到陶云的百转心思,闻言后却丝毫不意外。
这谢舒能够将表面功夫做得很好的三皇子得罪得如此之深,可见不是个懂得逢迎的。
这样有底线又有能力的人,是崔源为数不多喜欢的那类寒门,可惜偏偏是吕朔的师弟。
如果说崔源对三皇子是排斥,那么对吕朔完全是厌恶了。
这吕朔简直是一条疯狗,仗着有庆帝撑腰,简直是无法无天,贪得无厌,不过一把刀罢了,也不知道能张狂到几时。
崔源想到这里,深深吐出一口郁气,忽然又记起吕朔早就被“逐出师门”,想来和谢舒的关系绝不会好多少,但此事今后还需要确定几分才是。
总之,谢舒此人,崔源十分上心,毕竟科举已是不可更改的大势,以后选人的时候,不如选一个合用的好。
*
自从那日来到京城后,谢舒便闭门不出,不再露面,和在金陵大不相同。
毕竟谢舒知道自己已成为当今三皇子的肉中刺眼中钉,对方决计不会轻易罢休。
当日谢舒能够侥幸逃脱,是因为姜鸿提早就预料到邵祯会趁着他入京时对谢舒下手,姜鸿便托了一个名叫穆问的剑客保护他。
穆问武艺高强,曾是赫赫有名的游侠,因声名太大,受人连累入狱,姜鸿为他解了冤屈,穆问从此便许下诺言,要跟随在姜鸿身边,保护他性命安全。
然而见姜鸿不愿,穆问只好回了故地,后来得知姜鸿离京,他便立刻启程,护送姜鸿到了江南才返程。
这次姜鸿托他护送谢舒去京城,穆问毫无推辞之言,帮谢舒摆脱“水贼”后,便暗中跟随主仆二人,到了京城后,就住在这宅院中,并未立刻离开。
但穆问不是谢舒的下属,更非谢舒的随从,谢舒对他向来以礼相待,从不过问他的行踪,自然也不想麻烦对方,所以谢舒还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好,加上因行程耽搁了不少时日,离会试考试时间越来越近,谢舒无心费别的功夫,只想好好准备这会试。
这一天,张恩施和徐胜凯登门拜访,面露难色,说了这样一件事情。
两人走的水路,比谢舒早半个月就到了京城。
之前,他们在文社的时候便结交了不少举子,大家便合计一同包下客栈居住,谢舒到了京城和他们互通过地址后,就不再露面。
张恩施和徐胜凯虽然遗憾,但也并未强求,不过因为其他人都来自江南,即便不是金陵文社的人,也算是志同道合了。因此众人依旧延续的还是金陵的作风,有时会呼朋唤友去酒楼举办文会,大谈科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