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外官的日子艰难至此,圣人给他们这么一发俸禄,哪怕只有从九品官员的一半,即每年十五石米,月俸一百四十文,三十食料,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能够五口之家活得很充裕了。
大义公主虽抚养了苏沃、杨繁两子,但苏沃,大义公主是一向敬着的,倒是杨繁,名义上是儿子,其实与孙子也差不了多少。杨繁又一向讨巧卖乖,虽然行为乖张,但心思不错。大义公主私下便教导了他许多事情,其中一条正是对圣人心思的揣摩,故杨繁明白,圣人所忧,一是地位不稳,二是家国不丰。
圣人登基三年,赋税就减了两回,为得是什么?为了让百姓过得好没错,但也是为了堵住士子的口,令他们在这一点上无法攻讦圣人;一次又一次放宫女,清减宫中人数,除了清探子外,也是为了让这些人出去给自己说点好话,毕竟,有造化的宫人还是在少数,多数人仍旧是熬白了头的,能出去怎么不乐意?现在对流外官加恩,为得又是什么?流外官乃是整个官僚群体中最庞大,也最底层的存在。但从地方到中枢,但凡想要办事,没有这些胥吏,行么?
每个皇帝都想加恩,得个好名声,但不是谁都有本事打了好几场仗,国库还能充实,这样往下发钱的。更何况圣人早命人给流外官造册,之前的风声一直说圣人想裁官,清掉这些人,很多地方都虚报了人数。圣人则将计就计,你既然没报名字,那我就不发,能不让那些人悔青了肠子?
圣人一心想要与世祖皇帝齐平,做那被人歌颂,千古不遇之明君。再观圣人行事,完全不像会被底下人糊弄的样子,桩桩件件记得清楚。在这种权力极度不对等,你也未必有人家聪明的情况下,和人家玩心眼?
杨繁每每想到此处,都只余一声冷哼。
苏沃对他,面上亲热,实则对他百般瞧不上。这也难怪,嫡出和庶出嘛!嫡出的那个面临这等处境,自以为被薄待的;倒是他这个庶出的,扶摇直上,获得了想也想不到的荣耀。但他本就是大义公主教出来的,哪里会被蒙蔽?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
杨夫人知道他心中自有主张,也不多说,只是看着他身上的锦衣华服,精致配饰,不住皱眉:“圣人守孝三年,你也应当收敛些。哪怕出了孝,也不要穿太鲜艳的衣裳,多学学刑国公,青衫布袍,温文尔雅,岂不很好?圣人崇简,你也不要太张扬了。”
别人花红柳绿倒也罢了,左右没办法到圣人面前,但圣人对杨繁还是挺惦记的,隔段时间就会问询他一次,召他进宫,考校课业,只是没授予实缺罢了。杨夫人唯恐儿子觐见的时候也是这么一副德行,惹得圣人闹了。谁料杨繁一听,不由嗤笑:“就他?他学得那套世家做派,恰恰是圣人最不喜欢的!您在绸缎庄也那么多年了,哪不清楚,他的‘粗布麻服’可比我这一身还要昂贵难得?圣人推崇简朴不错,却不是让每个人都披麻戴孝,该有的待遇还是要有。只是不要瞎折腾,乱浪费,拔了白鸟的羽毛做衣裳,喜欢珍珠就害得无数采珠人死于非命,一道菜倒要用七八只鸡来配罢了。”
皇帝一顿饭只有几个菜,一身衣服洗得褪色还要穿,那不叫简朴,那叫寒酸。秦琬之所以推崇简朴,只是要以身作则,刹住日益夸张的攀比浮夸之风,可不是要变着法子苛待自己的。
第四百七十九章 迂回曲折
杨夫人不吭声了。
这个儿子由大义公主养大,打小就在权贵圈子里厮混,论眼界、论见识、论机敏,自然比她高了不止多少。哪怕觉得儿子有些不着调,想到大义公主历经四朝,何等睿智,再想想圣人也没因此就不喜欢杨繁,杨夫人也就不管了。如果不是这段时间杨繁打扮得花枝招展,像只孔雀似的扎眼,杨夫人本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难得今天啰嗦了几句,也是担心他卷进皇室的家务事,怎么死得都不知道。
母亲心疼自己,杨繁心中有数,嘴上抹了蜜一般,哄着生母:“您对我的关心,我都明白,除了您之外,世上哪会有人这样好,事事都想着我呢?但这些事情,儿子心中有数,就说平舆侯也,当年多少人暗中奚落?那又如何?那些自诩聪明的,也没见他们多风光,指不定早就没落得见不着人了,平舆侯爷却屹立不倒。您也莫要说长主庇佑,隋家的嫡支也不算少了,怎么没见谁说话比平舆侯惯用?”
杨夫人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又听见杨繁说:“朝堂上的事情,您也知道,水深得很。我任事不知,若是一股脑栽进去,指不定就头破血流了。还不如效仿平舆侯爷,一直过着自己舒心的日子,您说是不是?”
