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页
贾诩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庆幸自己没有头疼病,甚至开始感谢他们家主公接下来的安排,并州好啊,并州没有劈开脑袋给人治病的大夫,并州真是太好了。
邺城可真是处处有惊喜,连这里的大夫都不走寻常路,他胆小怕事,还是凉州并州那等偏远地方适合他。
贾文和不怕杀人,他活那么多年见过的血腥场面不少,但是这打着治病的旗号劈开脑袋的话还是头一回听到,只听到那几个字就忍不住头皮发麻,连喝了好几口热茶才把毛骨悚然的感觉压下去。
可怕,太可怕了!
原老板听着曹操愤愤中带了些委屈的声音,想笑又不能笑出声,只能生硬的转移话题,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昨天写好的策略上,然后才趁他们不注意笑弯了眉眼。
开颅手术难度太高,他们现在弄不出无菌环境,麻醉也只有麻沸散,动刀子之后感染了也不好治,动手术太危险,回头问问华佗有没有不开颅就能把病治好的可能。
不都说早发现早治疗吗,他们现在发现的早,应该不至于非要开颅才能治好。
还有疫病,也得尽早防范,这年头瘟疫多发,冬春时节是瘟疫最盛行的时候,趁现在还没到冬天,早早将事情安排下去才好,防患于未然总比事到临头再想法子应对强。
前人总结出经验,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完于春分,灭于清明。【1】
这个规律可以参考,只是不能尽信,从前些年瘟疫发生的月份来看,的确是冬春发病的次数更多,但是夏秋也不是没有。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藏在雪里的各种尸体腐化,给瘟疫的出现创造了温床,这才导致春天疫病多发,大部分时候疫病到夏天就会告一段落,但也不是到了夏天就能高枕无忧。
据史书记载,建安年间的瘟疫可是持续了十几年。
这些年战乱不断饥荒横行,死去的百姓越多越容易招致瘟疫,不然史上的瘟疫也不会转挑战乱的年份横行。
邺城现在有个擅长治疗伤寒的张仲景,前些年民间爆发最多的瘟疫正是伤寒,人多的地方最怕传染病,今年秋收之后要给百姓分地,还要清算世家大族藏匿起来的人口,接下来少不得要镇压叛乱,疫病不得不防。
原焕提笔写下几个字,想着待会儿还得去各个作坊看看,疫病来了不分敌我,不是尽力不尽力的问题,是必须得防住,不然即便病人出现在敌方阵营,传染到他们这边也是一传死一群。
防范总比治病简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写的清楚,他前些年也吩咐过不少防范疫病的法子,整理成册子印出来发到疫病多发的州郡,只要长脑子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抗命不听。
世家和寒门都是人,寻常百姓怕死,世家豢养的部曲也怕死,如果他们知道主人家放着防范疫病的法子不用非让他们送死,少不得出现哗变的情况。
再说了,真让疫病传播开来,不管是部曲还是谁,都逃不掉染病的可能,如今这医疗水平撑不住病一个救一个,没有那么多大夫也没有那么多药,否则古往今来也不会每次疫病之后都是人口锐减。
现在是东汉末年,人口锐减不光因为战乱和饥荒,瘟疫的杀伤力丝毫不比前两者小,就拿张仲景来说,他的家族本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建安初年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有三分之二的族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于伤寒的足有十之七八。
如果不加防范任由瘟疫横行,不光上面的事情会成真,还会出现“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的人间惨象。【2】
现在已经是建安年间,瘟疫那么大一把刀横在脖子上,实在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或许可以利用防范疫病来让世家大族主动放出那些藏匿的人口。
消毒、清理屋舍、远离死去的家禽等各种事情都要靠百姓自己,官府分不出那么多人挨家挨户查看,但是瘟疫肆虐那么多年,普天之下所有人多知道瘟疫的杀伤力有多大。
左右他已经把防范的法子分下到各郡县,如果哪家非要藏匿人口最后导致疫病在他们家传播开来,他们不光在州郡中被唾骂,自家人也逃不过染病的威胁,到时候想被唾骂都是奢望,人死了还挨什么骂?
不要说世家大族都养着疾医不害怕生病,建安七子中有四个死于伤寒,张仲景家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病,张仲景能当上太守,家中也是世代为官,如果伤寒能治好,他们家的伤亡也不会那么惨重。
议政厅里几个人凑在一起讨论秋收之后重分土地的可行性,策略他们家主公昨晚才写出来,还没来得及拿去印,做不到一人一份,只能聚在一起凑活着一边看一边商量。
在座除了贾诩之外全都处理过屯田相关事宜,他们清楚屯田的弊端,只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好法子解决,现在这法子对占据过多良田的豪族不太友好,但是的确可以解决如今的难处。
至于世家豪族的反抗,时间长了总能镇压下去,他们只有一位主公,关中的情况让主公大病一场,其他地方有学有样的话,他们家主公还不得天天缠绵病榻。
对他们来说,还是主公更加重要,只要他们家主公在,世家大族看上去被打压的不轻,其实日子会过的比之前更好,乱世中占据再多田产也没有用,没人耕种守着荒地也只能饿死,不如盛世之中的几亩薄田,好歹能安安生生的吃饱饭。
--
邺城可真是处处有惊喜,连这里的大夫都不走寻常路,他胆小怕事,还是凉州并州那等偏远地方适合他。
贾文和不怕杀人,他活那么多年见过的血腥场面不少,但是这打着治病的旗号劈开脑袋的话还是头一回听到,只听到那几个字就忍不住头皮发麻,连喝了好几口热茶才把毛骨悚然的感觉压下去。
可怕,太可怕了!
