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掌柜久思不知,林晓阳却已从竹屋中现身而出。
在其示意下,摆上两盏清茶,主仆二人就着山色对坐而饮;林晓阳反倒举杯致礼,率先开口道:“这么多年,难为你了!”。
“东家,又何出此言!”管家亦是举杯回礼道。
“既然,你已应下二小姐身后所托之事,那就继续有劳了!”林晓阳又起一杯,再次致礼道。
“是。”大掌柜端盏起身,再次应道。
“明日,我入东林寺后,便不可来扰!”林晓阳顺着第三盏茶,让一向沉稳地大掌柜也颇有些猝不及防地,说道。
“东家......”一时急声惊诧过后,管家也很快反应过来,这恐怕并非林晓阳地心血来潮之举,而是其早就做好的打算!
“你去吧。明日晨时送我下山入寺,以后你就是东家了!”此为林晓阳留给管家的最后一言,可说可不说,只是他觉得需要向大掌柜一人交待清楚。
“是。”旁人听来像是交钱,交权一般,可主仆二人都知此言交得却是责任。
管家心有些许不舍与悲凉,拱手往药斋而去;他觉得刚刚东家冲泡地茶汤微有些不能言的苦涩,要去问一问御医,可有使人今夜安眠地药方。
东林寺不远,就与温家避世所居之处隔了三两座山。
寺庙也修在半山腰上,香火还算鼎盛,后山尚有李氏先祖所赐石碑,倒算是可供东家这种身份隐身地安全之所。
方丈与李晓原是旧识,虽不足为怪,管家却也是头回得知。
原来,还是李晓幼年时与外祖游历江南,本以为是为访名山,外祖却也带他见了寺中旧友。
那时李晓年少懵懂,曾站在梵音袅袅香客如织的殿外,疑惑相问方丈,寺中所拜何人?
方丈答,如来。
李晓又问,如来是谁?
外祖听闻后,却着急训诫他,不可对佛祖妄言。
方丈却夸他问得好,并答“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林晓阳穷尽半生也历经世事后,终忆起这句好似已有些知其慧意地话,方觉人生既无所去,不若去见如来。
大掌柜自此每年借捐贴金佛像,捐莲花座,捐佛台,捐斗拱,捐琉璃瓦与檐柱......等等之名悄然入寺而望,却意外得知林晓阳于佛祖言,仍只是一位久居于此地宾客,并未能得寺内师父为其剃发或更名。
大掌柜不解,曾求问方丈为何历经数载,仍是不肯将一心向佛又礼佛之人收入寺中。
老僧言“佛心,非礼佛之心。僧衣覆身不附心,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缘由是,他佛心未现!”。
望着一脸茫然地大掌柜,方丈又道:“若施主想要入我东林寺剃发修行,老衲便不会阻拦。因为佛性为善,也为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施主已能自识本心。”。
听不懂佛语,并不代表不知老僧其意。大掌柜拱手向方丈作别,直言自己并无出家打算,但年年会来看望旧主。
来见如来者,如来却不曾见他。
只能叹“郁郁黄花皆般若,孤灯古佛尽法身,红尘琐事多纷扰,梵音清唱付光阴,菩提怎送相思意,因由未散不留心。”......
对于陆婉儿生前所托之事,除了要为御医寻门亲事有些棘手外,其余对大掌柜而言都毫无难度。
宋清山已经代表温家接管所有茶叶经营之事,不用刻意培养,已是堪当大任之材。陆记新瓷近几年陆续上市,大掌柜见过陆珍儿后得出地判断是,虽巧思不够但维稳有余,陆府在其手上并无危难之局。
反倒是林晓阳交给他的那些人与那摊事儿,不仅生意那么简单,还有众多情报事涉朝堂风云,处理起来需得十分小心。
说来这些已并非林晓阳地有心安排,只是大掌柜自己觉得,此事或许存了他的意愿,若能暗中助太子登位,自此也算替寺中人与前尘作一个真正地了结!
而太子虽不为虑,陆相却不能回京。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心甚至是军心,却系于陆相一身。
奸人尚知陆挚谪居偏地却仍心念黎民,因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遂编录《陆氏集验方》五十卷,供人们治病使用。如此贤良,不止起复有望那么简单,仍是朝中奸臣朋党眼中的头号大敌!
太子与其书信中曾言,望丞相不舍天下,并许诺待他登基首要之事,便是亲迎陆相回京。
终于,时隔不久,终逢皇帝病危。
京中时局愈发不稳,朝堂之上众人纷纷开始见风使舵,向着东宫之主,也就是下一任君主靠拢,而太子早已不满于奸佞惑主,宦官当道许久。
面对名正言顺地东宫之主,这果决有余却能力不足的好恶彰显,使得奸人欲要除掉太子另立傀儡为君。
探知此事,大掌柜秘密命人于京中替太子拦下多次暗害,并一力筹谋先破了傀儡之局,又使太子假装中风躲过毒杀,方才顺利继位。
只可惜,久居东宫二十余载,待其终于入主中宫想要迎回贤相时,陆挚却于同一年在忠州病逝。
心中已觉替林晓阳了却前尘,大掌柜散尽天下暗桩,抹去所有与京中或朝堂牵连地痕迹,独留墨斋专心经营。
同年,继位后的新帝因急于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由此所采取地一系列看似激烈却不够稳妥地措施,无不触犯到宦官与节度使的权力,使得他们决定联手废掉这位新上任数月之余的皇帝陛下,改立其长子为新君。
--
在其示意下,摆上两盏清茶,主仆二人就着山色对坐而饮;林晓阳反倒举杯致礼,率先开口道:“这么多年,难为你了!”。
“东家,又何出此言!”管家亦是举杯回礼道。
“既然,你已应下二小姐身后所托之事,那就继续有劳了!”林晓阳又起一杯,再次致礼道。
“是。”大掌柜端盏起身,再次应道。
“明日,我入东林寺后,便不可来扰!”林晓阳顺着第三盏茶,让一向沉稳地大掌柜也颇有些猝不及防地,说道。
“东家......”一时急声惊诧过后,管家也很快反应过来,这恐怕并非林晓阳地心血来潮之举,而是其早就做好的打算!
