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不会,”景星阑说,“但是此等‘奇书’的作者,绝对是值得陛下三顾茅庐的水平啊。”
“我怎么能跟诸葛丞相比,你别瞎扯了,”乔镜无奈道,他对自己的认知很明确,就是个写书的,俗称纸上谈兵,“所以大纲你也看过了,出版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放心吧,写这种题材的民间不止你一个,大梁的文化氛围比你想象的还要开放不少。”
听到这句话,乔镜便彻底把顾虑抛到了脑后。
他上次的剧情写到梅青云问乡亲们借钱的那里,但是乡下人也不可能有多少储蓄,梅青云更不可能掏空乡亲们的家底去参加科举,他还没有这么厚的脸皮。因此他一面认认真真给每一家都打好了欠条,一面开始琢磨起了赚钱的事情。
对于读书人来说,叫他们做生意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行脚商行脚商,听名字就知道是四海为家的人,哪里还有精力去复习什么科举考试呢。
但光是给人写大字也赚不了几个钱,梅青云当初没酒喝的时候,偶尔也会给附近的大户人家写写春联什么的,那点钱连糊口都不够,买个二两酒就差不多了。
就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候,事情忽然有了转机。
一位穿着粗蓝布裙的年轻媒人来到了梅青云的家,面孔很生,蜡黄的脸色看上去病恹恹的。胳膊下拄着一根拐杖,说是雨后山间路滑,走的时候不慎崴了腿。
她是来上门替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女儿说亲的。
但这样的富贵人家,当然不可能白白看上梅青云这样一个落魄的教书先生。
梅青云原以为他们是打算叫自己入赘,没想到竟然给出了丰厚的嫁妆,并且承诺只要梅青云娶了他们家的女儿,那位大户便会支持他考试,梅青云从此不必担心任何钱财相关的事务。
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梅青云却表现得非常警惕。
他问:“恕我冒昧,既然钱家条件如此优渥,为什么会看上在下一个穷小子?”
媒人支支吾吾半天,才坦白那钱家的小女儿原来是个天残,从小便口不能言,左腿还有点跛,但模样生得乖巧可爱,钱家老夫妻老来得女,膝下又没有别的孩子,因此从小将她当做掌上明珠对待,只希望能给女儿找个好人家,不求大富大贵,平安一生就好。
媒人看着梅青云陷入沉思的模样,叹了口气,把杯中已经凉了的茶一饮而尽道:“梅先生,我就这么跟你讲吧,我懂你们读书人有傲气,但是有时候日子还是得继续过,你欠了亲戚们不少钱吧?将来你若是当真考中了,大不了再纳侧室就是,钱家二老看在女儿的份上,也不会说你什么的。”
梅青云却猛地皱起了眉头:“大丈夫岂能如此对待糟糠之妻!我参加科举,可不是为了将来妻妾成群的。”
媒人愣了一下,“但他们都说,读书人平生三大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
“一派胡言!”梅青云猛地站起身,厉声呵斥道,“《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吾辈读书人该做的事情!若是让我知道了是谁如此污蔑圣人之言,非得狠狠抽他几尺子不可!”
“可是,”那媒人忽然正色问道,“你现在正缺钱,若是娶了钱家女,旁人风言风语,你待如何?”
“大丈夫只要行得正,怕他什么闲言碎语。”梅青云虽然有些奇怪这媒人怎么不替钱家说好话,反倒劝起他来了,但还是认真回答道,“我一介白身,穷困潦倒,功名未成,实在不敢耽误了佳人,与那钱家女怕是有缘无分了。但将来若是有人敢用言语中伤我妻子,梅砚书必定不会轻饶了对方。”
“好!”
话音落下,那媒人激动地一拍桌子,把刚在座位上坐下的梅青云差点儿吓得又弹了起来。
他仰着头,目瞪口呆地看着面前的媒人胡乱用袖子把脸上的蜡黄涂料抹去,露出一张白皙光滑的脸庞来,五官秀致,一双大眼睛明媚动人,像是山涧饮水的小鹿一样,充满了勃勃生机。
“你,你……”他哑口无言,再看看放在桌边的拐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面前这位,就是那钱家的“天残”小女儿啊!
翻山越岭装作媒人来替自己上门说亲,就算梅青云饱读诗书,活了三十多年,也从未见过如此大胆的姑娘。
“你不是口不能言吗?”
