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廷府和郡王府就隔了一条街,毕竟整个南沧县也就五六条街大。因得了郡王府的召唤,宋冬午时就去了王府吃饭。
    王府今日的午食是一碗热热的羊肉汤面,骨头吊出来的老汤配着爽滑劲道的面条,配着腌好的小菜,宋冬美美地吃了两大碗,然后就听见郡王说:“昨日我梦中有感,忽见后土娘娘入梦。”
    什么?宋冬掏了掏耳朵,不会吧,不是他听到的那个意思吧。
    郡王压根不理他,继续说下去:“……梦中娘娘怜惜我南沧县贫苦,赐下一神树来,交由我南沧县种植。”
    啊这?宋冬神色古怪,压根不知道说什么。宣瑾瑜也没指望他回应,直接就带他来到了王府后院,那里新辟出一块田地,种着一株绿油油的小树苗,饶是以宋冬的见识,也从未见过这种植物。
    宋冬忍不住凑近观察,只见这小树苗每片叶子都精致得恰到好处,没有一个虫眼,也没有一点黄枯,枝干笔直又茁壮,没有一块树疤,以宋冬平生所见,这绝对是最健康的一颗小树苗。
    紧接着他就听郡王讲这棵小树苗可以不断取枝,插入土中即可成为新苗。
    真的,震惊这两个字宋冬已经说累了,可每一次,每一次郡王突然叫他来王府,都要搞一把大的。
    抹了一把脸,宋冬战战兢兢接走了这盆后土娘娘赐下的神树。
    宣瑾瑜也松了一口气,看来神灵赐宝这个理由还是很好用的嘛。因为这葡萄良种太过逆天,她实在是难以解释,索性就说是神灵赐下,毕竟,作为一个历史系学生,这是她最容易想到的方案。古往今来,君不见史书记载多少祥瑞?
    于是,来到王府的古灵也听到了同样的说辞。
    “郡王是说,昨日忽然有后土娘娘入梦,赐下这朱砂虫和仙人掌?”古灵惊异反问。
    “正是。”宣瑾瑜说道。此时尚未以胭脂来称呼红色,人们对于红色的印象依旧停留在朱砂石。她索性便把这胭脂虫改名叫了朱砂虫。
    “昔有周天子梦遇西王母,今郡王得后土娘娘赐下神物,想必是郡王德行可感苍天,实乃南沧县民之福,县廷府上下之喜!古灵愿为郡王分忧,培育这朱砂虫和仙人掌。”古灵却是接受良好,一脸振奋说。
    这说辞竟然莫名地熟悉呢?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古灵和徐福见面,一定会特别有趣吧……宣瑾瑜一边想着这不着边际的事情,一边说:“那此事就交给你去办,我已跟苏嬷嬷打过招呼,若需调动人手或有银钱短缺,找苏嬷嬷解决即可。”
    “多谢郡王。”古灵长施一礼,带着装有朱砂虫和仙人掌的小箱子而去。
    一路上,古灵步伐轻快,真好,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郡王给的任务!阿爹以前收幕僚的时候不也如此吗?若有看中的人选,便先给个活让人做做,在事情当中去检验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性,而随之主臣间的信任也逐渐加深……
    通过从古淼口中描述来的郡王爷的作风,古灵明白,这就是郡王爷在逐步考察她的能力!
    古淼刚从县廷府里回来,就看见古灵在院子里忙活着什么。他走过去说道:“阿妹吃饭了吗?我从李大娘的食铺带了你最爱的羊肉麦饼子。”
    古灵头也不回:“阿兄,你且先吃吧,我有事情要做。”
    什么事这么投入?古淼好奇起来,一边听古灵说着,一边察看着古灵身前摆放的工具。而等古灵讲完,古淼只觉得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看着那小虫子在盒子里蠕动……“所以,郡王让你培育的就是这些小虫子?”
