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打到一半华国宣布停战了,还把武器俘虏归还。虽然他们不会觉得感激,甚至觉得被扇了一耳光,叫国内的士气更加低迷。而此举无疑让华国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就是六国也不能否认我们想要和平的决心,之前也称此举确实让人安心)。
    而六国会议的结果没有起到作用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国内恐慌国际舆论等多种因素逼迫下,他们终于放弃了用武力来占有华国边境的想法。
    “哈哈哈,该!”贺红峰的声音响彻整个翻译科的办公室,“就是把他们打怕了才好,什么会议也给他做不了主,谁偏向他都没用,叫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这事儿可算完了,这段时间光围着它打转了——”
    “你说之后他们还敢来吗?”
    “应该不会,今后几十年,起码五十年吧,他们应该都不会再来了……”
    苏葵走在外面,也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不过倒是挺有远见的。
    *
    经此一事,首长意识到六国会议的不足之处,提出这一机制可以保留,假若将来印方再犯边,就让他们出面调解——调解印方,劝他们回去。
    又着重提到一点,保卫领土是我们的合法权利,我们绝不主动侵扰别的国家,但只要别国犯边,我们有权利决定是否出手,不需别的国家干扰。
    并且假如事后有必要召开会议调停,不能只有第三方国家参与,冲突两方都应派代表列席。
    这样看起来六国会议好像还有点作用,实际上是被完全架空了,失去了权威性也失去了自主性。给他们揽了一个劝解的任务,而且还不会提前知会他们。
    ——当然不会提前知会,两国冲突涉及军事机密,知会对方是为了避免不宣而战,再告诉六国,怎么不干脆告诉全世界我哪天要反击算了?
    *
    “小苏,赵芝兰同志他们回来没有?”办公室里,李先河一边处理文件一边问她。
    等到部里忙完这件事的时候,赵芝兰他们都走了一个多月了。
    现在的通讯不便,赵芝兰和她少联系,不过他们这趟虽然是由协会组织的,但还是官方主导的,法文组都派了一位同志去当翻译。
    “我正要说这件事。”苏葵向他汇报,“今天早上我们接到他们传回来的讯息,说大概三天后就回来。”
    李先河一直挺记挂这件事的,闻言点点头:“到时候我和你一起去接他们。”
    “这就不用了吧?”苏葵说道,“几位老师应该不想这样劳师动众的。”之前走的时候就没让人送。
    “也不费什么事,就我们几个。正好那天我休息,部里应该没什么事,我和你跑步过去,就当锻炼锻炼身体。”
    自从那次说要锻炼身体以后,李先河还真的说到做到,早上很早就起来绕着外交部这儿跑步,还跑去和冯立国一起锻炼,他保持着军队里的习惯,每天都在锻炼身体。
    苏葵有时候早上跑步过来还能看见他们两个,哦不,三个,还带着一个贺旭东。
    “行吧。”苏葵笑了笑,“我知道您是早想见他们了。”
    他对这件事期待太久了,念叨过好几遍了。
    苏葵来找他还有另外一件事:“主任,我们组里好久没有新鲜血液了,这次想招几个毕业生进来。”
    “是他们又跟你要人了?”李先河一听就知道了。
    苏葵笑了笑:“是啊,您又不是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毕竟人少工作重,这也是大家的合理诉求,我这个当组长的也得对他们负责是不是?”
    李先河点点头:“之前我们国内的法语人才确实缺乏,现在是应该补起来了。”
    之前是想补都没什么地方补,全国会法语的当然不止外交部几个,翻译家,大学教授,留学生,还有外事部门都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想来外交部工作的,同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进这里的。
    不过现在好了,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外语专业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国际关系学院也向他们输送人才,但那里培养的主要是干部,他们虽然级别更高,也有工作经验,但单从翻译来说的话还是适合招专业的外语学生。
    去年本来就应该招人的,但外交部忙于边界冲突的事情,暂时搁置了人事安排。那一届学生的实习就没有往这里来,被其余外事部门要走了,倒是有几个被推荐进了国际关系学院。
    进国际关系学院再安排进外交部和大学毕业直接进,就和现在考研差不多,一个是提升资历再工作起点高,一个是直接工作累积经验和资历。
    两条不同的路罢了。
    今年郑云和和秦教授来和外交部接洽了一下,问这次是否准备招人,还有外国语学院也来了人。
    他们的一些学生有志于进入外交部,今年这届学生刚好大四结束,大五就该为他们安排实习了。
    “那就招两个人进来吧。”李先河说,现在的工作量没那么大,他觉得应该够了。
    苏葵却说:“或许可以多要两个人。”
    她看出了李先河的想法,只是轻轻笑了笑:“之后要是忙起来,多两个人恐怕是不够的。”
    “你就那么肯定能行?”有时候李先河都佩服她这样的自信,他自己都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行。
    “主任,其实您不必担忧。既然结果已经可以预见,那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我们总是会成功的。那为什么不提早准备起来呢?”
    “况且——”苏葵自信道,“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进来的。”
    她也不是为了人数就什么人都要,既然是要进外交部的还是进专业翻译部门的,必定是最优秀的人才。那边国际关系学院的几个人还在培养,这边她也可以直接选优秀人才进来培养,双管齐下。
    李先河被她说服了。
    “你的眼光我是信得过的,你们组的事就交给你负责吧。你去跟干部司的同志协调一下,给我拟一个章程上来。”
    苏葵回去一说,别人还没怎么样,贺红峰就把这个任务一并甩给了苏葵。
    准确来说,他把整个翻译科进人的事都交给了苏葵。
    “你也是京城大学毕业的,回头去你们学校招人应该比我们都熟,而且这种事情你们年轻人有经验。”
    他也鼓励她道:“小苏啊,你是眼光我是最信得过的,相信你选出来的人一定也是最优秀的。”
    他还告诉苏葵,他们英文组就招一个人就够了,其他让各个组长跟她协商。
    “贺科长,那我去了,您干嘛呢?”