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儿子有出息,但她们往往更盼着儿子一生平安,杨夫人也是一样的心思,加上被杨繁绕得脑子都晕了,也就迷迷糊糊地点了点头:“你心里有成算就好,我这一辈子就盼着你平平安安的。娶妻生子,一生和乐,比什么都强。”
杨繁听了,一直挂在脸上的笑意就有些僵。
若是寻常人家,母子当然是住在一所宅子里,****请安问好,嘘寒问暖。哪怕是宫中,两代皇帝也都实施仁政,生儿育女的太妃,皆由已经成婚开府的子女接回府中奉养,但杨繁不行。
哪怕他已经当家做主,上头也没个长辈压着,可他的侯爵之位来自于大义公主。板上钉钉,无可置喙。无论如何,杨繁也没办法说,他亲娘还在,他想接她回去奉养。
--
大义公主虽抚养了苏沃、杨繁两子,但苏沃,大义公主是一向敬着的,倒是杨繁,名义上是儿子,其实与孙子也差不了多少。杨繁又一向讨巧卖乖,虽然行为乖张,但心思不错。大义公主私下便教导了他许多事情,其中一条正是对圣人心思的揣摩,故杨繁明白,圣人所忧,一是地位不稳,二是家国不丰。
圣人登基三年,赋税就减了两回,为得是什么?为了让百姓过得好没错,但也是为了堵住士子的口,令他们在这一点上无法攻讦圣人;一次又一次放宫女,清减宫中人数,除了清探子外,也是为了让这些人出去给自己说点好话,毕竟,有造化的宫人还是在少数,多数人仍旧是熬白了头的,能出去怎么不乐意?现在对流外官加恩,为得又是什么?流外官乃是整个官僚群体中最庞大,也最底层的存在。但从地方到中枢,但凡想要办事,没有这些胥吏,行么?
每个皇帝都想加恩,得个好名声,但不是谁都有本事打了好几场仗,国库还能充实,这样往下发钱的。更何况圣人早命人给流外官造册,之前的风声一直说圣人想裁官,清掉这些人,很多地方都虚报了人数。圣人则将计就计,你既然没报名字,那我就不发,能不让那些人悔青了肠子?
圣人一心想要与世祖皇帝齐平,做那被人歌颂,千古不遇之明君。再观圣人行事,完全不像会被底下人糊弄的样子,桩桩件件记得清楚。在这种权力极度不对等,你也未必有人家聪明的情况下,和人家玩心眼?
杨繁每每想到此处,都只余一声冷哼。
苏沃对他,面上亲热,实则对他百般瞧不上。这也难怪,嫡出和庶出嘛!嫡出的那个面临这等处境,自以为被薄待的;倒是他这个庶出的,扶摇直上,获得了想也想不到的荣耀。但他本就是大义公主教出来的,哪里会被蒙蔽?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
杨夫人知道他心中自有主张,也不多说,只是看着他身上的锦衣华服,精致配饰,不住皱眉:“圣人守孝三年,你也应当收敛些。哪怕出了孝,也不要穿太鲜艳的衣裳,多学学刑国公,青衫布袍,温文尔雅,岂不很好?圣人崇简,你也不要太张扬了。”
别人花红柳绿倒也罢了,左右没办法到圣人面前,但圣人对杨繁还是挺惦记的,隔段时间就会问询他一次,召他进宫,考校课业,只是没授予实缺罢了。杨夫人唯恐儿子觐见的时候也是这么一副德行,惹得圣人闹了。谁料杨繁一听,不由嗤笑:“就他?他学得那套世家做派,恰恰是圣人最不喜欢的!您在绸缎庄也那么多年了,哪不清楚,他的‘粗布麻服’可比我这一身还要昂贵难得?圣人推崇简朴不错,却不是让每个人都披麻戴孝,该有的待遇还是要有。只是不要瞎折腾,乱浪费,拔了白鸟的羽毛做衣裳,喜欢珍珠就害得无数采珠人死于非命,一道菜倒要用七八只鸡来配罢了。”
皇帝一顿饭只有几个菜,一身衣服洗得褪色还要穿,那不叫简朴,那叫寒酸。秦琬之所以推崇简朴,只是要以身作则,刹住日益夸张的攀比浮夸之风,可不是要变着法子苛待自己的。
第四百七十九章 迂回曲折
杨夫人不吭声了。
这个儿子由大义公主养大,打小就在权贵圈子里厮混,论眼界、论见识、论机敏,自然比她高了不止多少。哪怕觉得儿子有些不着调,想到大义公主历经四朝,何等睿智,再想想圣人也没因此就不喜欢杨繁,杨夫人也就不管了。如果不是这段时间杨繁打扮得花枝招展,像只孔雀似的扎眼,杨夫人本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难得今天啰嗦了几句,也是担心他卷进皇室的家务事,怎么死得都不知道。
母亲心疼自己,杨繁心中有数,嘴上抹了蜜一般,哄着生母:“您对我的关心,我都明白,除了您之外,世上哪会有人这样好,事事都想着我呢?但这些事情,儿子心中有数,就说平舆侯也,当年多少人暗中奚落?那又如何?那些自诩聪明的,也没见他们多风光,指不定早就没落得见不着人了,平舆侯爷却屹立不倒。您也莫要说长主庇佑,隋家的嫡支也不算少了,怎么没见谁说话比平舆侯惯用?”
杨夫人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又听见杨繁说:“朝堂上的事情,您也知道,水深得很。我任事不知,若是一股脑栽进去,指不定就头破血流了。还不如效仿平舆侯爷,一直过着自己舒心的日子,您说是不是?”
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儿子有出息,但她们往往更盼着儿子一生平安,杨夫人也是一样的心思,加上被杨繁绕得脑子都晕了,也就迷迷糊糊地点了点头:“你心里有成算就好,我这一辈子就盼着你平平安安的。娶妻生子,一生和乐,比什么都强。”
杨繁听了,一直挂在脸上的笑意就有些僵。
若是寻常人家,母子当然是住在一所宅子里,****请安问好,嘘寒问暖。哪怕是宫中,两代皇帝也都实施仁政,生儿育女的太妃,皆由已经成婚开府的子女接回府中奉养,但杨繁不行。
哪怕他已经当家做主,上头也没个长辈压着,可他的侯爵之位来自于大义公主。板上钉钉,无可置喙。无论如何,杨繁也没办法说,他亲娘还在,他想接她回去奉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