    他赶紧转过眼,干笑着说:“那你先忙,阿兄就不打扰了。”
    “嗯。”古灵继续对照着郡王给的帛书操作:“对了,阿爹寄来的回信已经到了,给你的信在你书桌上。你记得看。”
    于是古淼回到自己房里,一边啃羊肉麦饼子,一边看老爹的信,
    “……你入了南沧县廷府,做事当更加勤勉,与府中各人更需谦虚交往,凡事多看多听,不可冒进……灵儿既然想在外面散散心,就且先给她一段松快日子吧,你可看顾好了……长都郡倒是一切都好,只最近水渠年头太久,有些松动,阿爹正组织人手修建,你和灵儿若是一切安好,可先在南沧县专心公务,休沐日出门走走,察看风土民情,不可坐一室而观天下,休沐日也不急于回长都郡……”
    咦?阿爹竟然同意妹妹留下,休沐日也可以不用回去?古淼觉得奇怪,这可不像他那个作风保守的端方老爹,也许是老爹也想通了吧?
    古淼打个呵欠,他今日也累了一天,收拾收拾屋子,梳洗一番,赶紧睡咯。
    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织麻布
    打虎山脚下划出了一片工业区,不过现在工业区里也就只有两个作坊,一个是水泥作坊,另一个就是新起的纺织作坊。
    县廷府的铁匠铺赶制出了二十套纺线机和织布机,都稳稳当当摆在了纺织作坊的院落中,织女们也在此处劳作着。
    她们都是通过了考核了的好手,眼睛清亮,手指灵巧,这才能选聘其中。县廷府月钱给得厚,每月保底必须完成二十匹布,就给五百文的定钱,若能多织出几匹布,多出的布里每匹再给十文钱。
    也正是因为如此,织女们全都聚精会神,不需人监管催促,大家也不说什么闲话,都忙着纺线织布。
    古灵虽说没做过这个活计,但之前也学过织补,她很快就上了手。古灵特特买了些普通料子的衣服,每日和大家一起上工下工,大家只当她是南沧县城富裕平民家的闺女。
    午时一到,就有饭食送来,织女们可以休息半个时辰,这下大家才兴高采烈地交谈起来。
    边小娟开心地跟古灵说:“阿灵,我感觉我又上手了些,上午织出来大半丈布来,我看,我今天足足能完成一丈半!”
    这么多!古灵笑着夸赞:“小娟织布的手艺没得说,你手上功夫是又快又准。”
    边小娟听见古灵的夸奖,挠挠头笑了起来。古灵又漂亮又聪明,虽然跟大家一样打扮,但边小娟总觉得她不一样。也许是因为她懂很多道理,说话又分外耐心,所以大家都愿意跟她聊天,边小娟也不例外。
    旁边王大姐也过来说:“阿灵,你上次跟我说的那个草方子真好用,我按你说的上打虎山采了点草药给我闺女喝,她最近一直没拉肚子。这几个钱你可得收下。”
    古灵抿嘴,不好意思地笑笑:“钱就不收了……只是王姐上次带来的那个腌菜,我和我哥哥都喜欢,能不能给我做点?”
    王大姐一听,立马说:“行,包在我身上,明天王姐就给你带过来,吃完了不够就说。”
    “好勒。”古灵脆生生地答。王姐的丈夫走得早,一个人带着几岁大的闺女,因为闺女生病,又没钱请大夫,古灵倒是略通医术,索性自告奋勇去看看。
    不过今日就发月钱,这下王姐家里的日子就过得好了。两百文在南沧县已经是足够生活的高薪。古灵算过,一匹麻布是二尺半宽,四丈长,眼下卖价在九十文到一百文不等,而这里的织女一天大概能织三丈到五丈不等。
    这样算下来,郡王爷差不多把三分之一的收入给大家发了月钱,麻丝原料和饭食等等耗去三分之一的成本,剩下三分之一就差不多是纺织作坊的利润了,按照现在的规模,一个月怕是盈利只有几十两银子。
    麻布的利润到底还是太低……古灵琢磨着,要想提高利润,就还得想法做丝帛。
    边小娟却是注意到,古灵眼底下一片青黑,关心地问:“阿灵,你是不是昨晚上没睡好?”