    “我?”仿佛听不出苏葵在说什么,他一本正经道,“我当然是坐镇大本营,不然这里的事情谁处理?对了,过几天首长还有个会议,我这个翻译还得上岗,所以这里的事情要不也一起交给你了?”
    苏葵绝不同意这样丧心病狂的建议,可他说的竟然都是正当理由?!
    “小苏啊。”他语重心长,“你是我亲自选进来的,也是我最看好的接班人,你明白吗?”
    苏葵明白了,从来都只有她给人灌鸡汤画大饼的,这回是轮到别人给她灌了。
    *
    就在苏葵去机场接赵芝兰的时候,京大很快就知道了外交部今年有意招人的消息。
    而负责人一看,哦,苏葵。
    苏葵?!
    正好,这届即将参加实习的大四生就是苏葵曾经的同学。
    作者有话说:
    1.来源于《中国对一九六二年科伦坡六国会议的因应》
    2.那次边境战争我国真的特别厉害,势如破竹那种。网上经常说的那个段子,说我军一位副班长所在的四人小组深入敌后15公里,作战5次,单挑两处印军炮兵阵地,缴获11门火炮两辆汽车,在总结大会上还说“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就是这次战争里的!爽文都不敢这么写!
    第118章
    看到是李先河亲自来接他们, 把赵芝兰三人都吓了一跳,连连说不应该。
    “应该的,几位同志一路都辛苦了。”李先河也看出人不自在了, 和他们握手问候以后, 就和本次派过去的翻译徐闻英了解情况去了, 连苏葵跟他们说说话。
    几人也知道这次的文化交流不一般,早就做好了准备, 赵芝兰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先交给李先河, 还说要马上向他汇报。
    李先河接过笑了笑:“大家不用着急, 其实是我来得急了,几位同志先回去休整一下再报告也不迟。”
    又对苏葵道:“小苏,你就送赵同志他们一程。”
    这一送就把人直接送到家去了, 苏葵也在赵芝兰这里了解到了始末。
    “这么说,这一趟还挺顺利的。”苏葵边听边点头,这个结果也在她预料之中。
    “我看都不止是顺利了,听你赵老师说的, 她不知道受到多大的欢迎。”今天陆子光也特意从研究所赶回来,听了赵芝兰说的,脸上也有笑意。
    “你这是嫉妒我, 嫉妒别人欣赏我的作品。”出去一趟,她整个人都心胸开阔起来,还能跟陆子光吵两句。
    赵芝兰自己也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出去一趟, 确实是开阔了不少眼界。好在我没给咱们国家丢脸……”
    她跟苏葵说起画展的事情,说见到了好几个国家的大师级别的人物, 还是她曾经学习西洋画的几个流派代表, 跟他们交流让她颇有心得。
    由他们三人代表展出的华国古典绘画成为了画展上最亮眼的存在。尤其是赵芝兰, 她学贯中西,绘画作品兼具两方优点,而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当属那本连环画《清河乡之变》。
    这幅连环画作品被长长的展开,如此具有华国地方风情特色又兼具西方绘画色彩的故事本瞬间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小苏啊,我这可又是托了你的福了。”赵芝兰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说起来她的好几次荣誉都是得益于苏葵,这让他看苏葵的眼光更加和蔼了。
    苏葵可不听她谢来谢去的话,主动转移话题:“您见到埃德蒙教授了?”
    “见到了见到了,他们就是这次的主办方,后来还邀请我到巴黎大学和美术学院开讲座,那里的孩子也是一心向学,和我们这里也挺像的。”
    原以为会不好相处,谁知这些学生都是求知心切,表示非常喜欢她的作品,美术学院还有许多人向她请教,临走的时候大家都说舍不得她离开。可以说这些学生真的给了她很大的慰藉。
    “那您见到萨拉女士了吗?”
    “见到了一次,她在开幕式当天和一个人一起出现过,听说好像是□□的人,后来就没有见到了。”赵芝兰又说,“不过你的信件我都交给他们了,只是那位萨拉女士没有回信,只说会有更合适问好的机会。”
    苏葵的信件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普通问候,最多在给萨拉的信上提到希望能再次见到她,完成当日的承诺……而已。
    从和赵芝兰的谈话中,苏葵得到了最重要的两个信息。一是这次画展虽然是文化协会举办的,但背后依旧有官方的影子。
    二是萨拉说的机会,更合适问好的机会——大概只有亲自来了。
    她缓缓露出了笑容。
    *
    所有的的信息被前往法国的几人一一报告,经过一番分析,外交部领导得出了和苏葵一样的结论,连夜将文件发给首长。
    外交部向中央发出建议,根据那边的释放出的友好信息,拟邀请在法国有影响力的政界人士访华,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
    八月第一天,首长下达了指示,同意此方案。
    “小苏,你说他们会同意此事吗?”
    这已经不是李先河第一次问苏葵这个问题,连一旁的贺旭东都说:“主任,这个问题您已经问过了。”
    而苏葵的回答还是那样简洁:“他们一定会同意的,不说别人,但萨拉女士一定会再次来华。”
    外交部的提出的邀请其实不仅针对萨拉,她是法国前政要的夫人,这次主要邀请的就是这位已经下野的前政要,请他们夫妇一同访华。
    他们夫妇虽然已经不在政坛活跃,但在政界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目前法国的最高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章节目录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四时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时酒并收藏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