他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最后,只能憋出这样一句话来。
“你也看到了,”钱姑娘撑着下巴,大大方方地看着他,那双如西域葡萄般水灵的大眼睛里泛着让梅青云不敢直视的浓浓欣赏与灿烂笑意,“我和别的姑娘不一样。她们不敢做的事情,我敢做;她们不敢说的东西,我敢说,因此我爹娘怕我在外面惹出祸来,每次见客人都不让我说话,久而久之,人们都以为我是哑巴了。”
“那这拐杖……”
“我的确是个跛子,打娘胎里就是。”钱姑娘很爽快地承认了,“以前从来没离开过家,来找你,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她说着,还主动把裙子拎起来,给梅青云看自己明显比另一只腿要细瘦很多的脚踝。
在目光触碰到那白皙皮肤的瞬间,梅青云就火烧屁股地跳了起来,猛地扭过身去,背对着钱姑娘。
“多,多谢钱姑娘厚爱,”他努力镇定下来,可惜声音明显带上了颤意,“只是我还是坚持之前的理由,功名未成,怕耽误了姑娘大好年华……”
--
“我怎么能跟诸葛丞相比,你别瞎扯了,”乔镜无奈道,他对自己的认知很明确,就是个写书的,俗称纸上谈兵,“所以大纲你也看过了,出版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放心吧,写这种题材的民间不止你一个,大梁的文化氛围比你想象的还要开放不少。”
听到这句话,乔镜便彻底把顾虑抛到了脑后。
他上次的剧情写到梅青云问乡亲们借钱的那里,但是乡下人也不可能有多少储蓄,梅青云更不可能掏空乡亲们的家底去参加科举,他还没有这么厚的脸皮。因此他一面认认真真给每一家都打好了欠条,一面开始琢磨起了赚钱的事情。
对于读书人来说,叫他们做生意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行脚商行脚商,听名字就知道是四海为家的人,哪里还有精力去复习什么科举考试呢。
但光是给人写大字也赚不了几个钱,梅青云当初没酒喝的时候,偶尔也会给附近的大户人家写写春联什么的,那点钱连糊口都不够,买个二两酒就差不多了。
就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候,事情忽然有了转机。
一位穿着粗蓝布裙的年轻媒人来到了梅青云的家,面孔很生,蜡黄的脸色看上去病恹恹的。胳膊下拄着一根拐杖,说是雨后山间路滑,走的时候不慎崴了腿。
她是来上门替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女儿说亲的。
但这样的富贵人家,当然不可能白白看上梅青云这样一个落魄的教书先生。
梅青云原以为他们是打算叫自己入赘,没想到竟然给出了丰厚的嫁妆,并且承诺只要梅青云娶了他们家的女儿,那位大户便会支持他考试,梅青云从此不必担心任何钱财相关的事务。
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梅青云却表现得非常警惕。
他问:“恕我冒昧,既然钱家条件如此优渥,为什么会看上在下一个穷小子?”
媒人支支吾吾半天,才坦白那钱家的小女儿原来是个天残,从小便口不能言,左腿还有点跛,但模样生得乖巧可爱,钱家老夫妻老来得女,膝下又没有别的孩子,因此从小将她当做掌上明珠对待,只希望能给女儿找个好人家,不求大富大贵,平安一生就好。
媒人看着梅青云陷入沉思的模样,叹了口气,把杯中已经凉了的茶一饮而尽道:“梅先生,我就这么跟你讲吧,我懂你们读书人有傲气,但是有时候日子还是得继续过,你欠了亲戚们不少钱吧?将来你若是当真考中了,大不了再纳侧室就是,钱家二老看在女儿的份上,也不会说你什么的。”
梅青云却猛地皱起了眉头:“大丈夫岂能如此对待糟糠之妻!我参加科举,可不是为了将来妻妾成群的。”
媒人愣了一下,“但他们都说,读书人平生三大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
“一派胡言!”梅青云猛地站起身,厉声呵斥道,“《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吾辈读书人该做的事情!若是让我知道了是谁如此污蔑圣人之言,非得狠狠抽他几尺子不可!”
“可是,”那媒人忽然正色问道,“你现在正缺钱,若是娶了钱家女,旁人风言风语,你待如何?”
“大丈夫只要行得正,怕他什么闲言碎语。”梅青云虽然有些奇怪这媒人怎么不替钱家说好话,反倒劝起他来了,但还是认真回答道,“我一介白身,穷困潦倒,功名未成,实在不敢耽误了佳人,与那钱家女怕是有缘无分了。但将来若是有人敢用言语中伤我妻子,梅砚书必定不会轻饶了对方。”
“好!”
话音落下,那媒人激动地一拍桌子,把刚在座位上坐下的梅青云差点儿吓得又弹了起来。
他仰着头,目瞪口呆地看着面前的媒人胡乱用袖子把脸上的蜡黄涂料抹去,露出一张白皙光滑的脸庞来,五官秀致,一双大眼睛明媚动人,像是山涧饮水的小鹿一样,充满了勃勃生机。
“你,你……”他哑口无言,再看看放在桌边的拐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面前这位,就是那钱家的“天残”小女儿啊!
翻山越岭装作媒人来替自己上门说亲,就算梅青云饱读诗书,活了三十多年,也从未见过如此大胆的姑娘。
“你不是口不能言吗?”
他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最后,只能憋出这样一句话来。
“你也看到了,”钱姑娘撑着下巴,大大方方地看着他,那双如西域葡萄般水灵的大眼睛里泛着让梅青云不敢直视的浓浓欣赏与灿烂笑意,“我和别的姑娘不一样。她们不敢做的事情,我敢做;她们不敢说的东西,我敢说,因此我爹娘怕我在外面惹出祸来,每次见客人都不让我说话,久而久之,人们都以为我是哑巴了。”
“那这拐杖……”
“我的确是个跛子,打娘胎里就是。”钱姑娘很爽快地承认了,“以前从来没离开过家,来找你,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她说着,还主动把裙子拎起来,给梅青云看自己明显比另一只腿要细瘦很多的脚踝。
在目光触碰到那白皙皮肤的瞬间,梅青云就火烧屁股地跳了起来,猛地扭过身去,背对着钱姑娘。
“多,多谢钱姑娘厚爱,”他努力镇定下来,可惜声音明显带上了颤意,“只是我还是坚持之前的理由,功名未成,怕耽误了姑娘大好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