    古灵一愣,回答说:“倒不是,只是我最近在院子里种点东西,忙了一晚上。”
    边小娟一听,当即说:“是种什么?可要我帮忙?不是我说,我们家一家都是种田的好把式,我也会些哩。”
    这段时间以来,古灵和边小娟时常一起工作,早已把彼此视作朋友,古灵便说:“好呀,你要是有空,便来帮我,我一个人也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不过你得先答应我,一定要保密。”
    边小娟虽然不解,种个东西有什么好保密的?不过朋友这样开口,她毫不犹豫应下:“放心吧,我绝对不说。明日正好是休沐日,我上你家去帮忙去。”
    “那就这么说定了。”古灵回答。两个姑娘笑笑闹闹,又回去织布。
    次日一大早,边小娟就敲响了古灵家的大门。古灵连忙把她接进来:“小娟,你怎么来的呀?喝口水吧。”
    “村里有牛车要到县城里来,我跟着坐牛车过来的。你要种的是什么?赶紧带我去看看。”边小娟爽朗地回答。
    古灵便把边小娟带到了院子里,这里开辟出了一块小小的土地,上面有一棵一人高的小树,长得怪模怪样,每一块树茎都扁平如手掌厚,表面上生着倒刺。“这就是你说的叫仙人掌的东西吗?”边小娟好奇地盯着看,她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植物。
    “对,按这本帛书的记载,仙人掌分出的枝丫可以种到地里去,这样就可以长出很多小仙人掌了。”古灵说,旁边的案桌上正放着这本帛书。
    真好,边小娟有点羡慕,古灵认得字,可以看书知道好多东西哩。“那你能把怎么种读给我听听吗?”
    古灵爽快答应,当即一行一行念给边小娟听,边小娟仔细听着,施肥、分枝、浇水……她心里渐渐有了眉目。她来的时候背了一个竹筐,她在竹筐里翻找了一会儿,找出一圈木藤来,那木藤已经去皮晒干,留下的藤条细柔结实。
    “阿灵,把这个木藤缠手上吧,这样的话我们干活不容易扎伤手呢。边小娟说道,她熟练地拿着木藤,细细地缠绕上自己的手指、手掌,最后又打了个结。
    古灵也如法炮制,激动地说:“小娟,你真厉害,我一直弄不好这仙人掌,就是手老被扎伤,这下就不用怕了。”
    “哎呀,干活干多了,就会有点经验。”边小娟害羞地说。
    等到双手都缠上木藤,两个姑娘这就齐心协力开始干活,先把仙人掌身上的小枝节都掰下来,放在木桌上借用阳光把伤口的水分晒干,趁这个时间,边小娟又从背篓里拿出草木灰,和古灵一起把土肥翻进地里,这才把小枝节插进田里,又浇了水。
    “这样就行了吧?按那个帛书上说的,大概七八天后就能长出来第一批了哩。”古灵不确定地说。
    “那就等呗,实在不行,咱们就再种一次嘛。”边小娟细心地察觉到,古灵对这事看重异常,遇见什么难事都谈笑风生的古灵却在此事上患得患失,她便开口宽慰。
    是啊,小娟说得对,实在不行,还可以再来啊。古灵展颜一笑,提议说:“现在弄完了,我们要不去逛街?”