“你去吧。明日晨时送我下山入寺,以后你就是东家了!”此为林晓阳留给管家的最后一言,可说可不说,只是他觉得需要向大掌柜一人交待清楚。
“是。”旁人听来像是交钱,交权一般,可主仆二人都知此言交得却是责任。
管家心有些许不舍与悲凉,拱手往药斋而去;他觉得刚刚东家冲泡地茶汤微有些不能言的苦涩,要去问一问御医,可有使人今夜安眠地药方。
东林寺不远,就与温家避世所居之处隔了三两座山。
寺庙也修在半山腰上,香火还算鼎盛,后山尚有李氏先祖所赐石碑,倒算是可供东家这种身份隐身地安全之所。
方丈与李晓原是旧识,虽不足为怪,管家却也是头回得知。
原来,还是李晓幼年时与外祖游历江南,本以为是为访名山,外祖却也带他见了寺中旧友。
那时李晓年少懵懂,曾站在梵音袅袅香客如织的殿外,疑惑相问方丈,寺中所拜何人?
方丈答,如来。
李晓又问,如来是谁?
外祖听闻后,却着急训诫他,不可对佛祖妄言。
方丈却夸他问得好,并答“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林晓阳穷尽半生也历经世事后,终忆起这句好似已有些知其慧意地话,方觉人生既无所去,不若去见如来。
大掌柜自此每年借捐贴金佛像,捐莲花座,捐佛台,捐斗拱,捐琉璃瓦与檐柱......等等之名悄然入寺而望,却意外得知林晓阳于佛祖言,仍只是一位久居于此地宾客,并未能得寺内师父为其剃发或更名。
大掌柜不解,曾求问方丈为何历经数载,仍是不肯将一心向佛又礼佛之人收入寺中。
老僧言“佛心,非礼佛之心。僧衣覆身不附心,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缘由是,他佛心未现!”。
望着一脸茫然地大掌柜,方丈又道:“若施主想要入我东林寺剃发修行,老衲便不会阻拦。因为佛性为善,也为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施主已能自识本心。”。
听不懂佛语,并不代表不知老僧其意。大掌柜拱手向方丈作别,直言自己并无出家打算,但年年会来看望旧主。
来见如来者,如来却不曾见他。
只能叹“郁郁黄花皆般若,孤灯古佛尽法身,红尘琐事多纷扰,梵音清唱付光阴,菩提怎送相思意,因由未散不留心。”......
对于陆婉儿生前所托之事,除了要为御医寻门亲事有些棘手外,其余对大掌柜而言都毫无难度。
宋清山已经代表温家接管所有茶叶经营之事,不用刻意培养,已是堪当大任之材。陆记新瓷近几年陆续上市,大掌柜见过陆珍儿后得出地判断是,虽巧思不够但维稳有余,陆府在其手上并无危难之局。
反倒是林晓阳交给他的那些人与那摊事儿,不仅生意那么简单,还有众多情报事涉朝堂风云,处理起来需得十分小心。
说来这些已并非林晓阳地有心安排,只是大掌柜自己觉得,此事或许存了他的意愿,若能暗中助太子登位,自此也算替寺中人与前尘作一个真正地了结!
而太子虽不为虑,陆相却不能回京。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心甚至是军心,却系于陆相一身。
奸人尚知陆挚谪居偏地却仍心念黎民,因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遂编录《陆氏集验方》五十卷,供人们治病使用。如此贤良,不止起复有望那么简单,仍是朝中奸臣朋党眼中的头号大敌!
太子与其书信中曾言,望丞相不舍天下,并许诺待他登基首要之事,便是亲迎陆相回京。
终于,时隔不久,终逢皇帝病危。
京中时局愈发不稳,朝堂之上众人纷纷开始见风使舵,向着东宫之主,也就是下一任君主靠拢,而太子早已不满于奸佞惑主,宦官当道许久。
面对名正言顺地东宫之主,这果决有余却能力不足的好恶彰显,使得奸人欲要除掉太子另立傀儡为君。
探知此事,大掌柜秘密命人于京中替太子拦下多次暗害,并一力筹谋先破了傀儡之局,又使太子假装中风躲过毒杀,方才顺利继位。
只可惜,久居东宫二十余载,待其终于入主中宫想要迎回贤相时,陆挚却于同一年在忠州病逝。
心中已觉替林晓阳了却前尘,大掌柜散尽天下暗桩,抹去所有与京中或朝堂牵连地痕迹,独留墨斋专心经营。
同年,继位后的新帝因急于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由此所采取地一系列看似激烈却不够稳妥地措施,无不触犯到宦官与节度使的权力,使得他们决定联手废掉这位新上任数月之余的皇帝陛下,改立其长子为新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