原老板听着曹操愤愤中带了些委屈的声音,想笑又不能笑出声,只能生硬的转移话题,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昨天写好的策略上,然后才趁他们不注意笑弯了眉眼。
开颅手术难度太高,他们现在弄不出无菌环境,麻醉也只有麻沸散,动刀子之后感染了也不好治,动手术太危险,回头问问华佗有没有不开颅就能把病治好的可能。
不都说早发现早治疗吗,他们现在发现的早,应该不至于非要开颅才能治好。
还有疫病,也得尽早防范,这年头瘟疫多发,冬春时节是瘟疫最盛行的时候,趁现在还没到冬天,早早将事情安排下去才好,防患于未然总比事到临头再想法子应对强。
前人总结出经验,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完于春分,灭于清明。【1】
这个规律可以参考,只是不能尽信,从前些年瘟疫发生的月份来看,的确是冬春发病的次数更多,但是夏秋也不是没有。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藏在雪里的各种尸体腐化,给瘟疫的出现创造了温床,这才导致春天疫病多发,大部分时候疫病到夏天就会告一段落,但也不是到了夏天就能高枕无忧。
据史书记载,建安年间的瘟疫可是持续了十几年。
这些年战乱不断饥荒横行,死去的百姓越多越容易招致瘟疫,不然史上的瘟疫也不会转挑战乱的年份横行。
邺城现在有个擅长治疗伤寒的张仲景,前些年民间爆发最多的瘟疫正是伤寒,人多的地方最怕传染病,今年秋收之后要给百姓分地,还要清算世家大族藏匿起来的人口,接下来少不得要镇压叛乱,疫病不得不防。
原焕提笔写下几个字,想着待会儿还得去各个作坊看看,疫病来了不分敌我,不是尽力不尽力的问题,是必须得防住,不然即便病人出现在敌方阵营,传染到他们这边也是一传死一群。
防范总比治病简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写的清楚,他前些年也吩咐过不少防范疫病的法子,整理成册子印出来发到疫病多发的州郡,只要长脑子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抗命不听。
世家和寒门都是人,寻常百姓怕死,世家豢养的部曲也怕死,如果他们知道主人家放着防范疫病的法子不用非让他们送死,少不得出现哗变的情况。
再说了,真让疫病传播开来,不管是部曲还是谁,都逃不掉染病的可能,如今这医疗水平撑不住病一个救一个,没有那么多大夫也没有那么多药,否则古往今来也不会每次疫病之后都是人口锐减。
现在是东汉末年,人口锐减不光因为战乱和饥荒,瘟疫的杀伤力丝毫不比前两者小,就拿张仲景来说,他的家族本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建安初年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有三分之二的族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于伤寒的足有十之七八。
如果不加防范任由瘟疫横行,不光上面的事情会成真,还会出现“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的人间惨象。【2】
现在已经是建安年间,瘟疫那么大一把刀横在脖子上,实在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或许可以利用防范疫病来让世家大族主动放出那些藏匿的人口。
消毒、清理屋舍、远离死去的家禽等各种事情都要靠百姓自己,官府分不出那么多人挨家挨户查看,但是瘟疫肆虐那么多年,普天之下所有人多知道瘟疫的杀伤力有多大。
左右他已经把防范的法子分下到各郡县,如果哪家非要藏匿人口最后导致疫病在他们家传播开来,他们不光在州郡中被唾骂,自家人也逃不过染病的威胁,到时候想被唾骂都是奢望,人死了还挨什么骂?
不要说世家大族都养着疾医不害怕生病,建安七子中有四个死于伤寒,张仲景家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病,张仲景能当上太守,家中也是世代为官,如果伤寒能治好,他们家的伤亡也不会那么惨重。
议政厅里几个人凑在一起讨论秋收之后重分土地的可行性,策略他们家主公昨晚才写出来,还没来得及拿去印,做不到一人一份,只能聚在一起凑活着一边看一边商量。
在座除了贾诩之外全都处理过屯田相关事宜,他们清楚屯田的弊端,只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好法子解决,现在这法子对占据过多良田的豪族不太友好,但是的确可以解决如今的难处。
至于世家豪族的反抗,时间长了总能镇压下去,他们只有一位主公,关中的情况让主公大病一场,其他地方有学有样的话,他们家主公还不得天天缠绵病榻。
对他们来说,还是主公更加重要,只要他们家主公在,世家大族看上去被打压的不轻,其实日子会过的比之前更好,乱世中占据再多田产也没有用,没人耕种守着荒地也只能饿死,不如盛世之中的几亩薄田,好歹能安安生生的吃饱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