    “好!刚发了月钱,我想买……”边小娟眼睛一亮,兴奋地和古灵讨论起来。
    -------------------------------------
    福顺带着一个厚重木箱来到王府,恭恭敬敬呈上去:“王爷,您要的蚕茧,小的已经买到了。”
    宣瑾瑜拈起一颗蚕茧查看,洁白如雪,轻盈薄透,对着阳光还有华丽的光泽。这就是丝绸的原料啊。眼下纺织作坊刚刚开张,织作的还是麻布,赚不到多少利润,宣瑾瑜便嘱咐福顺,想办法从外面买点蚕茧回来。
    要说这蚕茧并不好买,长都郡没有人做这养蚕的买卖,要在旁边的丰永郡才有养蚕地。好在福顺和如意坊的何明东家合作多次,何明从商多年,人脉广阔,自告奋勇帮福顺牵了线,这才买到蚕茧。
    “这蚕茧售价如何?”宣瑾瑜问。
    “五十文一斤,这次小的买了一千斤回来,花了五六十两银子。”福顺说。
    “福顺,上次让你去看看市面上布匹的价格,你且说说,做这织坊生意,可有赚头?”宣瑾瑜对市面上布匹的价格并不熟悉,不过手底下福顺大管家可是管买卖的专业人才,她索性把市场调研的事情交给了福顺做。
    福顺闻言精神一振,立马说:“回王爷话,小的已经调查过,每十斤蚕茧能出一斤生丝,每两斤生丝成本就是一千钱,而两斤生丝可织出一匹双丝缣来,能卖两千钱,利润甚丰。若是能做出有染色织花的帛,那一匹帛往往万钱,还有价无市。”
    没想到这纺织的利润如此之高?看来比起蚕茧这种原料,此时最值钱的还是纺织工艺本身啊。而纺织工艺不正是南沧县的长项吗?虽然眼下还在发展期,但有系统相关的图纸,研究出来是迟早的事。宣瑾瑜很快下了决断:“既然如此,福顺,你且去丰永郡包一片桑园子下来,你亲自盯着,前期咱们可以从当地人手里收蚕茧,后期还是要自给自足,务必保证南沧县的纺织作坊有充足的蚕丝。”
    福顺当即应是,郡王说到了他心坎里,真要把纺织作坊做大,这养蚕还是得捏在自己手里,一味收购很容易遭遇抬价。
    “账面上的银子可够?”宣瑾瑜又问。
    “王爷放心,香皂作坊每个月都有万两银子入账,眼下王府也没什么大笔开支,正好拨出去置办园子。”福顺双眼放光,从福顺的爷爷辈起,福家人身契就卖给了诚郡王府,不过这么多年处下来,福家人可以说是王府的家臣,与王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看来不管是什么年代,种花家人民的基因就是买田置地啊。宣瑾瑜倒是一下子理解了福顺的喜悦。她笑着说:“那就由你去操心了。对了,你也跟如意坊的老板谈下,我们便用如意坊的运货渠道把蚕茧从丰永郡运回来,眼下先不要单独建一支马队了,等以后做大了再考虑吧。”
    “王爷说的是,马队的人手还要细细考虑,不妨先用如意坊的马队,他们常年做这生意,倒是稳妥。”福顺说。
    而至于福顺这次买回来的三千斤蚕茧,则被运到了纺织作坊,交给苏嬷嬷安排。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秋收
    打起号子来干活哟,哼呀哼呀!
    一人领来众人和呀,哼呀哼呀!
    棵棵秧苗抚养好啊,喂喂,好妹妹呀。
    我把格号子交与你呀,喂喂,好姐姐呀。
    接过你号子我来喊啊,今年的小麦真不错啊!哼呀哼呀!
    日头挂得高高的,田地里金黄的粮食和阳光一样耀眼,整个南沧县城所有村民全都出动,拿着镰刀,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运粮的,都在地头干活。
    今天,是收粮的日子!
    不知道谁先开始喊起了号子,慢慢又有人唱和,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大家就一边喊着歌,一边收起了粮食。从春天忙到夏天,再到现在农历七月份的早秋,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
    不过,比起往年秋收的喜忧参半,今年的秋收就是纯然的喜悦。
    今年郡王爷带来了新的农田把式,每个村子里又都有田啬夫一直住着指导,村民们比以前更精心地侍弄田地,因此小麦和栗米迎来丰产。算算地里的出息,这个冬天可以吃饱肚子了。
    县廷府租借的农具也都好使,自从有了镰刀,收粮食是又快又好,男人收完了往独轮车车斗里一放,女人就轻松推着回了家。等晒干粮食脱粒,还有石碾子,把麦穗往地上铺好一层,牛拉着石碾子转悠几圈,就全脱得干干净净。
    不少村民都暗下决心,今年攒下了粮食,绝不多花,要去换一头牛,要钱不够,哪怕是换头小牛犊呢?或者换个石碾子也好啊。县廷府提供的农具也逐渐被村民摸透,现在不少有手艺的村民已经开始自己制作石头或者木头农具,县廷府的铁匠铺也乐得如此,毕竟他们还要时不时承担从王府过来的其他任务,便改为只打造铁质农具。

章节目录

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十二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二烨并收藏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最新章节